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入垃圾分類考核,基層:裝了怕居民傷手,不裝要扣分,怎麼辦?|...

2021-01-10 瀟湘晨報

今年出臺的《上海市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區、達標(示範)街鎮(鄉、工業區)綜合考評辦法(2020年版)》規定,居住區所有投放點應當配備破袋工具、配套設置洗手池、消毒除臭設施等便民設施,落實衝洗水和洗手池排水的就近納入汙水管網排放。否則,將在考評中被扣分。近期,各街鎮、各小區都在落實新的考評辦法提出的新要求。然而,在一線採訪中,相當一部分基層工作人員、管理人員向記者反映,「三件套」中的破袋神器根本沒有必要,「通過這一年來的努力,絕大部分居民都已經養成了投放溼垃圾時將垃圾倒出來,然後把塑膠袋投放到幹垃圾桶內的習慣,如今要求必須裝破袋工具,一是沒有必要,同時還可能割破手。但如果不裝,小區的垃圾分類就要被扣分。」

新考評辦法要求必須配備「三件套」今年4月16日,市綠化市容局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了今年的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方案和新的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區、達標(示範)街鎮(鄉、工業區)綜合考評辦法,其中提到,為進一步改善小區環境,今年要求各生活垃圾投放點完善分類投放設備配套,新增「垃圾投放點採取異味控制措施,收集點配有破袋、洗手裝置」, 要求居住區所有投放點應當配備破袋工具、配套設置洗手池等便民設施,落實衝洗水和洗手池排水的就近納入汙水管網排放,並將相關內容納入達標(示範)街鎮測評指標體系。在具備條件的居住區推廣易傾倒型垃圾袋等小發明,方便居民分類投放。針對溼垃圾破袋投放和溼垃圾存儲期間的異味控制問題,制定投放點管理規範,要求定時投放結束後溼垃圾桶必須密閉存放並噴灑除臭劑;誤時投放點要及時清理,溼垃圾收集容器應及時密閉;垃圾箱房或生活垃圾儲存點需確保容器關蓋儲存,在有條件的居住區和單位探索高溫季節垃圾箱房低溫存儲。

在《上海市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區、達標(示範)街鎮(鄉、工業區)綜合考評辦法(2020年版)》的附件《居住區、單位、沿街商鋪生活垃圾分類測評細則》中,有一條:「發現任意一處投放點無破袋裝置或洗手裝置的,扣1分;均無的,扣2分。」

在「三件套」中,必須安裝破袋工具相對爭議較大。發布會上,記者就向相關負責人提問,破袋工具是否必須安裝,因為從一線採訪情況來看,大部分居民都已經養成投放溼垃圾破袋的行為習慣,即將溼垃圾倒入溼垃圾桶,再將塑膠袋投放入幹垃圾桶。

相關負責人表示,去年垃圾分類大力推進,民間想出了不少破袋妙招,發明了不少破袋工具,解決扔溼垃圾時需要將垃圾和垃圾袋分開扔的不便。對於此次要求投放點配備破袋工具,沒有統一要求破袋工具的樣式、規格,由各個小區決定,也不強制要求每個居民都使用破袋工具。

■居民在傾倒溼垃圾(資料圖)

此一時彼一時,如今絕大部分居民已養成「破袋」習慣去年,《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前後,由於對新的垃圾分類標準、定時定點投放新規定等的不適應,一時間,居民的各類投訴較多。同時,為了儘快適應新規定,用巧辦法、妙招來達到新要求,民間智慧層出不窮,最集中的表現就是各種投放溼垃圾的工具,「破袋神器」也在那時應運而生。其中,最常見的破袋神器是在溼垃圾桶內安裝一根鋸條,鉤破垃圾袋。此外,還有利用桶裝水瓶來製作傾倒溼垃圾的工具,回去再衝洗瓶子。

一種工具或辦法好不好用,方便不方便,時間是最好的檢驗工具。

近日,記者在寶山、閔行等多個小區採訪發現,絕大部分居民在投放溼垃圾時是將垃圾倒入溼垃圾桶,然後把垃圾袋扔進幹垃圾桶,再去旁邊的水池洗洗手,有的甚至也不當場洗手,回家再洗手。有的小區已經根據最新的要求,安裝了鋸齒狀破袋工具,但大部分居民沒有使用。

