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金融科技監管沙盒透露風向 汽車、電力成供應鏈融資數位化...

2021-01-15 經濟觀察網

經濟觀察網 記者 萬敏 金融科技快速迭代,監管科技也在火速升級。

2020年12月31日,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官網顯示,上海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工作組對外公示上海市第二批5個創新應用。2020年12月25日,人民銀行北京營管部對外公示北京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第三批應用。上海市第二批創新應用聚焦於多方安全計算、音視頻、圖像識別等新興前沿技術,創新智慧金融產品與服務,而北京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第三批應用主要聚焦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API等前沿技術,涵蓋汽車、電力等多個行業應用場景。

至此,自北京在2020年1月公布第一批試點項目啟動以來,全國範圍內共有約70個金融科技創新應用對外公示,北京、上海、深圳、雄安新區、重慶、蘇州、杭州、廣州、成都等9個地區,銀行、清算支付公司、金融科技企業等主體廣泛參與。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在70個已公示的項目中,涉及供應鏈金融、產業金融的項目已不少於10個,但此前幾乎均未明確行業「試驗」對象。而在人民銀行北京營管部最新公布的第三批項目名單中,汽車、電力作為重要的行業場景出現了。

供應鏈融資數位化落地場景

覆蓋汽車行業的金融科技創新試點項目來自民生銀行和北京逸風金科軟體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逸風」),據其披露的項目說明書,將主要以東風商務車有限公司、廈門金龍聯合汽車工業有限公司為核心企業,發展其汽車配件上下遊產業鏈,對產業鏈上企業進行數位化升級,提供中小企業的生產經營和治理水平,便於為更多中小實體企業提供普惠金融服務。

電力行業的項目則來自平安銀行北京分行和北京融和雲鏈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融合雲鏈」),該項目將綜合運用區塊鏈、人工智慧、電子籤名等技術構建國家電投供應鏈金融平臺,將核心國企(國家電投控股機構)上遊供應商(產業鏈屬中小微企業)的應收帳款轉化數字債權憑證,並支持其在平臺上進行流轉、拆分。

艾瑞諮詢在其發布的《2020年中國金融科技行業發展研究報告》中指出,銀行作為供應鏈金融的關鍵參與方,通過提供保理、融資與借貸等各類金融服務助力中小企業發展,現階段供應鏈金融主要面臨的問題有:核心企業信用只能傳遞至一級供應商,其他供應商無法利用核心企業信用進行供應鏈融資,造成應收帳款融資滲透率較低;企業間系統不互通形成信息孤島(四流難合一),增加資方(銀行為主)獲取信息成本,風控難度提升,融資難度增加;貿易信息主要依靠紙質單據傳遞,容易出現出現倉單、票據造假等情況;單憑合同約束,融資企業的資金使用及還款情況不可控,會出現融資企業貸款資金被挪為他用、故意拖欠及違約等情況。

對於銀行來說,採用物聯網技術、區塊鏈技術破解企業「信息孤島」,降低信息獲取成本,正在成為新的產業金融發力點。

民生銀行和北京逸風在項目說明書中表示,基於物聯網、機器視覺等技術,在獲得企業授權的前提下,合法合規地全方位採集企業生產經營相關的物聯網信息(包括車間生產視頻、倉儲物流視頻、水電能耗、溫溼度情況等),同時通過5G技術傳輸平臺,從與企業資源計劃系統(ERP)和生產過程執行管理系統(MES)中採集的企業生產經營信息進行交叉驗真,提升民生銀行對中小企業生產經營真實性的識別能力和效率。

平安銀行北分和融合雲鏈的項目說明書中主要提及了光學字符識別(OCR)技術、自然語言處理(NLP)技術等,稱與傳統供應鏈金融相比,通過區塊鏈技術搭建可信聯盟鏈,將企業貿易背景資料、數字債權憑證等上鏈存證,有效保障數字債權憑證逐級流轉的真實性。業務效率方面。「傳統供應鏈金融模式中,合同、發票等貿易背景資料,均需要在線手工錄入並核驗。本項目利用人工智慧技術自動識別貿易背景關鍵信息並形成分析報告,進行真實性比對,顯著提高了審核的準確率與業務處理效率。」

