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蝦米音樂發布官方聲明表示,由於業務調整,蝦米音樂播放器業務將於2021年2月5日正式停止服務。
具體關停流程將分為三步:今日10點開始,將不再受理用戶帳戶註冊、會員充值等服務;2月5日0點,將停止所有歌曲試聽、下載,停止個人資料導出或下載;3月5日0點後,除網頁端音螺平臺授權服務維持運營,其餘運營均停止,屆時及以後將無法再登陸。
此前,2020年11月29日,微博認證用戶(前華納音樂/環球音樂中國區市場總監)@相徵發帖稱,江湖傳聞,蝦米音樂將於明年1月關閉。當時,阿里巴巴和蝦米音樂還曾就上述傳聞回應稱,不予置評。但如今看來,該傳聞終於坐實。
在公告中,蝦米音樂稱關停決定是由業務調整所作出,未來將轉向音樂商業場景服務,即新成立的音螺平臺。關停之前,用戶及音樂人可以導出歌單和已購買的音樂專輯,而音樂人以後可以在音螺平臺創作音樂。
資料顯示,蝦米音樂成立於2008年,是國內最早的數位音樂平臺之一,擁有3000萬首海量曲庫,至今已吸引了4萬多原創音樂人入駐,擁有1000多個曲風流派、5億多個優質歌單。
蝦米音樂作為國內最早的數位音樂平臺之一,曾一度躋身行業第一梯隊。誕生12年以來,一直呈現小而美的獨立狀態,直到2013年1月被阿里收購,2015年3月與天天動聽合併為阿里音樂,2019年6月由大文娛劃入創新業務事業群。
隨著最嚴版權令的出現,在音樂版權爭奪戰中,蝦米音樂的大量歌曲下架,在線音樂基本形成了QQ音樂、網易雲音樂兩強並立的格局。
蝦米音樂團隊稱,我們在發展過程中曾錯失了一些關鍵機會。在音樂版權內容的獲取上,沒能很好地滿足用戶多元化的音樂需求,這也是我們最大的遺憾。把目光看向未來,我們相信也期待著,將有更加豐富的音樂內容服務形式出現。
蝦米音樂倒下後,新一輪的音樂平臺的競爭仍將繼續。
目前,作為昔日巨頭的BAT,只有百度缺席在線音樂領域布局。阿里已經於2019年完成網易雲音樂的融資,此舉被視為蝦米以後阿里巴巴面向音樂行業的新抓手;騰訊音樂則已經發起環球音樂10%的股份的收購計劃,進一步壟斷自己的版權優勢。
以下為蝦米告別信:
《蝦米:再見之前,想對你說》
各位關心蝦米音樂的朋友:
感謝大家一路以來的陪伴。很抱歉,由於業務調整,蝦米要在這個時候和樂迷朋友們說一聲「再見」。
按照時間規劃,蝦米音樂播放器業務將於2021年2月5日正式停止服務。屆時,蝦米音樂app將從應用商店下架,所有音樂內容消費場景也將停止,帳號資產處理、網頁端音樂人提現服務將保留至3月5日0點。
12年來,產品的每一次迭代和更新,我們都希望做得更加純粹——回歸音樂本身,讓每一位用戶都能發現屬於他們的音樂新世界。但不可迴避的是,我們在發展過程中曾錯失了一些關鍵機會。在音樂版權內容的獲取上,沒能很好地滿足用戶多元化的音樂需求,這也是我們最大的遺憾。
這些天來,不少朋友留言評論說,蝦米的存在是習慣,也是陪伴本身。這種對音樂的共同熱愛,凝結成了5億多張優質歌單和豐富的音樂資料庫。因此,不少蝦米用戶最關心的一個問題是,那些用心儲存的音樂資料會否流失。也有人提出,曾經購買的數位音樂專輯怎麼辦。
針對這些疑問,團隊在過去幾天做了如下幾件事:
1.開放蝦米付費會員/蝦幣退款入口,從今天起到3月4日,用戶可在蝦米手機APP端—「停服公告頁」中申請退款。過程中有任何疑問,可通過手機APP端—個人中心—意見反饋提交給我們的客服同事;
2.在蝦米音樂主頁上,我們設置了歌單轉移的具體方法,用戶創建或收藏的歌單可以通過複製連結的形式,在其他音樂平臺繼續播放。已經付費購買的數字專輯,可以下載到本地電腦/手機中繼續使用;
3.此外,用戶也可以通過靜態網頁、Excel等形式導出歌單裡的具體曲目,確保這些沉澱在蝦米上的共同記憶不會消失。
我們將繼續在音樂道路上的探索。和蝦米音樂播放器業務正式告別的同時,我們將業務重點轉向更多音樂商業場景服務,依託全新的「音螺」商業合作平臺持續創新,服務音樂人及業內合作夥伴,讓音樂內容賦能更多場景。
把目光看向未來,我們期待著,將有更加豐富的音樂內容服務形式出現。再次感謝每一位樂迷對蝦米的喜愛。
我們始終相信音樂的力量。
蝦米音樂團隊
2021年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