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籌備2年的凱叔新作《凱叔·水滸傳》,正式上線凱叔講故事App。這是繼《凱叔·西遊記》、《凱叔·三國演義》之後,凱叔推出的又一基於四大名著改編的聲音大劇。
在總共126集的新作中,凱叔一人演繹108好漢,既注意通過獨特聲音和精美插畫,為孩子們呈現一個個精彩且聽得懂的好漢故事,也注重「聽有所成」,將寫作技術、國學素養、價值觀成長融入文本之中,助力孩子們學語文之美,感國學之味,養逆境成長之觀。
「精雕」名著 凱叔一人演繹108好漢
為人仗義的「及時雨」宋江、勇而有謀的「豹子頭」林衝、嫉惡如仇的「黑旋風」李逵、崇尚忠義的「行者」武松……這些《水滸傳》裡的英雄人物,流傳千古。凱叔一人演繹108好漢,用聲音再度演繹他們的傳奇故事。
《水滸傳》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用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之一,是一部有審美價值和社會意義的中國優秀長篇小說。
凱叔認為,這部集合了無數英雄好漢生死、凝集了中國人理想、感情和才思的英雄傳奇,對孩子們而言,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必讀經典。
在《凱叔·水滸傳》創作中,凱叔團隊從視聽體驗、題材選擇、劇本創作等多方面匠心打磨,力求做出精品,讓孩子們聽得懂、愛得上,讓父母安心放心。
角色出演上,凱叔一人演繹108好漢,用聲音帶領孩子們觸摸每一位好漢的豐富內心,力求打破人物單一臉譜。在講武松時,凱叔講他是鐵血硬漢的打虎鬥士,也講他其實是一個敏感、戀家的上進好青年。講魯智深,凱叔講他是一位「路見不平一聲吼」的大力士,也講他其實也有心細、純真的一面。
在豐富用戶視聽體驗上,著名繪本作家、美術教育家田宇手繪108好漢插畫,後期製作團隊配上專屬音樂,讓孩子們「耳可聽,目可賞,腦可想」,多層次感知好漢世界。
在題材取捨上,《水滸傳》原著中有一些情節涉及暴力、血腥、情色,不適合孩子們閱讀。凱叔對此進行了「綠色改編」,過濾不宜情節,力求向孩子們傳遞好漢們積極陽光、珍重友情、崇尚正義的向上價值觀。
在劇本二次創作上,凱叔一方面注意改編,讓孩子們聽得懂,一方面也注重保留原著精髓,讓改編後的每一段落都講究文景情共融,文字與音樂相襯,即便是口語表達,都能呈現文學性與節奏美,每一則故事背後都能有總結性易記金句。
凱叔表示:「精心改編,是因為孩子們是天生的藝術家,我們盡力給孩子們打造完美的作品,而這也是凱叔的初心。」
享名著之美 助孩子培養逆商
「講故事是本,從經典故事中學到知識、獲得成長是目標。」凱叔表示。
作為古典名著,《水滸傳》作者施耐庵將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寫作手法完美結合,達到了藝術上的空前成就,讓每個人物讀起來栩栩如生,讓每則故事讀起來百轉千回,引人入勝。
為了讓孩子們在聽故事的同時,還能跟著大師一起學寫作,凱叔在《凱叔·水滸傳》中對施耐庵的寫作方法進行了總結,提煉出夾敘法、大落寞法、棉針泥刺法等上10種方法,配合文本一一呈現,幫助孩子們理解學習,精進語文。
此外,凱叔還注重在每則故事後做「引申」,引導少年兒童對人物進行再思考,幫助其樹立向上價值觀,踐行「逆商教育」。例如,在《凱叔·水滸傳之虎嘯景陽岡》中,凱叔在文末就提出「攔路虎」概念,讓孩子們思索,如在生活中遇到攔路虎應該如何面對,希望幫助孩子們養成抗挫折、獨立自強的人格特質。
「逆風向上、痛快成長」。凱叔希望,《凱叔·水滸傳》能夠幫助孩子們從名著中吸取成長養分,養成茁壯靈魂,健康向上生長。
孩子們期待 父母安心
近幾年,《凱叔·西遊記》、《凱叔·三國演義》上線後圈粉不少,收穫親子用戶大量口碑,這也讓他們對《凱叔·水滸傳》上線十分期待。
有不少孩子和父母在聽完試聽版後紛紛留言,感覺很有趣,想要一集一集聽下去。
在試聽版評論區,凱叔拋出諸多問題。「《水滸傳》裡有很多膾炙人口的故事,你最期待哪一段故事?」、「水泊梁山上都有哪些梁山好漢?」、「武松如果沒有喝醉,而且也知道山上有虎,他還會上山打虎嗎?」
從孩子們的回答來看,武松知名度最高,「武松打虎」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孩子們認為,即便沒有喝醉,武松也還會上山打虎,因為臨陣退縮就當不成好漢。
一些家長在聽完試聽版後也表示,原本擔心孩子們不適合聽《水滸傳》,但看到凱叔綠色改編,讓父母放心,而且聽後自己也喜歡上了新作,燃起「追更」動力。
據介紹,《凱叔·水滸傳》每周一三五17時在凱叔講故事App上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