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很難想像,一個高中級別的籃球聯賽,其火爆程度以及受關注度要超越成人職業籃球聯賽,但這就是在臺灣發生的奇特現象。
高中籃球聯賽(High School Basketball League;簡稱HBL),是臺灣「教育部」下屬的高中體育總會,於1988年創立的中等學校校際間的籃球運動聯賽,分為男子高中籃球與女子高中籃球。
HBL在臺灣成為一個高中籃球聯賽制度,已有20年以上的時間,但具體真正規模化,卻是最近10年的事。創立之初時僅有129支隊伍參賽,但如今這一數字早已翻了一倍多,接近300支球隊。
每逢HBL賽事開打,不僅校園內師生共同關注,話題十足,甚至傳媒也異常重視,加以轉播和報導。就像日本動漫《灌籃高手》所呈現的那樣,HBL代表了臺灣籃球人的熱血青春,這裡有輝煌與夢想,有恥辱和悔恨,悲喜交加一線之間。
賽制體系完備
早在1988年HBL創立之初,當時賽事並沒有分甲乙級,而是以地區聯盟為單位去爭奪冠軍,比如臺北、臺中、花蓮等城市各有分賽區,然後再將球隊集中起來比賽。到了1993年,主管單位依照參賽學校的籃球實力,將男女籃球各分為甲乙兩組,形成了目前為止大家看到的HBL賽事分級、集中比賽的競賽制度。
一般來說,甲組球隊的實力要略高於乙組球隊,這兩個組別之間並沒有升降關係,乙組球隊只要願意隨時都可以升到甲組,但是必須先打資格賽,取得晉級16強的機會才能打預賽。
HBL一共分為四個賽期:預賽、複賽、準決賽與決賽。複賽開始時有12支隊伍,淘汰4隊剩8支球隊進入準決賽,準決賽通過單循環賽制決出四強,最後由這四支隊伍爭奪冠軍。女子組比賽由於參賽隊伍比較少,因此只有預賽、準決賽和決賽。
由於HBL屬於教育部門下屬的比賽,所以現場不對外賣票,誰都可以入場享受火爆的籃球比賽。承辦比賽的經費由臺灣「教育部」撥款,高中體育總會除了負責籌辦HBL,還有其他包括棒球、排球、桌球等多個項目比賽,因此在經費上有些吃緊,不過隨著耐克公司的介入,這一問題得到了解決。耐克給了HBL很大的資金支持,雖然並不是冠名商,不過包括球衣在內很多賽事開銷都有耐克贊助。
比賽場館並不固定,預賽會在臺北專門一家場館,所有球隊不分主客場。男子組複賽會在臺灣南部某場館進行,準決賽和決賽就放在了北部。而女子組比賽一般都在北部進行,這是因為女子組的學校90%都在北部,主要籃球資源集中在了臺北。
由於準決賽和決賽異常火爆,一度觀眾人數爆棚,曾經HBL決賽放到了臺灣舉辦過NBA季前賽的小巨蛋體育館,這個場館可容納1萬4千人,另外臺灣大學體育館也被用來舉辦過HBL四強賽,這個場館可容納6千人。
賽程簡介
HBL新賽季的賽程會在每年的10月份公布,以今年的賽程為例(2013年10月18日公布):男子組資格賽將在2013年10月29日師大附中開打,預賽11月26日臺北體育館,複賽12月24日雄中體育館,準決賽明年2月10日臺北體育館,總決賽則是在3月8日、9日新莊體育館進行。女子組12支隊伍於12月9日南港運動中心進行預賽,準決賽跟總決賽時間地點與男子組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