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校」遇到「準將」誰級別更高?不同國家的軍銜還論高低嗎?

2021-01-08 騰訊網

軍銜本身就代表著軍人的級別,軍銜的設立主要就是為了促進軍隊完全正規化的建設,以起到加強各軍種之間的管理協同、以及協同指揮等作用。

而另一方面也是為了便於與國際上其他國家的軍人進行交流,在於其他國家軍人進行交流的時候,就會按照軍銜級別論高低。

在國際上不同國家的軍人進行交流時,軍銜的作用就顯得更為重要了,也是為了讓兩個國家之間的軍人進行平等交流。

試想一下,如果你派一個少將去其他國家進行軍事交流的時候,對方卻派出一個少尉進行接待,你肯定覺得對方這是「赤裸裸」的挑釁,如果你覺得是的話,那麼不同國家的軍人站在一起軍銜論高低這一說法就是絕對的了。

沒有軍銜的「劉將軍」訪問美國

實際上不同國家的軍人進行交流的時候,還是會有很多不同的情況發生了。

比如說一個國家早就採用了使用了軍銜,而另一個國家卻並沒有採用軍銜制,那麼這兩個國家如果想要展開軍事交流,勢必會發生許多的問題。

最主要的就是兩個國家的軍人不知道如何平等對待對方人員,所以這個時候軍銜的作用已經不明顯了,只能被迫採用職務的高低進行對等交流。

比如說採用軍銜制的國家,派出了一個少將師長到對方國家進行訪問,那麼這個時候對方沒有設立軍銜的國家,他最低也要派出一個師長級別的軍官進行接待,這樣雙方的人員才能夠進行平等的交流。

大尉軍銜

還有另一種情況,不是所有國家的軍銜架構都是一樣的,比如說像大尉、大校、大將這樣的軍銜,實際上許多國家是不設立的,那麼在這個時候想要平等交流就顯得很難劃分了。

比如說對方派出了一個「大尉」級別的軍官,那麼這個時候沒有設立大尉軍銜的國家就顯得很難做了,因為如果派出一個上尉軍官顯得級別低,如果要派出一個少校級別的軍官又顯得級別過高。