北京一家產業鏈數字改造服務商人士對記者表示,汽車和電力行業已經形成了完整成熟的工業生產鏈,產業基礎設施完善,數位化改造難度相對較低,銀行選擇這兩個行業試點金融科技創新項目,有利於較快的鋪開技術,上規模。

據項目說明書,民生銀行和北京逸風的項目預計涉及東風商用車、廈門金龍聯合汽車上下遊供應商1000家企業客戶。平安銀行北分和融合雲鏈的項目預計試運行期間可服務於400家核心企業以及800家供應商,累計交易規模(憑證籤發、轉讓以及融資規模)約50億元。

線上線下投入仍需融合

中國人民銀行2020年12月31日發布的《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新年致辭》中透露,銀行已累計完成對6萬多億元貸款的延期還本付息,累計發放3萬多億元普惠小微信用貸款,支持3000餘萬戶經營主體,實現1.5萬億元金融系統向實體經濟讓利目標。

在支持小微信貸方面,供應鏈金融是銀行重要的發力方向,也受到了政策鼓勵。2020年9月22日,央行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司法部、商務部、國資委、市場監管總局、銀保監會、外匯局出臺了《關於規範發展供應鏈金融 支持供應鏈產業鏈穩定循環和優化升級的意見》,其中提出,金融機構應切實應用科技手段提高風險控制水平,與核心企業及倉儲、物流、運輸等環節的管理系統實現信息互聯互通,及時核驗存貨、倉單、訂單的真實性和有效性。金融機構、核心企業、倉儲及物流企業、科技平臺應聚焦主業,立足於各自專業優勢和市場定位,加強共享與合作,深化信息協同效應和科技賦能,推動供應鏈金融場景化和生態化,提高線上化和數位化水平。

一位第三方金融科技企業人士表示,當下零售消費信貸已經紅海競爭,且受到政策收緊的影響,未來發展空間有限。對企業端的金融服務數位化進程還處在起步階段,與網際網路平臺相比,銀行服務企業的經驗更充分,也更有優勢,應抓住時機打造服務企業、產業的數位化金融能力。

蘇寧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薛洪言在2020年12月舉辦的第六屆金融年會論壇環節上表示,普惠型小微貸款要實現科技驅動的前提是有更多的數據作為支撐,依託於產業的網際網路和數字經濟的發展,只有在產業逐漸的數位化中體現更多的數據,小微貸款金融才能取得長足的進展,金融機構與網際網路產業的發展是循序漸進的過程。

挖掘產業中的數據,金融機構已呈現多管齊下的態勢。

人民銀行北京營管部公布的第三批金融科技創新試點中,除上述兩個項目外,還有光大銀行的「光信通」區塊鏈產業金融服務項目,稱其將利用大數據及知識圖譜技術搭建風控模型,對鏈上企業信息(如訂單、運單、銷售量、財務等業務數據,以及稅務、工商、司法等政務數據)進行多維度交叉驗證,增強風控模型輸出結果的準確性。這一項目預期規模可服務50戶優質核心企業,籤發「光信通」額度500億元,發放融資200億元。

農業銀行的「鏈捷貸」產品項目,通過對接核心企業ERP系統、電商平臺和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e帳通)等,將行內外數據進行聯合建模,提高企業信用風險防控效率和精度,提升農業銀行整體的風控能力。預期規模到2021年末,「鏈捷貸」合作核心企業達500家,融資上下遊企業達到15000家,融資餘額不低於300億家。

