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4日,著名中文科幻小說《三體》登陸日本圖書市場。
原著作者劉慈欣本來並不看好這次《三體》東渡,日本出版社也抱著南橘北枳的心態發行,結果僅一周就庫存告急,印刷廠總共加印了13次,共印刷10.3萬冊。
這個成績在較為小眾的科幻圈實屬不易。
而讀者和各位名家更是不吝讚美之詞,大拇指滿天飛。
在讀完第一部《三體》後,有日本讀者開玩笑地說自己要進行三體星人的「脫水」休眠,等待第二部的來臨。
在日本讀者翹首期盼苦等近一年之後,《三體2》分為上下冊登錄日本圖書市場。
在日本亞馬遜上架一周後,《三體2》包攬了科幻/奇幻/驚悚區的一二名!
在得知這一成績後,國內的網友讚嘆道:這才叫文化輸出!
據出版方的聲明,我們得知在《三體2》發售的第4天後,開始了第一次加印,加印後上下冊合集將超過14萬冊。
在各大書店,《三體2》被擺在了最顯眼的位置,作為一個中文原著作品,而且還是科幻類型的,這樣的待遇真的是太難得了。
因為中日文化的不同,有的讀者還鬧了笑話,書中三體人派到太陽系監視地球的監視器叫做「智子」,但是很多日本讀者都誤以為是《口袋妖怪》中的小智。
作為二次元文化的聖地,《三體》到了日本自然是要被漫畫大神們好好疼愛一番。
《三體2》發行沒多久,網絡上就出現了數不清的同人漫畫,而主角自然是羅輯和大史。
更有甚至穿著三體文化衫去書店買書,作為書迷的我表示:我怎麼沒見過這種衣服?
很多人會有疑問,為什麼《三體2》要比第一部晚一年才出版,這其實跟劉慈欣有很大的關係。
看過原著的讀者都知道,《三體2》的內容很複雜,既有男女感情戲,又有大量的日常生活情節,還有宇宙戰爭,人物不僅有說普通話的,還有說方言的,甚至後期還有中英文夾雜的「新語言」。
這樣就導致了翻譯的工作量急劇上升,據說《三體2》有4個翻譯,其中立原透耶、上原香、泊功進行前期的中日翻譯工作。
這3個人還各有擅長的領域,其中泊功就很擅長軍事戰爭情節的翻譯,所以下半部由他負責翻譯。
等到3人進行翻譯初加工後,再交給總翻譯大森望,由他一一對照翻譯,並潤色成適合日本人閱讀的問題和行文方式。
這樣的翻譯方式,雖然耗費時間,但是卻增加了日本讀者的待遇感,提升了閱讀體驗,是對讀者的負責。
作為中國科幻的扛鼎之作,《三體》系列是不可多得的經典。
如果你沒讀過,那麼我推薦你讀一讀。
通過《三體》,我們讀到的不僅是天馬行空的科幻,更有對人性、社會、種族、科技的思考。
相信讀過這本書,我們看事情看問題能獲得更多的角度和方法,能夠變得更加成熟。
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