其實,很多的小區裡,居民在去年早些時候就養成了破袋的習慣。

去年7月12日,記者前往虹口一小區採訪,進門直奔垃圾箱房,彼時,破袋神器正被炒得火熱,小區所屬居民區黨總支書記開門見山,「大家是不是在找破袋神器?告訴大家,我們小區沒有破袋神器,不用破袋神器的,居民都覺得倒倒垃圾,再洗洗手沒有特別不方便,養成習慣就好了。」這位書記介紹,小區是2019年3月1日正式開始垃圾分類的,原先,靠保潔員每天進行二次分揀產生0.7桶溼垃圾,現在居民100%參與垃圾分類,每天平均產生3.5桶溼垃圾,部分溼垃圾還用來做堆肥、做酵素。

市廢棄物管理處對於居民投訴的統計顯示,去年《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前後,市民對於破袋麻煩的投訴比較多,一個月有200多件,但過去一年來,許多居民都已經養成了用手直接傾倒溼垃圾,再把垃圾袋扔進幹垃圾桶的習慣,最後再去旁白的洗手池洗一下手。去年年底,對於破袋的投訴已經降低到一個月零星一兩件。

■居民準備傾倒溼垃圾。

■一小區在去年垃圾箱房改造時配備的洗手池,汙水也想辦法進行了納管處理。

基層管理部門:擔憂裝了神器割破手;無奈不裝要扣分近期,全市各區綠化市容管理部門都在要求小區落實新的考評辦法提出的「三件套」要求。從實際情況來看,對配備除臭設施、安裝洗手裝置的意見相對較少,對破袋工具的意見相對較多。

■閔行一小區安裝的除臭設施,在垃圾投放時間段內,每隔10分鐘會自動向溼垃圾桶那噴淋生物除臭劑。

■閔行另一小區垃圾箱房安裝的全屋除臭設備,待垃圾投放結束,全屋噴淋除臭劑。

「我們去年一開始搞垃圾分類的時候,是聽說別的小區有裝破袋神器,我們也就裝了一根鋸條,一開始有居民用的,後來慢慢也沒人用了,大家都習慣把溼垃圾一倒。後來,我們就把鋸條拆了。」一個小區的物業人員告訴記者。

「我們從來也沒有裝過破袋神器,是通過宣傳引導慢慢讓居民養成了破袋的習慣,現在按照規定必須裝,我們很擔心居民使用不當割破手。」閔行一個小區的物業負責人表示。因為很擔心居民割破手,她還特地請示了街鎮管理部門,街鎮管理部門也很無奈,回答她,「還是裝吧,不裝要被扣分的,反正也沒有要求具體裝什麼樣子的,哪怕釘幾個洋釘也行。」

實際上,已經有人被破袋神器割破手。一小區居委會垃圾分類負責人在和上級管理部門溝通時,伸出手臂,「那,這就是前幾天割破的。」

■溼垃圾桶上方是一個除臭噴霧裝置,桶上安裝了破袋工具。

記者在採訪中注意到,目前已經安裝的破袋工具基本以鋸齒狀居多,上面都有噴塗「內有鋒利鋸齒 請注意安全」,提醒居民在投放垃圾時注意安全。

一位街鎮垃圾分類負責人向記者倒苦水,「我覺得這次新的要求裡,破袋工具這一條很不符合實際情況,你說我要是讓下面統一裝了,萬一出了事情誰擔責任。」

更有一位區環衛業內人士認為,讓老百姓把垃圾從袋中倒出來,能夠幫助培養市民的主動分類意識,提升文明素質,現在市主管部門把安裝破袋器納入各區考核,可能助長市民的惰性,讓去年藉助《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的東風培養起來的文明素質提升減速,「如果說裝了破袋神器是便民,可以不髒手,那為什麼又要求在點位裝洗手裝置?如果市民擔心臟手,也應該自己改變方式,可以用小的塑料桶倒溼垃圾,有臺北市民就採用這種方式。」這位業內人士甚至質疑:這種決策是否正確?

