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和而不同

2021-01-21 SZNEWS

◎ 老 孺

「君子」一詞出現在我國史料記載已有近三千年的歷史,就連魯迅筆下的阿Q也會說:君子動口不動手。儘管如此,「君子」一詞於今人來講,絕對還是一個耳熟卻不能詳的語詞。

「君子」一詞最早見於成書西周的《易經》,如《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坤卦》:「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謙卦》:「勞謙君子有終吉」等。

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也不乏對君子的描述。《詩》三百中就有60餘篇、共180多次提到君子一詞,為具體稱謂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如《關雎》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草蟲》的「未見君子,我心傷悲」;《大東》的「君子所履,小人所視」;《伐檀》的「彼君子兮,不素餐兮」等。

而對「君子」的論述最有影響力要數《論語》。一部兩萬多字的《論語》,其中君子一詞就出現過100多次,如「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等。

如同先秦時代不管血緣與非血緣、同姓或異姓皆可稱兄道弟一樣,「君子」稱謂在早期先民社會中的使用十分廣泛。以《詩經》為例,《詩經》中君子稱謂具象就有:一、對周天子的尊稱;二、對諸侯卿大夫的敬稱;三、對品德高尚之士的美稱;四、對丈夫情人的愛稱;五、其他認為值得尊敬的人,如主人、教師等。

君子稱謂的演變,至孔子時期發生了重大的突破。「君子」並不是儒家所創,但卻被孔子轉化為專門描述道德人格的概念,而不是單指對人的稱謂。從此,「君子」以其新的生命基因,穿越兩千多年的文明時空,至今仍活躍在我們中華民族的血肉身軀,成為我們衡量、評價一個人的重要標準和人格坐標。

孔子對君子的闡述是豐富而具體的。然而正是這豐富而具體,同時又給後人理解君子帶來了不少困惑,以至眼花繚亂、莫衷一是。既然「君子」在孔子儒家的體系中是一種道德人格的概念,或許我們可以撇開其具體詮釋定義,從中體悟出其內涵真義。其實孔子所說的君子是一種內外兼修的思想境界:內有品德高尚、品性善良、誠信坦蕩和持重操守;外有儀表端莊、溫文爾雅、敦厚友善和神採奕奕。而「德」則是君子的本質內涵。

在孔子對君子豐富而具體的闡述中,有一種釋義很是內涵和智慧。《論語·子路》記錄了孔子這樣一段話:「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說:君子在人際交往中能夠與他人保持一種和諧友善的關係,但在對具體問題的看法上卻不必刻意苟同對方的看法;小人則習慣於在對問題的看法上迎合別人的心理,附和別人的言論,但在內心深處卻並不抱有和諧友善的態度。

「和」與「同」是一個哲學命題,「和」指的是不同事物之間的統一。《國語·鄭語》載:「和實生物,同則不繼。」只有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和結合,才能催生出新的事物從而得以發展,如同五味調和、七音和諧、物種雜交,一陰一陽為之道,他山之石方可攻玉。否則,如同水水相加、單音單調,又或是近親繁殖,失去的是事物發展的根本條件。

三國時期人何晏在《論語集解》中對孔子的論述解釋道:「君子心和,然其所見各異,故曰不同;小人所嗜好者同,然各爭利,故曰不和。」亦如北宋歐陽修所言:「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與同利為朋。」這或許就是「君子憂道不憂貧」之根本所在。

真正的君子不會過多在意官場政事、人際關係中的是非恩怨,和而不同;並能正確處理好因由不同意見分歧所產生的行為後果,決不落井下石。他們或許有些孤傲、或許有些清高、又或許有些怪癖,但他們卻至少能保持人格的獨立和良知的純粹。這是令人尊重的特立獨行,這是令人敬佩的君子所為。

由此,想到了司馬光和王安石的故事,從中也許能直觀地悟出君子秉性之所在。

北宋的司馬光和王安石是前後的兩任宰相,其性格迥異,為了政治觀點和治國方略,兩人也是針鋒相對,甚至不擇手段向對方痛下政治殺手。鬥爭的結果是王安石贏了盤面,司馬光被趕下了宰相之位。

王安石任宰相期間,大力推行改革,反引來朝野一片罵聲。宋神宗無奈之下,只好罷免王安石,重新任命司馬光為宰相。

此時的宋神宗,應眾臣之諫要治王安石重罪,於是詢問司馬光。司馬光並未落井下石,而是懇切說道:「王安石胸懷坦蕩,忠心耿耿,有古君子之風範,陛下萬萬不可聽信讒言。」

宋神宗聽後感慨道:「卿等皆君子也!」

我和你私交很好,欣賞你的為人,但這並不代表就完全同意你的做事主張;我反對你對問題的判斷和做法,也不意味著對你個人道德品行的否定。這就是孔子所說的「君子和而不同」,做人做事要有原則、有底線,要有包容、有堅持。反之,「同而不和」,小人也!

