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巧板與九連環,這些暗藏中國智慧的玩具都是怎麼來的?

2021-01-09 朝文社社長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風起長林

如今孩子們手中的玩物真是比我們小時候高級了太多。在80、90後兒時國內市場還幾乎鮮有的樂高系列已經成了如今積木市場的主力軍之一,海陸空各式的變形金剛更是不一而足。

此外如今的孩子人手一部ipad,王者農藥和LOL的戰場上更是少不了他們活躍的身影。回想起筆者十來歲的年紀,五毛一塊的塑料拼裝玩具不到兩寸高,拿在手裡也會視若珍寶;追溯到父輩,都是玩的滾鐵環、羊骨頭這樣勉強可以稱作玩具的簡陋物件。

如果再往前到了千百年前,工業時代還遠未到來的古中國,那時孩童手中都有何種玩物呢?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每當想像古代兒童玩耍的場景,似乎總是蝶舞花間、炊煙老牛、一群幼童嬉笑打鬧的場景,夕陽下,留下串串腳印,灑下一路歌聲,似乎大自然便是我們祖先兒時最好的玩具。

誠然,在純手工的時代,古代兒童們大多玩的都是自製的玩具,與工業製造相比顯得簡陋粗糙。但就在這些簡單的小玩具中,同樣蘊含著古老中國人民無窮的智慧。

以前食雜店裡有賣幾塊錢一袋兒,裡面幾十個一兩釐米的小人兒,有的端著機關槍,有的扛著火箭筒,可以擺成一隊來「排兵布陣」,八零九零後的讀者們應當不會陌生。

其實古人也有類似的玩具,只不過不是用塑料,而是陶塑做成。

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了泥制或陶製的雕塑,造型有人物形、飛禽形、獸面形等等。多在背上或頭上留有一兩個孔可以吹響,注入水後又可以長時間發出吱吱聲,並不斷吐出水泡,頗為有趣。

在仰韶文化的兒童墓葬中,出土了陶狗、陶雞;到漢朝早期的青瓷中有了瓷質的動物玩具。宋朝最流行的陶塑玩具叫做「磨喝樂」。

這一詞源於古印度佛典,亦稱「摩睺羅」、「魔合羅」或「羅睺羅」,原意指佛教神名。「磨喝樂」最初隨著佛教東傳進入中國,唐代時作為偶像被崇拜,宋人開始將其改進成娛樂性極強的民俗玩具,威嚴端肅的佛像也變成了聰明伶俐、活潑可愛的小兒模樣。

這種孩童形象不僅令人心生憐愛,也有「多子多孫」之意蘊含其中。

七巧板是我們學齡前就會接觸到的玩具,形態各異的七塊小板,稍加變換就能組合成各種豐富的形象。

簡單的七塊板,蘊含著奧妙的數學原理。七巧板最早起源於唐代,在國外也號稱「唐圖」,其發明最早是受到唐朝家具「燕几」的啟發。「燕」者,「宴」也,所謂「燕几」乃是用於宴請賓客的案幾,可以根據賓客的數量進行任意的拆分組合。

北宋時,官任秘書郎的黃伯思對「燕几」加以改進,設計成了六件一套的長方形案幾。來賓客時根據需要加以拼合,平時又可以分開來陳設書籍和古玩,由於以六為度,也稱「骰子桌」。

黃伯思的好友對骰子桌讚賞不已,又在此基礎上增加一張小几,改名為「七星桌」,七巧板的雛形正是在這些桌几的分分合合中誕生的。

到了明清時期,又有人在其中引入三角形,使得七塊板子的組合方式大大增加。之後又經過不斷演化,終於形成了今天的七巧板。

至於七巧板何時傳到西方則不得而知,倒是荷蘭作家高羅佩寫作的《狄公案》中將七巧板化作了破案的關鍵線索。在《狄公案》之《鐵釘案》中,高手藍大魁擅長擺弄七巧板,並隨身攜帶。後來他被害於澡堂中,臨死前用七巧板擺出兇手輪廓,這才讓神探狄仁傑順藤摸瓜,沿著蛛絲馬跡找出了真兇。

