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漁民捕獲金黃色馬鮁魚 被博物館收藏(圖)

2021-01-09 臺灣頻道

原標題:臺灣漁民捕獲金黃色馬鮁魚 被博物館收藏(圖)

臺灣雲林縣漁民去年底捕獲一尾金黃色的馬鮁魚。臺灣「中央社」

  中新網1月13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雲林縣漁民去年底捕獲一尾金黃色的馬鮁魚(俗稱午仔魚),臺灣海洋生物博物館確認是過去從沒見過的黃化四指馬鮁魚,已典藏。

  臺灣海洋生物博物館表示,這尾40公分長的黃化四指馬鮁魚在雲林外海捕獲,該館幾經交涉買下,一般魚類黃化算常見,但過去沒見過黃化的四指馬鮁魚。

  該館表示,魚類黃化個體多半還是參雜灰黑色,除了少數會被當成比較珍稀生物來飼養外,很多在市場就直接賣掉。

  該館表示,馬鮁魚就是一般市場所稱的午仔魚,一般可以藉由胸鰭的游離鰭條數細分為四指馬鮁魚、五絲馬鮁魚或六絲馬鮁魚等;一般的馬鮁魚體色偏灰,新鮮的魚體具有金屬光澤。

  民間流行一個魚類諺語「一午、二鮸、三土魠」,午仔魚肉質排名第一,即使是養殖的午仔也能保有細嫩多油的肉質,是許多饕客的最愛。

(來源:中國新聞網)