所以許多國家在這個時候,同樣也是會按照職務的高低進行參考,很多時候這也是被迫而為。

大校軍銜

還有,像我國的上校與少將兩個軍銜級別之間,還設立了一個大校軍銜,而美國以及許多歐洲國家在上校與少將之間,他們所設立的卻是準將軍銜。

以上面的情況來看,咱們國家的「大校」與歐洲的「準將」應該是平等的,畢竟都是高於「上校」低於「少將」的一個軍銜級別。

但是美國方面並不承認如此,因為他們的「準將」軍銜是屬於將官的最低級別,而咱們的大校是屬於「校官」的最高級別。

以美國的說法,就是他們的「準將」無論再怎麼樣都是屬於將軍,而咱們的「大校」軍銜終究還是校級軍官。

如果真的遇到以上這種「大校」遇到「準將」的情況,那麼到底是誰的級別更大,這只能按照實際情況,比如說職務、負責的項目、部隊等方面去分析。

相關焦點

  • 外軍「準將」和我軍「大校」哪個級別更高?結果出乎意料
    我們都知道國際軍事交流上,軍官級別對等是非常重要的前提,這直接關係到國際禮遇問題。例如,外國派出的是少將級軍事訪問團,那麼我們國家接待的主官級別至少也要是少將軍官。中國軍銜體系但讓人尷尬的是準將級別,因為世界上大部分國家都設有準將這一級,而我國因為特殊的國情,在兩次設置軍銜制時,都沒有設準將這一級,而是設置了大校與之對應。
  • 伊朗的軍銜:國防部長只授準將,遇刺的旅長卻是少將軍銜
    關注伊朗此次活動的軍事愛好者注意到,接任蘇萊曼尼擔任「聖城旅」旅長的卡尼,其軍銜由此前的二級準將,已經升任至一級準將,但距離蘇萊曼尼的少將軍銜,仍然有較大的差距。
  • 他本可以評為中將,最後軍銜是大校,後他用援疆建設來發奮圖強
    有一個人比他們還慘,直接被降成了大校,連將軍都沒有了。這個人就是楊宗勝。楊宗勝在革命中承擔的任務主要是後勤工作,紅軍時期他就已經是供給部部長,在抗戰時期他的官職做的最高,時任湘北軍分區司令兼政委,解放戰爭他又回歸本職工作,擔任西北軍區後勤部軍需部部長兼政委。按照當時的評級標準,楊宗勝是副兵團級。
  • 藍軍出擊中,王可爭和褚戰剛的職位不同軍銜相同,到底有何區別?
    這兩人分別是第一戰區808旅旅長和909旅的旅長,一開始兩人職位相同,都是旅長,軍銜也相同,都是大校。然而,褚戰剛卻比王可爭晉升得快。劇中,褚戰剛就是在演習中輸給了山豹旅的韓鵬,可依舊還是在很短的時間內晉升為了第一戰區C集團軍副參謀長。
  • 核平廣島的美軍飛行員,只晉升到準將軍銜,他的孫子也幹到了準將
    1959年,保羅·沃菲爾德·小蒂貝茨晉升為美國空軍準將軍銜,1966年從美國空軍退役。儘管他自己已經告別軍旅,但是他的孫子保羅·沃菲爾德·蒂貝茨四世卻繼承了他的從軍職業,而且最終也幹到了準將軍銜的高位。
  • 1955年,政委被授中將,參謀長被授少將,為何軍長被授予大校軍銜
    1955年授銜時,在淮海、渡江和大西南戰役中屢建奇功,功勳赫赫,為中國革命做出突出貢獻,曾隸屬中原二野第五兵團的第16軍,卻出現了全軍只此一例的奇怪現象:軍政委王輝球被授開國中將,參謀長楊俊生被授開國少將,就連政治主任,和軍直屬麾下的2個主力師長,也被授予了開國少將,但讓人意外的是,身為軍長的尹先炳,卻只被授予大校軍銜
  • 亮劍:我國的軍銜制分為幾個級別,如何通過肩章識別軍人等級?
    在李雲龍參加完學習以後,中央軍委給予李雲龍、丁偉、孔捷授予軍銜,根據他們在戰爭年代的突出貢獻,都是授予少將的軍銜。為了少將的軍銜,丁偉還有些意見。令小編有些疑惑的是,軍銜真的是這麼重要嗎,在我國實行的軍銜制總共幾個級別,如何通過簡章來識別軍人等級呢?眾所周知,1955年在授銜儀式中,最出名的是授予了十大元帥、十大將和十大上將的軍銜。
  • 《亮劍》中,張大彪要是沒死,能被授予什麼軍銜?天妒英才!
    張大彪如果順利晉升的話,55年應該不低於師長級別!一般情況應該是上校軍銜(那時候沒有大校軍銜),如果所在部隊在立了大功,比如45師師長崔建功,31師師長李長林,可授予少將軍銜!小說裡面寫的他和邢志國兩個人打到廈門,李雲龍正在小田那養傷的時候,準備繼續追擊剩下的國民黨在搶灘登陸的時候,因為遲遲沒有援軍堅守了幾天幾夜後全軍覆沒,好像是三個先鋒團攻打臺灣那邊的一個島!
  • 1948-1985年解放軍38軍軍長都有誰?都什麼軍銜?誰任職時最年輕
    在這37年裡都有誰擔任過38軍軍長呢?他們都什麼軍銜呢?誰任職的時候最為年輕呢?李天佑李天佑,1914年出生,廣西省臨桂縣人。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李天佑歷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排長、特務連連長,紅三軍團第六十八團副團長、團長,紅三軍團第五師十三團團長、師長、軍團司令部作戰科科長、第十團團長,紅一軍團第二師副師長、第四師師長等職務。
  • 1929年參加紅軍,1936年擔任師長,為何55年授銜時只是大校?
