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家告訴我們的道理:只要嘗試,就有收穫,哪怕失敗,無愧於心

2021-01-19 有書

有書君說陰陽家是盛行於戰國末期到漢初的一種哲學流派,齊國人鄒衍是其創始人。陰陽家的學問被稱為「陰陽說」,其核心內容是「陰陽五行」。它建構了規模宏大的宇宙圖式,嘗試解說自然現象的成因及其變化法則。陰陽學說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哲學思維之一。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有關陰陽家思想的故事。

在中國歷史上,有一個長久以來披著神秘面紗,甚至一度被神話的思想流派。

在有些人看來,他們不僅能夠推演國運興衰,還能洞曉陰陽變化,當真稱得上「神通廣大」。

沒錯,這一流派就是「三教九流」之一的陰陽家。

陰陽家天生便帶有一種神秘色彩,佔卜、解夢、觀星、法術……這些似乎都是他們的拿手好戲。

然而,陰陽家並非我們想的這樣神秘莫測,他們不過是繼承並發展了道家的「陰陽思想」與儒家的「仁義恭儉」。

陰陽家的出現,不僅為古人預測未來提供了理論基礎,也為先秦思想的繁榮做出了極大貢獻。

鄒子一吹律,能回天地心

時至今日,一提起陰陽家,很多人都會望文生義,認為他們不過是算卦測字之流,有些人甚至會把他們當作封建迷信。

這實屬偏見誤解。

實際上,陰陽家的推算預測能力,是建立在他們對自然研究的理論基礎之上,並非是怪力亂神、胡編亂造。

在《列子》中,曾記載了陰陽家創始人鄒衍「吹律回春」的故事。

戰國時期,鄒衍受燕昭王邀請,到燕國指導農業生產工作。

一年春天,鄒衍來到漁陽這個地方。

這時周圍地方都已經暖和,可漁陽還是和冬天一樣,寒氣極盛,植物無法生長。

於是,鄒衍便登上郡城南邊不遠處的一座小山上,並在山頂吹起了律管。

三天三夜之後,漁陽上空的濃雲逐漸散去,緊接著暖風襲來,陽光明媚,冰消雪融。

頓時,整個漁陽都在鄒衍的律聲中回暖了。

據說,在鄒衍吹律的那年,漁陽的莊稼長得特別好,大地五穀豐收,百姓安居樂業。

鄒衍還從別處找來更好的莊稼品種,教當地農民識別和耕作。

從此,漁陽老百姓的日子漸漸好了起來。

千年之後,詩仙李白有感而發,寫下了一首《鄒衍谷》,稱讚鄒衍愛民之心:

「鄒子一吹律,能回天地心。」

「鄒子吹律」的故事看似充滿著神話般的色彩,實際上,這神奇不過是建立在鄒衍對自然規律充分觀察研究的基礎之上。

研究觀察自然以及推演未知,是陰陽家認識這個世界的方法,但卻不是他們的初心。

那陰陽家的初心,到底是什麼呢?

這還是要從其創始人鄒衍說起。

鄒衍是戰國末期的齊國人,曾在齊國的稷下學宮求學任教。

這稷下學宮是當時中國文化和學術的交流中心,匯集了諸子百家各流派人才。

當時有很多位高權重的大人物,都出自這座學府。

鄒衍當時是稷下學宮中的佼佼者,曾在這裡學習儒家學說。

後來,他便以儒學作為自己的宗旨,希望能夠尋找到一種經世致用的方法,以圖救濟天下百姓。

此時的齊國兵強馬壯,頻繁對外作戰,就連燕國也淪為了齊國的附庸。

即便如孟子這樣的當世大儒,也來到齊國,謀求齊家治國之道。

只可惜,孟子並沒有得到齊宣王的重用。

孟子遊說齊王的失敗,無疑讓鄒衍認清了現實的殘酷:

那些滿口仁義道德的列國諸侯,實際上虛偽至極。

他們追求的只是權力地位,有哪裡真正關心百姓們的死活呢?

