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同在一個市場,共懷美好期待,建立一個可自我調節、有序發展的A股市場,這不僅是監管層要深思熟慮的事情,更需要聽到專業人士、一線工作者、投資者的聲音和建議。為此,金融界網站舉辦「問計A股振興之路」有獎徵文活動,集思廣益,廣納諫言,為中國股市良性發展之路鼓與呼。
作者:股緣
前言:2015年發生的那場震驚中外的A股股災,給廣大股民以及相關行業都帶來了沉重的打擊或衝擊,其消極影響至今難以消散。本文是對這場股災的紀實、分析與總結,希望本文能夠為中國股市的災後恢復與健康發展起到一些作用。
2015年上半年的A股市場,股民的投資熱情隨著大盤指數不斷的上升而高漲,到了六月中旬,市場行情卻風雲突變,令人猝不及防,大盤一改以前的瘋狂上漲走勢,轉而掉頭向下,展開了一輪迅猛的暴跌行情,短短近四個星期,上證指數累計下跌了1800點,跌幅接近35%。下跌過程中,一輪輪槓桿資金被爆倉,大面積的個股股價被腰斬,有1400家上市公司停牌以規避風險,真可謂慘烈至極。面對突如其來的股災風暴,政府果斷地做出了救市的決策,經過市場各方的艱苦努力,市場獲得了暫時的穩定。然而,僅過了一個月,第二波暴跌再次來臨,短短的一周時間,上證指數就暴跌了1000點左右,而經歷了這場驚心動魄的股災後,中小投資者以及部分機構投資者損失慘重。作為這場股災的親歷者,想通過本文分析股災爆發的原因,總結監管層和投資者需要從股災中吸取哪些慘痛的教訓。
一、分析股災發生的原因
關於股災爆發的原因,可以說是眾說不一,筆者認為它是由多種原因積累而引爆的,這些原因可以歸納為六個方面:
1、股價估值偏高,莊家出貨
本輪行情從去年第三季度啟動,經過近一年的上漲後,大部分股票股價已經翻番,創業板有很多股票的股價已經翻了數倍,股價上漲的壓力越來越大,很多持有這些股票的機構投資者,獲利已經非常的豐厚,並且已經在逐步地減倉出貨。可惜的是,大多數中小投資者被不斷上漲的指數以及每天幾百隻漲停板所帶來的賺錢效應所迷惑,再加上對大牛市宣傳的偏聽偏信,從而對5000點以上的大盤所積累的高風險放鬆了警惕,對大盤即將見頂沒有做好相應的心理準備。
2、槓桿資金的撤離與被圍剿
據海通證券(行情600837,買入)發布的研究報告,本輪牛市有兩波槓桿資金加速入市,並推動了市場加速上漲。據估算,高峰時槓桿資金規模約4萬億以上,主要包括:場內融資規模2.27萬億,場外配資規模約1.8萬億。槓桿資金對於大盤的下跌十分敏感,當股市行情走壞時,為了避免被系統強行平倉,很多槓桿資金就會儘快離場,這就助長了市場的下跌。由於本輪滬深股市的下跌異常的迅猛,所以,主力資金圍剿部分槓桿資金的可能也是存在的,但不管是槓桿資金的主動離場還是被動離場,都會使市場加速下跌。
3、股指期貨做空
由於股指期貨推出時就存在著做空漏洞,如「中證500期貨指數」降低保證金,鼓勵裸賣空等,所以,股指期貨推出後,反而加大了A股市場的暴漲暴跌,成為了空頭惡意做空獲利的工具。從後來國家隊進場後與期指空頭展開的激戰中也能看出股指期貨存在的問題,為了戰勝空頭,中金所提高了中證500股指期貨各合約的賣出持倉交易保證金;對部分惡意做空的帳戶採取了限制開倉的措施,彌補了股指期貨的漏洞,改變了期指空方佔優的的局面。
4、上市公司高管減持
根據同花順(行情300033,買入)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共有1224家上市公司大股東減持,套現金額高達4601億元,。如此大規模的減持,給大盤和個股的上漲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5、新股發行加速
