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活動大盤點之送孩兒燈、迎紫姑

2021-01-11 房天下
元宵節活動大盤點之送孩兒燈、迎紫姑 來源: 房天下綜合整理   2012-01-30 14:37

[摘要] 簡稱「送燈」,也稱「送花燈」等,即在元宵節前,娘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或一般親友送給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為「燈」與「丁」諧音。

送孩兒燈

簡稱「送燈」,也稱「送花燈」等,即在元宵節前,娘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或一般親友送給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為「燈」與「丁」諧音。這一習俗許多地方都有,陝西西安一帶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間送燈,頭年送大宮燈一對、有彩畫的玻璃燈一對,希望女兒婚後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兒懷孕,則除大宮燈外,還要送一兩對小燈籠,祝願女兒孕期平安。

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稱廁姑、坑三姑。古代民間習俗正月十五要迎廁神紫姑而祭,佔卜蠶桑,並佔眾事。傳說紫姑本為人家小妾,為大婦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廁間,成為廁神,所以民間多以女子做成紫姑之形,與夜間在廁所間豬欄迎而祀之。此俗流行於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時期就見於記載。

古代的祝禱詞是:「子胥不在。雲是其婿。曹夫人已行。雲是其婦。小姑可出。」念這樣的詞,把紫姑的人形拿到廁所、豬圈和廚房旁邊,如果覺得人形變沉了,就是紫姑的靈來了。

還有一種說法,說紫姑是皇帝的女兒,臨終時說自己平時就喜歡遊玩,囑咐身邊的人在正月十五的時候,用衣服來迎接自己的魂魄,好繼續享受元宵節的熱鬧。

後來的傳說中,紫姑就變成了廁神。據說,陶侃曾經在廁所見到一個人,自稱是後帝,對他說:「三年莫說,貴不可言。」意思是陶侃三年後就能發達,後來果然如此。

相關焦點

  • 正月十五 元宵節 送孩兒燈 迎紫姑 走百病 偷菜節 巴烏節
    元宵節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不過,正月十五真正作為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於形成元宵節俗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
  • 春節習俗:元宵節 迎紫姑 走百病 巴烏節[圖]
    元宵節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不過,正月十五真正作為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於形成元宵節俗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
  • 元宵節習俗 你知道哪些?
    今天就是正月十五啦正月十五是元宵節這個有兩千年歷史的節日一直流傳至今元宵節習俗你知道哪些?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元宵節習俗二:「送花燈」「送花燈」簡稱為「送燈」,即送孩兒燈。因為「燈」與「丁」諧音,元宵節前,娘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或一般親友送給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表示希望女兒婚後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果是女兒懷孕,那除了大宮燈外,還要送一兩對小燈籠,祝女兒孕期平安。
  • 古代元宵節似狂歡節 女性「過橋摸釘」求添丁送子
    在她看來,元宵節的很多活動早在漢代佛教傳入中國之前就有了,所以這個說法並沒有十分的說服力。   就元宵節的各種民俗活動來說,時間多集中在晚上。王娟介紹,元宵節更傾向於「狂歡節」,屬於開放性的節日:「中國很多節日都有不少規矩,但元宵節卻不是。那天晚上女性都可以出去遊玩兒,沒有任何禁忌。」   這種習俗即便在程朱理學盛行的宋代都沒有斷絕。
  • 元宵節除了吃元宵,還能怎樣玩?
    送孩兒燈  在陝西西安一帶流行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間要送小孩燈籠,頭年送大宮燈一對、有彩畫的玻璃燈一對,希望女兒婚後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兒懷孕,則除大宮燈外,還要送一兩對小燈籠,祝願女兒孕期平安。不知道你們那有這樣的習俗嗎?
  • 元宵節風俗:逐老鼠、走百病和迎紫姑,其中一個在山東才能見到
    點關注,為自己留下只屬於自己的足跡,留下美好的回憶元宵節風俗:逐老鼠、走百病和迎紫姑,其中一個在山東才能見到元宵節在21世紀好年輕人眼中沒有多麼重要,當做一個小節就應付了,有的時候應付都不會應付,直接就給忽略掉了。
  • 元宵節怎麼過?有什麼習俗活動講究禁忌介紹
