「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審視自己內心是君子還是小人

2021-01-21 熱愛文史哲的小編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出自《論語·子路》。書中僅通過簡短的一句話就主要向我們解釋了身為君子和小人的根本差別之一。

小編在自己的自媒體平臺上曾多次說過:世界是多樣性的,每個人都會有各自的觀點,我們永遠也無法做到徹底的統一,這就是自然的法則。

當人與人的三觀相悖的時候往往就是衝突開始的時候。對於這種觀點上的衝突有些人會靜而處之,在維護自身原則的基礎上悉心聽取他人的意見。同時又希望把自己的內心想法分享給別人,但絕不強加,此乃君子之風也。

另一些人不惜一切想把自己的三觀硬生生的灌輸給他人,希望所有人都能聽從自己的意見,以自我為中心。凡是自己認為對的就應該堅持,而旁人的觀點則一概否定,此乃小人之氣也。

在生活中我們處處可以遇到此類例子。比如在職場中的會議上,當領導提出一個觀點時,往往會伴隨著一群人的附和,即使這些觀點對公司的利益一點聯繫都沒有,但是為了某種人際關係或面子的維持,我們還是會去逢迎上司的觀點。很顯然員工們所謂的支持領導只是表面現象,從更深的角度來說是為了自己的職場利益罷了。

由此我們還可以得出孔子此句話的另外一個含義,一個真正的君子懂得傾聽,但有自己的主見,而小人沒有自己的獨立思想,只知道隨聲附和,見風使舵罷了。

於此例子還有很多,在傳統長輩與新一代的年輕人中,在傳統的教師與新一代的學生中,在職場的老人與新一代的職場小鮮肉中。一方代表上世紀舊的封建思想,另一方則代表出生的太陽,二者發生矛盾,而尤其是在這個仍以70後以及70後以前的人為主導的社會中自然而然的就很常見了。

那麼,在生活中你是君子還是小人呢?我想我們每個人遇到不同的事情都有不同的對待方式,毋寧說我們可能在有些方面是君子,有些方面是小人。

中華文明是一個懂得包容以和為貴的主題,我們民族要興旺發達離不開和諧的生活氣氛,對他人的觀點可以悉心聽取,對待自己的觀點不強加於他人。努力修身,做到求同存異,保持世界的多樣性,體現我們民族或個人的寬容與泰達,方是真正的智慧啊。

