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監管沙盒繼續:深圳公布第二批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

2021-01-14 新浪財經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原標題:金融科技監管沙盒繼續:深圳公布第二批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

開年之後,金融科技監管沙盒繼續。

1月12日,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公示深圳市第二批4個創新應用,分別是:平安銀行申請的「平安好鏈供應鏈金融服務」;工商銀行深圳分行申請的「基於人工智慧的出口電商跨境人民幣收款服務」;蘭州銀行申請的「基於人工智慧的中小微企業供應鏈融資服務」;深圳微眾信用科技、農業銀行深圳分行共同申請的「基於大數據的智能風控產品」。

本次公示創新應用聚焦於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前沿技術,涵蓋供應鏈金融、跨境人民幣收款等特色場景,旨在提升中小微企業融資效率、出口電商收款體驗。

聚焦供應鏈金融

此前,央行等國家八部門聯合發布《關於規範發展供應鏈金融 支持供應鏈產業鏈穩定循環和優化升級的意見》,從準確把握供應鏈金融的內涵和發展方向、穩步推進供應鏈金融規範發展和創新等方面,提出相關政策意見。此次公示的部分項目嘗試通過金融科技創新手段,提高中小微企業融資效率、提升應收帳款的標準化和透明度。

比如,平安銀行的「平安好鏈供應鏈金融服務」通過搭建平安好鏈平臺,為核心企業上遊供應商提供基於應收帳款的融資服務,實現應收帳款核心企業線上簽發、供應商線上簽收及流轉等功能。在嚴格防控供應鏈金融虛假交易和重複融資風險、提高供應鏈金融融資風險管控能力的同時,有效提高核心企業上遊供應商的融資效率。

同時,蘭州銀行的「基於人工智慧的中小微企業供應鏈融資服務」通過與核心企業系統對接,利用包括採購、倉儲、配送、結算等供應鏈各個環節產生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信息,線上線下協同,為客戶打造訂單線上化、物流節點透明化、結算統一化等全方位運營服務,推進「供應鏈+金融」業務模式落地推廣,有效降低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獲得成本。

跨境人民幣收款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跨境電商成為推動中國外貿增長的新引擎。為貫徹落實我國十四五規劃「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戰略布局,營造優良營商環境,推動跨境電商更好發展,運用金融科技手段優化跨境人民幣收款服務,在符合監管要求的同時,助力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工商銀行深圳分行的「基於人工智慧的出口電商跨境人民幣收款服務」,基於大數據、機器學習、NLP和OCR等技術,搭建跨境電商綜合服務平臺,為國內出口電商提供集中式貿易背景審核、跨境結算和信息申報等服務,有效緩解國內中小出口電商跨境收款難等問題,促進人民幣在跨境貿易中的使用。

提升大數據融資風控水平

央行2021年工作會議指出,要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三農」、科技創新、小微和民營企業等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通過運用大數據技術,可以幫助銀行提升信貸風控水平,同時增強小微企業融資的「可得率」「滿足率」。

深圳微眾信用科技、農業銀行深圳分行的「基於大數據的智能風控產品」通過構建智能風控系統,準確識別企業客戶的行業類型、資產屬性和生產經營特點,測算企業發展階段、經營情況、財務情況及經營穩定性。在小微企業經營性貸款的線下審批過程中,依託平臺實時輸出企業風險量化評估結果,提升銀行在小微企業信貸場景中的風控能力,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助力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下一步,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表示,深圳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工作組將在人民銀行總行的統籌指導下,充分發揮金融科技創新監管機製作用,打造創新和安全平衡的包容性監管環境,引導持牌金融機構和科技公司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守正創新,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更快更好推動深圳金融業數位化轉型。

(作者:辛繼召 )

