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膽!終有一家俱樂部出來唱反調,表示推行中性名稱需要1個前提

2021-01-08 小小足球視角

將成立職業聯盟跟足協是不是同一條心?不一定!起碼在俱樂部名稱中性化這一點上,職業聯賽中已經有人站出來唱反調,並且一針見血地指出了足協1大錯誤:中性名改革操之過急,對足球產業打擊較大。

最近,據滬媒《東方體育日報》報導,職業聯盟副主席、富力俱樂部主席黃盛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在俱樂部收支平衡前推行俱樂部中性別名,有點過分。黃盛華認為,要實現俱樂部名稱的中性化,必須有一個前提——俱樂部的收支平衡。

「多少還是有點操之過急,」他說。如今,各投資人仍十分需要球會的品牌效應,立即要求球隊名稱中性化,投資人的熱情可能會大大降低,沒準還有投資人認為『降級也無所謂』,這將對足球行業造成更大的打擊。

如果俱樂部不能做到自負盈虧,母公司的品牌效應又沒有得到體現,那麼俱樂部在集團內的邊際效用就會持續下降,這當然不是一件好事。球隊要向更成熟的方向發展是對的,但要做到收支平衡,才能方便地與國際接軌。

黃總真敢這麼說!那正是明白人說的話。足球協會盲目要求中超球隊看齊歐洲聯賽,也沒看我們聯賽的俱樂部財政情況,都是要靠母公司輸血來維持生存。如同一個還沒有斷奶的孩子,你首先得讓他去上學,等他大學畢業有錢了,才能完全放手。

不要以為這些中超球員踢得很熱,但是大多數球隊都只有不到18年的歷史,就像一個未成年人。別提這些俱樂部了,就是20多年前的河南建業,在這次更名風波中不也是鬧得沸沸揚揚了嗎,這個理由只有一個字——錢。

俱樂部不賺錢,以前投資人靠著冠名多少就能湊合一下,現在推行俱樂部名字中性化,好景不再。試問:無底洞式虧損砸錢,哪個企業願意做?

再者,投資者的錢也不是大風颳來的,投資足球也不純粹是為了公益,如今廣告效應已經消失,正如黃董所說:母公司的品牌效應再一次沒有體現出來,那麼俱樂部在集團內的邊際效用將不斷下降。這樣,投資者的熱情就會大大降低,最終傷害到足球產業。

俱樂部名稱推行的關鍵時刻,河南建業球迷最近的一場抗爭說明:看似簡單的俱樂部名稱中性化,其背後的影響力巨大,牽扯之深,如有不慎,恐造成中超聯賽重大傷害甚至倒退。

職聯副主席黃盛華的這一表態就像及時雨,雖然有跟足協唱反調之意,但都是在為中國足球的健康發展而發聲。但願足球協會在推行某些政策時,應該量力而行,不要操之過急,更不要一意孤行。

事實上,中超俱樂部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在黃盛華看來,根據目前的青訓狀況,再過五到八年,就有可能實現這一目標。由於青年隊球員井噴,球員工資將全面下降,那時俱樂部的經營將趨於理性。

足球協會真有問題!本賽季球隊名稱為中性,此事最好由職業聯賽自行實施,畢竟這是職業俱樂部自己的事,而足協只需適當引導就可以了。但是現在足協不惜越俎代庖,也許想在職業聯盟成立前就把生米煮熟,這樣反而費力不討好。

欲速則不達啊!

