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很多奇怪的地方,這些地方因為特俗的文化,另類的習俗以及不一樣的人文風情等,從而吸引了很多人對其產生興趣,世界那麼大,都想去看看,歡迎關注小編,我們一起看世界。
「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這是唐代詩人杜牧的一首詩。也正是源於杜牧的這首《贈別》,豆蔻第一次被用來形容十三四歲的女孩子,從此隨著這首詩流傳千古。在杜牧第一次使用這個詞形容女子後,人們也覺得非常的形象和貼切,於是當形容十三、四歲的少女的時候就紛紛用「豆蔻年華」這個詞,豆蔻也成為了一個專門指代女子的年齡的詞。
杜牧用早春二月枝頭含苞待放的豆蔻花來比擬體態輕盈、芳齡十三的少女。為什麼偏偏用的是豆蔻,而不是別的其它的植物呢?今天小編帶大家一起來看看豆蔻這種植物就明白了,真的是美到不可方物。
豆蔻是一種草本植物,產嶺南。它分為草豆蔻、白豆蔻、紅豆蔻幾種。豆蔻花的葉子十分的大,常年保持著綠色,只有花骨朵兒是淡黃色的。豆蔻花不僅僅是一種花,還可以當作藥材來使用。
豆蔻在未成熟時是黃色又摻雜著微紅的樹幹,大拇指般大小的白色果實,每一個果實就像含苞待放的花蕾緊緊地聚在一起展現各自的嬌羞,又嬌豔欲滴。豆蔻花一般夏天開花,秋天結果。而在豆蔻開花之前,其花骨朵就已飽滿圓潤,在民間俗稱其為「含胎花」。
杜牧年輕時曾和丞相牛僧孺在揚州供過職,後來離開揚州前往長安,臨行時寫了這首七絕《贈別》給一位名叫張好好的女子。詩中非常形象描寫了這位女子是何其柔弱而美麗舉止輕盈。
相信大家在了解了豆蔻花的形狀,看到豆蔻花含苞待放又嬌羞的樣子,再想到十三四歲的少女正是花季的年齡,就像這豆蔻花一樣,有時候活潑可愛,又無理取鬧,十分的任性,但有的時候也十分的懂事聽話,安安靜靜的。也就能理解為什麼杜牧會用豆蔻花來指代花季少女而不是用別的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