在這些項目說明書中出現的物聯網、知識圖譜、聯盟鏈、邊緣計算、聯合建模等技術,將幫助銀行一方面擴展產業、企業的數據來源,並在保證數據安全、隱私的前提下提高銀行核驗信息的能力與效率。但正如銀行所強調的,在信息上鏈之前,依然離不開人工審核數據真實性的環節。

「基於應收帳款等進行融資,可能存在虛假交易、重複融資風險,例如企業與供應商互相串通、偽造交易憑據,虛構應收帳款進行融資。防範措施:嚴格交易真實性審核,防範虛增虛構應收帳款及重複抵押質押行為。企業在進行應收帳款融資時需要提交相關合同憑證及支付憑證至銀行融資系統中,銀行派專人核實交易信息是否屬實,同時通過區塊鏈對企業行為進行存證,一旦發現虛假交易行為,將列入黑名單。在融資環節,登錄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動產融資統一登記公示系統完成債權信息登記,並由專人進行核查,確保融資擔保的有效性。」多家銀行的項目說明書中,對相關風險點的提示都有類似說明。

艾瑞諮詢的上述報告提出,整體來看,僅供應鏈金融這一場景,2025年鏈上流轉資產價值即可達到約7.1萬億元。區塊鏈構建的可信網際網路將在銀行的諸多業務中發揮重要價值,尤其對於企業借貸與融資場景,通過打破傳統授信模式瓶頸以及創新業務模式,進而釋放較大技術效能。

