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風俗:逐老鼠、走百病和迎紫姑,其中一個在山東才能見到

2021-01-11 薰的等待

點關注,為自己留下只屬於自己的足跡,留下美好的回憶

元宵節風俗:逐老鼠、走百病和迎紫姑,其中一個在山東才能見到

元宵節在21世紀好年輕人眼中沒有多麼重要,當做一個小節就應付了,有的時候應付都不會應付,直接就給忽略掉了。因為現在元宵節並非是法定節假日,況且每天上班後有一堆事要處理,所以過不過都不重要。但是在一些小城市裡壓力沒有太大所以就算是上班怎麼了,下班後操持一些元宵活動,就當做運動了。

在元宵節的風俗中一般是舞獅、吃元宵、逛花燈,但是在幾百年前並非是這樣簡單,而是有很好玩的項目。比如猜字謎,現在那個地方還猜字謎,謎底出的容易沒意思,起的難的話猜不出,所以這項活動也面臨瀕危。但是在老北京你還能見到哦!而今天我們就說一說這幾項瀕危的風俗。

正月十五「逐老鼠」

逐老鼠這項風俗在古代一般流行南方,北方人基本不怎麼遵循。而逐老鼠這項風俗也有指向性,那就是養蠶人。古代南方有很多人以養蠶為生,然後帶起了紡織業。要不然為什麼說南方盛產絲綢布匹。在正月十五這天,冬天剛過,而立春也不久,天氣開始轉變暖和,老鼠這一種族就開始活動了,每天晚上都會「吱吱吱」給你演奏交響曲。但是古代沒有像現在這麼多除鼠的辦法所以古代老鼠隨處可見,只有皇宮並非是這樣。但是對於老鼠古人也有點膽怯,因為古代人認為老師是五穀神,如果將老鼠給殺死你這一年都不會風調雨順。而又擔憂老鼠將蠶寶寶給吃掉,只好去討好這個「五穀神」。在正月十五這天養蠶的人家會用米粥來餵老鼠。並且還會在米粥中放點肉,讓老鼠更喜歡這種粥,就不去打蠶寶寶的注意。而有些地方在元宵節這天還有照老鼠的風俗,和逐老鼠的目的一樣,他們是將香蘸點茶油點燃後放在老鼠洞口,不讓老鼠出來。

正月十五「走百步」

走百步有「走百病」的意思,在正月十五這天大家都要出門「走橋」、「摸燈」、「爬山」「上香」。而參加的人多為婦女和一些未出世的大家閨秀。在這天他們可以用走百病來滿足自己想要探知這個世界。大家都知道古代女子平常的時候是不允許出門,所以這天就能讓放肆出門了。然後成群結隊的出去瘋了,這樣也不會有人說自己,簡直美美噠!而這種習俗現在只有山東等地才有,而在別的地方幾乎已經見不到了。

正月十五「迎紫姑」

迎紫姑這種習俗已經在中國滅絕了。傳說紫姑就是廁神,在她生前很是可憐,相傳紫姑原本是一個大戶人家的小妾,但是家裡的女主人非常殘暴,每天都虐待她,最後在正月十五這天就自盡身亡。後來天帝知道這件事就很同情紫姑,封她為廁神。然後宣布在正月十五這天要安慰紫姑。於是這天人們就會用稻草紮成紫姑的模樣,來安慰紫姑,而安慰對象是婦女所以和男性無緣。現在人們都相信科學,也知道神啊,仙啊都是假的就沒有人在迎紫姑了。

最後大家對元宵節風俗:逐老鼠、走百病和迎紫姑,其中一個在山東才能見到有什麼想法,歡迎留言點讚關注!

