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我國在剛恢復高考制度不久的時期,對於教師的需求量非常的大,所以國家就在政策上下足了功夫,以包工作分配和免學費的形式來吸引考生。那麼,小編今天就和大家來聊聊20年前的那些中師生在現在到底是什麼水平呢,一起來看看那個年代的網友們的觀點吧!
其實國家在師範生待遇最好的時期是1985年到1996年之間,因為那個時候是最缺人而且又是國家最需要發展教育水平的時候。而從1997年開始國家開始不給包分配工作了。而對於當時考上中等師範學校的人來說,都是數一數二的人才,放到現在考個211不是什麼很難的事情。比如說,我們當時村裡就有個人是在1991年時考上了全區的第一名,比最好的縣一中錄取分還要高上80幾分,實在是令人嘆服,而後來他卻因為家人身體不是很好,又擔心將來考不上大學沒有出路所以就選擇了走中師生這條路。
我是1981年初中畢業的,當年的社會情況是有不少的人想要擺脫窮困的家庭,所以選擇了中師大這條安全而又穩定的道路。而恰好,我當時的成績是年級第一所以有機會去中師,只不過我後來是選擇了上大學,最後考一了全國前十裡的一所大學。而根據我當時的印象,學校裡還有些人的成績雖然說沒有我的高,但是差距也不是很大如果當時他們選擇去讀高中,參加高考,估計考上一個211或者是985大學是不成問題的。
其實,對於中師生來說國家上分時期來的,比如說在1994年以前,中師生上學不但不用花錢而且還有生活補貼,畢業包工作分配,所以說對於當時來說影響力也是非常的大。但在1995年後學校開始要收費了,而且對於工作分配一是要看成績二是要看哪裡地區缺老師,就把你調過去,多數都是一些發展非常落後的地區,待遇明顯沒有前幾年那麼好。而至於1998年後中師基本上已經招收不到什麼學生了,所以自然也就放低了要求,但是對於大多數人而言至少還能拿個師範大學的文憑,所以說中師生的水平也不能按一個標準來衡量,主要是要分時代的。
其實,看完上面這些我們大家都會聯想到這是時代的進步和國家教育的強大。所以說,不管那些中師生到底是什麼水平,我們都應該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看待他們,因為是他們為我們國家的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