記得初中的時候,班上的同學特別喜歡在街邊小攤上買來孔明鎖、九連環這樣的玩具,之後在大家面前拆解以顯示自己的聰明絕頂。

九連環的奧妙就產生於它環環相扣的結構之中。九連環的主體是九個環,這九個環一個套一個,並且同時穿在劍形環柄上,環柄兩端分別是柄把和柄釵,環就從柄釵這一端套上或取下。

玩慣了小汽車小人兒的我們,對於這種新出現的益智類玩具趨之若鶩,卻不知九連環等早在兩千年前便已被祖先發明出來。據《戰國策·齊策·齊閔王遇殺》記載,齊襄王去世後,他的兒子建被立為齊王。秦昭王曾經派使者給齊國送來一個玉連環,並傳話:聽說齊國人都特聰明,不知道能不能解得開這個連環呀?

新任齊王跟大臣們費了老鼻子勁也沒能解開。最終破解這道難題的正是大名鼎鼎的齊國王后,醜女鍾離無鹽。

此後九連環代代相傳,西漢時的卓文君便是一位喜歡拆解九連環的才女。她寫給夫君司馬相如的信中如是說道:一別之後,二地相懸,只說是三四月,又誰知五六年。七弦琴無心彈,八行書無可傳,九連環從中折斷,十裡長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繫念,萬般無奈把君怨。

到了北宋年間,周邦彥也在詞中寫道:「怨懷無託,嗟情人斷絕,信音遼邈。縱妙手、能解連環」。諸多文人的筆墨點綴,為這充滿數理氣息的小機關增添了一絲文學的浪漫。實際上古代九連環的解法已有口訣「上倆下一個,再動後一個;上一個下倆,再動後一個」。

後來傳到歐洲,李約瑟博士指出九連環與現代數學重要分支的拓撲學存在著一定聯繫,甚至今天計算機科學中的格雷碼也和九連環有著不解之緣。

我國古代玩具千奇百怪,上面所述也不足其中之萬一。諸如利用空氣受熱流動做成的走馬燈;活靈活現,製作精妙的竹龍;經由戰國打擊樂演變而來的撥浪鼓;還有我們熟知的紙鳶、鞭炮、空竹等等。雖然聖賢書頻頻教導人們不要迷戀「奇技淫巧」,不能「玩物喪志」,但這些小小的器物的製作方式卻依然從千百年前傳至今日。

