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金融:一場數位化戰略長跑

2020-11-23 36kr

2015年6月,消費金融圈闖進一匹黑馬:馬上消費金融(下稱「馬上消費」)。區別於當時行業內的主流,馬上消費另闢蹊徑,選擇了數位化方式,將科技基因融入業務,驅動消費金融業務發展。

這一顆小小的石子或許在當時並未泛起多少漣漪,但回看彼時的商業競爭焦點,馬上消費以立身科技基因,似乎成立之時就寓意著彎道超車。

2015年,支付寶微信在春節之際展開了首次「紅包大戰」,滴滴與快的打車軟體的「十億補貼」餘溫未了,老百姓們還以稀奇的心態搶著紅包,美團、餓了麼等外賣O2O大佬又開始了「百億紅包」,各種顏色的共享單車開始擺滿大街小巷……不知不覺,衣食住行通過第三方支付一鍵獲得,花唄、白條、網際網路保險等金融服務也進入大眾日常生活。

創業5年多,馬上消費乘著金融機構科技化、數位化的東風得到了市場的認可。

牌照先行的敬畏之心

2015年之前,科技金融在兩個重要商業圈內發生了出現了兩級化的理念。

一方面,因為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區塊鏈等技術在彼時還屬於未被驗證的金融技術,監管也尚未明確。所以絕大多數金融機構都選擇了先觀望考察的「保守態度」,即便是科技立身的一些大銀行,也大多只是成立了金融科技研究室,或者試水少量業務。

另一方面,網際網路企業「搶快」蜂擁至此,開始研發採用線上交易、人工智慧、大數據風控等技術。這些企業憑藉著靈活輕巧的商業模式、輕鬆獲取的大數據與監管紅利期,賺得了第一桶金,但牌照卻是他們必須找補的重要一環。

馬上消費創始人、董事長趙國慶也看到了金融科技的大趨勢,但他深知金融行業的特殊性。與別人不同的是,懷揣著對金融敬畏之心的馬上消費堅守了「持牌創業」,並在2014年底拿到了銀監會的批籌,2015年6月19日馬上消費正式開業。

回過頭看,馬上消費其實是放棄了一個站著撿錢的買賣,選擇了一門吃力不討好的生意,駐足長遠的發展。從成立起就位居持牌金融機構之列,用趙國慶的話說:「2014年是決定了我們今天高度很重要的一個元年」。

磨刀不誤砍柴工,牌照先行,在金融圈永遠「穩」字當先。持牌以後,馬上消費開始用行動追回失去的時間。

紮實的科技「苦行僧」

不同於其他金融機構,立身於「科技基因」的馬上消費創業之初就以小額分散、無抵押、純信用的消費金融業務為主。這不僅對客服、渠道等人力成本有著高需求,對技術、風控、數據等高科技環節的要求更是遠遠超越普通的消費金融業務。

高難度背後的成就,意味著成倍的辛苦,看似一個消費金融版的「天才少年成功記」,但趙國慶在接受採訪時,卻稱自己是「苦行僧」、「工作狂」。

自馬上消費創業以來,趙國慶每天工作20小時,睡了一千多天的辦公室。這一風格也延續到他對員工的選擇標準,希望員工擁有「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的品質。

這種拼命、努力的文化與其說是一家金融機構,其實更像是當年的華為「狼文化」、阿里巴巴「俠文化」一樣的網際網路企業文化。

但金融與網際網路本就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思維模式:金融的本質是控制風險,往往為了金融安全,捨棄業務的靈活性與用戶體驗。而趙國慶一直以BAT等網際網路龍頭企業的用戶體驗要求自己,否則就很難與高科技接軌。

用他的話說「人家2秒完成支付,你就必須要在2秒內完成審批,才可以跟他的場景進行結合。」

充足的科技「彈藥」助力馬上消費拿下了多個「山頭」:集成人臉識別、語音識別、聲紋識別、OCR、活體檢測、人臉框內檢測等技術的智慧雙錄服務平臺;邊緣計算智能算法庫可以使終端提取數據無須再傳輸到雲端加工,降低了終端敏感數據隱私洩露的風險,實現數據的「閱後即焚」,極大保護用戶隱私數據;自主研發的在線智能空號檢測系統,可以應用於智能營銷、智能客服、智能貸後管理業務中,能夠大幅減少座席等待時間,提升線路利用率,降低業務運營時間及人工成本,並具有廣泛的多行業推廣應用價值。

