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東華門,為何數百年來都被視作「鬼門」?專家:湊近看看門釘

2021-01-08 趣觀歷史

引言

明代的孫蕡在《輸役蕭牆》中寫道:「息杵入屏城,仰瞻東華門。祥風拂左纛,卿雲護彤軒。」其中的東華門,就是故宮的四大城門之一。

故宮作為明清兩朝的皇宮,是我國最著名的名勝古蹟之一,也是每個到北京旅行的遊客必到之處。在明清兩朝,故宮不僅是作為皇帝居住的皇宮,還是當時一國最高權力中心之所在。每一個王朝的皇宮中,都會發生很多非正常的死亡事件,有些可能不像影視作品中表現的那麼誇張,有些卻有過之而無不及。故宮也不例外,由此民間總會流傳著一些關於故宮的傳說,其中頗多神秘離奇之事。

▲故宮照片

01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位於故宮東南面的東華門,在民間有個綽號,叫做「鬼門」。眾所周知,故宮建成於明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是嚴格按照對稱結構來建造的一座皇宮,東華門就與故宮西面的西華門遙相對稱。東華門的建築結構與西華門幾乎完全相同,都是平面長方形,紅色的城臺和白玉須彌座,中間有三扇外方內圓的劵門,城樓上的殿頂是只有皇家和孔廟才能使用的黃琉璃重簷廡殿頂。整個城門看起來一副皇家氣派,端莊嚴肅。

東華門的匾額本來是有三種文字——滿、蒙、漢,後來慢慢變為了滿漢兩種。在辛亥革命之後,就連滿文也沒有了,只剩下了漢字。

▲故宮東華門

在乾隆年間,東華門的門樓每年都被用來晾曬閱兵時所用的棉甲。在清朝剛剛建立時,只有內閣官員可以從東華門出入。同樣是在乾隆時期,皇帝特別允許一些年齡比較大的一二品高官也從這裡出入。這些情況似乎和「鬼門」二字都相去甚遠,那麼東華門的「鬼門」外號是怎麼來的呢?

02

坊間一般有兩種說法。第一種便是與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禎有關。明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殺入北京城之後,崇禎皇帝一度想要帶著人從東華門出城,但是卻由於敵軍的亂箭未能如願,後來他們又試圖從齊化門(今朝陽門)和安定門出城,也因為城門緊閉而無計可施。最終崇禎皇帝在景山的一棵樹上自殺,後來李自成下令將崇禎的屍骸放在東華門外示眾,此後民間便有了東華門是「鬼門」的說法。但李自成給崇禎皇帝的評價並不壞,他在《登極詔》中說崇禎帝:「君非甚暗,孤立而煬灶恆多。」

▲李自成劇照

第二件事便是在清朝時期,皇帝去世舉行葬禮時,他們的梓宮(棺材)和送殯迎靈的隊伍都是由東華門進出,所以東華門是「鬼門」的說法就更被擴散開了。按照這個說法,這個鬼門和其他鬼門可就不一樣,大約只有帝王鬼才能出入,其他小鬼也是進不去的。所以一般人也不大敢往東華門走動。

03

不過,專家表示,其實這東華門的奇妙之處,還得湊近看看,方知分曉。關於東華門,有一個奇怪的地方,就是東華門城門上的門釘和其他三座門都不一樣。故宮其他三座城門,即午門、神武門和西華門上都是九縱九橫共81顆門釘,但東華門上卻只有九縱八橫共72顆門釘。封建帝王的皇宮中是不可能出現這種失誤的,所以必然是故意為之,那麼這麼做的理由又是什麼呢?

