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是消化系統中最重要的器官,其位於食道和小腸之間,主要負責食物的消化與營養吸收。
中醫講:內傷脾胃,百病由生。
也就是說當胃部受損時,就會導致營養吸收不良,常出現胃痛、胃潰瘍、胃脹、反酸等腸胃疾病症狀。
其中,三件事是導致胃病的「根源」:
第一件:貪涼
不少人尤其喜歡喝涼的東西,即使在冬季,也會快速喝下一瓶冰凍飲料。
雖然自己感覺暢快了,但是剛喝下去的冰飲料就會刺激溫暖的胃,如同條件反射一樣,胃黏膜快速收縮,導致胃缺血缺氧,就會致使胃炎或胃病復發。
第二件:HP感染
HP又叫幽門螺桿菌,研究發現,有百分之五十的胃癌是跟幽門螺旋桿菌密切相關。
這種細菌會產生一種尿素酶以及粘附因子、脂多糖,會傷害胃黏膜將胃黏膜屏障損害,讓身體產生炎症,繼而導致慢性胃炎以及胃潰瘍等胃部疾病。
第三件:菸酒刺激
研究顯示,抽菸酗酒會明顯增加胃病的發病率。
煙霧進入胃部,其中尼古丁會直接刺激胃黏膜,使黏膜下血管收縮、痙攣,胃黏膜出現缺血、缺氧的症狀,形成胃部潰瘍,進而導致糜爛性胃炎、萎縮性胃炎。
而大量飲酒,酒精也會直接刺激胃黏膜,加速黏膜充血,引起損傷,繼而導致胃出血和胃潰瘍。
俗話說:胃病三分靠治,七分靠養,只有從源頭上扼制傷胃的行為,胃才會越來越好!
胃痛的人,謹記「多喝三水,少碰三紅,記住三個字」,胃越來越好!
多喝「三水」:
胃喜溫,經常胃痛跟貪涼也有密切關係,所以,平時多喝些暖胃茶水,對緩解胃痛很有益處。
1、蒲公英白茉莉茶水
用蒲公英葉子,搭配白茉莉花,一起泡水,可養胃止痛,殺菌消炎,還有利於殺滅幽門螺桿菌,保護胃部健康。
3、石斛水
石斛歸胃經,有滋陰生津、益脾養胃的作用,對於胃液不足有非常好的調理效果。
胃不舒服,每天喝點石斛水,既能清除胃中殘留的毒素,還能加速胃黏膜的修復,增強胃部功能,緩解炎症症狀,保護胃部健康。
少碰「三紅」:
1、辣椒
辣椒味道辛辣,是很多人愛放的調味品,其實辣椒功能有兩重性,既有養胃之效,也有傷胃的功能。
研究表明,適量的辣椒對胃黏膜具有修復作用,它可抑制胃酸分泌,並刺激鹼性黏液的分泌,通過增加胃黏膜血流量治療胃潰瘍。
但過度食用,辣椒中含有的辣椒素就會刺激胃黏膜,會讓胃酸分泌加快,胃酸過多會引起胃部絞痛,還會容易誘發胰腺炎和膽囊炎等。
所以,胃不好的人,生活中還是少碰,像重慶火鍋、麻辣燙等食物,也最好忌口。
2、山楂
山楂味道酸酸的,不少人拿它來開胃消食,但是有胃病的人,本身內體胃酸就多,如果再食用了山楂,是很容易引起一些疾病。
例如:胃出血、胃潰瘍等,嚴重的話可能還會出現胃穿孔的情況。另外,更不要空腹食用山楂等水果,山楂裡面的鞣酸會與食物殘渣混合,形成胃結石,對胃病更加不利。
3、番茄
一般來說,番茄的酸性很高,可能會刺激胃產生更多的胃酸。因此,在吃太多番茄之後,可能會出現泛酸、燒心等症狀。
用番茄做成的番茄醬也是如此,最好少碰。
養胃,記住「三個字」:
一、忌
1、忌吃醃製品
醃製食物,含有一定的硝酸鹽,在胃內環境或細菌的作用下,會產生化合物亞硝胺,這是一種強致癌物,會導致胃癌的發生。
2、忌喝碳酸飲料
碳酸飲料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在抑制飲料中細菌的同時,也可對人體內的有益菌產生抑制作用,從而影響消化功能。
所以,這樣的食物最好少碰。
二、吃
1、一日三餐的時間
「三餐規律」是指早餐、午餐、晚餐,有一定的時間規律。
早餐:7-9點之間為宜,正值小腸經當令,利於營養和熱量吸收;
午餐:11-13點之間為宜,飯後4小時左右飢餓,說明飯量比較合適。
晚餐:17-19點之間為宜,這樣不會增加胃腸負擔。
2、「吃」的順序
湯→水果→蔬菜→肉、蛋、魚(蛋白質類)→主食
喝完湯後,再吃少許水果,之後,正式進入正餐。
再吃些青菜,對胃黏膜傷害會很小,且能增強飽腹感。
三、按
1、按揉腹部
胃不好,或有慢性胃炎的人,要特別注意胃部保暖與按摩,在飯後,可以順時針按揉腹部,起到促進消化,減少積食的效果。
2、按揉內關穴
位置:前臂正中,腕橫紋上2寸處
內關穴是治療胃腸疾病的主要穴位之一,按揉此穴對治療胃痛、噁心、嘔吐等症有不錯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