    元宵節怎麼過?元宵節是一年之中比較熱鬧的一個節日,很多人都會聚在一起過節,人們會一起吃湯圓、吃元宵,還會看花燈等等。那么元宵節有什麼習俗活動講究禁忌嗎?一起來看看吧。  1、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中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
  • FIFA ONLINE2祝廣大玩家元宵節快樂_網路遊戲新聞_17173.com中國...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圓之夜的意思。而元宵節俗真正的動力是因為它處在新的時間點上,人們充分利用這一特殊的時間階段來表達自己的生活願望。
  • 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稱廁姑、坑三姑。古代民間習俗正月十五要迎廁神紫姑而祭,佔卜蠶桑,並佔眾事。傳說紫姑本為人家小妾,為大婦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廁間,成為廁神,所以民間多以女子做成紫姑之形,與夜間在廁所間豬欄迎而祀之。此俗流行於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時期就見於記載。
  • 元宵佳節「迎紫姑」:廁神紫姑與正月十五
    作者: 盛文強  正月十五是元宵佳節,在漢族的傳統中,這天還是「迎紫姑」的日子,只是這一古老的傳統如今已幾乎中斷。  紫姑是古代神話中的廁神,也寫作子姑、廁姑、茅姑、坑姑、坑三姑娘,這麼重口味的神,原本是苦命人。她的原名叫何麗卿,據《三教搜神源流大全》載:  紫姑神者,山東萊陽縣人也,姓何名媚,字麗卿,自幼讀書,唐垂拱三年,壽陽刺史李景那納為妾,其妻妒之,遂陰殺之於廁,自此始也,紫姑神死於正月十五日,故顯靈於正月也。
  • 元宵節成都迎「廁神」
    元宵節成都迎「廁神」 傳說中的紫姑。其實,最引人注目的習俗,不是街面上的火樹銀花燈籠掛,而是隱藏民間的那時風景:織戶請「貓神」嚇老鼠;路人猜燈謎打怪人;媽媽帶女兒,祈好運祭紫姑。迎廁神母親帶女兒祭紫姑祈好運 嫁個好人家紫姑佑我女 嫁個好人家孟春百草靈,古俗迎紫姑。
  • 四川傳統文化習俗:元宵迎紫姑、祭門戶、抱蠶神
    元宵節迎紫姑魏晉時期元宵節中又增添了祭門戶、抱蠶神、迎紫姑的內容。至隋唐時期元宵作為節名」正式出現,以後各代沿襲至今。是夜不但各種華麗奇巧的花燈琳琅滿目,還要舉行舞獅、踩高蹺猜燈謎、吃元宵等一系列文娛活動。許多充滿詩情畫意的故事都是發生在宋代的元宵之夜,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歐陽修的《生查子·元夕》都為熱鬧的氣氛添加了動人美麗的女性身影,至今仍引發人們無盡的詩意遐想。
  • 元宵節習俗 - 文化 - 濟寧 - 濟寧新聞網
    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 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後稱"元宵" ,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陝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 2018年元宵節是幾月幾號 2018年正月十五元宵節是哪天有哪些活動
    正月十五就是元宵節,是中國很傳統的節日,正月十五元宵節有很多的習俗,那麼2018年正月十五是幾月幾號呢?元宵節遊藝活動有哪些掛花燈:據傳掛花燈的習俗源於東漢,南北朝時已蔚然成風,唐代燈會定為三天,正月十四至十六,至宋代改為五天,明代則為十天,清代宮中則從小年開始就掛花燈。民間掛花燈則有一美麗的傳說古時一獵人射死了一隻神鵝,,玉帝聞訊大怒要為神鵝報仇,要於正月十五焚人間,一位善良的仙女偷下凡間向人們報告了這一消息。
  • 2018年正月十五是幾月幾號 2018年正月十五元宵節有什麼活動
    2018年正月十五是幾月幾號 2018年正月十五元宵節有什麼活動時間:2018-02-26 22:5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18年正月十五是幾月幾號 2018年正月十五元宵節有什麼活動 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元宵節成為了非常重大的節日,那麼2018
  • 正月十四迎「廁神紫姑」,她的名字叫什麼?這個神靈如何認定的
    過年迎神敬神文化,是從臘月就一直貫穿始終的,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但是大多數民間所迎的俗事神及道教神,都會在除夕之前迎接。尤其是與家宅六神中,門神、戶尉、土地神、灶神、井神這五位,在臘月二十三之前就會敬奉,為何唯獨「家宅六神」中的廁神,要到正月十四才迎接?
  • 宋朝情人節:由乞巧節「迎紫姑」演變而來,為何紫姑後來被封廁神?
    因為牛郎織女的佳話傳說,又衍變出農曆七月初七的慶祝活動名為"乞巧節",而七仙女的織女形象,深入人心,凡間女子都以她當好榜樣,故此也有不少女子在活動時,衷心祈求七姐能保佑她獲取一段好姻緣。七夕節由乞巧節演變而來關於乞巧節的起源,有人說大約始於先秦,成型於漢朝。文獻《西京雜記》寫:"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具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