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怕!病有來的路就有回去的路!
耳鳴、耳聾為臨床常見慢性疾病,發病期間患者較為痛苦,生活質量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現代醫學認為,內耳疾病、聽神經病變(顱腦外傷、耳部外傷、藥物中毒)、老年人聽神經紊亂、先天性聽神經發育不良、內耳血管痙攣等都可導致耳聾、耳鳴,因此西醫常使用擴張血管、營養神經、改善微循環等治療方案,但療效往往欠佳。
中醫認為,耳聾可分外因和內因,內因多由惱怒、驚恐,肝膽風火上逆,以致少陽經氣閉阻,或因肝腎虧虛,精氣不能上濡於耳而成;外因多由風邪侵襲、壅遏清竅或突然暴響震傷耳竅引起;耳鳴則有虛實之分,實者多因外邪或臟腑實火上擾耳竅,或瘀血、痰飲蒙蔽清竅;虛者多為臟腑虛損,清竅失養。
另外,對於突發性耳聾,《醫林改錯》中明確記載其病因:「兩耳通腦,所聽之道路中,若有阻滯,故耳突聾。」說明中醫學所論瘀血致聾病機,與現代醫學認為突發性耳聾因內耳微循環障礙的發病機制有大致上的共識。
在耳穴療法中,對於耳鳴、耳聾臨床上常給病人開具耳穴按摩的處方,病人在家裡可以隨時有針對性地給自己進行耳穴按摩,以期通過持續、持久的自我治療,輔助提高臨床療效。
針對耳鳴、耳聾,臨床常使用的手法有以下三種:
提拉耳根法
● 雙手中指放在耳廓前面,食指放在耳廓背面上下來回按摩20次
耳前以刺激聽神經
耳顳神經神經為主
耳背主要刺激面神經、舌咽神經及迷走神經
此法可疏通全耳前後經絡,促進微循環,並刺激相應顱神經。可助聽、美容、利五官。治療聽力下降每天按摩3—5次,可有效提高聽力。
鳴天鼓
是我國流傳已久的一種自我按摩保健方法,意即擊探天鼓。
● 兩手掌心緊按兩耳外耳道,兩手的食指、中指和無名指分別輕輕敲擊腦後枕骨,共20下,早、中、晚可各做一次
中醫學認為,腎開竅於耳,腎氣足則聽覺靈敏
耳通於腦,腦為髓之海,髓海賴腎的精氣化生和濡養,腎虛則髓海不足,易致頭暈、耳鳴
該手法的掩耳和叩擊可對耳產生良性刺激,因此,可達到調補腎元、強本固腎之效,對頭暈、健忘、耳鳴等腎虛症狀均有一定的預防和康復作用。
該法最早見於清代氣功養生叢書邱處機的《頤身集》,原書這樣描述「兩手掩耳,即以第二指壓中指上,用第二指彈腦後兩骨做響聲,謂之鳴天鼓(可去風池邪氣)」。
在後世的《河間六書》、《聖濟總錄》、《修齡要旨》和《養生十六宜》中都有「鳴天鼓」練習的記載;被稱為我國傳統健身術的八段錦和易筋經也都採用了這個方法;現代也有採用此法治療耳部疾患的報導。由此,其重要性和實用性可見一斑。
開耳法
● 掌心搓熱之後,雙勞宮穴分別對準耳孔,並深深吸氣,意念將丹田之氣引導到雙手勞宮穴上
● 雙手緊壓耳廓,慢慢呼氣,並使雙手勞宮穴之氣全部灌入耳內
● 當一口氣即將吐盡後,雙手掌瞬間打開,當鬆開雙手的一瞬間即可聽見「啪」的一聲
● 可連續做3—5次,可將耳腔內陷的鼓膜拉出,激活聽神經,有聰耳、助聽的功效
總之,耳穴按摩以中醫的臟腑、經絡學說為理論基礎,並結合西醫的解剖知識,用手法作用於耳廓表面特定部位,以調節機體生理、病理狀況,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對於耳鳴、耳聾,臨床上常使用以上按摩手法輔助耳穴貼壓治療,以協同增效,療效確切,值得推廣。
芩連堂 ☎0311--83119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