作者:孤星

相關焦點

  • 什麼是「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先跟大家講一個跟這一則內容相關的故事。北宋有兩個有名的宰相,一個叫司馬光,保守派的代表;一個叫王安石,改革派的代表。二人的政治主張自然天差地別。兩人雖然是政敵,互相打壓,但是,從兩人的私德來講,卻是光明正大的。兩人對自己要求都很嚴格,比如:兩人都不喜歡飲酒,誰都不納妾,都不喜歡奢華等等。
  • 君子和而不同
    ◎ 老 孺 「君子」一詞出現在我國史料記載已有近三千年的歷史,就連魯迅筆下的阿Q也會說:君子動口不動手。儘管如此,「君子」一詞於今人來講,絕對還是一個耳熟卻不能詳的語詞。 「君子」一詞最早見於成書西周的《易經》,如《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坤卦》:「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謙卦》:「勞謙君子有終吉」等。
  • 人在江湖,「小人」和「君子」的下場,差別真的很大,扎心了
    君子一身正氣,小人不擇手段古語云:「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真正的君子,是一個能接受不同意見,接受不同價值觀的人。在他們看來,只要對方之事不觸犯自己的利益,只要不給自己造成損害,不管對方做什麼,都能包容。而那些奸詐的小人,他們眼睛裡揉不得沙子。
  • 天下無謀:觀君子易,辨小人難,與小人交,防小人伎
    套用一句話: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君子和小人。俗話說君子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之交淡如水,年紀越大越來體悟。記得有人說過,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你有沒有發現,越活越覺得是這個意思。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寧可直中取,不可枉中求。
  • 高考模考作文|成都一診:君子和而不同
    談談自己「感觸最深的是什麼」,「最」是思維上的限定,需要有比較權衡。「寫一篇發言稿」,限定文章的體式——發言稿,考生在寫作過程中要注意文體的格式。另外,寫作要求結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展開討論,也就是說要寫出自己的體會和受到的影響,說出自己的見解與看法。3.價值判斷的限制。
  • 老祖宗講「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小人為什麼懷「土」?有道理嗎
    在古人的思想觀念中,君子與小人是水火不容的兩類人。每個人都希望做一個胸懷坦蕩的君子,對蠅營狗苟、斤斤計較的小人嗤之以鼻。古代曾出現過君子與小人之爭,孔聖人就曾參與其中,並提出出了自己的觀點。子日:「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這句話出自《論語·裡仁篇》,說的是君子心中常懷仁義道德,而小人心中則只嚮往舒適度的生活。
  • 初中材料作文:「君子和而不同」800字
    「君子和而不同」!     當霸王騎著烏騅化作鬼雄,當虞姬將生命化為矛尖之藍;當屈原幽思而作《離騷》,消失於汨羅江;當淵明自嘆「守拙歸田園」,日日無事而空吟,我不禁重新審視《論語》中的一句「君子和而不同」。善哉,孔夫子之論;善哉,好一個「君子和而不同」!
  • 高考滿分作文點評:《和而不同兩君子》,在笑聲中表達主題
    告倒一個官,得罪一幫人,自己又傷神動氣,何必呢?」可是在村長受了處分之後,他又跑到村長家裡勸村長:「不要記恨愚公,他不告發你,也還會有別人告發的,和為貴,和為貴。」愚公喜歡悲劇,他說悲劇給人力量;智叟喜歡喜劇,他說喜劇教人平和。愚公喜歡項羽,他贊項羽頂天立地,敢作敢當;智叟喜歡劉邦,他誇劉邦伸屈自如,進退有路。兩人走到一起常為一些與己無關的小事爭論不休。
  • 解讀丨「和而不同」與人格特質
    「和而不同」是孔子的一個重要思想,語出《論語:子路第十三》,「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後來成為一個對當代人有重大意義的成語,它至少也描述了一種非常重要的人際交往能力:既善與人同,又能保持自己的獨特性。
  • 莊子:按照道家思想,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可以參照這2句話
    文章作者:琢磨君(弘揚傳統文化精髓,傳播國學經典智慧)《論語》裡,「君子」共出現108次,「小人」共出現24次,其中19次「君子」和「小人」同時出現,而且大多是出自於孔子之口。由此可見,儒家思想是非常看重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的。但是,聖人孔子眼中的君子或者小人,都是以「仁義道德」為標準的。
  • 「和而不同」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今天,我們提倡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從中汲取豐富營養,否則就不會有生命力和影響力。比如,中華文化強調「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強調「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強調「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主張以德治國、以文化人;強調「君子喻於義」、「君子坦蕩蕩」、「君子義以為質」;強調「言必信,行必果」、「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強調「德不孤,必有鄰」、「仁者愛人」、「與人為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如何交君子,怎樣防小人,做好自己是關鍵
    經常聽到有人說,做人如何交君子,怎樣防小人。古代將人分為君子和小人;現代社會沒有將人有這種區分了,但在人們心中,有這種的區分意識:有德的人,沒有德的人;還有一種區分就是:老實人,聰明人。可見,老實人在大多人眼中成了無用的代名詞。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將交往看得很淡。
  • 曾國藩: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看2點就夠了,聰明人看破不說破
    曾國藩識人術認為,想要辨別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只要看這2點就可以了,一看一個準。1、君子滿腹天理,故以順理為樂;小人滿腹人慾,故以得欲為樂也就是說,君子的內心都是天地間的事理,所以他們把遵守倫理道德當成快樂。小人心裡裝的都是各種陰謀詭計,把滿足個人慾望當作快樂。
  • 《羅織經》:一個人是小人還是君子,看3點就夠了,老實人也精明
    俗話說:「寧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得罪君子出現的都可以正面解決,但是得罪小人,就要時時刻刻小心他在背後「作祟」。即便你沒有傷害別人的心,但是也要留有心眼,避免被小人利用,受到蠱惑陷入圈套。在生活中如何能避免被小人所害呢?常言道,人心隔肚皮。
  • 曾國藩識人術:判斷一個人是小人還是君子,看這2點就夠了
    人生在世,要借他人的力量成就自己的事業。除了要交高人,還要學會遠離那些拉低你層次、消耗你能量的損友,要敬而遠之。那麼,我們又該如何辨別君子與小人呢?通過研讀曾國藩識人術,我們發現,想要辨別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參照曾國藩這2句識人術口訣,一看一個準。一、看志趣「凡人材高下,視其志趣。
  • 曾國藩12字識人口訣,是君子是小人一看便知
    古往今來,對一個人的評價主要也就是兩種:君子,小人。都說曾國藩在識人方面是毋庸置疑地,有著獨特而高超的識人本領。那麼,君子與小人是怎麼樣的呢?君子和小人有何區別?曾國藩利用12個字輕鬆識人,是君子還是小人一看便知。
  • 泰卦彖辭,君子道長,小人道消
    內陽而外陰,內健而外順,內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小往大來,吉亨。是看它的卦象,陽本來在上,現在跑到下面來,不是天到下面而是氣跑到下面來,陽是大,所以叫大來。地本來是在下面,現在陰氣往上走了,所以叫小往。這樣天地氣才會交泰,陰陽有對流才會生生不息,萬物才會得到亨通,順利發展。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 菜根譚為人處事大全不惡小人禮待君子
    待小人不難於嚴,而難於不惡;待君子不難於恭,而難於有禮。【譯文】對待品德不端的小人,對他們抱嚴厲的態度並不困難,困難的是在內心不憎恨他們:對待品德高尚的君子,做到尊敬並不困難,困難的是在於對他們真正有禮。
  • 君子、偽君子、真小人
    在生活中會有很多人,有的人為達目的,不擇手段,自私自利,並且在做任何事之時都是明目張胆,毫不掩飾,很直接,這種人我們通常稱之為——真小人。有一種人也同樣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但做事方法卻與真小人完全相反,這種人當著眾人的面大仁大義,背地裡卻是什麼傷天害理的事都幹得出來,這種人我們稱之為——偽君子。
  • 稻盛和夫:男人是君子還是小人,看2點就夠了,聰明人看破不說破
    稻盛和夫曾說:男人是君子還是小人,看這2點就夠了,聰明人看破不說破。1、不被欲望所左右在稻盛和夫看來如何區別小人和君子,往往就要看興趣的高低,君子常常講究修身克己、博覽群書,不斷增長自己的學識,從中得到成長;但是小人眼裡只有自己的私慾,常常為了自己的私慾而放浪自己,有時候因為滿足不了,做出一些害人害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