於是,鄒衍針對當時列國諸侯日益荒淫奢侈的現實,結合陰陽之道與五行之說,用以小推大、以近推遠、以今推古的推理辦法,創設出了——陰陽五行說。

鄒衍之所以要新創一學說,是因為他已經從孟子的失敗中認識到:

純粹的儒家學說已經對那些驕狂自大的諸侯不起作用了。

於是,他本著儒家「尚德」的初衷,借用天道陰陽之說,來勸誡引導諸侯們實行儒家所推崇的仁政。

陰陽合五德,傲視王與侯

鄒衍試圖用「陰陽五行說」表明事物運動變化的普遍規律。

他認為金、木、水、火、土五行之間相生相剋,這表明事物之間有著既對立又統一的關係。

只要研究透了陰陽五行說,便能夠掌握世間萬象,推演未來禍福。

由於「陰陽五行說」具有推演預測的神秘力量,因此備受列國諸侯的追捧。

諸侯們對陰陽五行說的狂熱追捧,再一次給了鄒衍創新發展的動力。

終於,鄒衍將王朝的更迭與陰陽五行說相結合,最終提出了影響深遠的「五德終始說」。

鄒衍認為,朝代更迭如同自然變化一般:

黃帝屬土德,被屬木德的夏替代;夏被屬金德的商替代,殷商被屬火德的周替代,周也將會被屬水德的君主替代。

鄒衍本想以此學說警示列國諸侯:

如果不仁政愛民,就會被他人取代,這是天道輪迴,是上天對人君的懲罰。

但讓鄒衍沒想到的是,「五德終始說」卻淪為了諸侯們爭奪霸權、奪取天下的「合法工具」。

各國君主紛紛標榜自己才是那個「天命所歸」的真主,而鄒衍則成了各國君主爭相拉攏的「香餑餑」。

於是,鄒衍從一介學者,搖身一變成了列國諸侯的座上賓。

陰陽家也在諸子百家中異軍突起,一時之間,風頭無兩。

在齊國時,齊宣王任命他為「上大夫」;

到魏國時,魏惠王親自出城相迎,將他視為貴賓;

到趙國時,戰國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側身陪行,親自為他拂拭席位上的灰塵;

後來到了燕國,燕昭王更是給了他隆重的待遇。

燕昭王不僅親自拿著掃帚,在鄒衍前面清掃道路,還以侍奉老師的禮節對待他,並為他特地修建了碣石宮,以便於著書講學。

即便是孔孟這樣的聖賢,也從未享受過如此禮遇。

只可惜好景不長,燕昭王死後,其子燕惠王繼位。

惠王並不如昭王賢明,他聽信讒言,以「間諜之罪」,將鄒衍逮捕下獄。

鄒衍忠心一片,卻蒙受不白之冤。他深感冤屈,於是便仰天大哭。

當時正值五月,可就是鄒衍這一哭,居然哭得「天氣突變,風雪驟降」。

天地之威,非人力所能抗拒。

燕惠王認為這是上天示警,嚇得連忙釋放了鄒衍。

也就是這次巧合,讓鄒衍的「陰陽五行說」更加深入人心。

其說雖已逝,千載有餘情

看過電視劇《羋月傳》的人,或許會注意到這樣一個現象:

劇中除了秦宮裡的女人,無論是秦國的大王、大臣還是普通士兵都喜愛穿黑色的衣服。

秦國人似乎有著濃厚的黑色情結。

在歷史上,秦國人的確喜歡黑色。

但秦人尚黑是有原因的。

《漢書·律曆志》中便有這樣的記載:

「今秦變周,水德之時。昔文公出獵,獲黑龍,此其水德之瑞。」

早年秦文公外出打獵時,曾經捕獲過一條黑色的龍,而這正是五行之中水德的象徵。

因此,秦國統治者認為自己是水德,而在五行中,水德對應的顏色是黑色。

所以,從春秋戰國時的秦國,一直到一統天下的秦帝國,都崇尚黑色。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根據鄒衍「水德代周而行」的論斷,以秦文公出獵獲黑龍作為水德興起的符瑞,進行了一系列符合水德要求的改革,以證明其政權的合法性。