    但令人不解的是,能在1936年就擔任紅軍師長的周時源,為什麼在1955年,只被授予了個大校軍銜?要知道和他同一時期的紅軍師長,至少都是中將軍銜,而且還有好幾位上將,就比如楊成武、楊得志、韓先楚。下面就通過周時源將軍的經歷,來看看為什麼紅軍時期就是師長的他,為什麼在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周時源將軍,是安徽金寨人。
  • 66年前,評定軍銜的主要負責人是誰,他們都是什麼軍銜?
    之所以說授銜有困難,是因為當時很多人在紅軍長徵時期、解放戰爭時期所擔任的職位、以及立下的功績,都是不太一樣的,都是有區別的,這之間的區別又有些錯綜複雜,一時難以釐清,從最高級別的元帥,到後面的上將、中將,都是有些無法定論的,候選人都比席位多,而又不敢厚此薄彼,輕易淘汰哪一個,寒了老將士的心。
  • 如何從軍裝上看出中國軍人的身份和級別
    每次舉行閱兵儀式時,除了各種戰機、坦克、飛彈等武器裝備以外,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邁著整齊步伐的中國軍人了,而不同種類的兵種往往都穿著不同的軍裝。事實上,士兵的軍裝除了可以讓我們確定他們的兵種以外,還可以讓我們知道軍人的身份和等級。那麼,大家知道要如何進行分辨嗎?首先,我們來說一說我國軍裝的種類。
  • 程潛、傅作義是級別最高的起義將領,為何未授予軍銜
    程潛德高望重,人格也是非常不錯,當初桂系和老蔣爭奪多利,曾經將程潛軟禁過,後來李宗仁和老蔣反目,蔣桂戰爭爆發之時,程潛還力勸蔣某以大局為重,與桂系和平解決爭端。憑藉自己的資歷和聲望,以及不錯的為人處世,程潛在國軍中一直有著極高的地位,被授予陸軍二級上將,可以說是官至極品了。抗戰勝利後,程潛管理湖南期間,他與陳明仁暗中聯絡,籌划起義事項。
  • 誰的職位更大?
    「將軍」是一種軍銜,在我軍中,它包括:大將、上將、中將、少將四等。根據我軍的相關規定,一般只有師或師級以上軍隊編制的軍事主官才能被稱為「司令」。但師級(例如:(地級)軍分區司令)的軍銜只是大校,還不能稱之為「將軍」。
  • 開國少將僅剩7名,開國大校還有上百人
    詹大南將軍曾是一員悍將,抗美援朝時,擔任27軍副軍長,曾經參與長津湖血戰,還記得全殲北極熊團吧,他也是指揮員。他經歷既豐富又奇特,出身徐海東部紅25軍,後隨15軍團轉入紅一,抗戰轉120師,解放戰爭轉入華北軍區,抗美援朝轉入三野九兵團27軍。以28軍軍長受銜。
  • 解放軍士兵軍銜大詳解!教你識別兵哥哥們的等級
    軍銜是國家賦予軍人的榮譽和等級,它代表著軍人的軍階高低,在軍隊裡軍銜高的為長官,軍銜低的要向軍銜高的人敬禮,服從其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軍人的軍銜又可以分為軍官軍銜和士兵軍銜,其中軍官軍銜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經有詳細的講解,想了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直接閱讀。
  • 抗美援朝後期,志願軍各軍軍長都是誰?1955年被授予什麼軍銜?
    1955年授銜時,中國人民志願軍各軍軍長都是誰?被授予什麼軍銜? 抗美援朝爆發後,他擔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十九兵團第1軍軍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1952年8月率23軍參加抗美援朝戰爭,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 1988年上將,山東籍最多,他們都是誰?
    軍銜是軍人的身份和等級,是一種榮譽,軍銜在軍隊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一般軍銜高的,職務也就更高,方便開展軍事工作。1988年,我國恢復軍銜制度,有17人被授予上將軍銜,這其中有不少人參加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其中安徽籍的洪學智在1955年和1988年兩次被授予上將軍銜,被譽為六星級上將。
  • 1955年授銜時,此人主動辭掉大將軍銜,後來成就更高,官至副國級
    當北伐軍到達湖南省攸縣的時候,譚震林由於熟悉地形條件,主動給北伐軍帶路,還幫助北伐軍傳遞情報,為北伐戰爭的勝利做出了突出貢獻,也是在這個時期,譚震林加入我黨,成為了一名真正的黨員。在土地革命時期,譚震林主要負責農民運動,一方面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根據地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調動農民的參軍熱情,不斷壯大紅軍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