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強勢的遊戲黑馬是誰?那肯定非《原神》莫屬。
這款在誕生之初遭遇人人喊打境遇的遊戲,經過一年多的淬鍊,儘管海內外爭議巨大,但是《原神》是一款現象級遊戲毋庸置疑。
一部分遊戲玩家評論有這種感慨,上一次有這種感覺還是《王者榮耀》上線的時候。現在長期佔領手遊流水全球第一的的《王者榮耀》也感受到了這位後起之秀的威脅。
《原神》僅憑一己之力就把米哈遊(製作發行公司)帶到IPO的大門前,雖然根據最新披露的審查名單,米哈遊暫時夢碎,但是《原神》帶來的話題和熱度足夠讓米哈遊賺足臉面。
這款遊戲最大的爭議莫過於上線之初,國內和海外「極與極」的評價了。
國內罵聲一片,有玩家評價其是「2020年遊戲的至暗之作」;
海外卻遍地開花,很多體驗者給出了類似「2020年最大遊戲黑馬」的稱讚。
同一款遊戲卻出現了這麼大的體驗反饋偏差,這不免讓人疑惑。另外《原神》對海外玩家的影響力也讓國內網友們看到了不一樣的文化輸出方式。
對《原神》一往情深的老外
《原神》又放出了一款新PV,是屬於遊戲角色鍾離的,這也意味著新角色要上線了,這是米哈遊的提前預熱。
PV上線18個小時後,油管熱度直接飆到第十名,討論度居高不下。現在《原神》的頻道官方訂閱數在手遊和遊戲領域裡,已經衝到前幾名,僅英文官方關注就有118萬人。
對於新角色鍾離,很多海外玩家既期待又困擾,隨手放幾個高贊評論來感受下老外對《原神》的熱情。
這位玩家很直白地表達了自己的「囊中羞澀」:我的錢包沒有準備好,求求了!
這回輪到一名忠實玩家了,把鍾離和公子的語句串成梗,一個點菜一個付錢,配合得天衣無縫。
當然下面還有很多人充當起了這個角色的分析師,從角色背景和人物由來,給不明所以的圍觀群眾做解說,背後有很多中國式意義,讓很多海外玩家相當感興趣。
這只是新角色熱度的冰山一角,上一個新角色可莉上線的時候,海外玩家的氣氛就像過年一樣,也徹底讓《原神》霸榜多個國家遊戲榜單。
在《原神》還沒正式上線的時候,曾經有國外玩家在電臺上就公開表示,希望《原神》能在海外上線,它看上去真的太棒了!
在公測當天,和「原神」相關的搜索開始飛漲,國內多個搜索平臺都衝進了前三位置,而在B站、虎牙、鬥魚等知名遊戲直播平臺上,《原神》也成了最炙手可熱的題材。
10月21日,僅僅上線一個月的《原神》就超過了此前長期霸榜的《王者榮耀》和《天刀》,成了蘋果中國區遊戲榜的第一。
國內風風火火,國外的火爆程度也緊追不放,幾乎是同一時間,《原神》就包攬了美國、加拿大、韓國等八個國家的榜首。
海外對《原神》的評價有多高呢?眾多遊戲雜誌官網都給出了超高評分,最嚴厲的GameSpot打出了7分,這在其評價歷史上已經算是不錯的分數了,而Gameinformer則直接給出了9.25分的超高評價。
這波熱度使得我國駐義大利大使館都被驚動了,直接發了一篇推特,內容也很直白,大意就是:給你們介紹下這款來自中國的遊戲啊,IGN都評9分了,值得一玩哦~
要知道能讓IGN放低姿態打9分的遊戲屈指可數,很多知名遊戲在IGN的挑剔下基本上能拿到6分及格分就已經算很不錯了。
FF7RE,最終幻想7在全球範圍內都廣受好評的遊戲,在IGN這裡也只勉強上到8分,官方給出的理由也很傲嬌,雖然很不錯,但是就是有點小瑕疵。
所以現在這個「9分」已經被海外玩家擴散成了梗,「垃圾,不如《原神》」這樣的嘲諷也很快就成了遊戲界的新語錄。
評分只能從官方角度來呈現問題,那玩家們的真實反饋呢?
在Discord平臺上,聚集著成千上萬的遊戲愛好者,對於這個平臺的屬性,可以理解為國內某瓣的交流形式,玩家們在這裡交流發帖。
《原神》的討論組最近在Discord十分熱門,每天都有很多的在線人數,對於這款遊戲,大部分玩家都表示雖然有瑕疵,但是玩起來很不錯,他們很喜歡。
在應用商店的軟體評分一欄裡,《原神》也擁有4.6分(滿分5分)的評價,可見海外玩家對這款來自中國的遊戲的確一往情深。
從「人人喊打」到「真香」的轉變
一開始,比起海外對《原神》的著迷,國內卻呈現另一種態度,用嫌棄這個詞來形容可能再合適不過。
「這撲面而來的塞爾達既視感,抄也不能抄得這麼明顯吧!」
「這麼劣質還要登陸PC端去玩,米哈遊有沒有自知之明?」
「玩到後面抽卡,這是在逼著玩家氪金嗎?吃相有點難看!」
匯總起來就是:抄襲、逼氪,這要是放到海外真的是宇宙級別的丟人了!