相關焦點

  • 春節習俗:元宵節 迎紫姑 走百病 巴烏節[圖]
    元宵節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不過,正月十五真正作為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於形成元宵節俗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
  • 正月十五 元宵節 送孩兒燈 迎紫姑 走百病 偷菜節 巴烏節
    元宵節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不過,正月十五真正作為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於形成元宵節俗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
  • 元宵節習俗 你知道哪些?
    據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下面,我們就帶著您一起來說說元宵節的那些習俗。元宵節習俗一: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國流傳己久的習俗,它的做法成份風味各異,但代表的意義卻大體相同,代表著團團圓圓和和美美。雖然南北各異,南方的湯圓是包出來的光滑細膩,而北方的元宵則是滾出來的咬勁十足,做法不同,口感也不同,你更喜歡哪一款呢?
  • 元宵節除了吃元宵,還能怎樣玩?
    主要流行地:山東清徐、浙江虹星橋  祭門、祭戶  古代有「七祭」,這是其中的兩種。祭祀的方法是,把楊樹枝插在門戶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裡插上一雙筷子,或者直接將酒肉放在門前。  逐鼠  逐鼠是一項元宵節期間的漢族傳統民俗活動,始於魏晉時期。
  • 元宵節膠東人最全過節習俗 附煙臺各縣市區花燈會時間地點
    元宵節也是一個浪漫的節日,元宵燈會在封建的傳統社會中,也給未婚男女相識提供了一個機會,傳統社會的年輕女孩不允許出外自由活動,但是過節卻可以結伴出來遊玩,元宵節賞花燈正好是一個交誼的機會,未婚男女借著賞花燈也順便可以為自己物色對象。
  • 元宵節成都迎「廁神」
    其實,最引人注目的習俗,不是街面上的火樹銀花燈籠掛,而是隱藏民間的那時風景:織戶請「貓神」嚇老鼠;路人猜燈謎打怪人;媽媽帶女兒,祈好運祭紫姑。迎廁神母親帶女兒祭紫姑祈好運 嫁個好人家紫姑佑我女 嫁個好人家孟春百草靈,古俗迎紫姑。
  • 元宵節活動大盤點之送孩兒燈、迎紫姑
    元宵節活動大盤點之送孩兒燈、迎紫姑 來源: 房天下綜合整理   2012-01-30 14:37 [摘要] 簡稱「送燈」,也稱「送花燈」等,即在元宵節前,娘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
  • 元宵節習俗 - 文化 - 濟寧 - 濟寧新聞網
    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關於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其中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子等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所以全國各地都過,大部分地區的習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還是有自己的特點。
  • 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組圖)
    煮熟後,每碗各裝一個,共四個,加甜湯。該湯圓色澤潔白,個大肉厚,軟滑細膩,味道各異,風味特佳。  溫州縣前湯圓  該店於清鹹豐年間開業,已有100餘年歷史,其中麻心、擂沙、鮮肉3個品種最受食客青睞,皮薄餡足,餡心鮮香。
  • 2018年元宵節是幾月幾號 2018年正月十五元宵節是哪天有哪些活動
    正月十五就是元宵節,是中國很傳統的節日,正月十五元宵節有很多的習俗,那麼2018年正月十五是幾月幾號呢?2018年正月十五是幾月幾號2018年正月十五是幾月幾號:2018年03月02日 星期五 (戊戌年(狗年)正月十五)元宵節是我國的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但並不是法定假日,所以元宵節是不放假的,而且告訴也是不免費的。2008年6月,元宵節選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正月十五元宵節
    元宵節也稱燈節,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裡、街道上處處掛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宋代更重視元宵節,賞燈活動更加熱鬧,賞燈活動要進行5天,燈的樣式也更豐富。
  • 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稱廁姑、坑三姑。古代民間習俗正月十五要迎廁神紫姑而祭,佔卜蠶桑,並佔眾事。傳說紫姑本為人家小妾,為大婦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廁間,成為廁神,所以民間多以女子做成紫姑之形,與夜間在廁所間豬欄迎而祀之。此俗流行於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時期就見於記載。
  • 第八十二回:最不可思議的仙神——紫姑
    紫姑的職責主要不是司人家之廁,而是代卜人事的吉兇和與人一起遊樂了。世人謂其能先知,多迎祀於家,佔卜諸事。每當上元節的時候,居家婦女便要迎廁神。說起來風俗很奇怪,節前的一天,鄧糞箕一隻,飾以釵環,簪以花朵,另用銀釵一隻插箕口,放在坑廁側設供。同時,另設供案,點燭焚香,讓小兒輩對它行禮。
  • 大多數人不知道的廁神——紫姑神
    紫姑不堪虐待,於正月十五那天激憤而死。說法二《顯異錄》:「紫姑,菜陽人,姓何名楣,字麗卿。壽陽李景納為妾。其妻妒之,正月十五陰殺於廁中。天帝憫之,命為廁神。故世人作其形,夜於廁間迎祀,以佔眾事。俗呼為三姑。」,翻譯過來也就是:紫姑,姓何名媚,字麗卿,山東萊陽人。武則天時,壽陽刺史李景害死何媚的丈夫並把何媚納為侍妾,引起李景的大老婆的妒恨。
  • 2018年正月十五是幾月幾號 2018年正月十五元宵節有什麼活動
    2018年正月十五是幾月幾號:2018年03月02日 星期五 (戊戌年(狗年)正月十五)     元宵節是我國的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但並不是法定假日     耍獅子:耍獅子「始於魏晉,盛於唐,又稱「獅子舞」「太平樂「一般由三人完成,二人裝扮成獅子,一人充當獅頭,一人充當獅身和後腳,另一人當引獅人,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文舞表現獅子的溫馴,有抖毛,打滾等動作,武獅表現獅子的兇猛,有騰躍,蹬高,滾彩球等動作。
  • 元宵佳節「迎紫姑」:廁神紫姑與正月十五
    作者: 盛文強  正月十五是元宵佳節,在漢族的傳統中,這天還是「迎紫姑」的日子,只是這一古老的傳統如今已幾乎中斷。  紫姑是古代神話中的廁神,也寫作子姑、廁姑、茅姑、坑姑、坑三姑娘,這麼重口味的神,原本是苦命人。她的原名叫何麗卿,據《三教搜神源流大全》載:  紫姑神者,山東萊陽縣人也,姓何名媚,字麗卿,自幼讀書,唐垂拱三年,壽陽刺史李景那納為妾,其妻妒之,遂陰殺之於廁,自此始也,紫姑神死於正月十五日,故顯靈於正月也。
  • 中國歷史傳奇故事:乞如願迎紫姑
    中國歷史傳奇故事:乞如願迎紫姑 2013-08-23 17:42 來源:《徐連達評說中國歷史的205個細節》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