餘以為,「和而不同」是做人做事應有的態度,是君子樹品立德之本。

相關焦點

  • 初中材料作文:「君子和而不同」800字
    「君子和而不同」!     當霸王騎著烏騅化作鬼雄,當虞姬將生命化為矛尖之藍;當屈原幽思而作《離騷》,消失於汨羅江;當淵明自嘆「守拙歸田園」,日日無事而空吟,我不禁重新審視《論語》中的一句「君子和而不同」。善哉,孔夫子之論;善哉,好一個「君子和而不同」!
  • 高考模考作文|成都一診:君子和而不同
    參考立意切題立意:1.和而不同,君子之風。2.思想可以不同,為人必須高尚。3.君子和而不同。4.君子有爭,為人需坦蕩。5.君子之交,赤誠相見。……偏題立意:1.對手的重要性。(不符合題旨)2.正確評價對手。
  • 什麼是「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先跟大家講一個跟這一則內容相關的故事。北宋有兩個有名的宰相,一個叫司馬光,保守派的代表;一個叫王安石,改革派的代表。二人的政治主張自然天差地別。兩人雖然是政敵,互相打壓,但是,從兩人的私德來講,卻是光明正大的。兩人對自己要求都很嚴格,比如:兩人都不喜歡飲酒,誰都不納妾,都不喜歡奢華等等。
  • 「和而不同」
    比如,中華文化強調「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強調「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強調「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主張以德治國、以文化人;強調「君子喻於義」、「君子坦蕩蕩」、「君子義以為質」;強調「言必信,行必果」、「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強調「德不孤,必有鄰」、「仁者愛人」、「與人為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審視自己內心是君子還是小人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出自《論語·子路》。書中僅通過簡短的一句話就主要向我們解釋了身為君子和小人的根本差別之一。小編在自己的自媒體平臺上曾多次說過:世界是多樣性的,每個人都會有各自的觀點,我們永遠也無法做到徹底的統一,這就是自然的法則。
  • 高考滿分作文點評:《和而不同兩君子》,在笑聲中表達主題
    愚公說:「君子和而不同。」智叟則曰:「小人同而不和。」「哈哈哈!」兩位老對手的笑聲合二為一。點評1.立意深刻,頗有哲理。兩位老人,一個敢於鬥爭,一個堅持和為貴,文章通過他們的性格衝突,展示了兩種文化、兩種價值觀,表達「君子和而不同」的主題,切合題意,且構思巧妙,頗有哲理意味。2.構思巧妙,布局合理。
  • 解讀丨「和而不同」與人格特質
    「和而不同」是孔子的一個重要思想,語出《論語:子路第十三》,「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後來成為一個對當代人有重大意義的成語,它至少也描述了一種非常重要的人際交往能力:既善與人同,又能保持自己的獨特性。
  • 人在江湖,「小人」和「君子」的下場,差別真的很大,扎心了
    就像在歷朝歷代,每一個帝王想要平衡各方勢力,就一定要有「小人」和「君子」兩方勢力的相互對峙,維持局面的平衡。這種「平衡」,放在哪裡,其實都是一樣的。就像在這個社會,有君子,就會有小人;就像在工作單位,有君子,更會有小人;就像在生活中,有君子,就肯定會有小人。無論在什麼時候,這兩對「冤家」都會碰面,都不能避免碰撞。
  • 君子和而不同:即便三觀不合,也會跟你做朋友的星座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社交現象,但真正的君子並不會因為別人的思想跟自己不一樣而跟其撕破臉,更不會強行去改變別人。今天,我們就從星座的角度來看看,哪些星座是最能包容三觀跟自己不一致的朋友的吧!閱讀的時候請重點參考太陽與上升星座。
  • 「大人虎變,君子豹變」,規則不能破
    二,君子豹變。上六:君子豹變,小人革面。徵兇,居貞吉。在電影《投名狀》中,李連杰飾演龐青雲。在攻打蘇州時,龐青雲把投降的太平軍全部殺死,後來攻打下南京城後,因功被加封為江蘇巡撫。他為江蘇人民請求朝廷減免賦稅,獲得太后恩準,免除了江蘇三年賦稅。因此他既有殺人的霹靂手段,又有為百姓請命的慈悲心腸。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後面還有啥?
    我們通常熟知的是乾坤兩卦的象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那麼,除此而外,後面各卦的象辭還有啥?現將《周易》各卦的象辭總結如下:1.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2.坤: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 君子成人之美——中國文化的一個特點
    這個詞語,來自孔子《論語》中的「君子成人之美」這句儒家經典。這句話譯成現代漢語,可以譯為:「君子」是有很高德性的人。這樣的人,總想著別人的好,儘可能去開發、誘導、鼓勵、幫助他完成這個心願。這句經典,深切地影響了幾千年的中國文明傳統。  我們先來講中國文學中幾個小故事。
  • 和而不同 傳承經典結碩果 合而相容 特色教育鑄品牌
    原標題:和而不同 傳承經典結碩果 合而相容 特色教育鑄品牌  ——浙江省天台縣職業中專「和合文化」建設紀實   天台,地處浙江省東中部山區,這裡因佛教天台宗而得名。天台歷史悠久、人文渾厚,是中國佛教天台宗的發源地、道教南宗祖庭、活佛濟公故裡和寒山子的隱居地,中國和合文化的發祥地。
  • 君子不器,左右逢源
    君子和小人是《論語》中經常提到的兩種對立的人。孔子說:「文勝質則史,質勝文則野。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天生所有就是質,後天所修就是文,只有每天不斷反省自己,才能使自己的行為合乎仁道,也才能符合中庸之道;否則稍有偏差就會違反仁道的要求。
  •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這三大生肖是君子,報復心也特別強!
    俗話說,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人生在世,短短數十載,如果活得太窩囊,自己都承受不了這種壓力,所以很多人遇到了不平之事,也會發出正義之聲,有些人則是君子報仇
  • 和田玉籽料——君子如玉
    自古以來人們對玉的讚美非常高,華夏子孫敬玉、愛玉、贊玉、賞玉、戴玉、藏玉千年流傳至今,玉在人們心目中有著無比美好的形象、有著非同尋常的分量,玉也代表了人的品德:君子如玉。我們熱愛新疆和田玉籽料,同時也崇拜君子。他——阿不都卡德爾是君子,一個玩和田玉籽料的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