▲城門上的門釘

目前關於東華門的門釘有幾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說由於皇帝逝世之後,他們的梓宮都是由東華門出入,所以要將此門設置為屬陰,就將門丁減少了9顆,72為偶數也就是陰數。但其實這個宮門並非出殯專用,皇帝外出有時候也走東華門,而且太子也經常出入東華門,而且也有過記載從西華門送出靈柩,所以這個說法說不通。

另外還有一種說法是,故宮的四道城門與位於正中間的太和殿構成了一個正五行方位。為了滿足五行相生相剋的原理,趨吉避兇,所以將東華門上的門釘減少一排。

▲太和殿照片

結語

關於東華門上的門釘之謎還有一種說法,說是在明朝建立之初,劉伯溫偷來了天宮的設計圖來修建故宮,但那畢竟是神明之物,所以為了顯示對神明的尊敬,特意在東華門減少一排門釘以示區別。東華門上的門釘之謎現在還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這些門釘的數量減少一排應該是設計者的刻意為之。

參考資料:

《登極詔》

《輸役蕭牆》

相關焦點

  • 故宮中有一扇門被稱為「鬼門」,門上謎團至今未解
    我們今天要講述的這個地方,是故宮中一扇非常重要的大門,但它還有個頗為滲人俗稱叫「鬼門」。這扇大門就是位於故宮東南面的東華門。東華門始建於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年),與故宮西面的西華門遙相對應。東華門的建築結構為平面矩形,紅色城臺,白玉須彌座,中間為三扇券門,券洞外方內圓。東華門城臺上的城樓為黃琉璃瓦重簷廡殿頂,基座圍以漢白玉欄杆。
  • 故宮裡最神秘的一道門 百姓俗稱為鬼門 實則是古人智慧的結晶
    故宮的東南西北各有一道大門,分別是東華門、午門、西華門、神武門。按理說這四道門應該沒有太大的區別,但是為何東華門要與眾不同呢?在古代奇數代表陽,偶數代表陰。而皇帝是九五之尊,自然要用最大的陽數,所以故宮大門上的金黃色門釘,基本上都是橫九排、豎九排,一共九九八十一個。
  • 故宮宮門上的門釘,除裝飾還有什麼作用?為何總是九九八十一個?
    作為中國最具有古香古韻的建築,故宮成為了北京的地標,也成了每一個去北京遊玩的人必去的景點之一。到這裡就算不看博物院中珍藏的珍貴國寶文物,光是看看這恢宏的宮殿,霸氣的城門,就足以讓人震撼許久。故宮以前被叫做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皇帝辦公居住的地方,佔地72萬平方米,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木質結構建築群。其中宮殿七十餘座,房屋近千間,每一處都萬分精緻,紅牆金瓦盡顯皇家風範。去過故宮的朋友應該會發現,故宮中宮殿的大門上,幾乎都有一排排整齊的圓門釘,讓強迫症看得極為舒適。
  • 紫禁城四大城門,進出有什麼規則,東華門為何被稱之為「鬼門」
    明朝時期,叫做「起午門、歷東華門,西華門,玄武門」,到了清朝時期,玄武門改名神武門,這四個門在樣式上基本相同,都彰顯了皇朝的威嚴。另外,紫禁城,城牆高三丈,垛口四尺五寸,基礎厚二丈五尺,頂收二丈一寸。四個大門與城牆,角樓相連,加上外面的護城河,組成了一個四位一體的防護屏障。那麼,四個門出入有什麼限制,有何說法呢!
  • 故宮開始掛春聯了!和老百姓家的春聯有啥不一樣?
    湊近看,春聯並非紙質,而是「紙包木」的結構,靠底部的位置還有去年的掛痕。這段時間,紫禁城裡230處大門與宮殿都將陸續「貼」春聯、「迎」門神。在宮裡,春聯不是貼,而是掛的。這是因為紫禁城裡各宮殿的大門上都有數量不等、大小不一的門釘,春聯門神無法像百姓家一樣直接貼在門板、門框上,所以需要製作好邊框後,懸掛在門上或宮殿的柱子上。宮裡的春聯還有一點和普通人家的不一樣。
