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加敦半島有個隕石坑,專家說:也許是坑中的礦物,導致恐龍滅絕

2020-11-26 歷史店

恐龍滅絕是地球上最大的謎案之一,科學家們給出了各種各樣的推測,其中最主流的說法是小行星撞擊地球,但不過還缺乏直接的證據。近年來,西方科學家在尤卡坦半島,發現了一種特殊的物質,或許這種物質,就能直接證明恐龍滅絕的罪魁禍首就是小行星。究竟是什麼樣的物質呢?如果您也感興趣,下面小編就來給您揭秘:

尤卡坦半島位於北美洲的墨西哥,面積約20平方公裡,是墨西哥主要的經濟作物產區之一。另外,在尤卡坦半島還有眾多瑪雅時期的古遺址,因此也被譽為瑪雅文化的搖籃,每年都吸引了世界各地專家和學者前往考察。不過,讓尤卡坦半島聲名遠揚的卻是隕石坑,即希克蘇魯伯隕石坑,曾是世界上最大的隕石坑。

1951年,墨西哥的一家石油公司在尤卡坦半島尋找石油,在鑽井時發現地下1300米處有巖層,這是一種在高溫高壓條件下形成的典型巖層。後來,有科學家進行了考察和研究,確定該處竟然是一座大型隕石坑,形成於6600萬年前,其影響範圍超過180公裡,坑洞的中心直徑長約10公裡,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隕石坑,被命名為希克蘇魯伯隕石坑。據此,科學家們從希克蘇魯伯隕石坑,就聯想到了恐龍的滅絕。

從發現的恐龍化石來看,恐龍是在白堊紀-第三紀逐漸滅絕的,也就是距今6600萬年前,與小行星撞擊尤卡坦半島的時間吻合。上世紀90年代,亞利桑那大學的考古學家希爾德布蘭教授,獨自前往尤卡坦半島尋找隕石坑遺蹟,試圖找到與恐龍滅絕有關的線索。在當地人的帶領下,希爾德布蘭教授來到了希克蘇魯伯隕石坑一帶,但讓他感到遺憾的是,隕石坑因為千萬年地殼運動,所以都已經深入地下,或者在海洋深處。目前從地球表面是找不到了。

不過希爾德布蘭教授也有收穫,他在隕石坑中,找到了一些沉澱物和巖石帶回去研究。後來,希爾德布蘭教授發現沉澱物種含有金屬銥和石英微粒,而巖石則是曜巖的玻璃風化物。據此,希爾德布蘭教授可以肯定在6600萬年前,確實發生過一次威力巨大的小行星撞擊地球事件。那究竟有多大的威力,能讓地球物種滅絕呢?希爾德布蘭教授也給出了答案:

希爾德布蘭教授和同事經過研究,確定尤卡坦半島的小行星直徑約10公裡,並在撞擊的同時產生4.0×10^23焦耳的能量,相當於100億噸的TNT烈性炸藥,以至於小行星撞擊後就迅速蒸發了。或許您對這樣的數據沒概念,小編換一種說法您就知道了。二戰時期,美國投放廣島的一顆原子彈,爆炸的威力相當於2萬噸TNT炸藥,因此小行星撞擊地球就相等於50萬顆原子彈爆炸的威力,讓附近所有物質在一瞬間完全蒸發。

除此之外,希爾德布蘭教授還有一個前所未有的發現,尤卡坦半島地下有豐富的煤炭層。據研究顯示,地球有46億年,早在1.4億年前的白堊紀時期,地球上就形成了大量的煤炭層,佔地球面積的13%,比如我們現在用的一些煤炭,還都是在那一時期形成的。既然有煤炭層的存在,小行星撞擊地球的威力就被放大了數倍,因為撞擊產生的能量會點燃煤炭層,消耗大量的氧氣,釋放出熱量和硫化物,以及其他大量的有害氣體。

舉個簡單的例子,好比將我們如今遇到的霧霾問題,那是小行星撞擊事件,就等於將如今的霧霾問題,放大幾萬億倍,整個大氣層都充滿了厚厚的煙塵和有毒氣體,還伴隨著酸雨頻發,溫度升高和冰川融化,導致海平面上升,使一切需要氧氣維持生命的物種都走向滅絕。隨著地球物種的逐漸滅絕,原本穩定的生態圈和食物鏈也都遭到破壞,最終帶來了物種大滅絕。

在這樣的地球環境中,沒有多少植物和動物能夠存活,尤其對恐龍來說,呼吸不到氧氣,只能吸毒氣,也吃不到食物,更不能長期地生活在水裡,因此就註定要走向滅絕。總而言之,小行星撞擊地球是恐龍滅絕的罪魁禍首,豐富的煤炭層算是「功勞」最大的幫兇,它們聯手給地球上的生命帶來了一場滅絕性的浩劫。