相關焦點

  • 金融科技監管沙盒繼續:深圳公布第二批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金融科技監管沙盒繼續:深圳公布第二批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開年之後,金融科技監管沙盒繼續。本次公示創新應用聚焦於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前沿技術,涵蓋供應鏈金融、跨境人民幣收款等特色場景,旨在提升中小微企業融資效率、出口電商收款體驗。聚焦供應鏈金融此前,央行等國家八部門聯合發布《關於規範發展供應鏈金融 支持供應鏈產業鏈穩定循環和優化升級的意見》,從準確把握供應鏈金融的內涵和發展方向、穩步推進供應鏈金融規範發展和創新等方面,提出相關政策意見。
  • 預測「監管沙盒」未來發展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李峰...
    西南財大金融學院數字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陳文指出,當前監管沙盒的應用場景多為供應鏈金融項目,針對小微等普惠客群。根據澎湃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70個試點項目中有34個涉及「普惠金融」、「小微企業」或「農業」。試點項目類型基本囊括了金融科技的前沿技術與最新應用。
  • 深圳公示4個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應用
    銀訊網訊 1月12日,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公示深圳市第二批4個創新應用,分別是:平安銀行(000001,股吧)申請的「平安好鏈供應鏈金融服務」;工商銀行(601398,股吧)深圳分行申請的「基於人工智慧的出口電商跨境人民幣收款服務」;蘭州銀行申請的「基於人工智慧的中小微企業供應鏈融資服務」;深圳微眾信用科技、農業銀行(601288,股吧)深圳分行共同申請的「基於大數據的智能風控產品
  • 年度盤點|2020年金融科技行業監管大事件
    金融行業同樣受到影響,監管一向是金融行業發展的風向標。這一年,線上經濟發展加速,藉助金融科技實現線上金融服務是大勢所趨,從監管文件上來看,2020年,各監管機構發布了多個監管文件,規範金融科技行業健康發展。
  • 盧恩健:擁抱高科技 廣物金融集團與怡亞通首個供應鏈金融項目落地
    本次項目採購方委託廣東省商業貿易進出口有限公司採購一批電子存儲設備,廣物金融集團所屬融資租賃公司提供供應鏈金融服務,貨物存放在智慧託管倉,由怡亞通物流提供實物監管,廣物商融供應鏈科技平臺基於區塊鏈與物聯網技術,為融資租賃公司提供遠程、實時的科技監管和區塊鏈倉單平臺,實現倉單線上開立、質押和流轉,保證押品的唯一性、安全性及可追溯性,大幅度提升項目的安全性及運作效率。
  • 金融領域年度風向標來了,央行會議圈定2021年工作十大重點
    2021年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如何審慎監管?貨幣政策如何走?2021年中國人民銀行工作會議近日以視頻形式召開,透露全年重點任務風向。貨幣政策:靈活精準、合理適度2020年,央行三次降低存款準備金率,提供1.75萬億元長期流動性,累計推出9萬多億元的貨幣政策支持措施。前瞻性引導利率下降,推動實現金融系統向實體經濟讓利1.5萬億元目標。隨著經濟持續復甦,一些應急政策也在有序退出。央行表示,2021年,要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保持廣義貨幣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
  • 金融機構數位化轉型成大趨勢 中小銀行為何望而卻步?
    本報記者楊仕省 見習記者 劉暢 深圳報導央行近日發布的報告表明,過去五年來,全球金融科技採納率從16%增至60%,金融科技產品和服務供需顯著增加。而中國這一指標已高達87%,其中,銀行業在金融科技上的投入變化是促使這一指標飛速上升的主要原因。「目前有30%的銀行建立了數字能力的中心,有37%的銀行已經通過風投布局金融科技,目前9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都已經有了自己的金融科技子公司。」在12月11日第四屆中國數字銀行論壇上,金融壹帳通企業金融總經理蔣寧透露出這樣一組數據。
  • 親家數科聚焦五月金融科技行業大事件
    會議認為,要充分發揮人民銀行系統內外部力量深入開展金融科技研究,加強研究成果與監管、應用、標準等工作的銜接,為金融科技監管提供理論基礎,為政策制度出臺提供科學依據,為金融與科技融合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會議指出,要貫徹落實《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研究金融科技發展指標體系,認真做好動態監測和綜合評估,引導金融機構加快推進數位化轉型,持續增強科技應用能力,為健全具有高度適應性、競爭力、普惠性的現代金融體系貢獻力量。
  • 2020年度金融科技報告:行業再出發——金融的歸金融,科技的歸科技
