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屏 幕貼膜還是裸奔,這是個問題。
裸奔雖然能帶來絲滑的手感以及極致的屏幕體驗,但是貼膜卻可以儘可能地避免外界力量對手機屏幕的殘害。曾經天真的少年也因不願貼膜而流下了悔恨的淚水。。。
支離破碎的手機屏幕
本以為隨便貼個膜已經足夠,然而這簡簡單單的需求會被貼膜小哥無限的放大,仿佛要為我的手機加冕。
隨便在網購app一搜,手機膜的產品參數簡直酷炫的不行,也許以後求婚鑽戒可以試著考慮買幾個鑽石膜來打磨製作(誤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小編決定深入了解一下手機膜的類別,才好在貼膜小哥面前底氣十足地點單。
在觸屏手機出現之前大概很少有人會給自己的手機屏幕貼個膜,而隨著智能機如今不可撼動的地位,手機膜也成為了不可或缺的附帶產品。
PET高清膜 | 來源:China.cn
手機膜按硬度區別主要分為「軟膜」和「硬膜」。
1
手機軟膜有哪些?
軟膜主要有PET塑料膜和水凝膜。
PET塑料膜大家應該並不陌生,是手機膜中的元老級人物,曾在智能機才興起的年代十分流行。PET全名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這種材料薄膜強度高、透光性好、無色無味無毒、韌性好、耐磨、耐摺疊。
PET 貼膜問世以來,手機膜就開始有了各種分類,如高清膜、磨砂膜、金鑽膜等。然而 PET 塑料膜很容易留下劃痕,也不能防爆屏(最初的智能機是鋼化玻璃屏),這也是它逐漸被淘汰的原因。
水凝膜 | 來源:huisow
還有一種軟膜叫水凝膜,它其實很早就存在了,本來已被鋼化膜淘汰,但隨著炫酷的曲面屏流行,PET塑料膜、鋼化膜在曲面屏上可能出現白邊、翹邊等情況,人們又想起了超軟的水凝膜。
這種膜可以貼合曲面屏,相比較鋼化膜更薄,也不會出現白邊,還可以隨著時間流逝將氣泡排除。然而它的手感和透明肩帶的手感類似(畢竟是同種材質…),非常黏糊,還很容易留下指紋等痕跡,不耐刮也就算了,還幾乎沒有防爆屏作用(鋼化膜可防爆屏),所以用起來還是蠻難受的。
現在市面上還有一種迎合曲面屏產生的軟膜叫量子膜(?),大概商家也是覺得遇事不決,量子力學吧,這種膜可能在水凝膜技術上有所改進,但絕對和量子技術沒什麼關係,商家也是妥妥的糊弄學大師。
忽悠人的量子膜 | 來源:taobao
2
鋼化玻璃膜有哪些?
現在佔領市場的主要還是「鋼化玻璃膜」,簡稱鋼化膜。鋼化膜的出現是由於一開始的智慧型手機使用了鋼化玻璃(以前我們也介紹過),參考摩式硬度表,鋼化玻璃確實可以防止硬物刮花,如鐵、鉑金、黃金等金屬,但灰塵砂石(可能含石英)這些卻可以破功。鋼化膜主要是為防止手機滑落時摔碎屏幕。鋼化膜相當於一層防衝擊屏障,受到衝擊時鋼化玻璃會通過自身碎裂而吸收一部分動能,從而減少屏幕所吸收到的能量。
摩式硬度表 | 來源:51wendang
9D膜是商業噱頭
鋼化膜也分很多種。2D、2.5D、3D、9D、10D...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只有2D、2.5D和3D勉強算是按維度(Dimension)分的種類,其他D都是商家忽悠人的噱頭。一開始的手機屏還是平面狀的,所以只有2D鋼化膜,用過這種膜打遊戲的朋友一定有這樣的體會,膜挺好的,就是有點費手。
來源:先看測評
好在手機商不講武德,推出了各種靚麗的曲面屏手機來欺負鋼化膜商家,他們先拿出了水凝膜應戰,然而水凝膜不防摔的硬傷導致了3D鋼化膜的誕生。3D鋼化膜的邊緣兩邊都是弧邊,這樣可以更大程度地覆蓋曲面屏邊緣,完美貼合屏幕。不過它的製造工藝複雜得多,成本更高,想貼好也十分困難。
黑邊手機膜 | 來源:淘工廠