看到這裡,或許您也明白了一個道理,地球良好的環境才是最珍貴的,最無價的,最不可替代的,不要盲目地犧牲環境,從長遠的發展角度來看是不明智的。雖然恐龍滅絕了,但是它早就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地球只有一個,破壞地球環境,就等於跟人類自己過不起。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劉立江的

相關焦點

  • 廣州地化所科學家在岫巖隕石坑發現大量柯石英
    近日,中科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陳鳴科研小組在位於遼東半島北部岫巖滿族自治縣蘇子溝鎮丘陵山區一個環狀地質構造中發現了大量超高壓礦物柯石英。柯石英發現地的岫巖隕石坑是華夏大地第一個被證實的隕石撞擊構造,坑直徑1800米,坑深150米。大量超高壓礦物柯石英的發現為該坑的撞擊起源提供了確鑿證據。
  • 如果1994年不是木星替地球擋著,人類的下場會和恐龍一樣嗎?
    6500萬前年,一顆直徑大約10公裡的小行星撞向地球,撞擊所釋放出的能量改變了地球的氣候環境,導致地球上的許多物種滅絕,這其中也包括縱橫地球1億多年之久的恐龍(嚴格來說是非鳥恐龍)滅絕。撞擊坑現在位於中美洲墨西哥猶卡坦半島的地層中,名叫希克蘇魯伯隕石坑,這個坑的直徑估計在180~300公裡之間。恐龍的滅絕給人類提了個醒,在地球上除了地震火山等自然災害,還有來自頭頂的威脅,外太空的小行星或者彗星也會造成很大的災害。小行星撞向地球時,由於速度極快,撞擊時釋放的能量也就非常巨大。
  • 月球上3萬多隕石坑,為什麼不見隕石只見坑?
    月球作為地球唯一自然衛星,上面布滿了密密麻麻的隕石坑,天文學上叫做環形山。這些環形山總計有5萬多,在1km以上的有33000多,100km直徑的有40個,所有隕石坑足有月面積的7%~10%,而月背更多。
  • 雲南的「地理之心」竟然是中華恐龍之鄉的締造者
    許氏祿豐龍的頸部較長,尾椎有45個,腰椎有3個,背椎有14個,頸椎有10個。它的頸椎和背椎非常粗壯。前後足都有5個腳趾,前後足的第一爪都發達,後足的趾骨比前足的趾骨強壯。 1995年5月,祿豐縣川街鄉一位農民在老長菁耕地時發現了恐龍化石。祿豐縣博物館對老長箐化石點進行了全面印發掘。剝開表面巖層,發現有4條恐龍緊挨著排列在坑內,恐龍旁還有4個小陸龜化石,在恐龍和陸龜的上下土層裡,發現成片的水生動物群化石。同時,人們發現,4條恐龍的頭均面向著東方,這在恐龍發掘史上是從未有過的。這種化石群是如何形成的呢?
  • 隕石坑上為啥找不到石頭?專家:因為這2個原因!這下你應該懂了吧
    最近有網友問,為什麼隕石坑上看不到隕石,只有坑呢?也許很多網友想到的是,隕石撞擊地面的時候,應該會留下隕石,可為什麼很多的隕石坑上都看不到隕石呢?在地球上我們可以看見一些隕石坑,就比如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有一個隕石坑,堪稱是世界上最大的隕石坑,其直徑達230千米,它是由一顆直徑約10公裡的小行星,以60公裡每秒的速度撞擊形成的,也許你會問,直徑這麼大的小行星,撞擊後應該多少會留下一些石頭吧,可是竟然幾乎沒有發現!
  • 月球表面為什麼會有大量的,面積很大的隕石坑?
    同處在一個太陽系裡,水星和月球都有著大量的隕石坑,甚至大的在地球上用肉眼都能依稀可辨!然而地球上卻難以難找到類似的痕跡....為何會這樣?月球表面密密麻麻的環形山,其實月球背面的環形山更多,正面還有比較暗淡的「月海」!反面卻鮮有這樣的區域,都是反射率很高的各種高原與環形山!
  • 恐龍的崛起源於2.33億年前的一次生物大滅絕事件
    一個新的大規模滅絕被發現,滅絕了2.33億年前的生命,導致恐龍的崛起。很多人都知曉,大約6600萬年前恐龍在一次小行星撞擊地球的動蕩中迅速滅絕。但是看起來在恐龍出現之前的另一次滅絕為它們的長期統治獨佔鰲頭鋪平了道路。那一次滅絕發生在大約2.33億年前,而科學家直到現在才發現它。此次滅絕發生在所謂的卡尼安洪積期(CPE)期間。
  • 恐龍滅絕時,太陽系正位於銀河系的另一端……
    " 點擊「國家空間科學中心」關注我們吧 " 除了6500萬年前導致恐龍滅絕的那顆小行星外,太空和恐龍之間似乎並沒有太多關聯,但NASA科學家發表的一段動畫視頻卻將這兩者聯繫在了一起
  • 恐龍滅絕時:太陽系正位於銀河系的另一端
