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江湖,「小人」和「君子」的下場,差別真的很大,扎心了

2021-01-14 舒山有鹿

從古以來,社會上大致就分為兩類人,一類人是君子,另一類人則是小人。

關於君子,大多人對他們的看法,應該都以「讚許」為主。而關於小人,大多人對他們的看法,則是以「厭惡」為主。

可是,在這個紛繁複雜的社會,你認為什麼人是最多的?可以這麼說,小人佔的比例會多一點。因為人在江湖,想要混得好,想要明哲保身,就必須當「小人」。

可就是這種想法的人多了,「小人」的比例和圈子就會越來越大,甚至將「君子」逼到了死路上。當人去到死路時,一切也就變了。於是,他們很多人,也向小人的圈子靠近了。

如此,不就是「小人」的感染力比君子要強嗎?

有人就會疑惑,難道想成功,就一定要當「小人」嗎?其實,並非如此。每個人的角色都有它的優勢和不足,都需要互相補充。就像在歷朝歷代,每一個帝王想要平衡各方勢力,就一定要有「小人」和「君子」兩方勢力的相互對峙,維持局面的平衡。

這種「平衡」,放在哪裡,其實都是一樣的。就像在這個社會,有君子,就會有小人;就像在工作單位,有君子,更會有小人;就像在生活中,有君子,就肯定會有小人。無論在什麼時候,這兩對「冤家」都會碰面,都不能避免碰撞。

有些人就會拿「君子」和「小人」來對比,看看哪一方能更勝一籌。說實話,每一方都有他們的特點。只要能把控的好,能在適度的範圍內發揮到極致,那麼每個角色,都有他獨特的「歸屬」之地。

君子一生坦蕩,小人永生憂愁

古人常說:「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一個君子,他為人處世絕對是有原則,有底線,不會越界,也不會故意使壞。所以他們活得瀟灑,能坦蕩做人,能抬頭挺胸地走入生活的風浪之中。

而一個小人,他的做事準則,則是易變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小人的本質,就是見風使舵。只要看到哪裡有好處,就往哪裡靠攏。就像張飛罵呂布「三姓家奴」一般,就是這個道理。

君子和小人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君子能做到無愧於天地良心,而小人,則日日生活在憂愁煩惱之中。不是今天算計誰,就是明天謀劃誰,反正一輩子,都不會活得安心。

君子一身正氣,小人不擇手段

古語云:「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真正的君子,是一個能接受不同意見,接受不同價值觀的人。在他們看來,只要對方之事不觸犯自己的利益,只要不給自己造成損害,不管對方做什麼,都能包容。

而那些奸詐的小人,他們眼睛裡揉不得沙子。看到有些人的觀念和他們不同,甚對方做事的方法沒有按照他們的所思所想去做,小人就會認為這些人背叛了自己,也就會在暗地裡算計別人。

就像在單位,真正的君子,廣泛接納不同人的意見,集思廣益,匯聚人心。而小人,則想奪取主動權,把所有人都把控在自己的手上,不擇手段去實現自己的利益,哪管「犧牲」其餘的人與事兒,也在所不辭。

正氣和陰險,便是君子和小人最明顯的特徵。

君子看實力,小人比心計

一個人真正的本事,要看他本身的實力。比如說弄一份策劃案,如果你有水平,就能又快又完美地去完成,根本不同耍什麼小心機。

而一個沒有真本事,只會靠一些「規則」博上位的人。他們無論遇到什麼問題,首先想到的並非是自己的實力,而是想如何去蠱惑別人,讓別人幫自己背黑鍋。

這兩種人,在職場中是很常見的。就像之前的一個朋友,他為人做事很正直,也很有實力。可就是因為得罪了小人,所以被小人算計。不僅自己得罪了老闆,而且自己之前的工作成就,完全給小人「做了嫁衣」。

兩者一對比,其實就能看出差別所在了。靠實力的,永遠有本事。沒本事的,永遠靠心計。要是說這兩種人誰能混到最後,其實很難說。但是,如果不出意外,有本事的人到處都有人歡迎,而沒本事人,只要被人揭穿了真面目,他也就毫無立足之地了。

君子喜清靜,小人喜是非

古人說:「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君子最看重的,就是德行。而小人最看重的,則是不擇手段所得到的利益。

要知道,有德行的人,他們最大的本事,就是能夠讓自己心清靜安穩下來,不受外在環境的侵擾,能做到「心遠地自偏」的崇高境界。

相反,那些為了「利益」而出賣朋友,出賣良心的人,他們只會讓自己在「急躁」中前進,不管變成什麼人,都不在乎,只為了心目中的利益。這種人,便是「是非」之人。

在社會中,也許大部分老實人的作為會小一點,可他們卻活得安心,不至於提心弔膽,活在惶恐不安之中。

也許小人會得到那些不義之財,可他們終究會受到別人的「報復」和規則的懲罰。因為上天是公平的,既然你得到了不屬於你的東西,就自然要去承受另外的「禍患」。

人,終究是平凡人,都想過自己的好日子。可如果想一生安穩,那麼,就該少理會「是非」。因為無論是「是非」的當事人,還是「是非」的操縱者,最終都會被「是非」所吞噬。

君子為人大氣,小人做人計較

所謂「君子上達,小人下達。」

無論人身處什麼環境之中,最要看重的,就是他的格局和眼界。有格局有眼光的人,不管他現在混得有多差,都不過是暫時之事。而沒有格局,斤斤計較的人,不管他現在有多大的成就,都不過是曇花一現罷了。