現在除了上海申花不需要更名外,其他中超球隊也需要更名。但是北京中赫國安也在堅持不懈,向足協報了「北京國安」這個名字,吉兇未卜。

相關焦點

  • 滬媒:超八成球隊中性名符合足協要求,申花應該可以保留名稱
    直播吧1月8日訊 據《新聞晨報》消息,足協今天下午給各級職業俱樂部的中性名方案作出了書面回復。該媒體直言,上海申花的名字可以保留。據悉,足協今下午介紹了各級職業俱樂部改中性名工作的最新進展,而且給了58家中超、中甲、中乙以及中冠升級俱樂部書面回覆:符合要求的足協給與的答覆是同意,不符合要求的,則向俱樂部說明具體理由並要求俱樂部儘快修改名稱後再次上報。此外,超過80%的俱樂部申報名稱符合文件要求,少數俱樂部由於對文件要求理解不準確,或申報名稱與俱樂部股東關聯企業存在聯繫,需要再次修改。
  • 中超俱樂部名稱中性化,一場「魔幻」博弈
    個別俱樂部對文件理解存在歧義,專家組認真審核後,將及時與俱樂部溝通反饋有關情況,提出修改意見。」今年1月8日,中國足協再次發布三級俱樂部中性名稱提交情況——80%的俱樂部申報中性名稱符合相關文件要求。建業、國安更名引發巨大爭議中性化名稱的要求雖然由來已久,但標準卻未能有完全統一的說法。兩年前曾經一度有說法稱,現存俱樂部名稱如果從中超元年開始使用,即可被視為中性化。
  • 完成企業名稱變更!恆大確定改名廣州足球俱樂部
    中國足協官方公告稱58家中超、中甲、中乙及中冠升級俱樂部提交改名申請,超過80%的俱樂部申報名稱符合相關文件要求,少數俱樂部由於對文件要求理解不準確。換句話說恆大和富力提交的中性名稱符合更名要求,大提交了「廣州」隊的中性名,富力提交了「廣州城」隊的中性名,二者均順利通過,下賽季兩隊的隊名也行將確定。
  • 俱樂部名中性化再受阻,兩類名稱恐無法通過
    許多名稱無法達到中性化標準的俱樂部都需要在規定時間內,討論出極具代表性的新的俱樂部名稱。也有很多球迷對此十分熱衷,紛紛開始為自己喜愛的球隊起名,但是就像是北京國安、山東魯能、天津泰達等等的老牌球隊,他們已經20多年沒有改過球隊命了,突然就來個更改中性名的要求,俱樂部也是無所適從。
  • 中國俱樂部更名看世界:日韓俱樂部的名稱是怎麼來的?
    有的球隊則不帶企業名稱,例如2020賽季亞冠同北京國安同組的首爾,其名字就直接以地名首爾命名。除此之外,這一類球隊還包括大邱、光州、江原等。有的則在後面加上一些後綴,例如仁川聯、浦項鐵人、尚州尚武鳳凰等。那麼,韓國是怎樣做到企業名稱和中性名詞並存的呢?這就要從韓國的國情說起。
  • 如何為俱樂部起一個好聽又中性的名字?日本的經驗值得借鑑
    懂球帝消息,根據足協的規定,到2021年,中國的足球俱樂部應當實現俱樂部名稱中性化。中國俱樂部由於長期使用企業名稱,很快改一個中性名,可能許多俱樂部不知道如何起一個合適、好聽又有寓意的名字。在這件事上,或許日本俱樂部的經驗可以借鑑。
  • 電競俱樂部需要一個中文名嗎?
    語言的背後都有其不同的屬性漢語和英語從主體上來說可以歸類為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歐美國家使用的語言英語、德語、法語為表音文字,語言書寫符號直接表示發音。表音文字方便記憶,便於書寫。但在演變過程中一旦讀音發生了改變,其代表的詞彙也將隨之廢棄。例如讓現在的英文使用者去看幾百年前的文學作品,會出現完全無法拼寫的情況。
  • 魯能在內4支中超球隊中性名需整改
    本報記者組聯合報導1月8日,中國足協透露,58家職業俱樂部上報的中性名,有超過80%符合要求,也就是說,還有近20%,差不多10多家俱樂部不符合要求。本報通過各俱樂部以及相關途徑了解到,中超共有4家俱樂部不符合要求,其中包括以原名字上報的長春亞泰和以新名字上報的山東泰山。
  • 俱樂部更名五花八門 上港擬用「上海海港」
    從職業聯賽的長遠發展來看,俱樂部名稱中性化本來是好事,足協的本意也是要推動各俱樂部加強股份制改造,使其不過分依賴於某一家母公司,不至於在母公司遇到經營危機或對足球不再感興趣時,說垮就垮。不過,當前階段,俱樂部都還沒有走到那一步,更名阻力重重。譬如建業,從官方公告來看,在不能使用企業名稱的情況下,可能會在很大程度上撤出。
  • 中性名改得像沒改,上海海港一語雙關!足協到底有沒有照顧上港?