  • 有人說風水是迷信,看看北京故宮你就清楚了!
    下面簡要地從選址、中軸線、內部建築、山水布局、顏色等方面來看看。故宮的座山朝向,也就是它的中軸線,它的確定到底有何風水特色?下面我們來走馬觀花般的看看吧。故宮的中曲線:故宮的中軸線,是故宮的幾個門串成的一條正南正北的中心線,延伸後把北京城東西分開,所以它也是北京城的中軸線,它落在子午線上。今天的北京城的中軸線與元朝的中軸線是同一條線。
  • 從修文物到修房子:"我"在故宮六百年
    他們來給故宮過生日,他們也討論著自己的年齡;他們在回顧歷史,也在回顧人生。這大概就是《我在故宮六百年》,「我在」的一個註解。  從2015年起,故宮博物院開啟了對養心殿百餘年來的首次大修,到紫禁城建成600年時,這座著名的宮殿已經與世隔絕了5個年頭。第二集講述的就是養心殿的秘密。
  • 兼具趣味與深度 故宮出版社推出系列新著解讀600年紫禁城文化密碼
    《紫禁城365》內頁 故宮出版社供圖 攝《紫禁城365》趣味圖解故宮《紫禁城365》以時間為線索、以12個月為劃分,以日讀的方式,詳盡地描寫了故宮裡的365個細節,內容涉及建築、歷史、人文等方方面面。可以說,它是一本濃縮故宮建築文化精華的筆記書,是一本了解故宮人文的歷史書,一本展現故宮國寶的寶藏書。
  • 為何故宮的房頂上沒有鳥屎呢?是設計原因嗎?專家做出這樣的解釋
    我們中國古代的建築基本上都是用木頭搭建而成,而且大部分都是利用榫卯結構拼湊連接起來的,有些古建築竟然保留了上千年的歷史。啟動故宮就是最具有代表的一個古建築群,每年都吸引成千上萬的遊客來到這裡旅遊參觀,同時也成為了很多外國遊客認識中國、接觸中國、了解中國的第一站。故宮佔地面積達到了72萬平方米左右,作為一個非常龐大的宮殿建築群,擁有著非常獨特的歷史意義。
  • 故宮為何從不見鳥屎?專家解釋其中玄機,不得不佩服老祖宗的智慧
    實際上,這些貓都是過去故宮所留存下來的後代。    原來鳥類的消化系統非常的發達,因此會產生大量的排洩物,如果任其飛到故宮的建築之上,那麼每年故宮都有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來清洗鳥類所留下的痕跡,而這裡又是皇家威嚴之地,如果任由飛禽「無禮」,那傳出去對皇室也自然不好聽
  • 故宮的屋頂為何沒有一粒鳥屎,這當中有何玄機,專家道破其中奧妙
    相信很多人去過故宮這個聞明世界的景點,那麼大家在故宮遊玩的時候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現象,就是故宮的建築物上沒有一粒鳥屎,是經常有人打掃嗎?其實並非如此。很多去故宮遊玩的人都會為一個問題苦惱,就是把車停在附近,尤其是樹底下,出來總是有很多鳥屎,也有人對此做過統計,事實證明,這種情況確實是非常嚴重,那麼故宮的屋頂上為何沒有鳥屎呢?其實是有原因的。我們知道,鳥類是非常喜歡在屋頂落腳的,但是故宮的屋頂上卻從來沒有鳥屎,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相關的專家也曾做過研究,最終終於找到了答案。
  • 《故宮日曆》累計發行300萬冊 被譽「中國最美日曆」-1933年 故宮...
    2019年8月26日,由故宮出版社主辦的2020年《故宮日曆》發布會在故宮博物院建福宮花園敬勝齋舉行。出版人為王亞民,由故宮博物院原副院長陳麗華、器物部專家馮賀軍、劉嶽、韓倩和書畫部專家李湜編撰。  《故宮日曆》是故宮博物院介紹故宮藏品、傳播故宮文化的普及讀物,是故宮博物院宣傳故宮文化的一扇重要窗口。  1933年至1937年,在戰火紛飛的年代,當時的故宮曾推出過五期《故宮日曆》。2009年,《故宮日曆》以1937年版為藍本復刻出版。
