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融界
1月20日,由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金融科技50人論壇(CFT50)、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主辦,國家網際網路金融安全技術專家委員會、中關村網際網路金融研究院、騰訊研究院作為支持單位的「新技術對金融的影響與變革」2019新春論壇暨金融科技50人論壇第二屆年會在北京舉行。騰訊雲商務副總裁李文濤受邀出席,與業內權威專家學者及企業領導一起,圍繞「新技術與金融安全」這一主題展開圓桌討論。
李文濤表示,2019年在發展數字普惠金融趨勢下,金融行業要追求安全穩定發展,需要認清金融本質和風險屬性,從監管、金融機構、消費者和中小微企業安全的角度去考慮,加速金融與新技術的深度融合,促進普惠金融發展落到實處。
(圓桌二:新技術與金融安全)
金融安全面臨三大挑戰:監管安全、業務安全和技術安全
數位技術與金融業進一步融合發展,帶來金融服務業態新變革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產生網絡攻擊、金融欺詐等各類安全風險。在金融科技大熱的趨勢下,如何通過技術手段實現智能風控以保障金融安全,是發展金融科技的重要拓展領域。
(騰訊雲商務副總裁李文濤)
據李文濤介紹,金融行業關注的安全新技術,主要包括監管安全、業務安全、技術安全三個方面,而騰訊的大安全體系與之相輔相成。在監管方面持續扮演「好助手」,助力監管部門實現智慧監管;在業務安全如金融風控、反欺詐、生物識別、聲紋識別、量子計算等方面展開深入研究,基於開放的目標積累產品應用實踐和能力;在底層技術安全方面,騰訊的安全技術和安全大數據積累,已經構成了騰訊雲等技術服務獨一無二的優勢所在。
風控能力是金融安全技術的核心價值。李文濤認為,傳統金融機構對於企業用戶的經營、運營、資金、流水,個人消費者的收入、消費能力以及違約情況等安全數據的掌握,主要用於還款能力和還款意願等風險的判斷。除此之外,欺詐風險的危害性更甚,需要與之對應的大數據、乃至人工智慧領域的新技術,來提升金融風險判斷的速度和效率,並進一步降低金融風控成本。
「AI+大數據」助力金融風控 騰訊靈鯤監管科技平臺實力領先
騰訊的金融服務一直非常重視風險防控,尤其關注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在金融安全方面的創新和應用。騰訊安全自主研發的靈鯤監管科技平臺,正是結合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進行金融風險管理與控制的典型產品,並已經被廣泛應用於金融安全監管、金融機構大數據風控,以及個人防範金融風險等實踐場景當中。
在金融安全監管方面,騰訊靈鯤監管科技平臺通過開放自身安全大數據,將風險預判能力輸出,協助政府監管部門對非法集資、金融傳銷等涉眾型金融犯罪進行預警,做到「打早打小」。近年來,靈鯤已經與國家工商總局、北京金融局、深圳市金融辦等超過15個省市的政府監管部門展開深度合作,建立了包括從消費者分析到工商、股權、存活、收益、輿情、經營、關注度、平臺等維度的安全大數據。
在為金融行業客戶提供智能風控服務方面,騰訊靈鯤監管科技平臺能夠幫助銀行、網際網路金融等金融機構提升運營效率,對金融行業的惡意黑產團夥進行實時攔截和業務保護等。目前,靈鯤已經接入了中國銀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京東金融等百餘家銀行、支付機構、互金機構、電商、O2O平臺,每天預警的欺詐事件達數百萬次,涉及資金規模超過10億元。
此外,騰訊靈鯤監管科技平臺還為保障消費者財產安全,打擊非法集資、金融傳銷等犯罪做出了有效的嘗試。通過微信小程序「靈鯤金融風險查詢舉報中心」,當人們遇到疑似騙局或傳銷組織時,可以使用查詢功能,輸入相關組織名稱,查看它是否被用戶舉報、媒體曝光或者公安立案。普洱幣、中非幣、五行幣等已被定性並曝光的大型虛擬幣傳銷案例均已被收納。
最後,李文濤表示,數字普惠金融發展趨勢必然是不可逆的,未來在相關部門政策的引導和支持下,騰訊將持續開放自身的安全能力和技術,攜手各方及行業力量,為促進金融行業與科技進一步融合,加速普惠金融的發展貢獻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