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為「十四五」良好開局打下紮實基礎的關鍵之年。五年來,泰州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經濟結構持續優化,企業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城市基礎設施加速補齊短板,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天空越來越藍了,
身邊的小河越來越清澈了,
這是許多泰州人
近年來的切實感受。
數字也驗證著這份感受。在空氣品質方面,PM2.5濃度和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率這兩項主要指標均高質量達成「十三五」目標。其中,2020年,泰州市PM2.5濃度37微克/立方米,較2015年下降36.2%。空氣品質優良天數307天,優良天數比率83.9%,較2015年上升10.5個百分點。在水環境質量方面,截至2020年12月底,泰州市6個國考斷面水質優Ⅲ比率達到100%;24個省考及以上斷面水質優Ⅲ比率為100%,同比提升8.3個百分點。
更讓泰州人自豪的是,泰州市環境質量連續五年排名全省前列。
為了讓天更藍,「十三五」以來,泰州市全力實施藍天保衛戰,狠抓「管車、治企、降塵、減煤、限高」各項措施落實,形成聯防聯控、齊抓共管工作格局。同時,泰州市不斷創新工作方式方法,有力推動空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其中,泰州市開創「天空地一體」大氣監管模式,在「天」上,利用衛星對大氣質量進行宏觀監測;在「空」中,針對重點大氣汙染區域,利用無人機、鐵塔視頻進行精細化監測監控;在「地」上,利用車載被動差分光學吸收光譜技術,對特定大氣汙染成分進行全方位走航式探測。該模式充分運用高科技手段、大數據分析等,全面排查企業非法排放、施工揚塵、秸稈焚燒、機動車超標等各類大氣環境汙染問題,以全方位、立體式的科技手段守護「泰州藍」。
此外,泰州市還創新監管形式,編制市區1576家涉氣企業手冊,整合機關處室和市區兩級執法力量,實現了對涉氣企業的拉網式強化督查全覆蓋。
泰州地區水網密布,水汙染防治任務十分艱巨。可喜的是,「十三五」以來,泰州市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開展水汙染防治,區域水環境質量呈穩步好轉良好態勢。
近年來,泰州市不斷完善水環境保護各項制度體系。例如,成立了水汙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制定碧水保衛戰行動計劃,分解下達年度目標任務並納入績效考核,推進全市水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泰州市人大常委會將第一部地方性法規聚焦水環境保護,明確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工作職責,制定與生產生活相關的若干禁止性規定,加大對環境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進一步規範水汙染防治工作。
為改善地表水環境質量,泰州市在全省率先出臺水汙染防治工作考核辦法,對「流域地表水」等水體水質和「工業汙染防治」等重點工作實施考核,實現國考、省考、市考三級斷面同步考核,不斷壓實各級政府水汙染治理的主體責任。泰州市上下堅持以重點減排工程為載體,強化目標約束,加大資金投入,狠抓項目落實,著力減少水汙染排放總量。
為提升水源地規範化管理水平,泰州市高標準開展國家級、省級集中式飲用水源地環境狀況調查評估工作,並完成了全市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保護區劃分工作。此外,泰州市還在全國創新開展「健康長江泰州行動」,啟動「長江大體檢」,沿岸重點企業信息全部納入管控平臺,沿江排口、工業、農業、航運、碼頭、岸線、生態、水質實現整治「一盤棋」、管控「一張圖」。
此外,泰州市在「強監管」的同時做好「強服務」的文章,創新推行「專家治廠、科學治汙」新模式,引導企業全面提升環境管理水平,形成政府「監管+服務」、企業「他律+自律」的良好格局,共同促進環境問題有效治理、環境質量穩步提高。
信息來源:泰州生態環境
■■■■■
主管: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主辦:江蘇省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
主編:朱玫
編輯:孟慶闖 李媛媛 丁鑫
版式:郭亞新
【來源:江蘇生態環境】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