    除了6500萬年前導致恐龍滅絕的那顆小行星外,太空和恐龍之間似乎並沒有太多關聯,但NASA科學家發表的一段動畫視頻卻將這兩者聯繫在了一起。過去十年來,NASA科學家一直在利用NASA的克卜勒探測器、克卜勒望遠鏡和TESS望遠鏡搜集的數據研究行星的頻度(planet occurrence rates),即銀河系中出現的行星的頻率與類型。
  • 霧霾、海嘯、玻璃雨、火災……恐龍滅絕的那一天到底發生了什麼?
    可以說在地球的生命發展歷史上,我們能夠發現有許多的生物,它們都是這個世界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動物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也畫出了各種各樣的形態來適應地球的生態環境,我們能夠看到在這其中讓我們印象最深刻的應該就是恐龍,恐龍作為人類產生前統治地球的一種生物,它們的統治時間達到了1.6億年,對於恐龍這一種生物
  • 依蘭發現我國第二個隕石坑,第一個是誰?它們在哪裡?長啥樣
    近幾日,科研人員在黑龍江依蘭縣發現了一個隕石坑。依蘭隕石坑在小興安嶺餘脈上,和依蘭縣城隔江相望。隕石坑是流星撞擊地球留下的遺蹟,也是人類和太空對話的窗口,有極高的科研價值和旅遊價值。依蘭隕石坑發現能為黑龍江旅遊帶來一個新熱點。
  • 遠古的記憶-黑龍江古生物化石(伊春地區之嘉蔭恐龍)
    透鏡體含兩層恐龍化石,上層化石產於中部,下層化石產於底部,層間距20—30釐米,上層化石密度大,下層略少,兩層出土化石近648個,大小化石平均密度4個/平方米(破損除外)。可見,化石賦存密度之大,實屬罕見。
  • 那些滅絕動物的25個有趣事實:無畏龍是地球上最大陸地動物-動物...
    在科幻電影《侏羅紀公園》中,迅猛龍被描繪成一種體型較大、令人膽怯的恐龍物種,它們會非常殘忍地殺死獵物,然而電影中的描繪可能與現實存在一定的差距。除了迅猛龍體型與火雞差不多之外,科學家還認為迅猛龍身體覆蓋著羽毛,古生物學家在其肢體上發現長有羽毛的跡象。
  • 恐龍或曾經有過同類相食,它們消失之前經歷恐怖的求生過程?
    時至今日,人們仍然沒有找到任何有關恐龍滅絕的確切線索,只能通過更加深入的探索去對無數種猜測進行驗證,在眾多說法中,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恐龍滅絕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根據前者的相關設想,地球曾經遭到一個直徑較大的小行星撞擊,並且位置很有可能就在今天的加勒比海地區,當時的地球板塊還沒有變成今天的樣子,所以小行星撞擊的痕跡或許已經被掩蓋過去了。
  • 26年要不是有木星阻擋著,人類可能就不存在了,是真的嗎?
    26年要不是有木星阻擋著,人類可能就不存在了,是真的嗎?對於一顆行星來說,宇宙當中最為危險的就是小行星的撞擊,而在地球誕生的早期,就遭到了大量小行星的撞擊,甚至在6500萬年前,地球上及其繁盛的恐龍時代,就因為小行星撞擊地球的原因,導致了最終的滅亡。
  • 四川自貢又火了,1.6億年前恐龍化石被發掘,專家:在世界都罕見!
    恐龍滅絕至今已經超過了6500萬年,在如此漫長時間長河裡,遺留到至今的也只有恐龍化石,在世界範圍內,任何一塊恐龍化石都是極為重要的,特別是完整的恐龍化石,然後在近期,四川自貢又火了,1.6億年前恐龍化石被發掘,專家:在世界都罕見!
  • 被許多人認為已經滅絕,但有傳聞依然存在世界上的動物
    自從16世紀早期,就有傳言說剛果盆地生活著一種奇怪的史前生物。當地人稱它為莫克爾-姆龐貝,這是一種神秘的野獸,大多數人認為它是神話。關於它的描述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恐龍。動物商人和表演者卡爾·哈根貝克在20世紀出版的書籍《野獸與人類》中提到了這種動物,很快就引起了全球的關注,接下來的數十年裡,又有諸如「密碼動物學之父」伯納德·休維爾曼斯等人開始推廣了這一思想,也發布了類似的書籍。 密碼學的觀點主要認為,哈根貝克的故事起源於與未知動物的真實見證。但是,還有另一種文化和社會學視角。
  • 霍金去世前一直鼓勵人類走出太陽系,真有那麼重要嗎?
    當然霍金並非是在去世前說過這話,而是霍金這一輩子中有非常多的關於人類未來的「預言」,很多都是希望人類「走出去」!幾近苦口婆心的勸說......以上是霍大爺幾次預言,當然到底是否是出自他之口實在不好說,我們權當就是他的預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