水在四時對應冬季,秦始皇則將冬季的十月定為每年伊始,還將黃河更名為「德水」。

由此看來,秦始皇是「五德終始說」的第一個成功實踐者。

不過,我們知道,秦二世而亡,代之而起的是「以火德傳世」的漢王朝。

在後來的幾千年中,中原大地更是朝代更迭,當真應了《三國演義》開篇那句「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其實,陰陽家通過對自然萬物的研究,發現社會是不會穩固不變的,這在當時來說,無疑是一種進步思想。

但其又認為所有的變化都是天道的授意,分分合合,輪迴不止,這便掉進了神學的迷宮中。

西漢大儒董仲舒正是敏銳地發現了這一點,所以他才將陰陽學的五行理論吸納到儒家體系之中,作為「皇權天授」的有力支持點。

而這也是陰陽家在歷史舞臺上的最後一段時光,有利於統治者的內容被統治者拿去了,那剩下的部分便也就被無情的拋棄了。

在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陰陽家的思想被當時的儒道兩家所吸收瓦解,從此失去了獨立的流派地位。

司馬談在《論六家要旨》中將「陰陽家」列為首位,雖然對其學說評價不高,但卻不失公正地評價道:

「其序四時之大順,不可失也。」

人之所以不斷進步,正在於對未知和神秘事物的不斷探索。

陰陽家竭力在客觀規律和主觀認識之間,編織出理論的網絡。

終於,他們用一顆懵懂的尚德之心,打開了先人們看待宇宙天道的眼界。

雖然有些荒謬的成分,可這荒謬正是人類尋找真理的必經之路啊。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雖然在探索之路上,已不見陰陽家先驅們的背影。