所謂「富人思來年,窮人想眼前。」

越是眼光獨到的人,越能把目光放長遠。所謂放長線,釣大魚,就是個道理。而沒有眼光的人,他們永遠只看到門口之事,毫無大志可言。

老話常說:「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

君子和小人,其實有一個隱藏的區別,那就是「格局」大小的問題。那個井蛙和夏蟲,就是小人,而那個鵬程萬裡的大鵬,便是君子。

所謂「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

當君子能厚積薄發之時,他們終究能夠成就一番事業,小人想阻擋,也擋不住。因為真正的金子的光芒,永遠不會被「野草」所覆蓋。

未來的日子裡,無論當小人也好,當君子也罷,都要記得,為人處世,要對得起自己的天地良心,要做到問心無愧。如此,也就足夠了。

文/舒山有鹿#君子#

相關焦點

  • 《儒林外史》中的君子與小人,朋友有難時,看得最清楚
    《儒林外史》中的人物,除了以主角和配角分類外,其實還可以這樣分類:第一類為君子、第二類為小人、第三類非君子亦非小人。如果從數量上來看,第三類人物一定是最多的,書中的一些重要人物,如範進、嚴監生、杜慎卿,都屬於這類人物。
  •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審視自己內心是君子還是小人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出自《論語·子路》。書中僅通過簡短的一句話就主要向我們解釋了身為君子和小人的根本差別之一。小編在自己的自媒體平臺上曾多次說過:世界是多樣性的,每個人都會有各自的觀點,我們永遠也無法做到徹底的統一,這就是自然的法則。
  • 莊子:按照道家思想,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可以參照這2句話
    文章作者:琢磨君(弘揚傳統文化精髓,傳播國學經典智慧)《論語》裡,「君子」共出現108次,「小人」共出現24次,其中19次「君子」和「小人」同時出現,而且大多是出自於孔子之口。由此可見,儒家思想是非常看重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的。但是,聖人孔子眼中的君子或者小人,都是以「仁義道德」為標準的。
  • 俗話說:寧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不懂這句話的人結局都很慘
    中國悠久的歷史傳承中,最不缺乏的就是忠臣良將,但是最終被小人害死的也有不少。這也就是君子與小人之間的差別,君子在明,你不知道啥時候就被人當槍使了,也不會知道你無意中被哪一位就給盯上了,而此時你已經非常危險了你都不知道。諸葛亮都有過這樣經典的名句:親賢臣,遠小人。
  • 天下無謀:觀君子易,辨小人難,與小人交,防小人伎
    套用一句話: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君子和小人。俗話說君子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之交淡如水,年紀越大越來體悟。記得有人說過,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你有沒有發現,越活越覺得是這個意思。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寧可直中取,不可枉中求。
  • 曾國藩12字識人口訣,是君子是小人一看便知
    都說曾國藩在識人方面是毋庸置疑地,有著獨特而高超的識人本領。那麼,君子與小人是怎麼樣的呢?君子和小人有何區別?曾國藩利用12個字輕鬆識人,是君子還是小人一看便知。君子獨而真誠,小人獨而妄念以「內聖」來形容修為境界的曾國藩,深受中國傳統文化薰陶,儒家那一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信條,是他平生待人接物、處世治事的基本準則,他也以此形成了一套「相人之術」。
  • 不當小人,也不稀罕做君子的星座?第一名從不被道德所綁架
    在雙子座看來,人都是有兩面性的,一半人性,一半獸性,所以誰都不要看不起誰。雙子座只求快快樂樂地做自己就好了,至於那些「君子」與「小人」的分別,真的有那麼重要嗎?第二名 天蠍座天蠍座深諳人性的陰暗面,所以他們不會簡單地把一個人區分為好人還是壞人,君子還是小人。
  • 《周易》是本性命書:從卦爻辭中的君子和小人談起
    《周易》不是卜筮之書,而是專門講性命之學的,最明顯的證據就是卦爻辭中屢屢出現的「君子」和「小人」。任何時候,「君子」和「小人」都是一對相反的概念,但是,在《周易》裡面它們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一、成對出現的「君子」和「小人」《周易》卦爻辭中的「大人」和「君子」,是作為「小人」的對立面出現的。
  • 為什麼說寧得罪君子,勿得罪小人,遠離偽君子?
    俗話說,寧得罪君子,勿得罪小人。究其原因,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得罪君子,一般小事他不會與你計較,即使真生氣了,要報復你,也會光明正大地來,不會使用陰損的招數。而且適可而止,給你一個教訓,或者你認錯了,也就沒事了。
