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叔講故事】勿以惡小而為之!這個成語教育意義竟然這麼大

2021-01-08 寶寶知道

故事簡介

從前有個讀書人,叫馬拯,有一次外出遊玩,被困在了山澗裡。眼看夜幕降臨,一位好心的獵人幫助了他,讓他在樹上的草窩睡覺。

馬拯在睡夢中聽到樹下幾個小人竊竊私語,原來它們是山中虎大王的倀鬼,準備把馬拯送給虎大王打牙祭。

馬拯一聽急了,連忙求救獵人。獵人讓他不要慌張,並開始設計陷阱,果然,虎大王一來,就中了陷阱。

虎大王被抓,馬拯得救了,這就是《為虎作倀》的故事。

凱叔365夜知識小課堂

百科知識

①五嶽,是指中國的五大名山,分別是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和中嶽嵩山。故事就發生在南嶽衡山,位于衡州府境內,也就是現在的湖南省衡陽市。

②古代拱手作揖(yī),是漢族民間傳統的禮節,拱手為禮,是古代賓主相見時常用的禮節。兩手抱掌前推,身子略彎,表示向人敬禮。標準的男子作揖姿勢是右手成拳,左手包住。因為右手是攻擊手,要包住以示善意。女子則相反,但女子不抱拳,只壓手。這和中國自古「男左女右」的傳統一脈相承。如果手勢做錯了,意思就有很大的差別。

語文知識

①為虎作倀(chāng),比喻幫助惡人作惡,幫壞人幹壞事,這個成語出自《太平廣記》。

②箭鏃(jiàn zú),就是金屬箭頭的意思,古時有青銅質,後改進為鐵質。鏃通簇為通假字。

③倀(chāng)鬼,原意指被老虎吃掉而變成老虎的僕役的鬼魂,品行卑劣,常引誘人使其被老虎吃掉。

④攥(zuàn),用手緊緊抓著,握住或抓穩某物。用手緊緊抓住。

孩子能獲得什麼

1

正確面對恐懼的能力

很多孩子都懼怕鬼,甚至晚上睡覺時也會擔驚受怕。

其實這是人類的一種本能反應,對於未知事物的原始畏懼感。

既然有恐懼,就要選擇逃避這些話題嗎?

逃避只能讓恐懼感暴增,讓孩子們在心底更加畏懼。所以,如何向孩子們正確解釋這些未知的事物,顯得尤為重要。

很多國外著名的繪本故事,已經開始嘗試各種方法,讓孩子們在輕鬆娛樂的氛圍中去了解身邊的「鬼物」。

就像今天我們要講的《為虎作倀》的故事中,我們把倀鬼重新詮釋了一遍,這些壞壞的小東西,在凱叔的表演下,變得生動有趣起來。

原本詭異可怕的故事,瞬間靈動愉悅起來,其實「鬼物」也並不是那麼可怕。

2

勿以惡小而為之,學會明辨是非

瞧瞧故事裡的倀鬼,竟然明目張胆地幫助虎大王誘騙活人。

實在讓人氣憤。

古有語: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更何況倀鬼們做的還是極壞的勾當。當然,善惡終有報,壞事做盡的虎大王最終中了獵人的陷阱,一命嗚呼。而倀鬼們,失去了虎大王,也終究樹倒猢猻散。

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希望傳達給孩子們的是明辨是非的道理。壞事不可為,壞人不可當,而且幫助壞人做壞事的行跡也是錯誤的。

勿以惡小而為之,保持一顆善良、友愛的心,才是值得尊敬的。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凱叔講故事V)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超級頻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