後來出現了折中的2.5D鋼化膜,在貼合屏幕那一面依然是平面的,但面對用戶的一面是曲面。這種膜不再費手了,而且製作工藝也沒3D鋼化膜那麼困難。不過想要覆蓋更全面,白邊的存在一直讓強迫症很難受,手機膜製造商想出了一個掩耳盜鈴但很有用的辦法,就是把邊緣的玻璃做成不透明的(如上圖),白邊就被藏住了。
曲面屏 | 來源:華為官網
由於曲面屏弧度越做越大,鋼化膜的白邊問題也越來越嚴重,便出現了2種雙曲面鋼化膜——邊膠和全膠鋼化膜。邊膠鋼化膜只有四周有膠,膠的作用僅僅是貼緊屏幕,這種膜利用網點來解決觸控問題,但是遇到屏幕指紋識別後直接陣亡了。全膠鋼化膜這時候出場拯救它的地位了,全膠鋼化膜不再需要網點,但是最常用的AB膠又太厚,依然會影響指紋解鎖的靈敏度,不過拋棄AB膠使用光學UV膠,可以顯著改善膜的厚度,增強其靈敏度,並且有種裸機觸感。UV膠鋼化膜真的很不錯,就是貼起來需要強大的動手能力。
UV膠鋼化膜貼膜步驟 | 來源:taobao
3
防藍光、防窺的原理
手機膜除了防爆、防刮花還被賦予了一些其他功能,比如防藍光、防窺、磨砂、高清等。
磨砂膜的表面相對更粗糙一些,可以有效減少指紋殘留以及手感較好,某些磨砂膜還能達到類似紙的觸感效果,配合筆使用更佳。但是由於其粗糙的表面漫反射更強烈,導致通透性一般,不如高清膜清楚,且想得到相同亮度其耗電更多。
漫反射原理
防藍光技術是通過鏡片膜層工藝和鏡片基材對有害藍光(430~460 nm)進行一定的反射、吸收,減少有害藍光對人的傷害。防藍光膜技術有兩種,一種是反射式的,另一種是吸收式的。前者通常會呈現藍色,後者則會呈現藍色的互補色黃色。
來源:見水印
我們可以通過調節膜層厚度來增加某一波長為λ的光的反射率,如下圖所示,光通過膜的上下邊界反射出的光相位差2π的整數倍會發生相干增強,從而使該波長的光幾乎完全被反射。通過簡單的推算,當膜的厚度為λ/4nf的奇數倍時,反射光強可以達到最高。藍光的反射率增加後,屏幕發出的藍光就會被反射回去。對於反射式防藍光膜來說,我們不僅僅想要增加單一波長的光的反射率,而是一個波長範圍的光(430~460 nm),其中心波長為λ=445 nm,如果選取光學厚度為λ/4nf的膜,中心波長的臨近波長的反射率與最大值差別不大,但當膜的厚度增加為3λ/4nf,5λ/4nf的時候,臨近波長的光的反射率會顯著降低,因此會採用儘量薄的膜。
來源:rympo
市面上大部分的防藍光手機膜都是反射式的,這種反射是雙向的,在反射掉屏幕發出藍光的同時,也增加了環境藍光反射進入眼睛的量。。。因此,真正意義上能在各種環境下減少有害藍光的膜其實是吸收式的。
不過一切不談強度的危害都是耍流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到手機藍光和環境藍光都遠遠達不到「有害」的程度,手機藍光對我們的危害,完全屬於無危害級別。
防窺膜可以使手機屏幕只能正面顯示內容,在與屏幕形成一定角度後就看不見手機屏幕了,運用的是超微細百葉窗光學技術,可以想像成把日常使用的百葉窗縮小到微米尺度,得在顯微鏡下放大50-100倍才能看到。
來源:pixabay
利用這些超微細百葉窗的葉片,防窺膜可以讓手機屏幕的可視範圍顯著變小。手機發出的光在垂直屏幕發出時透過率最高,而與其有較大夾角的光線便無法穿過。
防窺膜原理 | 來源:kxkfilm
這樣,你的手機屏幕便無法被旁邊的人看到了,不過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防窺膜也會大幅降低手機的亮度,調高亮度之後手機的耗電也會顯著增加。
總而言之,手機軟膜只可以防刮花,而鋼化膜可以防刮花、防摔。防窺、觸感功能可以根據個人需求考慮,但防藍光真的沒必要。下次再和貼膜小哥對線,大概就不會迷茫了吧。
圖片來源自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繫作者
編輯:小林綠子 & J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