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11月14日,在距冰島首都雷克雅約120公裡處的海面,突然出現了一座高約40米、長約550米的島嶼,被命名為敘爾特塞島。出現後的三四年內,該島的面積一直在增大,到1964年1月底時,這座突然冒出的小島已經高出海面約150米,1967年6月5日時,面積達到其最大值,約2.7平方公裡。
敘爾特塞島的誕生
1963年11月14日破曉時分,一艘名叫「伊斯萊維爾2號」的漁船在冰島附近海域航行,海上的世界顯得格外寧靜,只聽得見緩慢的水流聲。突然,船遭到了巨浪的猛烈撞擊,船身劇烈晃動;接著,有船員看到西南方向升起了濃煙,船長以為有船著火了,改變航向,拼命疾馳營救。
當「伊斯萊維爾2號」抵達濃煙處時,發現並不是想像中的船隻著火,而是火山爆發形成的濃煙。火山灰漫天飛舞,空氣中充斥著硫磺味。巖漿與水接觸,水面不停地冒出氣泡,水面上布滿著水蒸氣,火山灰一層層的堆積,一座海島從海中拔地而起,被命名為敘爾特塞島。
據科學家考究,敘爾特塞島是一座「火山島」,它的周圍分布著許多火山。在這次噴發後,之後的幾年,周圍的火山不斷地爆發,火山灰接著往敘爾特塞島堆積,小島越積越大,到了1967年,火山停止噴發,敘爾特塞島的面積達到了歷史最大值,2.7平方公裡。
敘爾特塞島的科學意義
一個由火山灰形成的小島,必然存在著自然演替,是大自然給人類的天然實驗室,科學家聞訊而至。科學家們觀察發現,島上先是出現了黴菌、細菌和真菌等比較簡單的生物,到了1965年,島上出現了維管植物。據統計,在2004年時島上維管植物種類達到了60種,苔蘚植物有75種,另外還有71種地衣植物和24種真菌。
有了生產者,自然便會引來消費者。敘爾特塞島吸引了近百種鳥類在島上覓食,還有300多種無脊椎動物生活在這裡。2008年作為世界自然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敘爾特塞島變「禁區」
由火山灰形成的海島本身並不牢固,1967年達到其最大面積後,由於受海水不停地衝刷,火山灰緩慢的流入大海,敘爾特塞島的面積自然在不斷地減小,到了2002年時,該島面積減為1.4平方公裡,減少了將近一半。估計再有半個多世紀,這座島便會消失!
1977年,一次偶然的發現,小島上出現了番茄幼苗,要知道火山灰演替到出現番茄需要非常漫長的過程,而這也就十年左右。科學家們非常焦慮,急忙調查原因,調查發現,有人在島上上廁所,糞便中的含有番茄種子,接著便長出了幼苗。
為了保護難得的研究自然演替基地,敘爾特塞島被設為禁區,拒絕人類登島,除了僅有的幾個科學家!
敘爾特塞島,曾經滄海變桑田,可惜終歸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