有幸於此,我們依然可以從中感受到九州海洋中一朵朵智慧的浪花,正是它們承載著古老的東方文明不斷前行。

相關焦點

  • 【九連環】_益智玩具九連環的解法、圖解大全、視頻解法專題
    【中外玩具網 9月14日訊】自古以來,我國就不缺小發明,小創意,比如九連環,九連環將智慧與樂趣融合,延續至今一直深受歡迎,不少名人都痴迷,九連環象徵著聰明與智慧。什麼是九連環:  九連環是古代中國民間發明的智力益智玩具,主要以金屬絲製成9個圓環,將圓環套裝在橫板或各式框架上,並貫以環柄。按照一定規則順序,一一把圓環解開或者9個環合體則為成功。其解法多樣,可分可合,變化多端。
  • 中國古代四大益智玩具_史話_文化_ - 中外玩具網
    傳說諸葛孔明擅長發明創造,他不僅發明了木牛流馬,也發明了這種智力玩具,原理是易經中的八卦。 當然,以上傳說都不可信。魯班鎖遊戲在十八世紀就流行於歐洲,1785年,德國一個玩具製造商的玩具目錄上刊載了有24根木條和6根木條的大小兩種魯班鎖。不過,國外的魯班鎖被稱為Six-piece burr puzzle,意為「六根刺的刺果拼湊遊戲」。
  • 智力扣 九連環 讓中國傳統益智遊戲重回孩子身邊
    上周末,40名本報小記者來到位於朝天宮的南京市博物館,跟隨博物館工作人員及志願者一起玩起智力扣、九連環等中國傳統益智遊戲「中國古老的智力遊戲把歷史故事、數學和遊戲玩具結合起來,解題時需要手腦並用,一點不比現代網路遊戲差。」 南師大志願者告訴小記者,中國傳益智遊戲九連環、七巧板、華容道、孔明鎖等,對開發思維智力具有獨特的功能。比如,華容道遊戲取自《三國演義》中著名的「曹瞞兵敗走華容」的故事,通過移動各個棋子,幫助曹操從初始位置移到棋盤最下方中部,從出口逃走。
  • 阿城老曹:生活中不只有「九連環」
    然而,對電子產品的過分依賴,卻「侵吞」了人們本該有的閱讀有益書籍、參加體育運動、把玩益智遊戲等更有助於健腦健身的時間……而哈爾濱阿城的曹衛東,雖然只有初中文化,卻不僅能玩轉「九連環」等幾十種「智力環」,還親手設計製作了三十餘種。眾所周知,「九連環」是我國一項傳統益智遊戲,民間早有諺語「解不開的歧中易,摘不下的九連環」,來比喻某種比較難解的益智謎題。
  • 千年不衰的智力遊戲:九連環
    如果你熟讀《紅樓夢》,那麼你肯定還記得書中有這麼一句:「誰知此時黛玉不再自己房裡,卻在寶玉房中,大家解九連環作戲。」這裡的九連環就是中國老祖宗發明的古老的遊戲玩具之一。關於九連環的記載在我國古代的書籍中十分常見,書中的記載表明這種古老的遊戲在宋代時就已廣泛流傳。
  • 九連環中的數學原理
    九連環作為我國民間玩具,以金屬絲製成9個圓環,將圓環套裝在橫板或各式框架上,並貫以環柄。遊戲時,按照一定的程序反覆操作,可使9個圓環分別解開,或合而為一。「九連環」現已成為一種國際性的益智遊戲,國內外都有學者在研究,拆解九連環的過程中也蘊含著一些數學原理。
  • 法國男子口出狂言挑釁中國九連環,3分鐘後瞬間傻眼:感覺沒愛了
    人類對於未知的東西,其實往往都會抱著一種比較輕視的態度,因為不知道這其中究竟有什麼難處,所以覺得自己都可以試一試,反倒是當你有一定的了解之後,就會覺得這個東西確實很難,才不會對此口出狂言。所以才會說越了解其實才越害怕,中國古代其實傳承下來很多的東西,這些東西經歷了幾千年的事假你,流傳下來,必然是有其的獨特性的,但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對此有所了解的,特別是外國人。因為文化的差異,其實反倒是會使得他們對此更加的輕視。法國男子口出狂言挑釁中國九連環,3分鐘後瞬間傻眼:感覺沒愛了。
  • 王瑞:九連環全國比賽學生組第一,質疑的路上用實力證明自己
    341步,2分21秒……來自聊城大學傳媒技術學院中韓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王瑞在2019年首屆中國傳統智力遊戲全國挑戰賽中,取得九連環解環挑戰賽學生組第一名、社會組第二名、盲解第二名的好成績。
