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兔2號再發威,月球背面發現神秘物質,這次美科學家服氣了!

2021-01-10 騰訊網

近日,我國科學家發表了一項對月球上「凝膠狀」物質的研究分析,這種奇怪的物質是由我國玉兔2號月球車首次在月球背面的隕石坑中發現的。

據信,科學家在玉兔2號的工作日誌中將這種奇怪的材料描述為「彩色神秘物質」,消息一經公布,便引起了科學界的廣泛關注。

玉兔2號是什麼?

玉兔2號月球車是於2018年12月8日,在我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嫦娥四號月球太空飛行器搭載長徵三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的。

其在經歷漫長的26天太空旅行之後,終於在2019年1月3日抵達了月球,並且成功在月球背面的艾託肯盆地(Aitken basin)中的馮·卡門(Von Kármán)隕石坑完成了軟著陸。

嫦娥四號又是什麼?

嫦娥四號項目可視作我國探月工程中的裡程碑,這項任務的重要意義在於,它是歷史上第一個能夠在月球背面實現軟著陸的人造航天設備。

不僅如此,嫦娥四號還在月球背面首次揭開了馮·卡門(Von Kármán)隕石坑的成因之謎。

馮·卡門隕石坑究竟有多大?

說到馮·卡門隕石坑的話,那麼不得不介紹一下艾託肯盆地,這是一個在月球背面的被科學家稱之為太陽系內最大且最古老的隕石撞擊坑,其深度有13千米,直徑超過2500千米。

馮·卡門隕石坑就位於艾託肯盆地的內部,它是一個直徑為180千米的小型隕石撞擊坑。

然而,正是在馮·卡門隕石坑之內,玉兔2號月球車藉助其全景避險攝像機和近紅外光譜儀(VNIS)等高科技設備發現了這種奇怪的「凝膠狀」物質。

奇怪的「凝膠狀」物質是什麼?

這項研究被發表在了《地球與行星科學快報》上面,根據我國科學家給出的分析結果,這種尺寸為20英寸x 6英寸(52 x 16釐米)的奇怪物質很可能是在隕石撞擊到月球表面之後,由於高溫高壓的作用,那些被擊散的巖石熔化後形成的角礫巖碎片。

一位來自於美國宇航局(NASA)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的博士丹·莫裡亞蒂(Dan Moriarty)指出:

「中國科學家公布的這種奇怪的「凝膠狀」物質與曾經美國宇航局阿波羅15號和17號任務中從月球表面帶回的兩種角礫巖樣本較為相似。」

這兩種角礫巖樣本編號為15466和70019 ,其中由太空人兼地質學家哈裡森·傑克·施密特(Harrison Jack Schmitt)所收集的70019樣本與此次玉兔2號發現的奇怪的「凝膠狀」物質相似度最為接近,70019樣本是由粘合在一起的深色礦物碎片和黑色發亮玻璃構成的。

此外,丹·莫裡亞蒂還做出了進一步闡述:

「目前玉兔2號是在光照條件不足的情況下,對月球背面的一個完全未知區域進行探索的,因此通過光譜設備的觀測結果還需要做進一步分析。由於我們沒有任何來自該地區的樣本分析報告可供參考,因此,這種奇怪的「凝膠狀」物質的化學成分還有待確認。」

不過,丹·莫裡亞蒂博士對於我國科學家在數據記錄以及對未知物質的分析方法和假設等方面給出高度評價,丹·莫裡亞蒂博士認為中國科學家能夠在極具挑戰性的環境背景下給出如此客觀且合乎邏輯的分析結果,實屬不易。