基於豐厚的科技基因,馬上消費可以基於自身場景、用戶和數據,為客戶提供業務數位化服務;同時,核心的數字科技能力,又能夠基於對行業的理解,為客戶提供應用及底層技術的數位化服務。

永不放鬆的策馬前行

對數位技術應用的探索,正在倒逼馬上消費不斷加碼研發投入,過去幾年,馬上消費累計科技投入10億+,申請專利230餘件,科研人員1000+,佔員工比重6成。在重金投入和強大的創新能力推動之下,馬上消費榮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也是重慶第一家獲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金融機構。

從過去到現在,馬上消費沒有「選秀模板」,所有的願景只為實現一個目標:以客戶為中心,為實體經濟降本增效。隨著行業草莽時期已過,監管的跟進讓高利率、違規現金貸等業務無處遁形,馬上消費的業務也越來越得到市場認可。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馬上消費總資產548.15億元,2019年度營收89.99億元,淨利潤8.53億元。

數字科技時代,馬上消費要下一盤產業數位化的大棋。

據趙國慶透露,馬上消費會繼續加大產業網際網路、產業數位化的布局和投入,提升全面數位化閉環能力,在做好自己服務生態的同時,為場景方、資金方提供多元增值服務,在這種垂直生態系統裡,有建制、有序地推進我們的產業數位化,一邊連接金融機構,一邊連接消費類的場景,把我們所連接的兩端作為進行產業數位化突破的方向。

馬上消費的未來布局為「兩大聚焦領域+五大技術持續創新」,兩大聚焦領域是金融科技、零售科技;五大技術持續創新包括:雲平臺、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生物識別。

