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關注阿宣說事兒,持續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眾所周知,佛教起源於古印度,而印度當下所傳的宗教是印度教,所以印度教中文化,與佛教文化相似是必然的。
隨著佛教漸漸向外傳播,印度教最初的神,也被佛教所收納。根據佛教經典《金剛明經》種所記載,居住在第一重天的四大天王,又稱四大金剛、護世四大尊天王,分別是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他們分管四大部洲的世間國泰民安,以及風調雨順等等。
持國天王,梵名「提多羅扎」,主據在東勝神州,持國天王尊身白色,穿繞天衣及甲冑,手拿寶慧琵琶。維持道場安寧,手拿琵琶,是要用法音教導感化人們棄惡從善
增長天王,主據南贍部洲,增長的意思在佛教中大有來歷,其意為「增長慧根」,增長天王手持一把慧劍,象徵著斬斷一切煩惱,也有這護持正法的意思。天王的尊身為青色,身穿甲冑。
廣目天王,主據西牛賀州,此地為佛家聖地,西方極樂世界就在此地。廣目天王的「廣目」意味著隨時觀察神州各部,護持人民,同時有著一面兩臂,左手上纏繞著一條赤龍,右手上託著一尊寶塔,尊身呈紅色,也穿甲冑。
多聞天王,身據北俱蘆洲,身著七寶莊嚴甲冑,有佩刀,左手上臥有一隻神鼠,右手持傘或幡,一方面能夠引導世人從善,一方面能用武力喝退邪魔,尊身為綠色,以恩賜眾生福德而聞名受尊。多聞天王還有一個身份就是古印度的財神,施財天。
佛教中的這四大天王各有各的本事,在小說中,這四大天王是由佳夢關總兵魔家四兄弟——魔禮青、魔禮紅、魔禮海、魔禮壽所擔任,專司風、調、雨、順。
在佛教傳入漢地之後,四大天王的形象也慢慢具體,但是隨著歷史的推演,明清時期小說等文化著作慢慢興起,四大天王慢慢被賦予了小說形象,和從前四大天王開始有些不同,但是沒有太大的變化。
大家對於四大天王的了解還有哪些呢
歡迎留下你精彩的評論
喜歡的看官記得點讚~分享~收藏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