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地化所科學家在岫巖隕石坑發現大量柯石英

2020-11-29 中國科學院

近日,中科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陳鳴科研小組在位於遼東半島北部岫巖滿族自治縣蘇子溝鎮丘陵山區一個環狀地質構造中發現了大量超高壓礦物柯石英。柯石英發現地的岫巖隕石坑是華夏大地第一個被證實的隕石撞擊構造,坑直徑1800米,坑深150米。大量超高壓礦物柯石英的發現為該坑的撞擊起源提供了確鑿證據。日前,國際學術期刊《地球與行星科學通訊》(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發表了陳鳴等人有關岫巖隕石坑中柯石英發現的論文。

據介紹,在我國開展隕石坑科學研究近30年的歷史中,這是第一篇在國際學術刊物上發表的有關中國隕石坑研究的科學論文,表明了岫巖隕石坑得到了國際科學界的肯定。

據介紹,柯石英是一個在超高壓條件下形成的二氧化矽天然礦物。在隕石撞擊引起的高溫超高壓條件下,地表巖石中的常見造巖礦物石英有可能轉變為高密度的柯石英。地球上第一個被確定的隕石撞擊坑(巴林傑隕石坑)就主要歸因於柯石英的發現。地球上大約15%的隕石坑中已經找到撞擊形成的柯石英。柯石英被國際科學界確定為地表隕石撞擊構造的診斷性證據之一。

岫巖隕石坑中柯石英產出在距離地表近300米深的撞擊角礫巖中。現有的衝擊變質理論模型認為,隕石坑中柯石英是衝擊波作用引起的石英固態高壓相轉變產物。陳鳴等人觀察到岫巖隕石坑中柯石英主要以自形晶、樹枝晶及球狀晶形式產出在撞擊形成的二氧化矽玻璃中,這是典型的從熔體中結晶的產物,不能按照現有衝擊變質理論模型來解釋。該坑柯石英晶體最大粒度達20微米以上,針狀晶體長達40微米,這是目前在隕石坑中發現的最大粒度柯石英。這項研究成果首次揭示了衝擊變質成因柯石英從二氧化矽熔體中結晶的機制;根據柯石英從熔體中結晶的特點,修正了過去提出的衝擊變質成因柯石英形成的壓力範圍;揭示了高壓二氧化矽熔體性質是導致柯石英極快生長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據了解,岫巖隕石坑在隕石撞擊構造中屬於小型簡單坑,這意味著類似於岫巖隕石坑柯石英的產狀特徵可能普遍存在於其他隕石坑中,特別是那些規模更大的眾多隕石坑。因此,該項研究成果對衝擊變質理論特別是高壓礦物的形成機制和隕石撞擊坑的壓力溫度歷史研究帶來新的啟示。