如此宏偉的藍圖,要求馬上消費繼續策馬前行。

相關焦點

  • 開通金融與中合擔保戰略合作,發力消費金融ABS
    10月27日,數字資產證券化基礎設施服務商開通金融,與中國首家獲得國內評級公司授予的AAA級主體信用等級的融資擔保公司中合擔保籤訂戰略合作協議,深度拓展消費金融資產證券化(ABS)業務。  中合擔保是目前國內投資規模最大的擔保機構之一。
  • 捷信金融布局「2023戰略」 推動惠普金融發展
    捷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捷信」) 作為消費金融行業的「排頭兵」,在2020年以前瞻性戰略眼光發表了「2023戰略」布局計劃,進行全面的敏捷轉型,突顯「以客戶為中心」的核心服務理念,助力中國經濟實現穩增長。
  • 金融科技之爭,歸根結底還是戰略之爭
    樂信誕生時並不出彩,在遍地網際網路金融的2013年,誰知道分期樂是誰?7年之後它沒有被巨頭系擠壓至死,也沒有隨P2P網貸潮落而湮滅,反而越來越強悍,即使疫情如此兇猛,樂信依然保持了用戶規模的高增長,它究竟做對了什麼?讀懂新金融認為,是戰略,金融科技之爭歸根結底還是戰略之爭。
  • 北京銀行數位化轉型升級加快 牽手金融壹帳通強強聯合
    1月7日,在北京銀行成立二十五周年之際,北京銀行與金融壹帳通在北京銀行總行舉行戰略合作協議籤署儀式。根據協議,雙方將優先在零售業務、企業金融、智能客服、金融科技建設等方面展開合作。新時期,北京銀行緊密圍繞「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項任務,強化黨建引領,依法合規經營,加快數位化轉型升級,加強全方位風險管控,紮實推動全行各項業務高質量發展。近幾年北京銀行積極布局數位化轉型戰略,藉此次籤約,將為數位化轉型發展提供多方面的合作契機,進一步拓寬雙方合作領域,實現共贏發展。
  • 【RCEP港城故事二十一】鎖定「國家戰略」 大宗貿易數位化科技平臺...
    【RCEP港城故事二十一】鎖定「國家戰略」 大宗貿易數位化科技平臺助力百年老港煥發新生機 2021-01-10 12: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四載崢嶸無悔 築夢普惠金融——長銀五八消費金融四周年發展紀實
    紅網時刻1月16日訊(通訊員 黃明霞)2017年1月16日,湖南長銀五八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長銀五八消費金融」)在長沙正式成立,至此,持牌消費金融機構在湖南實現了零的突破。積極擁抱技術創新,驅動科技賦能自成立伊始,長銀五八消費金融一直堅持「網際網路+科技驅動」的發展策略,將金融科技作為整體戰略布局的核心一環,發展路徑與大股東長沙銀行的「科技引領」戰略一脈相承。過去四年裡,長銀五八消費金融科技隊伍不斷壯大,截至目前IT人員佔員工總數的比例近50%,逐步打造了一支以自主研發為主,具備快速響應、敏捷創新能力的科技人才隊伍,為科技創新提供有力支撐。
  • 陳煜波:中國數位化轉型正從消費端向製造生產端遷移
    來源:《財經》雜誌原標題:清華經管學院副院長陳煜波:中國數位化轉型正從消費端向製造生產端遷移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黨委書記兼副院長 陳煜波財經網訊 「過去中國的數位化轉型專注於網際網路行業中的消費埠,現在越來越向製造生產端走,或者從B2C向B2B走。」
  • 天虹高書林:數位化轉型的本質是公司的戰略業務和價值創造的問題
    迫於壓力,越來越多的線下零售企業主動選擇擁抱網際網路,將一部分業務轉至線上,同時通過輕資產戰略減負,開始了新一輪的跑馬圈地。為了適應市場需求與競爭變化,天虹近些年也開始全面擁抱數位化,建立體驗式的購物中心、百貨、超市、便利店等零售業態,以及多渠道整合業務系統,正成為一家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消費服務平臺。1月8日,青騰《一問》第六期《國企「突擊隊」如何徵戰零售新場景》正式上線。
  • 九卦|興業銀行黃正建:數字金融是銀行內部破局者
    眾多銀行金融科技的總體戰略規劃以及布局顯示,對數位化轉型的認識已經越來越清晰,不僅從全行戰略角度去推進數位化轉型進程,並且更為具體地規劃了數位化轉型目標,構建差異化的戰略方向。坊間認為,開放銀行代表著銀行數位化轉型的必經之路,包括興業銀行在內的眾多銀行近年來積極部署開放銀行建設,已形成各自特色和先發優勢。經歷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檢驗後,如何選擇開放銀行的模式?數位化轉型的目標在哪裡?
  • 金融機構數位化轉型成大趨勢 中小銀行為何望而卻步?
    銀行已然成為數位化轉型的排頭兵,數位化改革的意識覺醒也終於從頭部企業延伸到了中小銀行。然而,對於中小銀行來說,實現數位化轉型並非一蹴而就。根據中小銀行網際網路金融(深圳)聯盟聯合金融壹帳通、金融科技50人論壇發布的《中小銀行金融科技發展研究報告(2020)》(下稱「《報告》」),中小銀行在發展金融科技的過程中存在諸多困境,如人才匱乏、組織體系滯後、數據治理能力薄弱等。
  • 張華生:打造有「土」味的數位化轉型
    導 讀農商銀行推進「數位化服務轉型」,要服務於自身的戰略定位框架,不能脫離「農」家身份,堅持「農區」特色,在渠道建設、科技風險、業務支撐等方面充分發力。處理好人與機制的協同關係,以合的概念聚粘,用粘的機制促快,在快的服務上實現數位化的轉型認同,其中高位推動是關鍵、系統統籌是前提、平臺架構是重點、根植農區是根本。