相關焦點

  • 從凱叔講故事《2021凱叔魔幻童話之夜》:讀懂教育的本質
    1月1日,凱叔講故事推出的中國首檔面向親子人群的新年大秀《2021凱叔魔幻童話之夜》在深圳衛視與騰訊視頻同步播出,填補兒童跨年市場的空白。除此之外,還有各大衛視各種主題的新年檔,很多觀眾目不暇接,甚至會不斷跳臺來收穫這一場場視覺盛宴。終於有一場專屬兒童的跨年儀式了!「故事大王」凱叔和全國孩子的約定開啟了!
  • 一人演活108好漢 《凱叔·水滸傳》全新上線
    3月20日,籌備2年的凱叔新作《凱叔·水滸傳》,正式上線凱叔講故事App。這是繼《凱叔·西遊記》、《凱叔·三國演義》之後,凱叔推出的又一基於四大名著改編的聲音大劇。
  • 用「西方教育模式」講童話,讓故事更有「教育意義」,孩子更愛聽
    孩子在小的時候往往是比較喜歡幻想的,所以童話故事往往能夠迎合孩子的胃口,讓孩子在童話的奇妙世界裡愉快的學習,對於孩子的成長大有好處。3.穩固提升理解能力孩子在聆聽或是閱讀童話故事時,需要開動大腦去理解故事,所以童話故事對孩子的理解能力也有一定的培養作用。
  • 有些人的故事,講著講著就成了成語
    科教授為喜歡《百家講壇》的朋友們送福利了,點擊下方小程序,就可以用「聽」的方式獲取更多內容。 科教授還在《莊子》中找到了線索,在《莊子·盜蹠》中有這樣的記述:「盜蹠聞之大怒,目如明星,髮上指冠。」 這位盜蹠(zhí)是位很傳奇的人物,有人說他是「盜王」,也有人說他是春秋末期的起義領袖,關漢卿在《竇娥冤》中把他和顏回做對比「天地也!只合把清濁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盜蹠、顏淵!」看來,《莊子》應該算是這個成語最早的出處了。
  • 講成語典故譜華夏新風 "熒星杯"成語故事賽落幕
    圖片說明:通過海選、複賽的層層遴選,48位成語故事「小達人」從兩千名選手中脫穎而出,登上了決賽舞臺。  5月21日報導:今天,由上海市團市委、上海市少工委、上海小熒星、上海市語協等單位共同發起的第二屆「熒星杯」成語故事大賽,經過一個月的火熱賽程,迎來了收官之戰。本屆大賽吸引了滬上近萬名小朋友報名。通過海選、複賽的層層遴選,48位成語故事「小達人」從兩千名選手中脫穎而出,登上了在上海廣播電視臺舉行的決賽舞臺。
  • 瘋狂猜成語之暗箭傷人的成語故事
    瘋狂猜成語之暗箭傷人的成語故事 2013-08-21 11:36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
  • 給小朋友講小故事
    【光明書話】     作者:豐子愷  「有一個小囡囡——」  每逢我點著一支香菸,坐在藤椅裡歇息的時候,孩子們望見風色,就圍繞在我的膝前,用這樣的一句話來勾引我講故事。創作幼兒故事,我又很不擅長。有時只得不顧較小的幾個孩子的理解與否,而以較大的幾個孩子為本位而講上述一類的故事。然而常常發現不妥當的結果:不但使他們興味不深,有時又容易使他們誤解,例如對於「國王」一類的名詞,我家的四歲孩子還沒有明確的概念。以致有一次他把「國王」當作「老虎」「獅子」一類的動物,後來又當作「鬼」「妖怪」一類的幽靈,突然地問我「國王有幾隻腳?」「國王會飛否?」
  • 三字經,古詩詞,聲律啟蒙,成語故事,國學啟蒙到底應該怎麼做?
    叮噹媽說:《三字經》在古代被稱為「小綱鑑」,將零散的知識貫穿起來,使讀書積累的百科知識,得以納入一個清晰知識體系。全文用典極多,充滿樂觀精神。然而,百科目錄的缺點在於知識體系大而全,卻不夠精細,大量典故要給孩子講明白破費力氣,也很考驗父母和老師的引導拓展能力。如果不仔細講解,單純讓孩子背誦,除了培養中文語感,其他的感覺意義也不大。
  • 傳說是他發明了水滴石穿這個成語,還殺過人,為人又正直又狂傲
    水滴石穿,是一個任何人都不會覺得陌生的成語,這句成語的意思也很簡單,就是說儘管水的力量很薄弱,石頭的質地很堅硬,但是只要水一直堅持著,石頭就有被滴穿的時候,那麼你知道,是誰發明了這個成語嗎?據說,是宋朝一個叫做張詠的人,他不僅能文能武,還做了大官。
  • 為非作惡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為非作惡,見「為非作歹」。出自:清·貪夢道人《彭公案》第七回:「今天倚仗你那些為非作惡之人,前來擾亂我的公事,對也不對?」近義詞有:為非作歹、生非作歹,為非作惡是貶義成語,可作謂語、定語;指做種種壞事。
  • 成語「朝三暮四」出自哪裡?2000年前的古人給我們講個有趣的故事
