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杜牧在他的詩《秋夕》中寫道:「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詩人杜牧向我們描繪了一幅夏夜觀星時的詩情畫意。如果不考慮詩人的詩意,僅從字面上看,這首詩的主角無疑是牛郎星和織女星,而這兩顆星正是夏夜著名的標誌「夏季大三角」中的其中兩顆。
夏夜抬頭仰望星空,頭頂上有三顆特別明亮的恆星,它們分別是銀河西邊的天琴座α星,即織女星;銀河東邊的天鷹座α星,即牛郎星,以及銀河中間的天鵝座α星,即天津四。把織女星、牛郎星和天津四這三顆星作為頂點連起來,就組成了一個巨大的直角三角形,這就是著名的「夏季大三角」。這三顆星每顆都是夏季星空中名副其實的「大明星」,而它們所在的三個星座更是夏季星空舞臺上的主角。下面我們就來認識一下這幾個大明星。
天琴座α星(織女星)是一顆青白色的亮星,視星等0.03等,距離地球26.3光年,直徑是太陽的2.76倍,質量是太陽的2.4倍,表面溫度約為1萬攝氏度,它的實際亮度比太陽亮約60倍。假如地球的母恆星不是太陽而是織女星,那麼在如此高溫下,地球上將不可能有生命存在。在織女星的右下方有四顆暗星,組成了一個小小的平行四邊形,這就是神話傳說中織女用來編織的梭子。
天鷹座α星(牛郎星)又名河鼓二,是一顆微黃色的恆星,視星等0.8等,距離地球約為16光年,直徑是太陽的1.68倍,質量是太陽的1.6倍,表面溫度約為8000攝氏度,它的實際亮度是太陽的10.5倍。牛郎星的旁邊有兩顆小暗星,名為「扁擔星」,神話傳說中是牛郎挑著的一對兒女。
天鵝座α星(天津四)是一顆白色的超巨星,視星等1.25等,距離地球約1740光年,它的直徑約為太陽的106倍,質量是太陽的22倍,表面溫度約為1.04萬度。天津四的實際亮度大約是太陽的11萬倍,可以想像出,天津四是恆星中的「巨無霸」。在天鵝座「大十字」西南端有一顆視星等為3等的恆星,名為天鵝座β星,它其實是一顆目視雙星,用小型天文望遠鏡就可以分辨出來。在現代天文觀測中,著名的、最早被懷疑是黑洞性質的天體就是天鵝座X-1。
我們知道,中國古代天文學相當發達,但由於那個時代科技的局限,對這些恆星並沒有更深入的認識。這些著名的亮星卻往往成為了古代詩人詩篇中的主角,用以寄託情思。唐代詩人白居易在《七夕》中也寫道:「煙宵微月澹長空,銀河秋期萬古同;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這首詩說的就是牛郎和織女七夕相會的神話故事,可是,牛郎星與織女星兩者相距約16光年,即使打個電話,對方也要16年後才能收到,他們又怎麼可能年年相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