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拇指。以後拿東西、穿衣服等日常生活動作都能正常進行了,更重要的是手變完整了!」 昨天被接上新拇指的20歲小夥子小鄭即將出院。
一個月前,小鄭工作中痛失左手大拇指,好在武漢市第四醫院(武漢市骨科醫院)手外科醫生們用8小時時間,成功將小鄭的腳趾「搬家」,接到到其大拇指截斷的地方。目前移植的手指不僅存活,功能也在逐漸恢復。
夜間工作意外痛失拇指
昨天上午,武漢市第四醫院手外三科病房裡,20歲的小鄭左手包著厚厚的紗布,臉上逐漸恢復了神採。年紀輕輕造次重創,讓年過半百的父母十分揪心。
小鄭是生產線上的切割工人,平時每十秒鐘就要切割完成一張地毯。今年6月初的一天晚上,他正和同事們一起在一家地毯廠加班。晚上11點多,他正將流水線上還沒切割好的地毯往機器中送,可一不留神左手拇指就被帶進了機器。「當時整個人都疼蒙了,拉出左手後已經血肉模糊,於是趕緊叫同事關掉機器電源,找到斷指,可機器上下運轉的速度太快,等電源被關掉時只找到了一節不到1釐米長的殘肢。」
當時工友們將小鄭送到工廠附近的醫院,可因為拇指沒了,傷口處理難度難度較大,醫生們建議小鄭去武漢處理。隨後,大家帶著小鄭緊急往武漢的醫院趕。
腳趾移植代替缺失大拇指
急匆匆到達武漢已經是凌晨5點,距受傷的時間已經超過了6小時。小鄭來到武漢市第四醫院(武漢市骨科醫院)就診。
「來院時患者左手第一掌骨還在,但以上的部分全部離斷、毀損,殘肢不足1釐米無法進行斷指再植。」該院手外三科主任危蕾介紹,當天醫生立即給小鄭進行了清創手術。
失去拇指對剛滿20歲的小鄭一家打擊非常大。「我是家裡獨子,也是家裡的頂梁柱,如果沒有了拇指,以後刷牙拿個杯子都要別人幫忙,今後還怎麼工作?」他無法接受這個殘酷的事實,當天手術後不吃東西也不喝水,一句話也不說。
拇指在手部總體功能中佔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一隻手如果沒有了拇指,將損失近50%的功能。「要重建左手拇指,可以通過左足第二趾游離移植術,也就是把左腳第二腳趾移植到其右手上,代替缺失的大拇指。」危蕾說移植手術可以在清創手術後一周甚至一個月進行,這期間小夥子和家人可以慎重考慮。
「起初我有點不敢相信,腳趾可以代替拇指的功能嗎?」在危蕾主任耐心的解釋下,小鄭和家人放下了心中的疑慮,決定進行移植手術。
歷時8小時成功移植左手拇指
6月20日進行。從上午9點半到下午近6點,危蕾和吳波、劉俊三位經驗豐富的外科醫生,先後進行了左腳第二趾游離、手指血管探查重建、手指骨質血管神經肌腱、皮膚吻合等一系列手術。
手指再植成活的關鍵在於血管的是否通暢。手術中,醫生在顯微鏡下縫合了血管,而要保證術後拇指的感覺及功能,還得逐一將神經、肌腱、骨頭等全部成功接上,再把已經扭曲的皮膚對合好。經過8個小時努力,手術順利完成。
經過兩周的康復治療,移植的拇指終於成活,外觀良好,恢復情況也不錯。危蕾說,今後明明還要做康復鍛鍊,儘管拇指外觀上不能和完好的手指一樣,但今後吃飯、拿東西、穿衣服都沒有太大問題。
肢體離斷救治要及時
每年夏天都是外傷的高發季,一般來說,含肌肉的大肢體(如腿部、胳膊)離斷,必須在6個小時內接上,否則可能會造成斷肢不可逆的壞死。但是像手指這種肢體末端,耗氧量較少,離斷的時間可以堅持得稍微長一些,按照季節來說,夏季堅持的時間要短一些,冬季時間長一些。
醫生提醒,如手指受傷不慎離斷後,首先要爭分奪秒地搶時間,越快接上以後功能恢復就越理想。因此一定要第一時間將斷指保護好,不僅要保持斷指清潔,還要維持一定的溫度,例如夏天可以用冰塊降溫。而有的患者認為將斷指泡在酒精中可以防止感染,或者將斷指捂在身上保暖,均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