    我國的古人是很會講故事的,而且講得好的,到最後還能演化成一個個成語。據統計我國共有5萬多條成語,有三字、四字、五字、六字、七字等。其中最短的成語是:莫須有,出自《宋史·嶽飛傳》,指的是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加害嶽飛。最長的成語是: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出自《晏子春秋》。
  • 邯鄲學步成語故事
    後來這個故事演化為成語——邯鄲學步,比喻模仿別人不到家,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領也丟掉了。看來這已經是一個婦孺皆知的故事了。流傳的廣泛固然是好事,更重要的是我們不能夠忽視這個故事在今天的啟示意義。如今無論是經濟發展,還是人們生活,照抄照搬西方的傾向嚴重,忽視了自身的特點,結果學得不倫不類。
  • 善用講故事的方式講道理
    作者: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總支書記、江蘇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徐川,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 朱進東  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出發,深刻闡述了辦好思政課的重大意義
  • 典故丨這24個常見的成語故事,假期一定要講給孩子聽
    原標題:典故丨這24個常見的成語故事,假期一定要講給孩子聽 寒假期間,快來給孩子講講這24個常見的成語故事吧。 【年代】古代 【燈謎】醫學 【成語故事】公元前68年,大司馬大將軍霍光病死,御史大夫魏相建議漢宣帝劉詢採取措施削弱霍氏權力。
  • 瘋狂猜成語之兩敗俱傷的成語故事
    瘋狂猜成語之兩敗俱傷的成語故事 2013-08-23 12:21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
  • 久利之事勿為,眾爭之地勿往!
    第一戒:久利之事勿為,眾爭之地勿往一直都能獲利的事不要做,所有人都想得到的地方不要前去。危城莫入!所有人都嚮往渴求的,可能有有害。前半句說:不可貪求過多!日中則移,月滿則虧,物盛則衰。世界上沒有一勞永逸的事情,也不可能有長久獲利的事情,如果有這種能夠一直獲利的事情,那只能說這種事是表面現象或者騙局,這時候一定要保持頭腦清。
  • 這個成語你經常用,但你卻不了解它的背後故事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而成語也是源遠流長的一種文化經典。我們都知道古人說話是文言文,簡短精煉,往往會將一句話表達為一個成語,短短的字詞間濃縮了諸多意義。如果我們在理解時望文生義,曲解了成語含義,甚至在運用時出現錯誤,就會鬧出不少笑話和誤解。那麼,有一個成語,我們經常用它,不知道你是否真正了解它的故事呢?
  • 西貝會員福利大升級 五大福利全家共享
    為了讓顧客朋友們有更好的體驗感,西貝不斷完善線上會員服務體系,只為持續提升顧客體驗舒適度,西貝莜麵村的會員朋友們不僅吃到更多美味,還能提升幸福感,享受更有儀式感的生活。西貝首次聯合四大品牌,打造全家都能用的會員大禮包,僅需199元,就能獲得價值近1000元的超值福利,一張西貝會員卡,全家都能享好禮。
  • 幼兒園最有教育意義的53個故事,老師家長可以講給孩子聽!
    原標題:幼兒園最有教育意義的53個故事,老師家長可以講給孩子聽! 幼兒園孩子經常要聽故事,這些有趣又有教育意義的故事,家長老師都可以收藏了,以後隨時用得著~ 故事教學是幼兒園教育中的一種重要手段,是幼兒園教育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對培養幼兒良好的品德、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豐富擴大幼兒的知識面具有積極的作用。
  • 好善嫉惡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好善嫉惡,崇尚美善,憎恨醜惡。出自:漢·王符《潛夫論·實貢》:「好善嫉惡,賞罰嚴明,治之材也。」近義詞有:嫉惡好善、好善惡惡,好善嫉惡是中性成語,可作謂語、賓語、定語;用於人的性格。好善嫉惡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好善嫉惡(hǎo shàn jí è)成語釋義:崇尚美善,憎恨醜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