■近期,小區陸續開始安裝的破袋工具,提醒居民使用時注意安全。

此外,有基層垃圾分類管理人員還反映,小發明易傾倒型垃圾袋「白菜拉拉袋」成本較高,「1個袋子3毛多,有點貴了,現在是政府購買了部分試點推廣,如果老百姓自己買,能否接受?」記者看到,這種「拉拉袋」在傾倒溼垃圾時只要將袋子外面的一條低粘度膠體一拉,再拎著這根帶子抖一抖,溼垃圾就會從袋子裡倒出來,相對不容易髒手。目前,這種「拉拉袋」並不強制使用。

相關部門:考核辦法暫無法調整,可改善安裝措施據了解,配備破袋工具的決策依據之一是今年兩會上收集到的部分代表、委員意見,認為傾倒溼垃圾不方便。但如今在執行過程中,相關部門也已經了解到基層出現的意見和問題,「新的工作方案已經制定,配套政策也不能說變就變,所以基層可以在安裝技術、安裝要求上進行一些改善,至於居民是否使用破袋工具,沒有強制要求,想用就用,不想用還是可以按照原來的習慣投放垃圾。」相關負責人表示。

小調查:

1、你覺得現在給溼垃圾桶安裝破袋神器有必要嗎?

2、如果根據市主管部門的考核要求,必須安裝破袋工具,你會用嗎?