  • 《紅樓夢》送宮花時,黛玉玩九連環的細節是閒筆嗎?
    九連環是一種很流行的傳統智力遊戲玩具。它用九個圓環相連成串,以解開為勝。據明代楊慎《丹鉛總錄》記載,曾以玉石為材料製成兩個互貫的圓環,「兩環互相貫為一,得其關捩,解之為二,又合而為一」。後來,以銅或鐵代替玉石,成為婦女兒童的玩具。它在中國差不多有二千年的歷史,卓文君在給司馬相如的信中有「九連環從中折斷」的句子。
  • 老年人玩具店成「網紅 「老小孩「如何老有所玩
    央廣網北京11月17日消息(記者馮爍)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小時候每次買了新玩具,都會想出去溜溜,去公園逛逛。在公園裡看到老年人晨練,抖空竹的、玩核桃的、遛鳥的等。好像這些項目就是和老人有聯繫,應該算是他們的玩具。在購物網站上搜了一下,老年玩具還真不少,投壺、孔明鎖、九連環、握力器……購買量有的能有五六千。
  • 在道教文化中,從「一」到「九」,都暗藏著什麼玄機
    在道教文化中,從「一」到「九」,都暗藏著什麼玄機?提起數字,任何人都不會陌生,從「一」到「九」,在我們學會寫自己的名字之前,恐怕就已經優先學會去書寫它們了。數字很簡單,尤其是從「一」到「九」這九個數字,更是連三歲的小朋友都會數,不過,若是把這九個數字放在道教的文化中,那可就不簡單了。在道教文化中,從「一」到「九」,其實都暗藏著玄機。一在道教經典《道德經》中,最為我們所熟知的,大概就是這麼一句話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顯然,在道家看來,「道通為一」,「一」就是「道」的別稱。
  • 速度很快解法不對 母子挑戰九連環最紀錄惜敗
    近日,記者接到市民苑曉萍的挑戰電話,稱自己和兒子都是「九連環」的愛好者,想一起來挑戰「最」紀錄。     昨天,46歲的苑曉萍帶著14歲的兒子高潤澤一起來到報社,苑曉萍告訴記者,她看到本報的「最」紀錄報導後,買了一個九連環回家與兒子一起練習。二人練習了一個月便來挑戰了。
  • 甄嬛傳:朧月解開九連環後,戲謔地說了一句話,從此榮寵一生
    雖然表面上雙方客氣平靜,但一直以來雍正都視摩格為心腹大患,摩格也對清朝虎視眈眈,在這次的宮宴上,摩格和雍正象徵著大清的文武百官,進行了一次很有意思的較量。準格爾的民族強壯好動,所以他覺得大清的皇帝和官員都文文弱弱,所以十分瞧不起,於是就想用九連環來羞辱大清的官員和皇帝,在座的官員你看我,我看你,卻是面面相覷,誰也解不開,這時候朧月一個動作,輕鬆就開了九連環,並戲謔的說了一句話,從此榮寵一生。朧月將九連環拿過來看了一眼後,直接將九連環摔在了地上,九連環不攻自破。這個難住文武百官的九連環,就被一個小姑娘輕鬆的解開了。
  • 兒童玩具暗藏健康隱患——水晶泥的致命誘惑
    這種手工玩具受到兒童和家長的喜愛。記者注意到,某電商平臺上僅其中一款水晶泥製作材料,就已累計售出8000多件。從買家留言來看,買者多為低齡兒童的家長,「和孩子一起玩」「孩子很喜歡」「捏起來很舒服」等評論出現頻率較高。甚至有家長發現,水晶泥是把孩子注意力從電子產品上吸引到手工製作中的法寶。 陳女士的女兒就讀於北京市朝陽區一所小學,今年上六年級。
  • 老年玩具有需求缺供給 如何讓老人老有所樂?
    小時候有毛絨玩偶、遙控汽車,青春期有手辦、航模,成年後有拼裝模型、減壓玩具……人生的每個階段,都離不開各色各樣玩具的陪伴,藉以愉悅精神、增益智力、放鬆身心。「長樂無極老復丁。」今天,當急速運轉的中國社會與老齡化迎頭相撞,當1.8億65歲及以上老人會聚為我們身邊的「銀髮浪潮」,怎樣讓辛勞一生的老人們得到放鬆與撫慰?我們可以為老人提供什麼,讓他們能老有所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