  • 馬未都:「金縷玉衣」案過後,鑑寶專家就真的成了鑑寶「磚家」!
    馬未都:「金縷玉衣」案過後,鑑寶專家就真的成了鑑寶「磚家」! 信任,這個時常被提起的詞,卻又時常被忘記,很多人現在都不敢輕信他人了,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在利益至上的觀念裡,信任是可以隨時被丟掉的東西,有人說:信任又帶不來金錢,那信任還有什麼用?其實信用的作用可大了去了,馬未都對此就深有同感。
  • 溥儀請求國家將祖宗牌位給他,國家為何沒有同意?專家:價值不菲
    但是大清朝有輝煌的時刻也有衰敗的時候,清朝末年是被外國侵略者侵犯後由國內的人民推翻的,這比中國的任何一個王朝交替都要更加的悲慘。 別的我們暫且不說,光說清朝一共誕生了12位皇帝,但是在故宮中卻只有11個排位,而且曾經有上百年的時間只有十個排位,這是為什麼呢?
  • 2020北京故宮元旦參觀攻略(開放時間+展覽+門票)
    展覽性質:憑故宮門票免費參觀  2019年11月29日起,「大聖遺音——故宮博物院古琴文化展」在鍾粹宮對公眾開放。前三個主題為文物專展,展示了珍藏於故宮博物院及扎什倫布寺的珍貴文物280件,包括藏傳佛教文物、歷代班禪大師與中央政府貢賜往來精品等。其中故宮文物203件,扎寺文物77件。這次展覽,是故宮博物院建院以來首次舉辦以歷代班禪及宮廷佛教藝術為主題的專題展覽,同時也是扎什倫布寺的文物第一次走出寺院,進入博物館,面向公眾,向世界展示歷代班禪的事跡和扎什倫布寺的文化、藝術面貌和悠久的宗教傳統。
  • 2020年《故宮日曆》發布 今年「紅磚頭」裡有什麼?
    2020年《故宮日曆》以表現紫禁城建築為主,除第一個月選取與生肖鼠有關的文物,此後各月以紫禁城建築布局為線索,展現出一幅有全景有細節、有歷史有文物、有人物有故事的紫禁城六百年歷史畫卷。2020年《故宮日曆》。故宮出版社供圖例如,二月的主題是「宮城肇建」,詳細展示了紫禁城肇建的歷史脈絡,午門、神武門、東華門、西華門四座城門以及角樓、護城河、宮牆等外部城池都各有體現,整體展現紫禁城的宏大氣象。
  • 唐山大地震,卻未震的動故宮?專家揭曉出清朝600多年的秘密!
    唐山大地震,卻未震的動故宮?專家揭曉出清朝600多年的秘密!現在房屋打的地基,其實都還是比較一般的。一有地震的時候,就能夠感受到餘震的存在。大部分的房子都是如此,尤其是那些高層。但你知道嗎?古時候的房子,其實比現在更加堅固呢,尤其是故宮。
  • 為何遊客來到故宮,都不去和威武大獅子合影?學者:原因很簡單
    大家在平常的時候,都想要來一場痛痛快快的旅遊,去一些自己以前想要去,但是因為各種交通等,原因沒有去的地方,而北京故宮相信是很多人以前的夢。我們身為中國人,每個人心中總有一顆嚮往首都旅遊的夢。特別是對於北京的故宮,是很多人一生都為之執著的風景。如果不前往故宮走一遭的話,都枉為自己生在了中國。在每一年節假日的時候,在故宮旅遊的人也是人山人海。
  • 故宮屋頂為什麼沒有鳥屎,專家給出答案:原來故宮還有這種秘密
    故宮屋頂為什麼沒有鳥屎, 專家給出答案:原來故宮還有這種秘密故宮是我國明清兩朝的皇帝的住所,已經有五百多年的歷史了,一共經歷了24為皇帝。故宮的建築結構,被世界上所有著名的建築師驚嘆,僅僅依靠著古代的建造技藝,能讓故宮延續那麼多年,期間還經歷過大地震,依然沒有絲毫的破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