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成立職業聯盟跟足協是不是同一條心?不一定!起碼在俱樂部名稱中性化這一點上,職業聯賽中已經有人站出來唱反調,並且一針見血地指出了足協1大錯誤:中性名改革操之過急,對足球產業打擊較大。
最近,據滬媒《東方體育日報》報導,職業聯盟副主席、富力俱樂部主席黃盛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在俱樂部收支平衡前推行俱樂部中性別名,有點過分。黃盛華認為,要實現俱樂部名稱的中性化,必須有一個前提——俱樂部的收支平衡。
「多少還是有點操之過急,」他說。如今,各投資人仍十分需要球會的品牌效應,立即要求球隊名稱中性化,投資人的熱情可能會大大降低,沒準還有投資人認為『降級也無所謂』,這將對足球行業造成更大的打擊。
如果俱樂部不能做到自負盈虧,母公司的品牌效應又沒有得到體現,那麼俱樂部在集團內的邊際效用就會持續下降,這當然不是一件好事。球隊要向更成熟的方向發展是對的,但要做到收支平衡,才能方便地與國際接軌。
黃總真敢這麼說!那正是明白人說的話。足球協會盲目要求中超球隊看齊歐洲聯賽,也沒看我們聯賽的俱樂部財政情況,都是要靠母公司輸血來維持生存。如同一個還沒有斷奶的孩子,你首先得讓他去上學,等他大學畢業有錢了,才能完全放手。
不要以為這些中超球員踢得很熱,但是大多數球隊都只有不到18年的歷史,就像一個未成年人。別提這些俱樂部了,就是20多年前的河南建業,在這次更名風波中不也是鬧得沸沸揚揚了嗎,這個理由只有一個字——錢。
俱樂部不賺錢,以前投資人靠著冠名多少就能湊合一下,現在推行俱樂部名字中性化,好景不再。試問:無底洞式虧損砸錢,哪個企業願意做?
再者,投資者的錢也不是大風颳來的,投資足球也不純粹是為了公益,如今廣告效應已經消失,正如黃董所說:母公司的品牌效應再一次沒有體現出來,那麼俱樂部在集團內的邊際效用將不斷下降。這樣,投資者的熱情就會大大降低,最終傷害到足球產業。
俱樂部名稱推行的關鍵時刻,河南建業球迷最近的一場抗爭說明:看似簡單的俱樂部名稱中性化,其背後的影響力巨大,牽扯之深,如有不慎,恐造成中超聯賽重大傷害甚至倒退。
職聯副主席黃盛華的這一表態就像及時雨,雖然有跟足協唱反調之意,但都是在為中國足球的健康發展而發聲。但願足球協會在推行某些政策時,應該量力而行,不要操之過急,更不要一意孤行。
事實上,中超俱樂部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在黃盛華看來,根據目前的青訓狀況,再過五到八年,就有可能實現這一目標。由於青年隊球員井噴,球員工資將全面下降,那時俱樂部的經營將趨於理性。
足球協會真有問題!本賽季球隊名稱為中性,此事最好由職業聯賽自行實施,畢竟這是職業俱樂部自己的事,而足協只需適當引導就可以了。但是現在足協不惜越俎代庖,也許想在職業聯盟成立前就把生米煮熟,這樣反而費力不討好。
欲速則不達啊!
現在除了上海申花不需要更名外,其他中超球隊也需要更名。但是北京中赫國安也在堅持不懈,向足協報了「北京國安」這個名字,吉兇未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