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公司來了一臺試駕車,一汽豐田奕澤IZOA(下文簡稱奕澤)。巧合的是,2018年6月奕澤上市那會兒我在忙其它工作,包括隨後的媒體試駕等一系列活動和報導,我都一一錯過了它。簡而言之,當時我對它並沒有什麼概念,只知道它是彼時一汽豐田TNGA架構下的首款車型。
既然如此,我更想藉此次公司試駕車的機會好好了解它一番,也算是給自己補補課了。
然而,讓我有點意外的是,被我拉到廣州市區裡實拍的奕澤,還挺受廣州街坊們的歡迎。價格因素之外,它對於消費者來說,好像有一種魔力在吸引著大家。
高顏值的魔力讓它非常吸睛
走在大街上,誰最吸睛?估計很多人會說是美女。實際上我並不三俗,只是這美好的事物,總能吸引住別人的眼球而已,奕澤也一樣。
奕澤的帥好像不需要別人用時間來反應,當你第一眼看到的時候,就已經感知到了它的帥氣。「SEXY DIAMOND」(性感鑽石)設計理念雖然是官方華麗的說法,但我覺得不無道理,奕澤看起來確實像鑽石一樣飽滿而凌厲,最重要的是它足夠「性感」,包括這遛背式流暢的車頂線條、騷氣的後門隱藏式把手、懸浮式車頂以及迴旋鏢式尾燈造型等,哪怕就看到一個元素,都足夠讓路人花上幾秒鐘把目光放在它身上。
實際上路人比我想像中要「主動」得多,內斂地瞄上幾眼可能我都說謙虛了,在大概45分鐘的實拍過程中,起碼有5位街坊過來問我這是什麼車,稍懂一些的就會問這是豐田什麼車。emmm…一汽豐田的宣傳是不是有點做得不夠到位?或者這麼理解吧,一款全新的車型,確實大家是需要更多的時間去了解的。
哦,對了,在2020年5月,一汽豐田還上市了奕澤的純電動車型——奕澤E進擎,設計上最主要的不同是取消了進氣格柵。專門提一嘴是因為我覺得,如果把它也拉出來市區實拍,估計也還是有不少街坊會上前詢問,在帥氣的基礎上,它看起來也足夠科幻,你們說呢?
高品質的魔力讓人了解它並不簡單
此前「錯過了」奕澤,這次積極地承擔下實拍的任務,實際上我是想藉此機會好好開一下。我先肯定一點是一汽豐田足夠有誠意,把這全新RAV4榮放、亞洲龍同系列(M20系列)的2.0L直列四缸自然吸氣發動機也放在這款小型SUV上,所以是澎湃還是超順滑呢?我很想知道答案。
先簡單報一下奕澤的動力數據。2.0L直列四缸自然吸氣發動機,熱效率高達40%,最大馬力171Ps,最大扭矩203N·m,匹配可模擬10擋的CVT變速箱。在這套動力系統的加持下,推動這1.5噸左右的小車,我唯一能表達彼時感受的一個詞彙就是:順暢!千萬不要被它運動的外觀所迷惑,奕澤開起來動力的響應就是暢快而舒適,極易上手。
這裡聊聊一個個人問題。最近我入手了一臺2013款的雷克薩斯IS250,它所搭載的V6的那種暢順和動力輸出的自然,朋友甚至以為它是一臺混合動力車型!沒錯,這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我在奕澤上也找到了。哎,虧大了,何必二手雷克薩斯,其實買臺奕澤新車也挺香的。
當然,如果你想要更絲滑暢順的用車體驗,用電驅動的奕澤E進擎就更合你胃口了,而且官方續航裡程也有400公裡,傳統合資車企來說,已經算頗具競爭力了。
上文我說到奕澤價格並不低,實際上它用料是厚道的。說到駕乘感受我就再囉嗦兩句吧,奕澤採用的是前麥弗遜式獨立懸掛和後E型多連杆式獨立懸掛,這在同級別車型當中是比較難得的,比如本田的XR-V/繽智,那也都是後扭力梁非獨立懸掛。
同時,配置的豐富度也是支撐奕澤賣這個價格的一大原因。誕生於TNGA架構的它全系標配10氣囊,而且車道偏離預警系統、主動剎車/主動安全系統也是全系標配,這些優點同樣存在於奕澤E進擎上。一輛車安不安全,與其憑關車門厚重感與否來判斷,不如看安全配置多與少來衡量吧,你罵我精日我也是這麼認為的,因為不管它是日系車還是其它國家品牌的車型我都會一視同仁,以統一而科學的標準來衡量問題。
高價值的魔力讓它收穫了一批「鐵粉」
不管是奕澤還是其它任何一款車型,都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喜歡,因為喜歡它之前,你得是足夠了解它,認可它的價值的。可能還是有部分車迷朋友會說奕澤賣得並不便宜,但起碼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買了它的人,是足夠認可它的。
查看相關資料,奕澤三年保值率能達到70%左右,不確定的話咱們再看看它在二手車市場的真實報價。
如圖所示,當時賣15萬+的奕澤全新車,如今一兩年車齡,跑了幾萬公裡的二手車,也還普遍值個十二三萬,這價格,買同級別的全新車也不少選擇了,但市場的價格反映的就是一個事實:消費者認可這個產品。
無獨有偶,公司同事中就有一位奕澤的車主,他認可他的愛車的理由很簡單,總結就是外觀設計夠亮眼,開起來很順手還有隔音濾震挺出色。
用他的說法就是,你很難想像一臺長得像概念車的車子會被豐田直接量產了,關鍵是還挺好看。奕澤的動力輸出很線性順暢,懸掛調校也很有韌性,底盤紮實之餘也沒有極端地追求運動性。另外,奕澤行駛過程中的隔音濾震效果隱隱有一種越級的表現,這也顯示出TNGA平臺的實力,以及奕澤這款車型用料的實在。
看來,跟我試駕後的結論是一致的。
寫在最後
對我來說,奕澤這款車「遲來的試駕」我是完成了,還車的時候我就在想一個問題,其實要讓一款產品「具備性價比優勢」可能並不難,廠家成本降低一點或者賺少點都可以實現,但一次優質的使用體驗卻不是「大喊高性價比」就得來的。這就好比一份晶瑩剔透、皮薄餡靚的蝦餃,從來沒有人會因為「分量太少」而指責它,當這一份肉質細嫩、鮮香彈牙被送進口中,你會覺得這一切都值回門票價。看來世間的「好物」,都是自帶迷人魔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