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1958年在銀行存入77元,現在能取出多少?也許我們都想錯了

2020-11-23 騰訊網

隨著微信、支付寶等支付工具的普及,人們出行不必再拿上錢包,一個手機掃一掃就可以走天下。銀行存錢取錢已經是少數人的習慣,把錢存銀行也只是暫時的,不會很長時間。但是在新中國剛成立那會,錢對於人們來說還是很珍貴的,人們想要把錢留住存著還是得去銀行。

在1958有一位農民經過自己辛辛苦苦的努力,省吃儉用,好不容易攢夠了77元錢。可能對於現在的90後、00後來說,77元錢啥都幹不了,隨隨便便買點東西就要幾百來塊。但是對於當時一斤大米才一毛四的中國人來說,77元錢可以算得上是一筆「巨款」。聽爺爺奶奶輩的人說,那個時候一個月工作下來工作單位好的可能也就十幾塊錢的工資,還要進行日常開銷,東用西用一個月能攢下來的也沒多少。那位老農民知道錢來之不易,也不捨得用掉,便把這77元「巨款」存進了銀行,也一直沒有取出來。

隨著時間流逝,老農民逐漸把這事給忘了。他在無意整理衣服的時候發現了這張存款單,他才記得自己曾經在銀行存了77元錢。為此他還特地詢問了身邊的人,有人給他說,經過這麼多年加上利息應該也能拿到幾萬塊錢。老農民聽了自然是高興,他便拿著存款單去銀行取錢去了。

因為時間間隔比較久,銀行工作人員還進行了認真的檢查,確保真實有效。經過核算,這77元錢,本計價利息才一共800元。77元在當時可以買很多東西了,雖說現在一斤大米平均3塊,翻了二十倍。就連古代普通的一個碗,放到現在,可能價值也是翻了好幾百翻,物價在上漲。

可是錢僅僅根據銀行利率舉行盤算,並不會思量它真實的購買能力,也就是說,紙幣所體現的僅僅是人類所賦予它的價值,是法定價值。但是如果是具有收藏價值的錢,那就不一樣了。對於這樣的結果許多人也是感到很驚訝,並不是他們認為的77元可以變成幾萬塊錢。這不禁讓人們對貨幣的本質和價值,進行重新的思考。不過要是反過來,60多年前,欠了銀行77元錢,到現在貸款本金翻一翻,那應該也要還兩萬多吧。

到了現在年輕人們大多會將自己的積蓄一半儲存,一半進行合理的投資理財,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最大化的錢生錢,取得更多的財富。存銀行在一定意義上不上一個理智的做法,也只能多個利息。這也是這位老農民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的道理。想要將財富進行最大的化的流通,還是需要學習規範的理財知識,這樣才會避免出現像老農民那樣的情況。