  • 「16213+」,長沙銀行的數位化轉型密碼
    目前,該行核心業務場景已實現100%線上化,服務效率和客戶體驗實現大幅提升,成為中小銀行擁抱金融科技的樣本銀行。疫情期間,長沙銀行以金融科技力量全方位賦能金融抗疫工作,及時推出了對公服務大廳、企業員工信息收集等功能,助力當地企業復工復產,同時抓住機遇進行數位化運營,今年累計開展了500場數位化營銷,觸達100萬客戶。
  • 黃益平:中國14億人消費需求的增長將是下一個世界級的故事丨2020...
    在此背景下,作為服務實體經濟的商業銀行而言既面臨重大的戰略機遇,也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挑戰。當前銀行業盈利放緩,資產質量承壓,資本補充壓力上升,金融風險挑戰加大……後疫情時代銀行如何化危為機、危中尋機,成為新形勢下銀行業的重要課題。
  • 央行金融科技監管沙盒透露風向 汽車、電力成供應鏈融資數位化...
    供應鏈融資數位化落地場景覆蓋汽車行業的金融科技創新試點項目來自民生銀行和北京逸風金科軟體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逸風」),據其披露的項目說明書,將主要以東風商務車有限公司、廈門金龍聯合汽車工業有限公司為核心企業,發展其汽車配件上下遊產業鏈,對產業鏈上企業進行數位化升級,提供中小企業的生產經營和治理水平,便於為更多中小實體企業提供普惠金融服務
  • 透過樂信「分期樂」產品,看消費金融行業
    消費金融是如何逐漸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這一階段的消費金融又呈現出怎樣的特點? 本文將帶你了解消費金融及中國第一家分期購物電商平臺「分期樂」。廣東地區消費金融試點的設立預示著消費金融進入人們的視野;第三階段:隨著網際網路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外部金融環境的不斷完善,2014 年後,藉助網際網路優勢的新零售、消費金融等悄然入局,發展迅速。消費金融是如何逐漸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這一階段的消費金融又呈現出怎樣的特點?
  • 上海夜生活節6月6日啟動;北京消費季將發券百億;平安消費金融產品...
    青島啤酒與美團點評達成戰略合作6月2日,青島啤酒(600600,股吧)與美團點評共同宣布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拓展構建更豐富的消費場景,進行全渠道品牌滲透。美團將打通餐飲渠道業務和新零售閃購業務,提升青島啤酒在餐飲渠道和新零售領域的增長機會。
  • 2020阿里雲新商業·數智峰會 居然之家全方位分享家居行業數位化...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劉松;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雲智能新零售事業部總經理肖立華;居然之家新零售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王寧;海寧中國皮革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月明;萬寧市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CEO李儒月;歐詩漫副總經理楊安全;阿里雲智能IOT事業部首席產品官何雲飛;《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執行出品人、副主編齊馨;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呂本富出席峰會並發布觀點。
  • 九卦| 銀行數位化轉型面臨哪四大問題?
    8月14日,由清華經管學院中國金融研究中心、數字金融百人智庫共同主辦、百度智能雲和英特爾支持的未來銀行系列之數位化轉型金融行業開放論壇在北京舉行,此次活動是圍繞「銀行業數位化轉型」的深度閉門研討會,來自金融界、科技界、學術界的30位重量級嘉賓圍繞「銀行業數位化轉型」進行了深度剖析與交流,現場腦力激蕩,與會者分享了各自的行業洞察與前沿經驗,乾貨滿滿。
  • 數位化觀察之六十九:聚合「流量+服務+數據」——雲銀行數位化經營...
    同時,產業網際網路和企業級技術應用的發展,也驅動了產業數位化時代企業管理雲化和行業SaaS化(Software-as-a-Service,即通過網絡提供軟體服務)。金融服務轉型也圍繞著企業進化衍生的新需求而改變。因此,雲銀行成為未來商業銀行新金融服務的重要發展方向。
  • 吳曉求:我們不需要P2P式金融!中國究竟需要什麼樣的金融體系?
    金融的數位化最重要的是徵信的數位化,其次是支付的數位化和財富管理的數位化,最後才是貨幣的數位化。」吳曉求在分享金融體系變革的其中一個方向時講到。 第二,從「十四五」規劃開始,中國經濟發展的戰略布局會發生重大的變化,剛才高培勇院長科學準確地闡釋了雙循環格局的要義、要旨,也就是在這期間中國經濟的發展戰略會發生重大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