相關焦點

  • 科研人員首次在火星隕石中發現柯石英—新聞—科學網
    (a-b)自形-針狀柯石英,產出於熔融囊;(c-d)粒狀柯石英,被熔長石包裹,與二氧化矽玻璃和石英共生。胡森供圖 柯石英是石英的一種高壓相礦物,在地球上主要產出於變質巖和隕石坑中,如我國秦嶺地區的變質巖和岫巖隕石坑。近年來,在月球隕石和灶神星隕石中也相繼發現了柯石英,而在相似巖性的火星隕石中,石英的高壓相主要為斯石英和賽石英。
  • 依蘭發現我國第二個隕石坑,第一個是誰?它們在哪裡?長啥樣
    近幾日,科研人員在黑龍江依蘭縣發現了一個隕石坑。依蘭隕石坑在小興安嶺餘脈上,和依蘭縣城隔江相望。隕石坑是流星撞擊地球留下的遺蹟,也是人類和太空對話的窗口,有極高的科研價值和旅遊價值。依蘭隕石坑發現能為黑龍江旅遊帶來一個新熱點。
  • 科學網— 首次在火星隕石中發現柯石英
    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 月球表面為什麼會有大量的,面積很大的隕石坑?
    同處在一個太陽系裡,水星和月球都有著大量的隕石坑,甚至大的在地球上用肉眼都能依稀可辨!然而地球上卻難以難找到類似的痕跡....為何會這樣?月球表面密密麻麻的環形山,其實月球背面的環形山更多,正面還有比較暗淡的「月海」!反面卻鮮有這樣的區域,都是反射率很高的各種高原與環形山!
  • 寬約9米,重15噸,月球隕石坑中藏著外星飛船?
    月球存在著大量隕石坑,除了大小差距,所有隕石坑的外表幾乎沒有不同之處,然而NASA的月球探測飛行器就在月球表面拍到了一個與眾不同的隕石坑:在隕石坑的中間並不是空的,而是一種很像人造物體的結構,大概體長15米,寬約9米。雖然沒有其它證據,但還是有人以此大肆宣揚——或許與外星文明有關,並且它們可能就藏在月球的背面。可是事實真的如此嗎?
  • 來點物理NO.37|神奇的月球隕石坑
    月球直徑大約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質量大約是地球的八十一分之一,其表面布滿了由隕石撞擊而形成的環形的凹坑——月球隕石坑。我們知道隕石坑它的大小和它的深度,應該是成正比的,也就是說隕石越大撞擊後形成的坑就越深,直徑也就越大。然而月球上隕石坑雖然具有一定的寬度,但其深度卻十分的淺。
  • NASA新發現:水星北極存在大量冰 或有1萬億噸重
    據外電報導,美國宇航局(NASA)表示,科學家在水星北極地帶發現大量的冰。作為在太陽系內距離太陽最近的行星,水星上存在冰的事實給天文界帶去新的驚喜。  NASA日前公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水星軌道探測器「信使」號發現,在這顆行星的北極地區存在大量的冰。報告稱,結冰的地帶通常是隕石坑,通常位於不易被發現的陰影之中。
  • 極為神秘的月球隕石坑,永遠處於黑暗環境,裡面或藏著生命的密碼
    ,對於科學家來說,月球上的這些隕石坑可都是「寶藏」,因為通過它們,或許可以發現很多的答案。這也意味著,月球上是絕對不可能有生命和水存在的,不過,近年來的很多發現,都讓科學家們不得不重新審視起月球,因為在月球上,也有一些特別的地方,這些地方就是月球兩極地區的隕石坑,它們永遠都處於黑暗之中,裡面暗藏玄機。
  • 玉兔2號再發威,月球背面發現神秘物質,這次美科學家服氣了!
    近日,我國科學家發表了一項對月球上「凝膠狀」物質的研究分析,這種奇怪的物質是由我國玉兔2號月球車首次在月球背面的隕石坑中發現的。據信,科學家在玉兔2號的工作日誌中將這種奇怪的材料描述為「彩色神秘物質」,消息一經公布,便引起了科學界的廣泛關注。
  • 猶加敦半島有個隕石坑,專家說:也許是坑中的礦物,導致恐龍滅絕
    恐龍滅絕是地球上最大的謎案之一,科學家們給出了各種各樣的推測,其中最主流的說法是小行星撞擊地球,但不過還缺乏直接的證據。近年來,西方科學家在尤卡坦半島,發現了一種特殊的物質,或許這種物質,就能直接證明恐龍滅絕的罪魁禍首就是小行星。究竟是什麼樣的物質呢?
  • 灶神星和穀神星的隕石坑幫了大忙,揭示出重要線索
    科學家利用巖石體上的隕石坑分布判斷行星表面年齡。但是氣態星球的年齡如何決定呢?信不信由你,也許通過隕石坑。羅馬國家天體物理研究所的科學家說,小行星帶中兩個最大的行星灶神星(Vesta)和穀神星(Ceres),可以幫助查明木星何時再早期太陽系的演化過程中開始形成。
