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消費金融圈闖進一匹黑馬:馬上消費金融(下稱「馬上消費」)。區別於當時行業內的主流,馬上消費另闢蹊徑,選擇了數位化方式,將科技基因融入業務,驅動消費金融業務發展。
這一顆小小的石子或許在當時並未泛起多少漣漪,但回看彼時的商業競爭焦點,馬上消費以立身科技基因,似乎成立之時就寓意著彎道超車。
2015年,支付寶微信在春節之際展開了首次「紅包大戰」,滴滴與快的打車軟體的「十億補貼」餘溫未了,老百姓們還以稀奇的心態搶著紅包,美團、餓了麼等外賣O2O大佬又開始了「百億紅包」,各種顏色的共享單車開始擺滿大街小巷……不知不覺,衣食住行通過第三方支付一鍵獲得,花唄、白條、網際網路保險等金融服務也進入大眾日常生活。
創業5年多,馬上消費乘著金融機構科技化、數位化的東風得到了市場的認可。
2015年之前,科技金融在兩個重要商業圈內發生了出現了兩級化的理念。
一方面,因為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區塊鏈等技術在彼時還屬於未被驗證的金融技術,監管也尚未明確。所以絕大多數金融機構都選擇了先觀望考察的「保守態度」,即便是科技立身的一些大銀行,也大多只是成立了金融科技研究室,或者試水少量業務。
另一方面,網際網路企業「搶快」蜂擁至此,開始研發採用線上交易、人工智慧、大數據風控等技術。這些企業憑藉著靈活輕巧的商業模式、輕鬆獲取的大數據與監管紅利期,賺得了第一桶金,但牌照卻是他們必須找補的重要一環。
馬上消費創始人、董事長趙國慶也看到了金融科技的大趨勢,但他深知金融行業的特殊性。與別人不同的是,懷揣著對金融敬畏之心的馬上消費堅守了「持牌創業」,並在2014年底拿到了銀監會的批籌,2015年6月19日馬上消費正式開業。
回過頭看,馬上消費其實是放棄了一個站著撿錢的買賣,選擇了一門吃力不討好的生意,駐足長遠的發展。從成立起就位居持牌金融機構之列,用趙國慶的話說:「2014年是決定了我們今天高度很重要的一個元年」。
磨刀不誤砍柴工,牌照先行,在金融圈永遠「穩」字當先。持牌以後,馬上消費開始用行動追回失去的時間。
不同於其他金融機構,立身於「科技基因」的馬上消費創業之初就以小額分散、無抵押、純信用的消費金融業務為主。這不僅對客服、渠道等人力成本有著高需求,對技術、風控、數據等高科技環節的要求更是遠遠超越普通的消費金融業務。
高難度背後的成就,意味著成倍的辛苦,看似一個消費金融版的「天才少年成功記」,但趙國慶在接受採訪時,卻稱自己是「苦行僧」、「工作狂」。
自馬上消費創業以來,趙國慶每天工作20小時,睡了一千多天的辦公室。這一風格也延續到他對員工的選擇標準,希望員工擁有「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的品質。
這種拼命、努力的文化與其說是一家金融機構,其實更像是當年的華為「狼文化」、阿里巴巴「俠文化」一樣的網際網路企業文化。
但金融與網際網路本就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思維模式:金融的本質是控制風險,往往為了金融安全,捨棄業務的靈活性與用戶體驗。而趙國慶一直以BAT等網際網路龍頭企業的用戶體驗要求自己,否則就很難與高科技接軌。
用他的話說「人家2秒完成支付,你就必須要在2秒內完成審批,才可以跟他的場景進行結合。」
充足的科技「彈藥」助力馬上消費拿下了多個「山頭」:集成人臉識別、語音識別、聲紋識別、OCR、活體檢測、人臉框內檢測等技術的智慧雙錄服務平臺;邊緣計算智能算法庫可以使終端提取數據無須再傳輸到雲端加工,降低了終端敏感數據隱私洩露的風險,實現數據的「閱後即焚」,極大保護用戶隱私數據;自主研發的在線智能空號檢測系統,可以應用於智能營銷、智能客服、智能貸後管理業務中,能夠大幅減少座席等待時間,提升線路利用率,降低業務運營時間及人工成本,並具有廣泛的多行業推廣應用價值。
基於豐厚的科技基因,馬上消費可以基於自身場景、用戶和數據,為客戶提供業務數位化服務;同時,核心的數字科技能力,又能夠基於對行業的理解,為客戶提供應用及底層技術的數位化服務。
對數位技術應用的探索,正在倒逼馬上消費不斷加碼研發投入,過去幾年,馬上消費累計科技投入10億+,申請專利230餘件,科研人員1000+,佔員工比重6成。在重金投入和強大的創新能力推動之下,馬上消費榮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也是重慶第一家獲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金融機構。
從過去到現在,馬上消費沒有「選秀模板」,所有的願景只為實現一個目標:以客戶為中心,為實體經濟降本增效。隨著行業草莽時期已過,監管的跟進讓高利率、違規現金貸等業務無處遁形,馬上消費的業務也越來越得到市場認可。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馬上消費總資產548.15億元,2019年度營收89.99億元,淨利潤8.53億元。
數字科技時代,馬上消費要下一盤產業數位化的大棋。
據趙國慶透露,馬上消費會繼續加大產業網際網路、產業數位化的布局和投入,提升全面數位化閉環能力,在做好自己服務生態的同時,為場景方、資金方提供多元增值服務,在這種垂直生態系統裡,有建制、有序地推進我們的產業數位化,一邊連接金融機構,一邊連接消費類的場景,把我們所連接的兩端作為進行產業數位化突破的方向。
馬上消費的未來布局為「兩大聚焦領域+五大技術持續創新」,兩大聚焦領域是金融科技、零售科技;五大技術持續創新包括:雲平臺、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生物識別。
如此宏偉的藍圖,要求馬上消費繼續策馬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