可他們的腳印卻告訴我們:只要嘗試,就有收穫,哪怕失敗,無愧於心。

相關焦點

  • 成語「勢如破竹」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三個道理:一要持續努力。俗話說,行百裡者,半九十。越是到緊要關頭,越不能輕言放棄,就如竹子破了開始幾根,就要持續發力一直把竹子劈完。既不能沾沾自喜,滿足於當下成績,也不能懶撒拖沓,半途而廢,而是要繼續保持這種持久的動力,堅持不懈,直到取得最終的勝利,達到理想的目標。
  • 行無愧於人,止無愧於心
    我們的確是帶著感情來、帶著感情工作的。」劉建光生前不止一次動情地說。任職兩年來,劉建光新打灌溉水井8口,建設了60千瓦光伏發電扶貧項目和投資70萬元入股的「扶貧車間」,新建社區服務中心,引導村民學習草編加工和電商服務,幫助申請小額扶貧貸款,成立柳琴戲劇團,建檔立卡的26戶貧困戶全部實現精準脫貧。為了給村裡發展備足後勁,劉建光培養了14名入黨積極分子。
  • 9月將至,動了情,傷了心,3星座無愧於心,偶遇真正的愛情
    分手時原因一直五花八門,不知道為什麼,恩愛的情況下這麼簡單,只需要幾句話就可以來到一塊兒,但提出分手卻都有各的不一樣,感情也許便是使人發展,使人慢慢完善吧。如果你搞清楚這種大道理,感情裡的成功與失敗是否早已不再關鍵,自己以前全力以赴過,即使沒有十指緊扣到末尾,也無愧於心。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9月將至,動了情,傷了心,3星座無愧於心,偶遇真正的愛情。
  • 不把政協當「秀場」 汪明荃坦蕩做人無愧於心
    中新社北京三月十日電 題:不把政協當「秀場」 汪明荃坦蕩做人無愧於心   中新社記者 周建琳  「姐姐,你是來採訪香港委員的嗎?今天你能見到汪明荃嗎?」在北京貴賓樓等待採訪港區全國政協委員的我,不經意間被幾個樣貌清秀的十八九歲女孩「盯」上了。  「你們追汪明荃?你們這個年齡怎麼會喜歡她呢?
  • 《知否》告訴我們10個人生道理,句句戳心,教我們如何愛與被愛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我覺得很有道理的10個道理,經典犀利,句句戳心。不要總說都是命,你不壓在命頭上,命就要壓在你頭上。這句話,出自明蘭之口,蘊含著太多的深意。《知否》中,我最喜歡明蘭,卻也最心疼明蘭,她是個從小失去母親,也不被父親疼愛的孩子,雖然有祖母庇佑,可還是不得不隱藏自己的能力,才得以平安長大。
  • 八月初,無愧於心,斬斷錯緣,三星座重拾驕傲,擁抱更好的人生
    每一次的情緒失控,每一次的失望難受,都是你一個人咬著牙熬過,請問還有什麼值得留戀的,你早已在心中判定了對錯,八月初,無愧於心,斬斷錯緣,三星座重拾驕傲,擁抱更好的人生。但是處女座並非一個理性產物,相反,偶爾也會有控制不了自己情緒的時候。尤其面對感情,處女座就會非常的感性。面對爭執的局面,處女座甚至會歇斯底裡地表達自己的在意。他們可能只是想把道理講明白,但是卻常常讓戀人覺得他不近人情。其實處女座非常的在意自己的感情,分手後也會陷入到矛盾掙扎當中,但是他們仍舊不能徹底釋懷舊愛。所以無論經歷多少坎坷,處女座也要找回自己的摯愛。
  • 秦時明月:淺析陰陽家不為人知的計劃
    縱觀整個秦時明月系列,最神秘的組織莫過於陰陽家了。按照目前的劇情發展,陰陽家似乎一直在醞釀著一個不為人知的計劃。為什麼說陰陽家在醞釀著一個不為人知的計劃?這個計劃又是什麼?且聽小編慢慢道來。東皇太一或是周王室的後裔要想弄清這個計劃是是什麼,首先就要弄清楚陰陽家的政治定位是什麼。東皇太一是陰陽家的最高層領導,弄清他的身份,有助於我們搞清楚陰陽家究竟是一個什麼身份。
  • 《我是餘歡水》告訴我們的三個道理
    這部以荒誕詼諧的方式諷刺社會現象和現實境況的劇告訴了我們三個道理。1、世界上只有一種病,那就是窮病。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劇中的餘歡水正處於中年危機,上有個伸手要錢的父親,下有兒子,還要滿足甘虹的物質欲望,還房貸等等,將一個現實中的中年人的無奈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生活瑣碎樣樣需要金錢來滿足,當生存還有危機時,也許尊嚴就會被擱置在一邊。
  • 諸子百家:陰陽家的重要文獻
