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才是中國最厲害的文化輸出,伊朗人日本人都愛用……

2021-01-20 中國青年網

在中國文化血脈延續和對外輸出中,成語居然默默無聞地佔據了一個制高點

最近,新冠肺炎疫情還是出現了全球性的蔓延。除了南極的企鵝北極的熊,各大洲似乎都發現了感染者。

其中,內憂外患中的老朋友伊朗,是西亞版圖上最嚴重的地區。3月4日,伊朗大使館在微博上發言,懇切地請求支援:

短短的導語裡,用了好幾個中國成語:雪中送炭;滴水之恩湧泉相報;拳拳盛意;銘感五內。

中國網友很受用,紛紛曬出捐款記錄。順便調侃一下伊朗兄弟成語用得好不好。

如果說伊朗兄弟的成語用法,只是讓中國網友會心一笑,那麼日本小哥的成語,就讓中國人不明覺厲了。

在日本疫情來勢洶洶之際,北海道當機立斷地執行了最嚴格的防控措施,甚至在安倍首相發布停課指示之前,早兩天就開始了停課要求。北海道知事鈴木直道表示,既然上邊拿不出答案,我們就要自己去解決,希望道民振作。(日本)因疫情停課一事並無先例,但自己基於政治判斷做出以上決定,一切後果將由本人負責」。

他還引用了一個中國成語——「請自隗始」來表達自己的決心。

鈴木直道(資料圖)

在此次日本的抗疫行動中,鈴木直道是日本知事中,第一個積極開展核酸檢測、第一個每天堅持親自舉行記者發布會、第一個要求學校停課、第一個全程戴口罩開記者會以及第一個宣布緊急狀態的知事。

成語「請自隗始」出自《史記·燕召公世家》:「王必欲致士,請從隗始;況賢於隗者,豈遠千裡哉?」據百科介紹,這個詞的意思是,戰國時期,燕昭王即位後,一心想振興燕國,想招攬天下賢才為之服務,就與謀士郭隗商量計策。郭隗說:「今大王想招攬賢才,請先從我郭隗開始。像我這樣的人都能被重用,那麼比我能幹的人肯定會來歸附的。」燕昭王採納他的意見。

對於很多中國人來說,這個詞可以認為是相當冷僻了。

之前火爆全網的「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出自日本皇子寫給鑑真大師的書信,雖然文化基因有中國元素,但智慧財產權是人家的。這句「請自隗始」就不同了,完完全全的中國血統。

舉這些例子,並沒有什麼牆內開花牆外香的意思,畢竟論起用成語用典故,中國人自己在國際國內發言裡,用得頻率可以說是只多不少了。我只是突然發現,在中國文化血脈延續和對外輸出中,成語居然默默無聞地佔據了一個制高點。

對於中國人來講,許多成語及其背後的典故,幾乎是寫入了遺傳基因的。什麼畫蛇添足、圍魏救趙、雞犬升天、一諾千金……除了《還珠格格》裡的小燕子,大多數人都可以毫無障礙地用於日常溝通,這是一件多麼了不起的事。

想當年,皇阿瑪讓小燕子學文化,從成語開始教起,其實實在是一件特別英明的決定。

只是小燕子比較奇葩之處在於,外國人都能學會的成語,她是真的學不會呢。

前段時間網絡熱播的電影《囧媽》裡,戰鬥民族的姑娘娜塔莎能隨口說出「一丘之貉」。

然後我們小燕子的念法是:一兵之貓。看把五阿哥氣的。

徐錚的《囧媽》電影雖然是母子親情,但在國際文化交流上也不該沒有名字。比如,母子倆聯手給大家上了一課數字成語課,著實精彩。

成語,每個中國人都能隨手使用的文化,也是每個外國人不明覺厲、喜歡學、學了就愛用、用了也不管對不對都很高興的文化。這一點,金庸先生也可以做證。

倚天屠龍記裡就有一段,張無忌去冰火島迎接義父謝遜,遇到了一夥波斯明教總壇來的客戶,雙方大打出手之後握手言和。其中雙方的交流就顯得很有文化:

智慧王道:「爾等快快開船,回歸中土。吾人只派小船,跟隨爾等之後。」

張無忌抱拳說道:「中土明教源出波斯,爾我情若兄弟,今日一場誤會,敬盼各位不可介意。日後請上光明頂來,雙方杯酒言歡。得罪之處,兄弟這裡謝過了。」

智慧王哈哈笑道:「爾武功甚佳,吾人極是佩服。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七上八落,不亦樂乎?」

張無忌等起初聽他掉了兩句書包,心想此人居然知道孔子之言,倒是不易,不料接下去竟是學著趙敏說過的兩句話,忍不住都大笑起來。

趙敏道:「爾的話說得很好,人之異于波斯人者,幾希!說爾等多福多壽,來格來饗,禍延先考,無疾而終。」

智慧王懂得「多福多壽」四字的意思,料想下面的也均是祝壽之辭,笑吟吟的連聲說道:「多謝,多謝!」

趙敏也算是戰鬥血統少女,但早早就完成了漢化流程,所以,文化程度比起上過幾天孔子學院的波斯友人,還是高出了一個境界的。後來口出傷人之語,也是因為本質上雙方是敵非友,倒不必太過苛求(當時敏郡主也不是啥好人)。

總而言之,讓小朋友好好學成語吧,說不定哪天,全世界要用用成語做暗號來對付外星來客。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相關焦點