相關焦點

  • 第二批!深圳公示4個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應用
    銀訊網訊 1月12日,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公示深圳市第二批4個創新應用,分別是:平安銀行(000001,股吧)申請的「平安好鏈供應鏈金融服務」;工商銀行(601398,股吧)深圳分行申請的「基於人工智慧的出口電商跨境人民幣收款服務」;蘭州銀行申請的「基於人工智慧的中小微企業供應鏈融資服務」;深圳微眾信用科技、農業銀行(601288,股吧)深圳分行共同申請的「基於大數據的智能風控產品
  • 預測「監管沙盒」未來發展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李峰...
    自北京在2020年1月公布第一批試點項目伊始,8個月內試點城市兩度擴容,4月新增上海、重慶、深圳、河北雄安新區、杭州、蘇州,成都、廣州也於7月加入隊列。截至目前,9城均已發布試點項目名單,合計達70個創新應用。其中,北京已於2020年12月25日發布第三批試點名單,共有22項,在數量上獨佔鰲頭。其餘城市中,上海發布兩批共13項。
  • 央行金融科技監管沙盒透露風向 汽車、電力成供應鏈融資數位化...
    經濟觀察網 記者 萬敏 金融科技快速迭代,監管科技也在火速升級。2020年12月31日,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官網顯示,上海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工作組對外公示上海市第二批5個創新應用。2020年12月25日,人民銀行北京營管部對外公示北京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第三批應用。
  • 年度盤點|2020年金融科技行業監管大事件
    金融行業同樣受到影響,監管一向是金融行業發展的風向標。這一年,線上經濟發展加速,藉助金融科技實現線上金融服務是大勢所趨,從監管文件上來看,2020年,各監管機構發布了多個監管文件,規範金融科技行業健康發展。
  • 2020年度金融科技報告:行業再出發——金融的歸金融,科技的歸科技
    作為全國首批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應用,從申請機構來看,包括了國有大行、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大型城市商業銀行、清算組織、支付機構、科技公司。銀行在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中佔據了主導地位。  1、金融科技平臺上市路  從2018年開始,金融科技行業就面臨著「嚴監管」,2020年同樣如此。但在啟動金融科技監管創新試點時,人民銀行表示要探索設計包容審慎、富有彈性的創新試錯容錯機制,劃定剛性底線、設置柔性邊界、預留充足發展空間。  因此我們看到,2020年金融科技平臺還是迎來了「上市潮」。
  • 親家數科聚焦五月金融科技行業大事件
    廣州印發區塊鏈產業創新發展實施意見,到2022年突破一批區塊鏈底層核心關鍵技術5月7日,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布關於印發《廣州市推動區塊鏈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2020-2022年)》的通知。會議認為,要充分發揮人民銀行系統內外部力量深入開展金融科技研究,加強研究成果與監管、應用、標準等工作的銜接,為金融科技監管提供理論基礎,為政策制度出臺提供科學依據,為金融與科技融合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 [未央研究]本周網際網路金融回顧 | 2018年第45周
    第二批網貸借款人惡意逃廢債信息納入徵信,涵蓋京浙魯粵四省繼10月中旬首批P2P惡意逃廢債借款人信息被納入人民銀行徵信中心和百行徵信的系統後,日前,第二批失信人信息被繼續納入上述系統。與此同時,這兩批信息也報送了信用中國資料庫。
  • 縱覽2020重磅金融監管政策 大唐財富帶您看懂2021監管大年
    >  2021年金融監管環境與去年發布的一系列重磅金融監管政策息息相關。  ——金融基礎設施建設。2020年年底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金融創新必須在審慎監管的前提下進行。」 這其中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
  • 【摘要】2017年7月15日—16日,全球最大規模的金融科技峰會—朗迪...
    2017年被稱為中國的"金融科技元年",也是全球金融科技的爆發之年。從商業模式轉型、全球監管改革、中國市場進一步開放,到傳統金融積極引入金融科技、前端支付科技與後端風險管理合力發展,可以說,全球及中國的市場環境與創新方向正在經曆日新月異的變化。
  • 關於印發《北京市促進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18年-2022年)》的通知
    北京作為國際交往中心,應當成為國家金融全面開放的前沿。北京還是全國服務業擴大開放唯一的綜合試點城市,一直堅持把金融業的雙向開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化服務業擴大開放試點,整體商業環境開放程度較高。在教育、科研、人力資源方面,北京擁有國內絕對領先的優勢地位與豐富儲備。