相關焦點

  • 老人1958年在銀行存77元,60年後取出,現今連本帶利總數讓人意外
    而這些閒錢很多人選擇存在了銀行。因為存在銀行不僅安全,而且還有一些利息。說到利息,我們都會想到銀行的活期和長期存款。活期存款更為靈活。當人們需要提取存款時,並沒有太多限制,但是這種存款方式的利潤很低,即使本金很高,利潤也不會太多。一般來說,長期存款的利潤較高。本金越高,存款時間越長,您將獲得更多的利潤。但是,這種存入方法也有缺點,即當緊急情況下需要錢時不能及時使用。
  • 1958年,他把一年的工資77塊錢存進銀行,現在取出能有多少錢?
    現在我們可能很少去銀行裡面存錢,因為有了支付寶、網上銀行等等,但在過去的年代,人們都要到銀行裡面去辦理存錢、取錢的業務。現在科技變得特別發達,我們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少,有了錢都會存到支付寶裡面,或者用來投資等等,幾乎很少有人去銀行辦理存錢的業務了。
  • 1958年,小夥在銀行存77塊忘記取出,62年過去了,這錢能取多少?
    在我們老百姓看來,家裡的錢一般都是放在銀行裡面,除了安全以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這筆錢能通過銀行賺取利息。一般來說,這筆錢在銀行裡放的時間越長,那麼利息也就越多,是一個最簡單的錢生錢的辦法。正因為這樣,有些人經常會幻想,要是我現在放進去1萬塊錢,等過個五十年六十年的再取出來,那得有多少錢?這的確是一個很夢幻的想法,但是現實中有沒有人這樣做過呢?別說,還真有,有一名小夥,在1958年的時候在銀行裡存了77塊錢當作老婆本,但是在那之後小夥忘記取出來了,直到今年才想起來。那麼這名小夥到底取出來多少錢?只能說,幻想和現實之間差距還是挺大的。
  • 1958年,一農民在銀行存77元忘記取出,60年過去,能取多少錢?
    雖說如此,大部分人沒這個能力也沒這個膽魄去做生大錢的事,獲得大錢難,搞點小錢還是不難的,人們將錢放在銀行吃利息就是。銀行的最大的一項業務就是吸儲,所有的宣傳都是圍繞存款的獲利進行的。大部分也認為吃利息是很好的,總比將錢放在家裡生黴要好。知乎上有人提問,如果將100萬存定期1年,取利息然後再轉存,如此往復下去,是不是靠著利息就能很好生活了。
  • 44年前存入銀行的1200元巨款,現在可以連本帶利取出來多少?
    廈門的陳女士在家裡發現了一張1200元的老存單,這張存單過去是由她父親保管的。因為面額不大,就沒有放在心上。44年前存入銀行的1200元巨款,現在可以連本帶利取出來多少?在一次偶然的機會,陳女士翻出來這張存單,發現存款日期竟然是44年前,「興許這麼多年過去了,利息都有不少」陳女士這樣想,便去銀行取錢,然而結果並沒有如陳女士的願。
  • 44年前存入銀行1200元,如今能拿回多少錢?
    44年前存入銀行1200元,如今能拿回多少錢?據海峽導報(微博)報導,廈門市民陳女士持有一張存有1200元的老存單。陳女士手中的老存單,記載著存款時間為1973年。距離現在都44年了,那麼,44年前的1200元是什麼概念?
  • 1957年繳信用社股金六元,63年後老人去銀行,能兌現多少
    在這裡就必須要解釋一下為什麼種地之前還要先貸款這個問題了,因為在我們的印象當中中的種地無非是要有地有種植工具有種子就可以了,而這些東西也花不了多少錢,無需去貸款購買。但在當時的情況之下,真正花錢的並不是我們所熟知的這些東西。那個時候國家已經進行了土地革命每個農民手裡基本上都擁有一塊屬於自己的土地,生產工具也是按照人頭分配的。
  • 1958年存入銀行77元,如今取出的錢全家都傻了!
    我想說的是,孩子們,永遠不要低估自己的能力。做人就是累,哈哈哈哈,真的是,不然也就不會叫「人類」了。往下滑,底部有驚喜👇👇👇..........................................................................................
  • 1958年存入銀行77元,如今取出的錢全家傻眼了!
    ……自戀的表現:積極又膨脹的自我形象;認為社會地位,外貌,智力水平和創造力方面都比其他人優秀;情感方面,與人相處冷漠、不重視人際關係,缺乏與他人的深層聯繫。簡而言之,過度自我欣賞乃至以自我為中心成癮。本書的一大價值:分清人格特質上的自戀與文化環境上的自戀。雖然不習慣作者把一攬子社會問題歸因為自戀,但的確拓寬了我對自戀的認識。
  • 1958年存入銀行77元, 如今取出的錢全家傻眼了!
    往下滑,想看的內容在下方👇👇                       【本周榜單推薦】   🔴春節還能回老家嗎, 專家回應讓人揪心                                                             🔴沒了丈夫的女人,真現實,都看看吧!
