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黃辛通訊員孫樂琦攝
本報訊(記者黃辛)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8月25日宣布中國首次完整回收隕石坑、首次獲得西雙版納目擊隕石全記錄實證。會上展示了回收的西雙版納隕石雨中最大的主體隕石坑,以及一號隕石和二號隕石實物。上海科技館也因此成為中國首家完整回收隕石坑的博物館。
6月1日21時45分左右,雲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上空突然出現一個火球,由東向西偏北方向飛行划過夜空,發出短暫強光,幾秒後迅速消失。西雙版納隕石雨先後共發現500餘塊石隕石,總重量不超過50公斤,分類為普通球粒隕石L6型,正在向國際隕石學會申請命名為「曼桂隕石」。其中,勐遮鎮曼桂村村民玉香懷發現最大的一塊隕石主體達1228克,其隕石坑也首次完整回收,洞口平均直徑13釐米,深度為25釐米,入射角度約70度。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徐偉彪表示,可以確定此次雲南西雙版納火流星事件為一次目擊隕石隕落事件。隕石母體在高速飛行中與大氣層摩擦,表面溫度急劇增高,最終導致母體爆裂解體成數百塊碎片散落在東南—西北方向長約10公裡、寬約1~2公裡的狹長地帶,面積約有20平方公裡,範圍涵蓋勐海縣勐遮鎮十餘村。這次降落的隕石個體表面大多覆蓋了一層厚約0.5毫米的黑色熔殼,熔殼與隕石內部基質分界明顯。隕石中大多數基質重結晶嚴重,球粒輪廓模糊不清晰,直徑一般為0.5毫米左右。隕石斷面上分布有豐富的黑色熔融脈,寬度約0.3毫米,部分熔融脈貫穿整個隕石斷面。這些熔融脈保留了隕石母體小行星在太空中發生的重大撞擊事件信息,是研究太陽系內行星間衝擊碰撞歷史的絕佳樣品。
經曼桂隕石主體擁有者張勃先生與其發現者玉香懷女士商議,兩人決定共同將該隕石墜落形成的隕石坑實體完整發掘後捐贈給上海科技館。上海科技館為此向玉香懷一家頒發了由上海科普教育發展基金會和上海科技館共同籤發的捐贈證書。
《中國科學報》 (2018-08-28 第1版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