從5月開始,證監會將新股發行由一月一發,改為一月雙發。大量的新股發行,凍結了大量的資金,加大了股市的抽血效應,使大盤上漲的動力減弱,加劇了股市的震蕩幅度。
6、監管不力
在本輪行情上漲與暴跌的過程中,監管層在監管和應急處理方面都出現了失誤,這些失誤本文將放在第三部分進行分析。綜上所述,本輪行情於去年7月底啟動,經過近一年的上漲後,大小莊家在股票中的獲利已經非常豐厚,隨著新股發行的加速,上市公司高管的大量減持,監管層去槓桿力度的加大,槓桿資金的撤離,市場資金的供給漸趨緊張,大盤繼續上攻的難度也明顯加大,市場主力審時度勢,選準監管層加大降槓桿力度的時機,果斷的採取了結束本輪行情的行動,再通過反覆做空期指來繼續獲利,這是筆者對這次股災發生原因的分析。
二、股災經過回顧
一場震驚中外的股災,究竟是怎樣發展、形成的,讓我們對它的演變過程,做一次簡要的回顧。
1、暴跌第一周(6月15—19日)
周一,A股三大股指高開後震蕩走低,滬指午後跳水進逼5000點大關,創業板連失3900點、3800點、3700點三個整數關口。從盤面來看,銀行、保險、石油行業等權重板塊領跌兩市;網際網路金融、文化傳媒、網絡安全等題材股集體熄火導致創業板指數大跌。對於周一A股的大跌,市場多數投資者只是把它當成大盤大漲後的正常調整。周二、周四、周五大盤繼續大幅殺跌,僅周三小幅上漲。本周滬指跌13.32%,深成指跌13.11%,創業板指跌14.99%。在板塊方面,權重板塊成為本周殺跌的主力軍,對市場人氣與信心的打擊極大,恐慌的情緒已經在市場蔓延。A股暴跌一周,很多散戶股民希望證監會能夠採取一些措施來遏制這種瘋狂下跌,可是,在周五的證監會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證監會沒有任何直接表態,分析人士認為,這說明監管層認為目前的市場調整仍在合理範圍之內。
2、 暴跌第二周(6月22—26日)
周一端午節休市,周二、周三三大股指均有所反彈,然而周四指數又開始了大跌,百股跌停的場景重現。周五市場的走勢變得讓人絕望,在這個「黑色星期五」,兩市逾2000隻股票跌停,其中上證指數的跌幅達7.4%,深成指和創業板指的跌幅則高達8.91%。看到股市的危急局面,央行於27日做出了實施定向降準,存貸款基準利率同時下調0.25個百分點的決策,很多被套的股民為此感動流淚。令人不解的是,面對股市不斷的暴跌,作為股市的直接監管機構證監會,在6月26日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卻認為是市場前期過快上漲的自發調整,事後證明,這種誤判使證監會錯失了股市暴跌初期的救市機會。
3、暴跌第三周(6月29—7月3日)
周一,滬深兩市指數高開低走,當日上證指數巨震400點,兩市有1500隻股票跌停。周二,在密集利好推動下,上證指數上漲5%站上4200點,然而,好景不長,周三、周四、周五,大盤繼續破位下跌,千股跌停的可怕情形在延續。至此,自6月15日至7月3日,短短14個交易日,上證指數暴跌達28.64%,深證成指與創業板指更是同期暴跌達32.34%與33.19%,一輪輪槓桿資金被爆倉,大多數個股股價被「腰斬」,投資者哀鴻遍野,這輪暴跌的嚴重程度,已經達到了股災的級別。在本周,證監會終於認識到了股市連續暴跌的巨大風險,開始採取一系列的有力措施來穩定市場。7月2日晚,證監會宣布對涉嫌市場操縱行為進行專項核查。7月4日下午,國務院召集一行三會、財政部及部分央企負責人開會,商討救市對策,高層領導傾向強力救市。