  • 1988年在銀行存2萬元和在銀行貸款2萬元,現在分別是多少錢?
    1988年不管是能一次性在銀行存2萬元或者能在銀行貸款2萬元的人,都不是一般人。在那個平均工資每個月只有幾十塊錢的年代,萬元戶在全國可以說是屈指可數,都是一些早期開始下海經商的人才有可能有這麼多的存款,靠在廠裡一個月幾十塊工資就是不吃不喝也要幹20年左右才有可能有一萬元存款。
  • 當年在「信用社」入股6元,存了63年的大爺,最後取出了多少錢?
    01 本文的故事,要追溯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來自黑龍江的一位老人,用六元「巨資」在信用社入股,雖最後大爺沒能親手將錢取出,但股金憑證一直留給了自己的侄子
  • 廈門女子44年前存1200元如今成功取出2684.04元
    昨日,成功提取出存款的陳女士喜笑顏開,向銀行工作人員表達感激之情。廈門市民陳女士持一張存有1200元的老存單,取款時似乎遇到了「歷史難題」。(詳見8月21日《海峽導報》10版《44年前存單,還能取出錢嗎?》)近日,在中國人民銀行廈門市中心支行的組織協調下,經過銀行系統的不懈努力,終於在農業銀行廈門灌口支行找到了底單。
  • 1973年在銀行存1200元,放到現在利息有多少?
    不過最終在人民銀行的組織協調下,在農業銀行找到了這筆1200元的「銀行底單」,並按照利率給付陳女士存單本息。相信很多人都對於陳女士最終取得了多少錢感興趣?經過銀行的計算確認,陳女士提取的本息僅為2684.04元,利息尚不足1500元。44年的時間,1200元存進銀行本息只有2684元!很多人會想銀行是不是坑陳女士呢?其實並沒有,那麼銀行這個1484元的利息是如何計算出來的呢?
  • 十萬股金60年僅兌202元,銀行:當時1萬等於現在1元
    他找銀行兌付時,銀行稱只能兌付202.21元。負責處理此事的武漢農村商業銀行祁家灣支行原行長方志堅10月9日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胡世炳入股時的1萬元相當於現在的1元錢,胡世炳實際上入股為18元,按照相關文件計算,股金本息合計202.21元。
  • 時間都去哪兒了?一位老人把五年「時光」存進了「銀行」裡
    「時間都去哪兒了,還沒好好感受年輕就老了」讓人感慨時間如流水如果真的有一座時間銀行能存取時間你會願意嗎?目前,上海一些社區正在運行著「時間銀行」。2019年,上海市民政局在虹口、長寧兩區啟動養老服務「時間銀行」項目試點工作作為養老服務體系中的輔助性組成部分,今年8月,市級試點範圍擴大到徐匯、長寧、普陀、虹口、楊浦五區各街鎮。志願者們每天花點時間,關心和陪伴社區裡高齡的獨居老人,付出的服務時長被存入「時間銀行」帳戶。待到他們漸漸老去,就可以享受下一代志願者同等時長的服務了。
  • 1957年,黑龍江老人買下了信用社6元股金,62年後能夠兌換多少?
    那麼,過了62年了,他這個股金證值多少錢呢?當張鳳江老人拿著這個東西去找有關的部門核實之後,結果卻令老人有些哭笑不得。 結果,就和當初的出乎意料一樣,銀行最後得出的數據,也同樣讓張鳳江老人有些意外:原來,這本62年前的股金證,現如今只值17元3毛9釐了! 這個數字,多多少少令張鳳江有些意外。不過,當初張鳳江老人也就沒想過用它幹點啥,現如今雖然不值錢,但是好歹也是長輩留下來的紀念物。
  • 63年前,黑龍江一位老大爺在「信用社」入股6元,如今能拿多少?
    假如你在銀行存6元定期款,63年之後的利息是多少呢?按照2020年銀行最新定期存款利率來計算,63年至少也有上千元的收益。假如在信用社入股6元股金,63年後回報又會是多少呢?如果這6元如果放入到農村信用社,又是解放初期的入股金,收益一定非常大了吧?然而事情真如我們想像的那樣嗎?
  • 男子兌60年前股金 銀行:當時1萬等於現在1塊
    1、100000元變成200塊  胡瑞付出示的這張社員證顯示,胡世炳於1954年11月、1958年3月和4月入股黃陂縣信用合作社時,分別為100000元、800元、1800元,對應5股、6股、6股。總價值為102600元。
  • 黑龍江一位老大爺,在「信用社」入股6元63年,如今能拿多少?
    當時的我們什麼都沒有,溫飽問題是關乎的民生的第一個大問題。因此,當時的人們把錢看的很重要,一有錢就會存在銀行裡,但是由於當時的銀行不提供小額貸款,為了解決農民的難題,便出現了農村信用合作社。農村信用合作社出現於上個世紀五十年代,農民種糧食蔬菜又需要購買種子和農藥,需要錢,為了解決農民的這些難題,人民銀行就將農村的各個網點改為了農村信用合作社。有了信用社,農民在用錢的方面就方便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