    大中型銀行將金融科技上升至戰略層面,紛紛制定清晰的數位化轉型目標。金融科技資金和人才方面的投入持續增加。根據《中國上市銀行分析報告2020》,2019年,主要上市銀行技術投入打1079億元,大中型上市銀行平均科技人員佔比提升至4%以上,平均科技投入資金佔營業收入比例約為2%。
  • 互金行業進入加時賽,合盤B輪融資2個億
    從2015年7月18日發布的《關於促進網際網路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總體規劃,到12月28日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以來,整個行業在政策支持和監管下正逐漸規範發展。     央行調統司司長盛松成表示:網際網路金融在社會融資規模增長迅速,已將網際網路金融納入到央行統計範疇。
  • 深挖能源數位化潛能 能鏈融資為發展注入活力
    作為國內出行能源交易平臺和供應鏈服務商,能鏈集團4年來構建了覆蓋1700餘城市的油、電一體化能源數位化網絡。能鏈集團對於未來的能源數位化發展也有獨到的眼光,同時,能鏈融資為集團發展注入新鮮血液。目前,國內外知名機構資本紛紛投入能鏈融資,展現了能鏈融資方面強大的實力。
  • 平安銀行借勢物聯網再造供應鏈金融升級版
    11月12日,在第16場銀行業新聞例行發布會上,平安銀行管理層透露了「網際網路金融+供應鏈金融」的戰略思路,而橙e網則是該行踐行該戰略的重要平臺。  「橙e網是依託實體經濟基礎之上的一個網際網路金融+供應鏈金融有機整合體,這個平臺我們去年7月9日正式投產。」平安銀行副行長胡躍飛說。
  • 範一飛:合理選擇試點驗證地區場景 穩妥推進數位化形態法定貨幣...
    ,不斷深化技術、數據、知識等生產要素在優化金融服務、完善基礎設施、擴大對外開放等方面的應用,充分運用監管科技手段增強金融穩定性、提升貨幣政策傳導效率與精準度、平衡好金融市場安全與創新的關係,助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行穩致遠。
  • 廣州中小型科技企業融資迎來「三幫手」|科技金融|企業...
    「銀行、投資機構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投資、融資。政府通過資金池為出資方提供50%的風險損失補償金。」資金池管理方負責人、廣州市科技金融綜合服務中心董事長兼總經理吳儉峰介紹。廣州利用財政資金撬動社會資本,為企業破解「融資難、融資貴」提供助力。經核算,截至2020年12月31日,資金池為金融機構提供的風險補償金共計7100萬元。資金池匯聚23家銀行金融資源。
  • 旺鏈科技出席第二屆全球供應鏈數字經濟峰會
    會議以「新基建、新連接、新生態」為主題,圍繞供應鏈數位化創新、區塊鏈技術與應用、組織優化、研發創新、應用模式創新、技術升級等多方面內容進行探討,旺鏈科技受邀亮相本次大會。接下來,旺鏈科技將和其他起草單位一起,對標準的有關內容進行修改和完善。同時,旺鏈科技還將加快區塊鏈技術的研發,助力產品追溯體系建設。標準化助力供應鏈金融健康發展《供應鏈金融區塊鏈應用工作組會議與標準研討會》也在18日上午召開,旺鏈科技同樣受邀出席。
  • 遠洋資本數億元領投甲乙丙丁網 落子供應鏈汽車後市場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孫弢/文日前,汽車後市場全產業鏈綜合服務平臺——甲乙丙丁網宣布已於本月完成Pre-B輪3.5億元融資。本次融資由國內領先的另類資產管理機構——遠洋資本領投,是近年來供應鏈汽車後市場細分市場並不多見的超大金額投資,充分顯示出投資方雄厚的資金實力以及市場對於以甲乙丙丁網等為代表的汽車後市場細分行業的持續看好。遠洋資本副總經理、股權投資業務董事總經理林川指出,甲乙丙丁是遠洋資本在供應鏈領域繼信良記、聯合利豐之後第三家投資企業,同時也是遠洋資本股權投資賽道布局的第一家汽車後市場領域被投企業。
  • 銀行新年賀詞中的那些「金融科技」
    日前,人民銀行金融科技委員會會議召開,總結了2019年金融科技工作,並研究部署2020年重點工作。會議認為,2019年央行堅持「守正創新、安全可控、普惠民生、開放共贏」原則,全面發力、多點突破,推動金融科技工作開創新局面。2020年,央行將堅持發展與監管「兩手抓」,持續推動金融科技行穩致遠。
  • 消費金融:一場數位化戰略長跑
    創業5年多,馬上消費乘著金融機構科技化、數位化的東風得到了市場的認可。 牌照先行的敬畏之心 2015年之前,科技金融在兩個重要商業圈內發生了出現了兩級化的理念。 一方面,因為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區塊鏈等技術在彼時還屬於未被驗證的金融技術,監管也尚未明確。
  • 行業專家、商業銀行、信用科技企業共話新規之下的網際網路貸款市場
    在此背景下,零壹財經邀請行業專家、商業銀行人士、科技企業高管等,共同討論商業銀行網際網路貸款業務的現狀、未來影響,以及以信用科技為代表的數位化金融如何更好、更快發展。柏亮透露,大數據徵信和智能風控服務商微眾信科將聯合零壹財經於9月16日在上海舉辦第二屆信用科技論壇,本次研討會旨在進行一些前期的內部討論工作,也為論壇做一些預備,論壇歡迎各界人士參加。
  • 電子商票與供應鏈金融直播門票1張!
    來源:貿易金融9月22日,人民銀行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司法部、商務部、國資委、市場監管總局、銀保監會、外匯局出臺了《關於規範發展供應鏈金融 支持供應鏈產業鏈穩定循環和優化升級的意見》,票據或成最大受益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