經過緊急磋商,開始調動一切資源救市。同日,在中國證券業協會的倡議下,以及證監會的組織下,21家證券公司決定拿出1200億資金用於投資藍籌股ETF,並承諾上證綜指4500點以下不減持自家股票。同日晚間,證監會宣布將相應減少IPO發行家數和籌資金額,同時,將多舉措引導長期資金入市。同日下午,基金業協會也召集25家公募基金開會,並達成一致,積極引導申購,新增基金積極建倉。7月5日下午,中國證監會公告,中國人民銀行將協助通過多種形式給予證金公司流動性支持。這標誌著以國務院協調的多部委聯動救市開始實施,證金公司作為救市平臺,央行提供流動性,則是最大限度的支持。
4、暴跌第四周(7月6—10日)
暴跌第四周的A股市場走勢可謂是驚心動魄,其多空對決的慘烈程度足可載入中國資本市場以及市場經濟史冊。周一,受到周末諸多利好消息提振,上證指數以高開8%開盤,多方意圖通過拉抬銀行股和兩桶油保衛指數,但空方在中小創股票及股指期貨市場繼續肆掠,盤中一度高開近8%的中證500期指最後砸至跌9%。上證指數當日收漲2.4%,但上千隻股票從開盤漲停到收盤跌停,投資者對於救市結果深感失望。周二,市場繼續下跌,國家隊救市資金仍然只拉藍籌股,,創業板幾乎全面跌停,陷入全面的流動性危機。為了自保,兩市超過二分之一的上市公司停牌。周三,滬指跌5.90%,兩市除1400餘家公司停牌外,逾1300隻股票跌停。周四,黎明前的夜最黑暗,開盤千股跌停,隨後指數全線反攻,很多小市值股票被拉起,盤中成功收復3700點,截至收盤,滬指漲5.76%,兩市超千家個股漲停。同日,公安部副部長孟慶豐帶隊,開始打擊證券期貨市場的違法犯罪活動。周五,三大股指繼續上漲,截至收盤,滬指漲幅4.54%,兩市逾1300隻股票漲停,板塊集體飄紅。至此,A股持續三周多的暴跌走勢,終於被扭轉。
5、大盤暫時企穩(7月13—8月14日)從第五周開始,A股大盤走勢告別了連續暴跌、暴漲的走勢,逐漸企穩,這次由暴跌所引發的股災,暫時得到了平息。
6、 第二波暴跌來臨 (8月18—26日) 受多種利空原因特別是國家隊「救市退出計劃」的影響,A股自8月18日開始了第二波大跌,在一周的時間內,上證指數就從4000點一線下跌了1000餘點,跌幅高達25%,政策底、年線以及3000點都已跌破。隨後,出現了超跌反彈走勢,大盤又收復了3000點。
7、股災初步得到了平息(8月26—9月25日) 上證指數跌破3000點後,救市行動再次展開,隨後,大盤出現了超跌反彈走勢,又站上了3000點。在以後的一個月中,股指走勢基本穩定在了3000點左右,這場震驚中外的股災,至此初步得到了平息。
三、 股災發生後的反思
1、 證監會需要從股災中吸取哪些教訓
一場大牛市行情上漲還不到一年就演變為一場大股災,需要動用國家巨大的資金與力量來救市,這是極不正常的,它暴露出了A股市場在制度設計、監管方面存在著許多的問題。在制度設計方面,長期以來,A股市場存在的最大問題是上市公司不重視給投資者以合理的回報,重融資輕回報成了上市公司的共性。
廣大股民包括大小機構投資者,只能通過賺取股票價差來掙錢。這種市場特徵最適合機構投資者坐莊盈利,因此, 中國股市本質上還是政策市和莊家市。莊家憑藉著強大的資金實力,左右著行情與股票的走勢,A股市場的暴漲暴跌,很多內因與莊家有關。解決莊家坐莊、操縱市場問題,關鍵需要完善A股市場的制度設計,筆者在此僅從兩方面提出建議:
(1)制訂能提高上市公司回報率的政策,建立能夠提高上市公司回報率、維護公司合理股價的獎懲制度,從根本上解決上市公司給投資者回報率低,不關心、不維護公司合理股價的問題。
(2)管理層應該出臺一些優惠政策,來調動機構投資者在A股市場上從事價值投資的積極性,使更多的機構投資者在A股市場上,可以通過價值投資、長期投資來獲得穩定和好的盈利,以逐步改變機構投資者在市場中普遍投機的現狀。對於那些操縱市場成性,屢教不改的惡莊,則應該堅決打擊,以迫使其棄惡從善。