    然而所謂的股份制對於中國足壇來說,顯得有些超前;當中國各職業聯賽俱樂部都成為了賠錢的爛攤子時,絕大多數俱樂部依舊需要一家企業來死扛的情況下,中性名的推進遇到了非常大的阻力。當陳戌源明確表態,各俱樂部不要動不動就改個XXFC,改名最好像J聯賽俱樂部學習時,我們看到了俱樂部抵抗般的推出了廣州隊、廣州人、青島人、江蘇隊、深圳隊這些名字,忽然間讓外界有一種夢回全運會的感覺。
  • 改中性名很難嗎?三家湖北球隊只有卓爾需要改,這個名字可以用
    今年的比賽全部結束之後,足協規定的中性名大限,就將到期。  湖北一共三家職業化球隊,武漢三鎮與湖北楚風合力都符合中性名,唯獨武漢卓爾需要改名。一時之間,獻計的非常多。但球隊有自己的考慮,能夠符合的,並不算多。
  • 中國的足球俱樂部改了名字之後,有什麼特點更能讓球迷接受呢?
    近日中國足協計劃出臺規範俱樂部名稱的規定,去企業化、中性化成為主要的方向,規定中國的足球俱樂部在未來3年的時間來完成改名。雖然這項規定有點突然,但是據知情人士稱,足協在之前已經給各俱樂部通過氣了,各俱樂部均表示認可,平頭哥也認為,只是一項「削髮明志」的體現,俱樂部改名字只是一個開始而已:
  • 青島職業俱樂部改名遇波折!「黃海」未通過,中能仍需等待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月8日訊 今天,中國足協發布消息,中國足協職業俱樂部名稱專家審核小組經過三次全體會議討論,在2020年1月8日向58家中超、中甲、中乙及中冠升級俱樂部發出書面回復,其中符合要求的答覆同意,不符合要求的向俱樂部說明具體理由並要求俱樂部儘快修改名稱後再次上報。
  • 中國足協:中性名審核未通過的應進行調整,1月31日前再次上報
    直播吧1月15日訊 中國足協官方消息,針對此前第一次中性名審核情況,已審核通過的俱樂部應儘快完成工商變更手續並在足協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準入和註冊流程;未審核通過的俱樂部應根據《通知》的要求進行針對性調整,並於1月31日前再次上報符合要求的非企業化名稱變更材料
  • 中超球隊要用中性名 恆大須改名!粵媒看不下去了 斥責政策不合理
    足協此次改革涉及方面眾多,其中更該俱樂部的名字就是此次改革的重點之一。據悉,為了降低俱樂部對企業的依賴性,消除更換投資人就換球隊名字的聯賽亂象。為了促進投資人重視俱樂部自身品牌的塑造,重視中超的文化建設,足協將俱樂部使用中性名成為此次改革的內容之一。縱觀五大聯賽幾乎沒有一家俱樂部的名字是商業冠名,只有這樣,俱樂部才能在人們心中種下底蘊的種子。
  • 國內俱樂部改名,為何這麼難?
    下個賽季,國內三級聯賽俱樂部的名稱必須「去企業化」,這是中國足協的強制性要求。通知下發已將近兩個星期,更名進展如何?根據足協昨天官方通報的相關情況,目前僅有30%的俱樂部提交申請,雖大部分都符合要求,但仍有相當一部分俱樂部「按兵不動」。改個名,為何這麼難呢?
  • 魯能官方:提交中性名未獲通過,將對關聯企業進行更名
    北京時間1月11日,山東魯能泰山官方公告稱:俱樂部向中國足協提交的中性名未獲通過,俱樂部將對關聯企業進行更名。 魯能官方公告稱:因相關原因,俱樂部首次提交的中性名更名未能通過中國足協審核。目前俱樂部正在按照足協要求準備材料,對關聯企業進行更名,並儘快再次申報。
  • 足球俱樂部「中性化」更名政策出爐 球隊新名稱禁用英文字母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王瑋皓本報訊12月14日,中國足協在上海召開中國足球職業聯賽專項治理工作會議,備受關注的足球俱樂部中性化更名政策在會後被正式公布。按照規定,各家俱樂部要在年底前提交新名稱。從2021年賽季起,俱樂部名稱不符合規定的,將失去參賽資格。
  • 恆大完成企業名稱變更手續 改名為廣州足球俱樂部
    網易體育1月
  • 泰山眾邦中性名都沒通過!亞泰黃海更不行
    泰山眾邦中性名都沒通過!亞泰黃海更不行 中性名,是中國足球這個冬天的一個關鍵詞。起「中性名」,必須符合中國足協的六大規範,足協主席陳戌源還要求各俱樂部在起名的時候,要有「文化」,「不要總是『FC』,我相信我們的足球是有文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