對於我們來說,能夠發現月球上的神秘物質固然是值得歡欣鼓舞的一件事,然而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我們的探月計劃已經向世界各國「秀了肌肉」,同時也迎來了對手的尊重,正如那句經典語錄中所說的:我們一路奮戰,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難道不是嗎?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月球背面的神秘綠色物質分析出爐,可能是隕石撞擊產物
    去年,中國玉兔二號月球車(Yutu-2)首度降落無人造訪過的在月球背面,並發現奇怪的綠色「凝膠」物質。現在最新分析結果出爐,究竟這是什麼東西?玉兔二號是全世界第一輛踏上月球背面的月球車,在此之前,月球背面還是充滿謎團的重地(現在依然是)。
  • 玉兔二號在月表發現神秘新物質:疑似隕石遺物
    今日,據外媒報導,中國玉兔二號月球車在月球上發現了神秘新物質。據悉,工作團隊在一張玉兔二號拍攝的月表照片上發現了不同尋常之處,一個形似小火山口的地區周圍似乎有著與月表土壤不同光澤和顏色的物質。隨後工作團隊推遲原定的漫遊計劃,讓玉兔二號儘快接近這一區域並檢測這些材料。
  • 玉兔二號發現凝膠狀物質,專家分析:和阿波羅47年前發現物質相似
    玉兔二號發現凝膠狀物質,專家分析:和阿波羅47年前發現物質相似在距離地球38萬公裡之外的月球,我國玉兔二號已經正式考察9個月,在月球表面前進285米之多,在這過程當中,為我們帶回很多關於月球寶貴數據,這不最近玉兔二號在探索過程中又有新的發現,讓科學家為之一振,在玉兔二號前進路程上
  • 長壽的玉兔2號在月球背面走了600多米了!
    嫦娥4號的著陸器,玉兔二號月球表面巡視器,加上遠在拉格朗日點附近的鵲橋中繼衛星,整個系統已經連續正常工作了719天之久,等於是安全渡過了25個月晝和月夜的轉換,也就是相當於地球上的25個月。而玉兔二號月球車,已經累計安全行走了600.55米。一裡多路已經走出去了。嫦娥4和嫦娥3的成果,首先是對月球表面進行長期的「精確天氣觀測」。
  • 玉兔二號重現47年前月球金屬顆粒,阿波羅太空人對此疑惑不解
    玉兔二號正在謹慎靠近撞擊坑,並分析樣本。因為我們知道,任何一個月面坑洞都有可能導致玉兔二號陷入其中,美國宇航局的機遇號就是輪子陷入無法動彈而被放棄。 正在月球背面進行漫遊考察的玉兔二號已經行駛了285米以上的路程,一邊走、一邊對月面環境進行觀測。
  • 月球地下是什麼?嫦娥四號最新發現,幫助揭示月球數十億年的演化史
    2019年1月,中國發射的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背面的馮卡門坑著陸,成為首個在月球背面軟著陸的探測器。著陸數小時後,「玉兔二號」月球車從嫦娥四號釋放。利用玉兔二號月球車搭載的測月雷達,中國科學家首次揭露了月球背面著陸區域地下40米深度內的地層結構。這一研究對於了解月球上火山活動與隕石撞擊的歷史,以及月球的地質演化過程具有重要的意義。
  • 嫦娥四號將落在月球背面哪個點?
    人類通過多次環月探測發現,月球背面分布著大大小小的天體撞擊坑。這片神秘區域到底經歷過怎樣的天體活動?科學家分析,這些撞擊坑有的在幾十億年前生成。能否通過它們找到宇宙起源的蛛絲馬跡?嫦娥四號在月背成功著陸後,有望為解開這些謎題邁出關鍵一步。月球的背面有什麼至今,還沒有太空人或月球車登上月球的背面。
  • 月球表面的玉兔經證實是一個大的隕石坑
    月球上是否真的存在玉兔?最近日本科學家解開謎團,發現月球表面的兔子倒影,其實是隕石撞擊出來的巨大坑洞。事實上,所謂的兔子倒影,其實是月球上最大的盆地高低地形所形成的陰影,日本科學家最近更發現,這兔子形狀的盆地是由一顆超大隕石撞擊生成的,解密關鍵就是美國太空船阿波羅13號從月球帶回來的巖石。巖石當中含有鈣的成分,科學家研究認為,當隕石撞擊月球表面瞬間產生的高溫融化地殼物質再凝結後,會釋放鈣成分,而恰巧盆地周圍密集分布這種含鈣巖石,間接粉碎了玉兔傳說。
  • 「嫦娥四號」為何要落月球背面
    因此,對月球背面開展形貌、物質組成、月壤和月表淺層結構的就位與巡視綜合探測,可促進對月球早期演化歷史的新認知,對研究地球的早期歷史也有重要價值。 另外,由於被地球潮汐鎖定、月球的自轉與公轉周期相同等原因,在地球上永遠看不到月球的背面,只有約59%的月面能被地球觀測到。所以對天文學研究而言,月球背面是一片難得的寧靜之地。接收遙遠天體發出的射電輻射是研究天體的重要手段,稱為射電觀測。
  • 月球背面的「秘密」被揭開?嫦娥4號傳回一張照片,引科學界熱議
    關於月球的傳說,中國人實在是太多了。比如:嫦娥奔月、吳剛伐桂、廣寒宮、月兔搗藥。也正是因為如此才成就了我們現代探月計劃當中許多美麗的名字:天宮五號、玉兔一號、玉兔二號。對於天文現象的好奇,是中國人自古以來的特點,因為中國人一直以來都在搞農業種植,所以必須要研究與農業、植物相關的天文現象。