  • 立足金融科技,大財富管理時代來臨
    截至目前,證券行業信息化系統建設仍佔主流,基於大數據與AI、區塊鏈等技術對業務模式的創新處於非規模化驅動階段,暫時較難實現良好的投入產出比,且證券行業的科技創新相比銀行、保險要受到更多監管制約,因此目前仍以頭部券商的投入為主。◆金融科技人才儲備大戰!
  • 金融大咖預判2019行業大勢:安全是金融科技的核心驅動力
    新春論壇暨金融科技50人論壇第二屆年會在北京舉行。(圓桌二:新技術與金融安全)金融安全面臨三大挑戰:監管安全、業務安全和技術安全數位技術與金融業進一步融合發展,帶來金融服務業態新變革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產生網絡攻擊、金融欺詐等各類安全風險。在金融科技大熱的趨勢下,如何通過技術手段實現智能風控以保障金融安全,是發展金融科技的重要拓展領域。
  • 「第三屆大數據、人工智慧與金融科技會議」圓滿落幕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經管學院執行副院長張博輝教授,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林健武教授,中山大學管理學院陳玉罡教授,山東財經大學金融學院院長彭紅楓教授,廣州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傑,華夏基金股票投資部總監劉平,廣州估值狗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市場總監黎江,騰訊金融雲資管行業資深產品經理郝競超,國信證券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劍等多位學界、業界專家應邀作精彩主題演講
  • 聚焦陸家嘴網際網路金融+沙龍:合盤金服受邀出席金融科技海上夜話
    上海市銀行同業公會秘書長趙海發表歡迎致辭表示,Fintech讓金融服務變得越來越便捷,對傳統金融及科技行業都是一個特別好的啟示。這對於金融監管來說,也意味著新的挑戰。金融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其本質是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連接萬物,金融科技的未來必然是一個不斷進化和發展的生態體系。  特邀出席的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執行院長、金融學教授張春,就「中國金融科技發展可持續的模式及對金融監管的啟示」做了主旨演講。張春教授指出,金融科技的可持續發展也促使科技與金融的互相融合、互相滲透、互相促進。
  • 君聯資本王超:投資金融科技的邏輯
    好買說:2013年前後,"網際網路+"成為風口,此後網際網路金融領域如P2P網貸、眾籌、消費金融創業高潮迭起。2017年,監管落地,政策開始收割"裸泳者",但許多企業上市後出現股價打折現象,原因何在?君聯資本執行董事王超從網際網路金融的成長周期、投資關注點以及監管環境等角度解析了金融科技的投資邏輯。
  • 三維賦能金融行業 的盧深視獲2020全球金融科技創業大賽優勝獎
    12月12日,為期三個月的2020全球金融科技創業大賽終於落下帷幕,在京召開頒獎典禮。的盧深視三維視覺全棧技術解決方案獲得2020全球金融科技創業大賽優勝獎。本次大會由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清華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主辦,未央網承辦,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政府特別支持。
  • 解秘ICO的前半生:技術極客的創新 監管來臨前的黑暗
    科技創新速度越來越快,對資金的需求也需及時,按照傳統的VC,一番盡調、投委會流程下來,可能其他的團隊已經在技術上取得了長足進展。而真正產業級的ICO將重構價值,提升流程和效率,促進實體產業的發展和轉型。
  • 王兆星:金融科技的生命線在於大數據安全
    原標題:王兆星:金融科技的生命線在於大數據安全 來源:新京報國務院參事、銀保監會原副主席王兆星,主辦方供圖新京報訊(記者 陳鵬)「金融科技的核心、關鍵還是大數據的積累和運用,金融科技的生命線也在於大數據的安全。」
  • 犯罪就犯罪,扯什麼金融科技
    最近刷屏的一篇文章也表示,多家頭部公司被調查,行業幾乎每天都有消息,有金融科技創始人表示,自己身邊的好多朋友突然失聯,其中還有不少從國外回來創業的。  所以這位創始人考慮了整整一個月,到底哪裡出了錯,做金融科技,大家都坐進了監獄?  怎麼做進監獄的自己心裡沒點數?你做的真的就只是金融科技?還是借所謂的科技玩了不被允許的地下金融伎倆?
  • [未央翻譯]Fintech國際資訊周報|2017年第11周 - 專注金融科技與...
    有關負責人表示,該份草案是建立在美國的金融科技領域在過去兩年所經歷的大量發展經驗和失敗教訓的基礎上的。Innovate Finance:英國政府應給予金融科技行業更多支持近日英國發布年度財政預算,提到了政府將在2017年將科技創新和提高生產力作為主要工作目標,同時將科技創新的投資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