  • 好萊塢愛用武士刀,三國劇全是日系鎧甲?日本文化輸出有那猛?
    風靡全球的好萊塢電影中,但凡有長刀長劍這類冷兵器出場,基本都是日本刀或是以日本刀為原型的現代日本刀。比如美劇《殺死比爾》中烏瑪·瑟曼手持日本刀大殺四方的經典場景;《黑客帝國》中墨菲斯拿日本刀砍汽車的經典場景;以及標誌性背著兩把日本刀的死侍。但是除去用歐洲小說改編的題材外,基本看不到歐系的長劍,難道說真的是日本的文化輸出厲害到排擠美國白人文化本源的冷兵器了嗎?
  • 日本人到底有多愛貓?走近日本的貓文化
    日本雖以柴犬、秋田犬等可愛狗狗聞名,但其實日本人對貓的熱愛一點也不少。貓對於日本來說,絕不僅僅是寵物,更是日本文化的一部分。接下來,西諾君就給大家講講:日本人到底有多愛貓?日本人與貓咪的羈絆據說一千多年前,為了保護書籍不被老鼠毀壞,貓被遣唐使從中國帶到了日本。在《源氏物語》、《枕草子》等平安時代的著作中也有記載貓被貴族作為寵物豢養。
  • 日本人最討厭的4位中國明星,一個比一個厲害,看看都有誰?
    日本人最討厭的4位中國明星,一個比一個厲害,看看都有誰? 每個人對明星的看法都不同,但是像這四位被絕大多數日本人討厭的明星真的非常少見,好像除了他們四位就再也沒人受到這樣的待遇了。但日本人為什麼這麼討厭他們呢?究竟是什麼原因?
  • 從導遊到「網紅」:一個伊朗姑娘的中國故事
    孟雅琪的家鄉是伊朗歷史名城伊斯法罕,她的波斯語名是阿蕾祖,有「希望」之意。談起為何學習中文,孟雅琪說,她高中畢業後就讀伊朗沙希德·貝赫什提大學中文專業,這是母親的建議。「選擇專業時,媽媽告訴我,中國歷史文化悠久,與伊朗關係密切,這個專業對你的未來將很有助益。」「那時朋友們都問我為什麼不去學德語、法語、西班牙語?這是當時伊朗人學習外語的主流方向。
  • 從中文導遊到美女「網紅」:一個伊朗姑娘的中國故事
    孟雅琪的家鄉是伊朗歷史名城伊斯法罕,她的波斯語名是阿蕾祖,有「希望」之意。談起為何學習中文,孟雅琪說,她高中畢業後就讀伊朗沙希德·貝赫什提大學中文專業,這是母親的建議。「選擇專業時,媽媽告訴我,中國歷史文化悠久,與伊朗關係密切,這個專業對你的未來將很有助益。」「那時朋友們都問我為什麼不去學德語、法語、西班牙語?這是當時伊朗人學習外語的主流方向。
  • 中國葬禮上的花圈,日本人卻用在開業典禮
    去日本開店做生意的中國人,會在裝修和經營方式上學習日本人,唯獨開業那一天,他們不會在慶祝儀式上入鄉隨俗。沙縣小吃在日本的店鋪開業時,就不忘初心地選擇了中國人最常使用的花籃,巧妙地化解文化隔閡。事實上,中國只會出現在葬禮上的花圈在日本叫做花輪(はなわ)或者花環(はなわ),日本人深諳各種花語的應用,在什麼場合花圈上搭配什麼花,是有講究的。
  • 風水文化在國外已代表中國文化向世界輸出?
    中國的術數門類裡風水在國際上的知名度最高,中國術數佔卜術的六爻、奇門很厲害,國外有塔羅牌與之對應;中國術數命理術八字、紫微鬥數很牛,國外有佔星術與之對應。只有中國的風水術獨樹一幟,國外沒有與之對應的玄學門類。因此中國風水在國外受到普遍關注。 甚至在西方已將風水作為一門科學,廣泛引入到了他們教育體系中。
  • 從導遊到「網紅」:一個伊朗姑娘的中國故事_國內新聞_新聞_湘潭在線
    「選擇專業時,媽媽告訴我,中國歷史文化悠久,與伊朗關係密切,這個專業對你的未來將很有助益。」「那時朋友們都問我為什麼不去學德語、法語、西班牙語?這是當時伊朗人學習外語的主流方向。現在情況不一樣了,好多朋友跑來問我,德黑蘭哪裡學中文好?因為中國強大了,國際影響力也大了!」
  • 連成語都「偷」?韓國再次挑釁中國文化,網友再次徹底「炸鍋」
    中韓傳統文化之爭一直都未曾停歇,從端午節到泡菜之爭,在中韓傳統文化上,一直都存在很多爭議,然而就在最近,在韓國旅遊發展局發布的中文宣傳片裡,而在視頻中竟然赫然的寫著「韓國有句古話『百聞不如一見'」。明明是中國成語,在韓國口中竟然又變成了韓國古話?中國成語怎麼就成韓國古話了?
  • 中國最受日本人歡迎的城市,與日本人頗有情結,就是江蘇!
    中國最受日本人歡迎的城市,與日本人頗有情結,就是江蘇!在我國的眾多城市當中,其實很多的發展背景都是不太一樣的,有的地方開發的比較早,所以整體在經濟實力這個方面上就會有著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是也有的是以當地的一些風景文化,以及傳承下來的發展歷史被大家所熟知的。
  • 日本女人的腿型,為何多數都有外八字?日本人:這多虧了中國文化
    現在日本女性的腿基本上都是外八字形狀的,很少有其他形狀的,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如果追根溯源的話,還是和中國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日本政府在古代一直把中國當成他們的老師來學習,只要中國人有的,他們就一定都要來學習學習,然後再帶回自己的國家進行改造,從而形成自己的一個文化。