  • 人工智慧幫助計算月球上的隕石坑
    00:03:14 來源: 天馬行文 舉報    最近有一組中國與義大利、冰島等研究人員所組成的團隊
  • 長江2020年第3號洪水形成;科研人員首次在火星隕石中發現柯石英丨...
    7月24日,我國科研人員在南海某海域連續兩次發現抹香鯨群體,同時觀察到母子對。這是我國科研人員繼去年以來再次在南海目擊並記錄到該物種。圖片來源:新華網消息站●26日,我國自主研製的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在山東青島附近海域成功實現海上首飛,為下一步飛機進行海上試飛科目訓練及驗證飛機相關性能奠定了基礎。
  • 科普:火星隕石又有新發現?
    (2)案例:美國「海盜號」探測器於1975年發射後,曾測量過火星大氣,分析發現其中有二氧化碳、氮氣、氖氣、氪等氣體分子。科學家又測試了EETA79001隕石玻璃體中的氣體,結果發現該隕石釋放出來的氣體組分與火星大氣完全一致,於是證明EETA79001隕石來自於火星。
  • 人體新發現:近些年來,科學家們所發現的7個新的身體部位
    科學家們其實在不斷發現新的器官和關於人體的新秘密。在本文中,小編要為你帶來,近些年來,科學家們所發現的7個新的身體部位.011、充滿液體的組織例如,在2018年,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個新的器官,它會在我們的體內吸收大量的重量。
  • 深入大西洋深海處,科學家發現大量新物種,或刷新對外星生命認知
    從目前的探索情況來看,在已知的系外行星中,適宜我們人類居住的星球可能不是很多,前段時間科學家才從4000多顆已知的系外行星中選出了24顆「超宜居」行星。問題是,在這些「超宜居」行星上,生命能夠存活嗎?答案是不知道,因為我們並沒有到達這些外星球,也還沒發現這些外星球的生命跡象。不過,科學家在探索地球時,發現在一些環境極為惡劣的地區存在大量的新物種,可能會刷新我們對外星生命的認知。
  • 隕石坑上為啥找不到石頭?專家:因為這2個原因!這下你應該懂了吧
    隕石坑是怎麼形成的?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下隕石坑是怎麼形成的!我們知道隕石是宇宙中非常常見的物質,這些來自外太空的隕石或者天體,在經過地球的時候,會被地球的引力所捕獲,後慢慢靠近地球,然後飛向地球,穿過地球的大氣層,最後墜落到地面!我們知道隕石的墜落速度是非常快的,而且在與空氣摩擦時會產生非常高的溫度,很多隕石會因此而燃燒,那些體積小的隕石,在還沒有掉下來的時候就早已燒光了!
  • 隕石坑中的小鎮:2萬人居住在大坑裡,人們用含鑽石的巖石建房子
    多年來,人們一直以為這個大坑是一個火山口,直到1960年,兩位美國科學家尤金和愛德華才發現,這個大坑其實是由隕石撞擊造成的。當時一個鞋匠在參觀諾德林根的一座教堂時,刮開牆壁,發現了閃閃發光的東西,專家來到現場,證實那是石英,而石英這種巖石通常只能在與隕石撞擊的巨大衝擊過程中形成。
  • 月球上3萬多隕石坑,為什麼不見隕石只見坑?
    月球作為地球唯一自然衛星,上面布滿了密密麻麻的隕石坑,天文學上叫做環形山。這些環形山總計有5萬多,在1km以上的有33000多,100km直徑的有40個,所有隕石坑足有月面積的7%~10%,而月背更多。
  • GRL:SaU 169月球隕石中雷鋯石的發現
    邢魏凡等-GRL:SaU 169月球隕石中雷鋯石的發現月球的表面布滿了大大小小的撞擊坑,其表面物質普遍經歷了強烈的衝擊變質,形成月壤和各種衝擊熔融角礫巖。但是,一個長期令人困惑的問題是,無論阿波羅樣品或是月球隕石,極少發現高壓礦物相。迄今為止,僅在幾塊樣品中發現了橄欖石的高壓相(林伍德石和瓦茨利石)和二氧化矽的高壓相(柯石英、斯石英、賽石英)。作為對比,受到衝擊變質的普通球粒隕石、火星隕石中普遍存在各種礦物的高壓相。月球樣品中高壓礦物的缺失,很可能指示了月球受小行星撞擊產生特殊的溫度-壓力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