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羅小扇撲流螢 坐看牽牛織女星——詩意的夏夜星空

2021-01-12 天文同好樂園

唐代詩人杜牧在他的詩《秋夕》中寫道:「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詩人杜牧向我們描繪了一幅夏夜觀星時的詩情畫意。如果不考慮詩人的詩意,僅從字面上看,這首詩的主角無疑是牛郎星和織女星,而這兩顆星正是夏夜著名的標誌「夏季大三角」中的其中兩顆。

夏夜抬頭仰望星空,頭頂上有三顆特別明亮的恆星,它們分別是銀河西邊的天琴座α星,即織女星;銀河東邊的天鷹座α星,即牛郎星,以及銀河中間的天鵝座α星,即天津四。把織女星、牛郎星和天津四這三顆星作為頂點連起來,就組成了一個巨大的直角三角形,這就是著名的「夏季大三角」。這三顆星每顆都是夏季星空中名副其實的「大明星」,而它們所在的三個星座更是夏季星空舞臺上的主角。下面我們就來認識一下這幾個大明星。

天琴座α星(織女星)是一顆青白色的亮星,視星等0.03等,距離地球26.3光年,直徑是太陽的2.76倍,質量是太陽的2.4倍,表面溫度約為1萬攝氏度,它的實際亮度比太陽亮約60倍。假如地球的母恆星不是太陽而是織女星,那麼在如此高溫下,地球上將不可能有生命存在。在織女星的右下方有四顆暗星,組成了一個小小的平行四邊形,這就是神話傳說中織女用來編織的梭子。

天鷹座α星(牛郎星)又名河鼓二,是一顆微黃色的恆星,視星等0.8等,距離地球約為16光年,直徑是太陽的1.68倍,質量是太陽的1.6倍,表面溫度約為8000攝氏度,它的實際亮度是太陽的10.5倍。牛郎星的旁邊有兩顆小暗星,名為「扁擔星」,神話傳說中是牛郎挑著的一對兒女。

天鵝座α星(天津四)是一顆白色的超巨星,視星等1.25等,距離地球約1740光年,它的直徑約為太陽的106倍,質量是太陽的22倍,表面溫度約為1.04萬度。天津四的實際亮度大約是太陽的11萬倍,可以想像出,天津四是恆星中的「巨無霸」。在天鵝座「大十字」西南端有一顆視星等為3等的恆星,名為天鵝座β星,它其實是一顆目視雙星,用小型天文望遠鏡就可以分辨出來。在現代天文觀測中,著名的、最早被懷疑是黑洞性質的天體就是天鵝座X-1。

天鵝座X-1

我們知道,中國古代天文學相當發達,但由於那個時代科技的局限,對這些恆星並沒有更深入的認識。這些著名的亮星卻往往成為了古代詩人詩篇中的主角,用以寄託情思。唐代詩人白居易在《七夕》中也寫道:「煙宵微月澹長空,銀河秋期萬古同;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這首詩說的就是牛郎和織女七夕相會的神話故事,可是,牛郎星與織女星兩者相距約16光年,即使打個電話,對方也要16年後才能收到,他們又怎麼可能年年相會呢?

相關焦點

  • 杜牧《秋夕》詩賞,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這首詩描寫一名孤單的宮女,在七夕之夜,仰望星河,用扇子撲流螢,排遣心中寂寞的畫面,反映了宮廷婦女不幸的命運,其實也是在抒發作者自己的苦悶心情。創作背景803年,杜牧生於唐朝一個官宦世家,爺爺是宰相杜佑。在家族中排行十三,因此被稱為「杜十三」。他從小才華出眾,喜歡研究軍事,十幾歲的時候,寫過十三篇《孫子》註解。杜牧23歲作出「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
  • 女子秋夜仰望星空,卻給了杜牧靈感,寫出一首詩意又帶涼意的唐詩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這是唐代杜牧的《秋夕》,初讀這首唐詩,我們並不熟悉,這裡究竟寫了一個什麼樣的主人公?通篇28個字,詩人並沒有提到主人公的一個字。這首唐詩的第一句和第三句寫詩歌主人公所在的環境。「銀燭秋光冷畫屏」還有「天階夜色涼如水」,真真切切地帶給我們一種冰涼之感。
  • 坐看牽牛織女星
    杜牧的《秋夕》:「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詩中的宮女望著一年一度相會的牛郎織女,自然不無同情之心,情景交融,餘味無窮。 七夕節也是合家歡聚的節日,唐代羅隱的《七夕》詩:「絡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歡笑設紅筵。應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繡篇。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
  •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唐·杜牧 七夕是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牽牛織女渡河橋。」 七夕是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 解讀詩詞 |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歌名| 秋夕, 來源| 群星   《秋夕》  【唐代】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文以載道,言為心聲。喵咪文學,帶你品味生活。
  • 十首詠扇古詩詞:巧樣疊作湘波皺,一握清風懷中透
    《賦得福州白竹扇子》:金泥小扇謾多情,未勝南工巧織成。藤縷雪光纏柄滑,篾鋪銀薄露花輕。清風坐向羅衫起,明月看從玉手生。猶賴早時君不棄,每憐初作合歡名。聞名遐邇的白竹扇製作精巧,精益求精。雪白閃亮,輕薄異常,光澤十足,美感十足。再加上美人的纖纖玉手輕輕搖晃。清風徐徐,羅衫飄飄;交相輝映,精美絕倫。《竹扇賦》:青青之竹形兆直,妙華長竿紛實翼。
  • 牽牛織女是如何從星友走到夫妻的
    另外,在南北朝時期梁代的蕭統編纂的《文選》①,其中有一篇《洛神賦》的注釋中說:「牽牛為夫、織女為婦,織女牽牛之星各處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會。」這時「牽牛織女」的故事和七夕相會的情節,已經初具規模了,由天上的兩顆星座,發展成為夫妻。在開始的時候,故事中還沒有什麼悲劇色彩,只是平時還分居,特定時間才在一起。至於為什麼牽牛、織女要在「七月七日乃得一會」呢?
  • 詩詞:美人持扇,道是風流最痴情
    在各類古裝影視劇中,我們總能看到不少美女持扇的畫面。執著一把團扇,巧笑倩兮,是穿著華美的俏麗姑娘;拿著一把摺扇,風流倜儻,是英姿颯爽的女兒郎。事實上,扇文化,如同茶文化、酒文化、詩文化一樣,也有著深厚的底蘊。據說,團扇起源於中國。
  • 小扇引微涼,悠悠夏日長——趣話「扇子詩」
    唐代詩人張祜得了一把福州白竹扇,特別愛惜,遂寫詩讚曰:金泥小扇謾多情,未勝南工巧織成。藤縷雪光纏柄滑,篾鋪銀薄露花輕。清風坐向羅衫起,明月看從玉手生。猶賴早時君不棄,每憐初作合歡名。《賦得福州白竹扇子》用「藤縷」「篾鋪」描繪竹扇製作工藝的精湛,加上美人的纖纖玉手、款款羅衫相襯,更是精妙絕倫。
  • 七夕佳節,如何在天空中找到牛郎織女星?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 坐看牽牛織女星,撩動我們對生命的好奇與想像
    這兩顆星,再加上天鵝座的河津四(天鵝座α,別名Deneb),構成我們所熟悉的「夏季大三角」(Summer Triangle)。牽牛織女的傳說,在中原漢文化中流傳已久,誰也說不清它究竟源於何時。不過,一開始和浪漫並無關聯。透過古典文獻考證,我們知道在先秦兩漢以前,牽牛織女分踞在北天銀河東西兩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