【來源:周到客戶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幹垃圾和溼垃圾怎麼分類如何區分 生活乾濕垃圾分類圖片標識
    「定時定點」扔垃圾、「小手拉大手」從娃娃抓起、發動基層廣泛參與……各地積極探索推進生活垃圾分類辦法,突破分類難點堵點。垃圾分類正在逐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新時尚」。  專家建議,分類初期居民不必太過糾結,大致做好分類就行,宜粗不宜細;如果實在分不清,就作為幹垃圾處理。  這裡小編分享快速區分幹垃圾和溼垃圾的方法,詳情點擊生活垃圾分類查詢網站入口平臺,微信支付寶app查詢乾濕垃圾。  扔垃圾要是錯過時點,怎麼辦?
  • 科學系統推進垃圾分類工作
    對基層來說,做好垃圾分類工作,既是提高基層治理水平的重要抓手,又是升級垃圾處理系統的重要牽引,更是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重要契機。近年來,北京市朝陽區以創建生活垃圾分類示範片區為切入點,堅持目標導向、系統思維、科學謀劃、循序漸進,有效推進了垃圾分類工作的開展。 推進垃圾分類工作,重在推動「全社會治理」,促進習慣養成。
  • 廣東:協調聯動 精準發力 落實落細垃圾分類工作
    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主動靠前,在宣傳、源頭減量、資源回收利用等領域協同部署推進。將垃圾分類納入廣東省督查檢查考核年度計劃。針對不同城市設定不同的指標評價體系,每季度分層次評估,及時通報結果。評估排名與省級垃圾分類專項資金分配掛鈎,加大獎補支持力度。廣東省針對區域發展差異,指導各地建立因地制宜的工作體系。
  • 省級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考核評估結果出爐
    經考核評估,並報經浙江省政府同意,省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日前確定5個設區市、20個縣(市、區)為2019年度全省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考核評估優秀單位,6個設區市、20個縣(市、區)為2019年度全省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考核評估良好單位。
  • 粗沙環村垃圾分類「傳幫帶」手牽手共建美麗鄉村
    「我們村裡共有兩個垃圾投放點,分別在村北和教師樓的垃圾廂房,投放時間是每天早上和晚上的6:00-9:00,投放的垃圾需進行分類,剩菜剩飯、菜葉果皮是廚餘垃圾,應該單獨裝起來,到投放點進行投放。」橫琴新區辦公室副主任、黨支部書記蕭毅帶領志願者們在橫琴新區粗沙環村挨家挨戶進行垃圾分類入戶宣傳,通過發放垃圾分類宣傳單、面對面給居民講解垃圾分類投放時間地點等,加強居民對於垃圾分類的知曉率、認同率、參與率,從而穩步推行定時定點垃圾分類措施。目前,粗沙環村共有120多棟樓,一樓以商鋪為主,其中大排檔有10家,美團外賣有20家。
  • 一秒拆袋解袋,「破袋神器」讓垃圾分類無憂
    易腐垃圾怎麼投?裝易腐垃圾的塑膠袋屬於什麼垃圾?近日,在甌海區麗岙街道盛嶂家園小區內的易腐垃圾桶邊沿,出現了一個備受居民喜歡的「破袋神器」。居民扔易腐垃圾時,只需要把塑膠袋放在鋸齒上,輕輕往上拉,自動破袋,易腐垃圾便可自行掉入垃圾桶,居民再把塑膠袋扔進其他垃圾桶。  在以往垃圾分類實踐中,居民反映最強烈的就是垃圾袋的處理。按照標準,易腐垃圾要丟進綠色易腐垃圾桶內,而裝易腐垃圾的塑膠袋要扔進灰色其他垃圾桶。 這一「破袋」的過程,往往讓居民感到非常繁瑣和不衛生,容易弄髒手或衣服,給居民帶來諸多不便。
  • 江城垃圾分類綠色回收提速,居民當場兌現現金或米麵油
    分類工作人員徵求周女士的意見。「可以啊!」周女士說,想換垃圾分類環保袋,方便今後裝分類垃圾。「好,給你30個袋子,可夠一個月使用。」周女士拿著垃圾袋笑著說,「你們上門來回收廢品,真的是很方便。」4月8日,武漢重啟,王爹爹家買了一臺電視和一個燃氣灶,包裝材料為泡沫,「隨便扔掉,不符合垃圾分類要求,放在家裡蠻佔位置。」5月4日,回收人員來到了小區,他將泡沫拿到了回收現場進行稱重,有2.5公斤,回收人員按塑料價,兌現現金2.8元。
  • 一秒拆袋解袋 「破袋神器」讓垃圾分類無憂
    浙江在線11月15日訊(通訊員 甘曉培)易腐垃圾怎麼投?裝易腐垃圾的塑膠袋屬於什麼垃圾?近日,在溫州甌海區麗岙街道盛嶂家園小區內的易腐垃圾桶邊沿,出現了一個備受居民喜歡的「破袋神器」。  這個「神器」工具小巧輕便,底部是一根鋸齒,頂部通過鎖扣擰緊在垃圾桶邊沿。
  • 記者實地走訪:西安垃圾分類首日情況怎麼樣?
    根據規定,生活垃圾分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餘垃圾和其他垃圾,個人和單位如果不按規定進行垃圾分類將面臨罰款,並納入徵信系統。那麼,垃圾分類強制執行首日,到底情況怎麼樣?華商報記者實地走訪了多個小區,進行全方位掃描。