此外,A股市場在制度設計方面存在的問題,還包括新股發行、股指期貨方面存在的問題,這些問題,市場各界已經做了廣泛的探討,證監會也充分重視了這些問題,並出臺了許多政策來解決這些問題,所以,本文不再贅述。再說監管方面存在的問題,本輪行情進入暴漲期時,管理層希望它走出慢牛行情,而不是瘋牛行情,但是監管工作卻做的不夠細緻,如莊家對創業板、新股的爆炒,監管部門沒有予以遏制,象新股暴風科技(行情300431,買入)上市後連拉幾十個漲停板,瘋狂到了極點,也沒人管。很多上市公司大股東趁著股價漲高,大肆進行減持,監管部門也沒有及時給予處罰。監管部門嚴打場外配資也行動的太晚,遲至5、6月才採取行動,失去了控制瘋牛的機會。
當市場行情出現連續暴跌、危機來臨時,監管部門卻判斷失誤,反應、行動遲緩。與之相比,市場主力或大莊家卻在行情的發動、控制、與結束方面體現出了計劃周密、反應敏捷、行動迅速等優勢;主力還非常善於運用欺騙戰術,如今年5月28、29日,6月4日大盤都出現了大幅下跌,但很快大盤又被拉了起來,給人一種大盤跌不下去的感覺,當6月15日大盤真正見頂大跌時,相當多的股民包括監管部門都以為是正常的調整,而根本沒想到是主力出貨,結果中小投資者損失慘重,證監會則成了眾矢之的,備受各方指責。當然,大莊家也有其弱點,大莊家的弱點是膽大妄為、貪婪成性,這在股災中表現的十分突出,其瘋狂做空而不計後果,這是管理部門打擊這些惡莊的好機會,除了打擊股指期貨中瘋狂做空的大空頭外,對於在本輪暴跌中瘋狂砸盤的權重股,也應該展開調查,找出瘋狂做空的領軍機構,給以嚴懲,使大空頭為操縱市場付出代價。
2、中小投資者需要從股災中吸取哪些教訓 經歷了本次股災後,中小投資者以及部分機構投資者都損失慘重,根據中登公司公開數據顯示,5月份,兩市持倉在500萬以上的個人帳戶數量達到23.88萬戶,8月末降至12.55萬戶;7,月份,10-50萬的帳戶減少了86.96萬個,8月份,減少了近70萬。中小投資者包括部分機構投資者損失如此慘重,不能都歸於外因,自身的原因也應該深刻總結,從大的投資策略講,中小投資者應該學會分散投資,大部分資金應該做低風險投資;一部分資金可以投入股市,進行高風險投機。在股市技術操作方面,投資者應該加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
在這方面,筆者根據自己多年的股市實戰經歷,總結了一些有效規避大盤見頂風險和個股止損的經驗,供大家參考:
(1)規避大盤風險,指數在高位時,當大盤走出了大陰線,一定要出局觀望一段時間,大盤企穩後,再考慮進場;領漲板塊在高位走勢疲軟,就應該特別小心,做好果斷離場的準備,如6月上旬,高鐵板塊走勢已經上漲乏力,這時就需要高度警惕,可惜很多投資者都沒有加以重視。規避大盤見頂風險還有很多方法,這裡不再細述。
(2)規避個股風險,散戶或新股民買股票不愛設止損位,股票一下跌賠了錢後就不願虧本賣出,這是炒股的大忌,一定要儘快改變。當股票漲到了高位,或者有了一定的漲幅後,買這類股票都應該設止損位,止損位可以用十日均線和MACD指標來設置,股價下跌破了十日線,或者MACD指標15分鐘線白線向下跌破黃線,都應該果斷全部賣出,一股不留。
結語:本次股災給廣大中小投資者造成的資金損失是非常巨大的,這場災難動搖了投資者對市場和政府的信心,也給中國金融市場拉響了警報。怎樣將一個投機市場改造為一個真正令投資者放心的投資市場,是對政府和監管層的嚴峻考驗。經歷了這場浩劫後,投資者也應該好好總結一下本輪行情中股票操作的經驗教訓,儘快走出股災的陰影,開始新的生活。
(文章著作權由作者股緣享有,非本網合作版權方請勿轉載。如果您也對A股市場有好的建言獻策,抒發心中願景,可將文章發送至plan@jrj.com.cn郵箱,參加金融界網站「問計A股振興之路」徵文活動。)
相關專題:金融界網站「問計A股振興之路」徵文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