  • 89.7%日本人討厭中國,比2019年上升4.7%
    2020年中日對彼此看法,中國有52.9%的人對日本負面看法,而日本則對中國有89.7%呈現負面看法。這個結果比去年美國調查機構(下圖)的85%還高出了4.7%。近幾年日本流行文化對中國的輸出,使得中國人對日本的觀感越來越偏向正面,可以說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已經不恨日本,而且還將日本列為了出國旅行的第一目的地。但與此同時,日本則一直保持著2013年以來,釣魚島衝突對中國超高的負面看法比例。作為侵略者的日本,中國人卻越來越喜歡這個國家,作為受害者的中國,卻被近9成的日本人討厭著,一冷一熱著實讓人大開眼界。
  • 厲害了我的外交部!2017年這十個成語用得很硬氣
    海外網12月19日電 當重大外交事件發生時,世界的目光都會聚焦到中國外交部的表態,因為他們的每一句話不僅代表著外交部,更是代表著中國向世界發聲。2017年,外交部的表態也多次成為輿論熱點,這些回應不但有理有據,不卑不亢,更是巧妙地運用了大家耳熟能詳的成語,既顯得文化底蘊十足,又使得措辭意味深長,讓人直呼「厲害了!我的大國外交」!「懸崖勒馬」
  • 日本讀者苦等近一年,發售首周即登榜首,網友:這才叫文化輸出!
    去年7月4日,著名中文科幻小說《三體》登陸日本圖書市場。原著作者劉慈欣本來並不看好這次《三體》東渡,日本出版社也抱著南橘北枳的心態發行,結果僅一周就庫存告急,印刷廠總共加印了13次,共印刷10.3萬冊。這個成績在較為小眾的科幻圈實屬不易。而讀者和各位名家更是不吝讚美之詞,大拇指滿天飛。
  • 沒想到把這套成語書,當睡前故事後,孩子的喜歡度勝過繪本
    而成語正是漢語中文化底蘊最深厚,感情色彩最濃、表達力最強的詞彙,掌握一定數量的成語,並能熟練地使用,作文平鋪直敘、味同嚼蠟的難題便能迎刃而解。而這套書成語故事書族弟啊的特點是將故事和成語都分門別類,為學生系統學習和輕鬆掌握成語提供了一種科學的方法、一條高效的途徑。
  • 在華日本人:是什麼讓我們留在了中國
    我要從翻譯者變成溝通者■小林千夏在日本上學時,我有一個「上海虎媽」我叫小林千夏,是個「80後」,我在上海生活、工作已經有16年了。阿拉是半個上海寧(我是半個上海人),因為我的媽媽是上海人,我的爸爸是日本人。我的老家在日本橫濱,橫濱和上海是友好城市,所以,我小時候雖然在日本長大,但是中國文化對我來說一點都不陌生。
  • 保定「東坡迷」李新:《成語英雄》後再戰《最愛中國字》
    :6月27日,躋身《成語英雄》四強榮獲優秀獎;7月7日,斬獲《最愛中國字》第六場比賽冠軍。李新說,自己參加這類節目,是衝著「文化」的旗號,逐鹿「文化舞臺」的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越來越多人關注「蘇東坡文化」。     痴迷古典文學的中文系副教授,為傳播蘇東坡文化而戰    李新出生於1980年,是保定學院中文系的副教授,酷愛古典文學,尤其蘇東坡文化。
  • 中國「猴」文化:民俗、典籍、成語歇後語中常見
    猴,在中國是十二生肖之一,位列第九,即所謂「申猴」。猴與中國人緣分深厚,自古便被視為吉祥、顯貴、驅邪納福的象徵。猴文化是中國生肖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古代文化不可或缺的一個分支。猴年將至,讓我們來說說中國文化中的那些「猴」。  語文課本裡的猴  最早帶給我快樂的猴子不在動物園裡,而在集市上。每每逢集,哪兒笑聲最多,掌聲最響?
  • 在華日本人:是什麼讓我們選擇留在了中國
    我要從翻譯者變成溝通者■小林千夏在日本上學時,我有一個「上海虎媽」我叫小林千夏,是個「80後」,我在上海生活、工作已經有16年了。阿拉是半個上海寧(我是半個上海人),因為我的媽媽是上海人,我的爸爸是日本人。我的老家在日本橫濱,橫濱和上海是友好城市,所以,我小時候雖然在日本長大,但是中國文化對我來說一點都不陌生。
  • 文化爭辯:成語《三人成虎》被多少人誤解了!不要錯誤使用了
    成語《三人成虎》什麼是成語?成語不止四個字?先說一下,啥叫成語?查資料得知: 眾人皆說,成之於語,故成語。成語是中國文化中獨特的語言表現形式,在語言交談中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每個成語背後都有著一個經典文化故事比如咱們常說的:臥薪嘗膽、水滴石穿、負荊請罪、刻舟求劍、狐假虎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