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最親不過五服」,什麼是五服、六親和九族,這裡面學問大了
中國的文化是很博大精深的,不管是俗語文化還是詩歌等等,都是古人給後代留下的寶貴文化資產,在農村經常聽到老人們講一個詞語「出五福」,尤其是在農村的葬禮上,經常會聽到這句俗語「最親不過五服」。平時在看清宮劇的時候,大臣犯了大錯皇帝大怒就會說一句「株連九族」,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是五福、六親和九族呢?下面就聽小編慢慢道來,這裡面學問很大。
第一、最親不過五服。
五服就是親人死後,要為去世之人穿喪服的五類親人,在古代人們是非常重視孝道的,尤其是在長輩去世後各種喪葬習俗特別的繁瑣,對於葬禮的安排,也是非常周密和嚴苛的。在葬禮上「五服」指的是根據性別、長幼以及和逝者血緣關係遠近設計出來的參加喪禮的喪服,「一服」指的就是死者的至親,在葬禮上要穿上最破爛的喪服,比如已故者的父母和兒女等。
「二服」主要指的是兄弟姐妹以及孫子孫女、親侄子、親伯親叔、親姑姑等,在葬禮上要穿著較破爛的喪服,越是關係親近喪服越是破爛。「三服」指的是本家的堂兄弟妹,堂姐妹等人,所謂的三服指的就是死者的高祖,也就是其爺爺的父親是大家共同的祖先,「四服「關係就遠了,通常大家不是走得很親近,卻又都是死者的爺爺的爺爺(高祖)的直接後代。
至於「五服」就更遠了,簡單的可以理解為四服的親戚生養的孩子,再往後走就是老年人口中的「最親不過五服」了,出了五服的人就沒有共同的血緣關係了,而且彼此之間的關係也沒有走的很親近。在過去社會人們對於輩分的區分是很嚴謹的,在一般情況下家裡有婚喪嫁娶之事,都是五服之內的人參加,而出了五服就不再為之服喪,這就叫做「最親不過五服」。
第二、什麼是六親。
所謂的六親指的就是最親近的至親,分別指的是父、母、兄弟、姐妹、子女和夫妻,我們通常形容一個人冷血無情的時候用到一個成語那就是「六親不認」。意思就是這個人不重親情,連自己的父母孩子都不屑一顧,泛指對誰都不講情面,因此「六親」是血緣和婚姻關係中是最親近的。
第三、什麼是九族。
所謂的九族就是五服以外的親戚,往上推有四輩,往下推也有四輩,加起來共九輩,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八竿子都打不著的親戚」,其實「九族」這一說法和封建社會的刑法制度有很大關係。看過古裝劇的都知道在過去社會有著非常殘忍的株連法,f犯人在犯大罪的時候往往會被判「抄家和滅九族」,目的就是做到「斬草除根」,想想也是太殘忍了,一人犯罪和其他的親戚有何關係呢?還要備受牽連。
第四、什麼是祖宗十八代。
所謂的祖宗十八代那說的可就遠了,指的是祖先和後代,上下九代的宗族成員,就是耳、雲、仍、晜、來、玄、曾、孫、子、父、祖、曾、高、天、烈、太、遠、鼻。鼻祖可能大家都聽過就是十八代的開山祖師,一般形容一個人比較厲害的時候都稱之為「某某鼻祖」,然後就是鼻祖生遠祖,遠祖生太祖,太祖生烈祖就這樣以此類推,加起來正好是「祖宗十八輩」。
以上就是俗語「最親不過五服」,什麼是五服、六親和九族和祖宗十八代,看完之後不知道各位讀者對於這些是否都了解清楚了呢?歡迎關注小編給小編留言評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