相關焦點

  • 漁民捕獲罕見怪魚 長暴牙有劇毒(圖)
    這隻被漁民捕獲的暴牙怪魚,原來是罕見的「星斑叉鼻魨  據臺灣媒體報導,大武鄉漁民前天捕獲一條暴牙怪魚,嘖嘖稱奇,專家判定是罕見的「星斑叉鼻魨」,雖然生長環境廣闊,卻不易見到,近幾年更難發現。專家呼籲,這種魚有毒,漁民捕獲別輕易食用,可送到研究單位,對魚類研究資訊很有幫助。  「這條魚怎麼暴牙?」
  • 青島漁民捕獲4.1米長重達619斤「箭魚王」(圖)
    箭魚王  昨天,一條4.1米長、重達619斤的超級「箭魚王」被青島漁民捕獲,遠超2014年秋天青島漁民捕獲的412斤大箭魚記錄。漁民稱,剛過三個月的禁漁期,黃海海域魚群數量增多,這條超級「箭魚王」正是追逐魚群進入這片海域而被捕獲 http://news.sohu.com/20150912/n420965417.shtml news.sohu.com true 綜合 半島都市報
  • 青島漁船赴七大漁場捕撈 主產鮁魚刀魚等(圖)
    靈山島附近海域鮁魚刀魚鯧魚比較多  來自膠南齋堂島的船老大石發存手底下的兩條鐵殼漁船發動機功率都在400馬力左右,是積米崖漁港靠泊船隻中當之無愧的「巨無霸」。 「出去一趟兩條船光是柴油就要準備100桶,每桶200公升,冰塊要加15噸,船上工人也有10個左右。成本太高,沒有收穫也不敢輕易回來。
  • 水生生物博物館收藏退捕漁船
    長江日報訊(記者潘璐 通訊員黃敏)1月7日,在東湖畔的水生生物博物館,一艘木質漁船擺放在院子裡,散發著濃濃的桐油味道。博物館館長告訴長江日報記者,自從去年12月中旬漁船被運到博物館,已經進行了數次修復,爭取在近期對外展出。
  • 見證長江大保護 水生生物博物館收藏退捕漁船
    博物館館長告訴長江日報記者,自從去年12月中旬漁船被運到博物館,已經進行了數次修復,爭取在近期對外展出。2020年7月1日零時起,武漢市正式實施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十年禁漁」,漁船被拆解,漁民上岸再就業。截至2020年11月中旬,620艘漁船已經拆解583艘、集中封存20艘、另作他用17艘。
  • 1965年漁民發現了黃河大王?一隻比卡車還大的巨型王八
    這艘漁船相當大,長几十米,上面有20個青壯年漁民。1個40多歲的中年漁民,擔任船長。今天的收穫不多,撒了幾網也沒撈上多少魚。船長有些不滿:這幾天收穫量太少,上面把我鼻子都罵歪了。大家要幫棒我的忙,多出點力。有個漁民抱怨:船長,也不是我們不出力。你也看到了,網沒少撒,力沒少出,就是撈不到大魚,這也不能責怪我們。
  • 在大英博物館看中國珍寶(圖)
    大英博物館是收藏中國流失文物最多的一個博物館。大英博物館目前收藏的中國文物多達2萬3千多件,長期陳列在大英博物館中國館的約有2000件。中國館的規模,應歸功於1990年香港商人何鴻卿爵士捐助200萬英鎊改造擴建而成,因此33號展廳也為其冠名。大英館藏的中國文物囊括了中國藝術的全部類別,跨越了整個中國歷史,包括刻本、書畫、玉器、青銅器、陶器、飾品。
  • 民國地契亮相民辦博物館 有59名中間證人籤名(圖)
    民國地契亮相民辦博物館 有59名中間證人籤名(圖) 最近,他創辦了新北區第一家民辦博物館:春江博物館,展出了6000多張文史資料,其中不少記錄了老常州的生活歷史。  北直街一套民房  1945年賣了法幣80萬  陳漢卿創辦的春江博物館位於常州市新北區百丈中心小學科技樓的三樓,每天都有不少學生來這裡免費參觀。
  • 大理南詔地質博物館開展 全球最大海百合化石首亮相
    大理南詔地質博物館開展 全球最大海百合化石首亮相 2016-03-17 00:20:34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大英博物館收藏斯坦因敦煌遺畫《文殊菩薩像》
    年代:唐(9世紀)名稱:文殊菩薩像出處:敦煌莫高窟藏經洞材質:設色絹本尺寸:高:39.5釐米 x 寬:14.5釐米藏地:英國大英博物館收藏斯坦因敦煌遺畫編號:1919,0101,0.137 Ch.xxvi.a.007
  • 天津博物館成立百年:北宋範寬《雪景寒林圖》領銜展至10日