  • 平谷區仁和社區舉辦「小手拉大手 垃圾分類小達人」活動
    為進一步推進垃圾分類宣傳,增強居民在生活中踐行環境保護、生活垃圾分類的理念,培養幼兒垃圾分類的意識,12月23日上午,平谷仁和社區聯合維德幼兒園舉辦了「小手拉大手 垃圾分類小達人」活動。活動中,社區工作人員生動的講解了四類垃圾的含義及分類方法,20名小朋友們手拿垃圾圖片卡,認真聆聽講解,踴躍地將自己的卡片投入到對應的分類垃圾桶內。社區工作人員針對易混淆的垃圾詳細解釋,加深對其理解。現場孩子們已經能將常見的垃圾正確的分類,社區人員與小朋友們共同度過了一個美好的時光。
  •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施行 「定時定點分類投放」成規矩
    原標題:「只要多花些心思,再複雜的垃圾也能分清楚」居民在垃圾箱房前分類投放垃圾。航天新苑居民張鳳英在家中對垃圾進行初步分類。環衛工人將分類投放點的垃圾收運上車。 均 賴鑫琳 攝昨天6時,窗外雨下得很大。被20多位志願者圍在中央,航天新苑居民區主任沈雲霞已在布置小區當天垃圾箱房的值班計劃和日常巡查事宜。
  • 黃島街道推進垃圾分類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薛文玉 見習記者 苗愛傑 通訊員 丁曉 青島報導為深入貫徹落實垃圾分類工作,按照《青島市生活垃圾管理辦法》部署要求,青島西海岸新區黃島街道堅持美好環境和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理念,把生活垃圾分類作為城市精細化管理的重要抓手,一起謀劃、部署。
  • 讓垃圾「分開旅行」!2019年路橋的垃圾有了不一樣的旅程
    除此之外,路橋以省級食品安全區創建為契機,將大中型餐飲單位、城區機關、學校的食堂等各類產生大量餐廚垃圾的點位全部納入分類收運體系。一方面每個餐飲單位、機關、學校均設置了專門的管理人員,對產生的廚房垃圾的去向建立臺帳,做到廚餘垃圾收運「獨一無二」。另一方面收運工作人員對各點位產生的廚餘垃圾的體量進行監測,如果出現較大波動,及時倒查,做到「一清二楚」。
  • 廣州白雲「四葉草小屋」垃圾分類宣教館形象標識正式發布
    「四葉草小屋」垃圾分類宣教館是什麼?  「四葉草小屋」垃圾分類宣教館是在廣州市白雲區鶴龍街黨委政府將垃圾分類內容納入基層黨建任務清單和黨員示範崗位創建內容的政策引領下,由「志願部落」營運,廣泛深入開展垃圾分類宣傳、教育、動員工作的「垃圾分類」體驗中心。
  • 北京垃圾分類新規:超薄塑膠袋一次性用品使用將受限
    按照規定,明年5月1日起,超薄塑膠袋、一次性用品在北京的使用將受限,單位和居民不執行垃圾分類將面臨處罰。目前北京生活垃圾分類現狀如何?記者探訪發現,街道小區多數已實施生活垃圾分類,有街道引入智能化設備降低居民分類投放難度。還有企業實施無垃圾桶化辦工,三個月垃圾減量超50%。多數學校也在教學過程中加入垃圾分類相關課程和實踐內容。
  • 從人類行為學看垃圾分類
    行為持續6個月方能成習慣宋慧告訴記者,專家研究發現,如果一個人的行為能持續6個月,就會養成一個習慣,並且這個習慣不會輕易改變,「要養成垃圾分類這個習慣,從我們這些年的實踐來看,志願者很重要。此外,客觀上垃圾廂房幹不乾淨、垃圾廂房旁邊是否有洗手池等細節也都很關鍵。
  • 《夢境偵探》垃圾怎麼分類 垃圾類型分類大全
    導 讀 在夢境偵探手遊中垃圾分類應該要怎麼玩才能過呢?
  • 廣州城中村垃圾分類新時尚:專人轉運餐飲店廚餘、亂扔垃圾要進「黑...
    、村內回收點設四個時間段、亂扔垃圾要被拉進「黑名單」等。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鄢敏圖/視頻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宋金峪城中村人口密度大,巷道狹窄,垃圾分類怎麼破難題?廣州天河車陂街率先走出了新路數:安排專人上門回收餐飲店廚餘、村內回收點設四個時間段、亂扔垃圾要被拉進「黑名單」等。
  • 古城街道垃圾分類活動:社工「敲敲門」 分類知識進家門
    我們是社區黨委的,來給您介紹一下垃圾分類知識。」9月5日,北京石景山區古城街道不少居民家都響起了敲門聲,一個個垃圾分類宣傳大使就站在門前,準備為他們送上「豪華禮包」。當天上午,燕堤南路社區工作人員來到居民趙彥博小朋友家中,向他宣傳垃圾分類知識,並通過圖文競猜、知識問答的形式讓他更加深入地了解垃圾分類。「普通電池不含汞屬於其他垃圾,紐扣電池、充電電池含汞屬於有害垃圾。
  • 玩轉趣味遊戲牢記垃圾分類
    為豐富社區居民生活,進一步提高垃圾分類意識,日前,左家莊街道左東裡社區西小區開展「垃圾分類大富翁趣味遊戲」活動。活動通過把垃圾分類的知識與大富翁遊戲相結合,用寓教於樂的方式使居民學習垃圾分類常識,營造踐行垃圾分類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