    作者告訴人們,人類世界和自然世界是互相關聯的,君主的惡行會導致自然界異常現象的出現。這個學說被後來的陰陽家發展為「天人感應論」。陰陽家認為這種感應的原因有兩種:一種認為君主的惡行使天發怒,這種怒造成了異常的自然現象,代表著天給君主的警告,這種學說反映了陰陽家的術數根源;一種認為全宇宙是一個機械結構,它的一部分出了毛病,其他部分也必然機械地受到影響。由於君主的惡行造成了自然界的混亂,因而機械地產生異常現象。這種學說代表了陰陽家的科學精神。
  • 陰陽家的確立、鼎盛、分流
    「……秋……號令毋使民淫暴……辰掌收……五穀皆入……」秋在五行屬金,金有收斂之性,故政事多用行政、號令,重在修造、收穫莊稼……兵家、軍事——《孫子兵法》亦以陰陽家之理而論兵法,如:「故五行無常勝,四時無常位,日有短長,月有死生」——以此論「虛實」「……道者……天者;陰陽、寒暑、時制……地者……將者
  • 《賣油翁》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深刻道理?
    《賣油翁》是宋代文學家歐陽修創作的寓言故事,告訴我們熟能生巧的深刻道理。全文記述了陳堯諮射箭和賣油翁酌油的事,刻畫了傲慢自負的陳堯諮以及深藏不露的賣油翁的形象,以淺顯的故事傳遞了深刻的道理。 《賣油翁》陳康肅公善射,當世無雙 ,公亦以此自矜。
  • 《戀愛迴旋》觀後感,日本人的失敗總結,對我們一樣有用
    ,新垣結衣決心帶著俱樂部的隊友參加全國桌球的地區預選賽,想要打出名聲,在努力訓練的過程中,收穫了事業,愛情,領悟了適合自己的人生道理,變成了更好的自己。而我的感受卻是,世界只承認強者,只有強大才有公平才有特權,才有尊敬。這是作為中國人,從兵乓球上面領悟到的道理。
  • 諸子百家:陰陽家
    陰陽家是戰國時期主要學派之一,因以提倡陰陽五行學說為宗旨,故名陰陽家,又稱陰陽五行家或五行家。《漢書·藝文志》將其列為九流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是戰國末年齊國人鄒衍。人類幼年時期對自然和社會的認識是幼稚的,但這幼稚的認識卻是文明時代哲學的胚胎,含有早期樸素唯物主義和辯證思想。
  • 雙魚座周運「9.7—9.13」:收穫伴侶青睞,嘗試短線投資
    9.8:寶劍七 逆位——周二雙魚座會收穫不錯的好運,但是在此之前,必須要學會傾聽別人的建議,不然還是會做錯事。近期能收穫長輩、領導的建議,按照他們去做,你能比別人快。 9.9:聖杯四 逆位——周三雙魚座人際關係緩解,適合與伴侶約會或者和朋友聚餐,這段時間的壓抑逐漸擺脫,讓你們看到勝利的曙光。
  • 諸子百家——陰陽家
    陰陽家是活躍在戰國末期到漢代的一個流派。劉歆《漢書·藝文志·諸子略》將其列為「九流十家」之一。陰陽家的主要思想就是「陰陽五行學說」。
  • 秦時明月:陰陽家表面與秦國結盟,實則心懷鬼胎
    在秦時明月中,一開始陰陽家和秦國就似乎達成了某種聯盟,月神和星魂這兩大陰陽家的左右護法都駐紮在秦國,擔任秦國的護國法師。但是,從陰陽家的種種行為來看,陰陽家表面與秦國結盟,實則心懷鬼胎。
  • 道家和陰陽家的關係
    陰陽家,是中國東周戰國中期主要學派之一。以提倡陰陽五行學說為宗旨,故名陰陽家,又稱「陰陽五行家」或「五行家」。
  • 諸子百家——陰陽家(一)
    陰陽家是戰國時主要學派之一。
  • 陰陽家創始人,疑似有過奇遇,不一樣的鄒衍
    可以說這是文化的一次革命,比如我們經常聽說的諸子百家,各地的學說如雨後春筍一般誕生出來。每一種學說都有自己獨特的理念,即使是現在的我們看來,也很難想像到在那個時代,他們究竟經歷了什麼,才能夠有如此卓絕的成就。而其中陰陽家的代表就是鄒衍,可以說他是整個陰陽家的創始人。鄒衍在小的時候,就已經展現出了他的與眾不同,一般的孩子在小時候頂多也就是學習一些上古書籍,從中感悟一些治世救國之道。
  • 陰陽家史話
    這樣就將「金、木、水、火、土」五行與春夏秋冬四個時節配合了起來。並且認為,只有這樣,才能「人與天調,然後天地之美生」。     在管仲學派的「陰陽五行」學說中,有一項根本性的內容,就是「聖王務時而寄政」。「陰陽者,天地之大理也;四時者,陰陽之大經也;刑德者,四時之合也。刑德合於時,則生福,詭則生禍」(管子·四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