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8 04: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以下文章來源於益生靚湯 ,作者湯軍
益生靚湯
中醫藥科普文化的推廣,發布中醫藥知識、養生心得、實用養生方法。
國醫大師王琦創立了中醫體質九分法,根據不同人的形體特徵、外在表現、心理特徵、發病傾向等屬性,將中國人的體質類型分為九個類型。
《中國公民中醫養生保健素養》(以下簡稱「素養」)對體質養生作出了指導:
根據不同體質的特徵制定適合自己的日常養生方法,常見的體質類型有平和質、陽虛質、陰虛質、氣虛質、痰溼質、溼熱質、血瘀質、氣鬱質、特稟質九種(「素養」第32條)
前面我們講了平和質、氣虛質的日常養生,那今天我們講一講陽虛質:
陽虛質,就是體內陽氣不足,以怕冷等「虛寒」表現為主要特徵的一種體質。
陽氣有溫煦肢體、臟腑的作用,可以說是人體的「保暖器」;同時,陽氣也是人體進行各種生命活動的源動力,是人體的「發動機」。
陽虛質的特徵一般有:外形白胖,肌肉不健壯;畏冷(多見於胃脘、背部、腰膝部),手足不溫,喜熱飲食,精神不振,面色蒼白,大便溏薄,小便清長;性格多沉靜、內向;耐夏不耐冬。
畏寒怕冷常見於陽虛體質
陽虛質的人容易得感冒、慢性胃腸道疾病、水腫、哮喘、心律失常、甲狀腺功能減退症、性功能低下、風溼性關節炎等疾病。
陽氣虛,則需溫陽。多吃甘溫補脾陽、溫腎陽為主的食物,比如如羊肉、牛肉、雞肉、帶魚、黃鱔、蝦、刀豆、韭菜、茴香、核桃、慄子、芫荽、蔥、蒜、腰果、松子、紅茶、胡椒、生薑等。另外補陽須有節制,上述食物別吃太多,否則容易「補過頭」,出現口角糜爛、尿黃、牙痛、咽喉痛等一系列上火的症狀。
陽虛質應少吃生冷、苦寒、黏膩、易損傷陽氣的食物,如田螺、螃蟹、海帶、紫菜、芹菜、苦瓜、冬瓜、西瓜、香蕉、柿子、甘蔗、梨、綠豆、藕、蠶豆、綠茶、荸薺、冷凍飲料等,即使在盛夏也不要過食寒涼之品。
居住環境要有溫和的暖色調,不宜在陰暗潮溼寒冷的環境下長期工作和生活,同時應保持空氣流通;在陽光充足的情況下適當進行戶外活動。夏季則應避免長時間呆在空調房間,可在自然環境下納涼,但不要睡在穿風的過道上及露天空曠之處;注意足下、背部、膝蓋及下腹部丹田部位的防寒保暖;睡覺前儘量不要飲水,睡前將小便排淨;白天保持一定活動量,避免打盹瞌睡;可適當洗桑拿、溫泉浴。
可做舒緩柔和的運動,如慢跑、散步,太極拳、廣播操;夏天不宜做劇烈的運動以免大汗淋漓,損傷陽氣;冬天避免在大風、大寒、大雪及空氣汙染的環境中鍛鍊。
平時多與別人交談、溝通,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可多聽一些激揚、高亢、豪邁的音樂以調動情緒,防止悲憂和驚恐。
不論何種體質,
都要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
原標題:《【學會中醫】九種體質的分類和調護之陽虛質》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