    與《雪景寒林圖》一起展出的還包括北宋張擇端《金明池爭標圖》、南宋蘇漢臣《嬰戲圖》(此兩幅展至6月10日),南宋·佚名《中興瑞應圖》、南宋·趙孟堅《水仙圖》(此兩幅展至6月24日)等。同時展出的「守望文明 百年榮光——天津博物館 1918-2018」、 「文海擷珍——天津博物館藏近代文獻展」則講述了天博的百年曆程。
  • 財神捕魚一直輸是有原因的,老漁民分享經驗打法教程!
    18:57 來源: 滴答健康生活 舉報   財神捕魚一直輸是有原因的,老漁民分享經驗打法教程
  • 收藏好這份青島海鮮月曆 再過一個月封海 吃啥最好?
    近日,早報記者探訪海鮮市場:3月25日晚10時許,今年的頭船鮁魚打撈上岸!又到了春天吃鮁魚的時候,女婿們又要開始送鮁魚咯!春季(3-5月)>>鮁魚每年春天,都是鮁魚最鮮美,肉質最好的時候,開春後鮁魚上市,女婿們開始買鮁魚送給老丈人。鮁魚的做法也是多種多樣,可做鮁魚丸子,包鮁魚餃子,還可做紅燒鮁魚等。選購要點:新鮮鮁魚眼透亮,冰凍的眼發白。
  • [博物館裡的秘密]吳昌碩紀念館鎮館之寶:陪伴吳昌碩的「猛虎上山圖」
    吳昌碩紀念館執行館長吳越介紹《猛虎上山圖》    東方網記者方翔7月9日報導:在吳昌碩紀念館的收藏中,有一件高其佩指畫的《猛虎上山圖》,被執行館長吳越認為是鎮館之寶。「這件《猛虎圖》不僅是罕見的高其佩指畫作品,更為重要的是,畫面中沒有展現老虎的頭部,而是展現了它的屁股,這無疑是在其他畫作中非常少見的。」  據吳越介紹,這件《猛虎圖》當年一直與吳昌碩畫的《風竹圖》以及書法的鐘鼎文,一直掛在吳昌碩的書房中。每天吳昌碩與這幅作品形影不離,畫面中雖然只有老虎的屁股,但是其卻寓意著猛虎上山,展現了當時吳昌碩的繪畫事業春風得意、蒸蒸日上。
  • 為一塊磚、一片瓦,建一座博物館,這12座專題博物館在收藏什麼?
    和綜合類博物館不同,專題博物館是以某一題材,比如青銅、瓷器、簡牘等某一具體方面為主的專業性博物館。它們大都個性鮮明,具有地方特有的文化底色。 除了那些你沒想過、沒聽過的「寶貝」,被好好珍藏著。那麼,這12座專題博物館,都在收藏著什麼呢?
  • 博物館裡話生肖(身邊的年味)
    最西側是一座三進兩層的古建,掛著一個匾額——蘇州生肖郵票博物館。看介紹,原來這就是以生肖郵票為陳列主題的博物館,從2013年5月18日開館後,已經收藏了五大洲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行的1萬多枚生肖郵票和各種生肖郵品。黑漆大門「吱呀」一聲推開,仿佛一下子踏上了生肖郵票的奇妙之旅,博物館共有5個展廳。
  • 走進濟南古鐘錶博物館,聽2800座古鐘錶講劉氏家族的收藏故事
    文/圖 | 張宜霞人類文明的曙光,是伴隨著對時間的掌控開始的。—— 題記 坐落在濟南七賢文化城的「山東劉氏古鐘錶博物館」,是山東省文物局確認的非國有博物館。是由劉榮全、劉榮芹、劉榮昌、劉榮光、劉榮躍姐弟5人,在繼承家父劉恩陽畢生鐘錶收藏心血的基礎上,拿出自有藏品組建而成。我被這些古老的鐘聲吸引,用心聽著劉氏家族與鐘錶的故事。
  • 澎湖發現下顎骨化石 系臺灣最古老人類化石(圖)
    澎湖發現下顎骨化石 系臺灣最古老人類化石(圖) Scientists uncover prehuman jawbone in Taiwan The
  • 快來科舉博物館看鼠年生肖圖片展
    現代快報記者注意到,展覽也羅列了來自9家博物館不同地區的「老鼠嫁女」剪紙或年畫。比如,收藏自四川博物院的剪紙,場景上有抬轎者、扛旗者、吹曲者,各司其職,非常生動有趣。收藏自長沙博物館的年畫,老鼠形象則更加修長。尖尖的嘴巴、長耳朵、細長腿,特徵突出。新郎官戴著紅帽子坐在馬背上回頭看,春風得意;新娘則端坐在花轎中,神態嬌柔。
  • 「馬是龍種」 畫家韓美林詳解《駿馬圖》
    新華網北京11月7日電(記者劉暢)海協會會長陳雲林與臺灣當局領導人馬英九面含微笑、四手攤開國畫《駿馬圖》的場景,已成為人們心目中一個喜氣、溫暖的定格。7日,記者獨家專訪《駿馬圖》的作者、大陸著名畫家韓美林先生了解到,此「馬」寓意深邃不凡。中華民族認為馬是吉祥、完美的形象,「一馬當先」「馬到成功」「馬不停蹄」等都是馬的精神寫照。據韓美林介紹,馬亦被視為「龍種」,象徵超越、奮進與鴻運。據韓美林介紹,陳雲林會長在赴臺前夕,約請他為即將初次謀面的馬英九創作一幅畫作為「見面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