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友提問——「手裡有50萬元,該買房子,還是應該做理財?」,隨著目前國內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我們的收入也越來越多。加上我國國民有很明顯的儲蓄傾向,所以很多人手裡都會有一定的積蓄。從前,很多人會把這部分資產用於房產投資,也有一部分人則是進行金融類的理財。
那麼,現在假設有50萬的本金,酒精應該是買房,還是進行理財更好呢?其實這根據投資人的狀況的不同,就會有不同的選擇。
1、 房子是剛需,就可以買房
在還沒有一套自住房產的情況下,購買一套房就是剛需,這個時候,這個房產並不是用來增值的,而是有實際的住房需求的。如果是在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後的二三線城市,50萬基本還是可以買到一套房產的,如果是在大城市,50萬明顯不足以支付全款,所以需要進行貸款買房。目前如果是首套房的購房,首付比例不需要很高,所以50萬還是足夠首付的。
現在人們的日常消費中,住房實際上消費是最高的,各地的房租幾乎都是生活開銷中比例佔的最大的,所以在購買了房產以後,可以說就解決了生活中最大的難題。所以對於房子為剛需的人來說,買房其實是利大於弊的。
2、 作為投資的話,購房的優勢不明顯
其實以目前的房產市場來看,由於「住房不炒」的指導政策實際上已經推行一段時間,並且還會繼續貫徹落實,所以房價的上漲空間其實是有限的。再有另一方面,我國的城鎮化建設速度非常快,現在城市的樓盤建設已經趨於飽和,因此房產投資的機會也就並不算太多,至於二三線城市,的確在一線城市飽和的情況下,其樓市有一定的「替代和轉移」作用,但是畢竟其原本的區位因素的確不如一線城市,所以房價的爬升是有限的。
在這樣的前提下,宏觀調控政策也還在進一步收緊,強調房地產是居住用,所以房價的大幅提升是不太可能的。因此想要靠房產的投資,來保值增值的話,相對比較難實現。
3、 理財的優勢比較大
不同於房地產的前期大量資金投入,以及後期變現困難。理財項目的靈活度就高了很多。理財項目不僅種類多,投資的方式也多,還有各種不同的風險等級,就非常適合50萬左右閒置資金的理財安排和配置。
如果考慮高安全性,那麼就可以選擇低風險的銀行理財產品。比如貨幣基金,它的投資目標還是以貨幣工具為主,不會涉及到股市,所以從其歷史表現來看,也沒有過任何負收益,本金是基本安全的。
如果考慮投資成本,可以選擇基金定投的方式。因為基金定投不需要一次性投入全部資金,而是按照投資人的設定,定期,定額購買基金,所以就像投資的金額分次投入,在波動的淨值中間,就攤薄了虧損風險。
總的來說,如果手裡有50萬,在買房還是理財的選擇上,如果房子是剛需,可以選擇買房,但如果房子不是剛需,則理財的優勢會更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