  • 月球的背面長什麼樣,阿波羅8號親眼見證了它的後背
    月球的背面長什麼樣,阿波羅8號親眼見證了它的後背。中國唐代大詩人張若虛的名作《春江花月夜》,是最聞名的唐詩之一,號稱「孤篇壓盛唐」。這首詩裡有一句很是聞名:「人生代代無限已,江月年年只類似」。是啊,非論我們何時抬起頭來看,月球老是一個樣子,從來沒有變過。
  • 「汽博館科普課堂」人類月球日 駕著月球車去兜風
    今天是「人類月球日」。1969年7月20日人類第一次登月成功,為了紀念這次「人類邁出的一大步」,每年的7月20日就被定為「人類月球日」。此後,人類對月球的研究和探索也愈發深入。而提到探測月球,怎麼能不提到月球上的專用車輛——月球車呢!
  • 印方月球探索終失敗,玉兔2號卻尋得隕石坑,發回關鍵信息
    而現如今隨著太陽的公轉影響,此登陸器的著陸點正處於此次太陽落下的地區當中,也就意味著此地將直接進入到黑夜當中,再等到太陽升起時此著陸器也就正式的達到了壽命的終點。這樣的事態發展預示著,印方此次的登月計劃徹底的失敗,再無挽回的可能出現。
  • 一線航天人親筆書寫:記錄人類首次登錄月球背面全過程 新書《月背...
    由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聯合未讀推出的《月背徵途:中國探月國家隊記錄人類首次登陸月球背面全過程》(以下簡稱《月背徵途》)一書的上市,正迎合了當下讀者大眾及青少年對中國航天發展及探月科普的閱讀需求。本書記錄了人類首次登陸月球背面全過程,回顧並梳理中國探月工程重大時間事件節點。通過詳實的一手資料,和大量首次公開的珍貴圖片,揭開月球神秘面紗,具有極高的科普價值。
  • 「嫦娥五號」—月球採樣返回倒計時
    ——「落」,實現在月球上軟著陸及月球車探測月球(嫦娥三號/玉兔號、四號/玉兔二號);第三步——「回」,發射能返回地球的落月探測器,將月球樣品帶回地球。」圖塔蒂斯「小行星「落」的精彩:嫦娥三號/玉兔號、嫦娥四號/玉兔二號嫦娥三號於2013年12月2日發射,14日21:11在月面雨海地區成功軟著陸,成為繼1976年的月球24號後首個在月球表面軟著陸的探測器。
  • 【歷史上的今天】嫦娥四號:人類第一顆軟著陸月球背面的探測器
    該任務將試圖確定月球未探索區域的年齡和組成,並開發該工程後期所需的技術。 艾特肯盆地是古代月球上的一次碰撞時間留下的隕石坑,它現在約13公裡(8.1英裡)深,人們認為月球的深部地殼甚至地幔物質很可能已經暴露。如果嫦娥四號能夠找到並研究其中的某些物質,它將對月球的內部結構和起源取得前所未有的認識。
  • 月球背面有信號能做什麼?盤點「鵲橋號」的世界之最
    釋疑2「嫦娥奔月」為何先架「鵲橋」?「嫦四」將在月球背面著陸,「鵲橋號」能助其與地球聯絡在月球背面著陸,通信是繞不開的問題。由於月球公轉周期與自轉周期相同,月球只能永遠以同一面朝向地球。邢強對記者介紹,約41%的月面無法被地球直接觀測到,當飛行器飛到月球背面,就難以和地球進行通信,這也是長期以來人類探測器從未在月球背面著陸的主要原因。而中國嫦娥四號探測器將創造歷史,計劃今年年底降落在月球背面南極附近的艾特肯盆地,並開展月球巡視勘察。記者了解到,搭一座「鵲橋」,就建立了「嫦娥四號」與地面測控網絡的聯繫。
  • 奮進中國2019|嫦娥四號月背著陸 玉兔二號成功落月
    2019年,我們有一隻奮進的兔子在月球上創造紀錄,這就是玉兔二號月球車。2019年1月2日,嫦娥四號完成了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玉兔二號月球車也成功落地,在月球遠端留下了第一條軌跡。大屏上的兩張照片就是成功著陸後,玉兔二號和嫦娥四號互相給對方拍的第一張照片。
  • 580天的月球徵程「嫦娥四號」創造了多個世界第一
    嫦娥四號自主喚醒 進入第21月晝工作期~從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獲悉,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分別於8月13日14時54分和8月12日20時34分結束月夜休眠,受光照自主喚醒,進入第21月晝工作期。兩器工況正常,能量平衡,繼續月球背面的探索之旅。
  • 「鵲橋」中繼星在月球背面架橋 選址曾是大難題
    月球的背面為何看不到月球是地球的衛星,同時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地外天體。人類自古以來都對月亮充滿好奇,隨著科技水平的進步,科學家們從遠距離觀測月球,到近距離接近月球,最後到成功登月,開始對這一星球進行了更加深入地了解。然而直至今日,這顆星球的許多秘密,尤其是月球背面,仍然未能解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