所有國內玩家都在等著海外傳來嘲諷聲,但是沒想到和預想的不一樣,海外玩家接受度很高,甚至對《原神》做出超高評價。
最讓國內玩家意外的是,關於抽卡氪金這個操作,海外玩家不但不吐槽,還很樂意接受,除了偶爾說兩句「這個遊戲的抽卡率太低」以外,並沒有其他不滿。
根據數據顯示,僅上線一周的時候,《原神》在全球就創造了6000萬美元的流水成績,其中海外貢獻接近60%。
把海外玩家的錢就這麼輕而易舉的放入腰包,這個認知讓不少國內網友感到神奇,想到前一秒還在嫌棄《原神》丟人,現在這種感覺一掃而空。
其實在國外玩家的反饋裡,能看出他們知道《原神》和《塞爾達》的相似性,但是面對《原神》的誕生,他們是從另一個角度考慮問題的。
「玩法雖然類似,但是玩過就知道兩者在本質上還是有不同的,更何況這款遊戲比現在的《塞爾達》要好。」
《原神》在海外玩家的眼中,是一款可以免費玩到底(可選擇不抽卡)的遊戲。而且在抄襲盛行的當下,很多新出的遊戲都會借鑑前作,他們認為只要不是百分百複製,能做出自己的特色就能接受。
經過兩個月的淬鍊與穩定,現在國內有些玩家也開始表示「真香」,一旦把嫌棄的觀念放在一邊,遊戲本身可以慢慢推敲。
另闢蹊徑的文化輸出
《原神》來自中國,這個事實毋庸置疑,雖然這款遊戲的設置背景是虛幻的「提瓦特」世界,但是在很多細節上都能看出,的確很「中國」。
在《原神》中有幾個日常任務,包括守門的衛兵拜託主角帶一封家書和戰利品給自己的父親送去,此舉是為了彰顯自己已經在外出人頭地,也讓家人不要擔心。
這種千裡寄家書的傳統情懷在中國已經存在上千年。在唐代詩人杜甫的名作中,那句「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就是這個場景的真實寫照。
這樣的小浪漫不止藏在這封兒子送給父親的家書裡,還有一個任務內容也很有意思,常年患病的一名老父親委託主角取藥,卻不讓告訴兒子,就怕自己的孩子擔心。
兒行千裡母擔憂,這句話放在父親身上也同樣適用,中華傳統文化中的舐犢情深也體現得很到位。
除了這些小細節,不少海外網友還表示,通過玩遊戲了解到中國有很多著名的旅遊景點,比如和《原神》合作的國內景點張家界,還知道了黃龍。
每次有一些中國式特色小細節出現,國外網友就會在評論區發出疑問,隨後也會有網友熱心科普,讓很多海外玩家學到了以前不知道的中國文化。
說起國外對中國文化的理解,今年上映的《花木蘭》可能是最能說明問題的一部作品了。國內觀眾深刻感受到,原來外國人理解的中國文化這麼表面淺薄。
有海外留學的學子表示,外國人真的對咱們國家了解地很少,數一數知道的城市,也只知道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再往下數就一個都不知道了。
在國內從小漁村搖身一變成國際化大都市的深圳,也一樣籍籍無名,不了解的人大有人在。
他們對中國的印象基本上就是長城,功夫還有大熊貓。
主動做文化輸出的例子不是沒有,比如當年全球各地遍地開花的孔子學院,但是效果平平,還容易被人拿來做文章。
《原神》或許沒有刻意做文化輸出,但是在細枝末節處能凸顯一二已經算是有進步了。而且從現在這種效果來看,也許這種不經意間鑲嵌的中國文化,能起到更大的作用。
畢竟為了讀好主角的名字,很多外國論壇上都已經開始教拼音了;
關於《原神》裡的射箭術也有幾個中國通在普及中國古代的射箭知識;
還有《原神》明顯中國風的音樂,也引起了很多國外網友的興趣,有些甚至在音樂區推出了翻彈作品。
最新的鐘離角色也讓老外們對筷子文化十分好奇,如何使用筷子和筷子的歷史成了他們的新話題。
也許這些現象用文化輸出來概括有些厚重,但是以後咱們中華傳統文化出海是不是就有了不一樣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