  • 老祖宗講「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小人為什麼懷「土」?有道理嗎
    在古人的思想觀念中,君子與小人是水火不容的兩類人。每個人都希望做一個胸懷坦蕩的君子,對蠅營狗苟、斤斤計較的小人嗤之以鼻。古代曾出現過君子與小人之爭,孔聖人就曾參與其中,並提出出了自己的觀點。子日:「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這句話出自《論語·裡仁篇》,說的是君子心中常懷仁義道德,而小人心中則只嚮往舒適度的生活。
  • 《羅織經》:一個人是小人還是君子,看3點就夠了,很多人不知
    俗話說「畫皮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我們在和別人交往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有些是貴人,能夠在我們困境時伸出援手,但也難免會遇到小人,即便你沒有害人之心,他也會想要給你使絆子。所以我們一定要留一個心眼。行走江湖,「看人」非常重要,認清小人主動遠離他們就能避免被小人所害。
  • 《笑傲江湖》告訴你比「真小人」相比,「偽君子」才是最可怕滴
    可見相對於「真小人」而言,「偽君子」才是最可怕的。提起「偽君子」三個字,相信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華山派「君子劍」嶽不群先生了,作為一個「偽君子」的標誌性人物,他虛偽奸詐的形象刻畫的最成功。01版《笑傲江湖》嶽不群以「真小人」而言,無疑是左冷禪了。雖然很多人認為左冷禪是一個「陰謀家」,可是玩「陰謀詭計」玩的江湖上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地步還要強推,可以想見他玩「陰謀」的水平有多水。
  • 老鐵扎心了是什麼意思 扎心了老鐵是什麼梗怎麼用?
    3 老鐵扎心了網絡用法  ——單身狗還要陪好朋友去選送女友的情人節禮物,真的,扎心了老鐵。  ——抗不過家裡的軟磨硬泡答應了每星期出去鍛鍊幾天,今天去投籃,死活技術差 各種學不會,我老鐵說就你這樣的,我是籃球隊隊長門都不讓你進。扎心了老鐵。
  • 老鐵扎心了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老鐵扎心了出處用法
    老鐵扎心了出處  老鐵扎心了出處說到老鐵,扎心了的出處就不得不提鬥魚抽象TV,這個直播間觀眾基本在十幾歲到二三十歲這個年齡階層,他們張揚性格,性情乖張,出口成髒,什麼哈批,新司gay,帶哥牛批等詞彙都是出自他們之口。「扎心了老鐵」出自鬥魚抽象TV吧。扎心了老鐵該詞走紅以後,衍生出的「扎心了老鐵」表情包。
  • 荀子:從這兩條對比可以看出君子與小人的分野
    荀子在《不苟》一篇中從一個人有能力和沒有能力時的表現,來分野君子與小人,視角很獨特。荀子認為,當一個人有能力時,如果他依然性情寬厚、待人誠懇,以提攜幫助他人為樂,那麼這種人便是君子;小人則不然,小人如果有能力、在高位的話,往往會盛氣凌人、驕慢倨傲,以貶損、打壓他人為樂。
  • 喜歡和愛差別很大嗎?
    607
  • 不必拒小人於千裡之外,君子也禮待即可!
    不必拒小人於千裡之外,君子也禮待即可!心靜來讀菜根譚,處世咬得菜根香,再看人生風雨淡!(之六人生處世,動靜得失之間,莫要拘泥;待人之道,妙理運用,在乎一心;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今願與各位看君,得閒時,靜心細讀,體悟《菜根譚》,能吾日三省吾身;今日分享《菜根譚》一則處世之道:不惡小人,禮待君子;待小人不難於嚴,而難於不惡;待君子不難於恭,而難於有禮。
  • 《羅織經》:判斷一個人是小人或君子,這3點便可知,多數人不懂
    俗話說:寧可得罪一百個君子,也不要得罪一個小人。君子光明磊落,小人背後耍陰招。「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道理都懂,但知人知面不知心,君子和小人有時過於模糊,表面溫文爾雅,內裡陰險狡詐的人過多,我們該如何區分小人和君子呢?
  • 曾國藩識人術:判斷一個人是小人還是君子,看這2點就夠了
    那麼,我們又該如何辨別君子與小人呢?通過研讀曾國藩識人術,我們發現,想要辨別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參照曾國藩這2句識人術口訣,一看一個準。一、看志趣「凡人材高下,視其志趣。卑者安流俗庸陋之規,而日趨汙下,高者慕往哲盛隆之軌,而日即高明,賢否智愚,所由區矣。」
  • 菜根私語之十六~二十《不惡小人·禮待君子》
    菜根私語——聞得私語意 嚼得菜根香 編著人 胡小斌文體說明菜根私語屬於菜根譚同文作品,非菜根譚的解讀。以近乎詩的散文書寫對為人處世,修身養性的心靈小語。為人處世篇十六、不惡小人·禮待君子待小人,不難於嚴,而難於不惡;待君子,不難於恭,而難於有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