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的「地理之心」竟然是中華恐龍之鄉的締造者

2021-01-09 騰訊網

奇特的地貌

在我國雲南省的地理中心位置,有一個環形的巖體地貌結構,從地圖上看非常顯眼,含氧化鐵豐富的紅色土壤讓這個形狀看起來像一顆紅色心臟,又似一個巨大的腳印。

這裡屬於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的祿豐縣,中國恐龍之鄉,世界恐龍谷公園就在這個環形山結構的北面不遠。

在之前介紹雲南地理大三角結構的時候,有朋友就提到了這裡,想讓我介紹一下成因。今天梵君就帶你一起看這個「雲南之心 」與恐龍之鄉的故事。

中國第一龍

1938年,「中國第一龍」——「許氏祿豐龍」在楚雄州祿豐縣被發現並挖掘出土。

許氏祿豐龍是原蜥腳下目恐龍的一個屬,生存於侏羅紀(距今約2.08億年~距今1.44億年)早到中期的中國西南部。化石標本發現於中國的雲南省祿豐。許氏祿豐龍是中國所發掘最古老的恐龍之一。許氏祿豐龍是中國第一具裝架的恐龍化石(1941年在重慶北碚裝架展出),由中國古脊椎動物學的奠基人楊鍾健院士於1941年研究命名,被稱為「中國第一龍」,是中國古動物館的鎮館之寶。

迄今為止,祿豐是世界上出土恐龍化石最豐富、最完整、最古老、最原始的地區之一,是中國恐龍的原鄉。

許氏祿豐龍

許氏祿豐龍是中國所發掘最古老的恐龍類之一,與歐洲西部三疊紀晚期巖層中所發掘的板龍極為神似。它體形輕巧,長約4至5米,有小而不太伸長的頭骨,眼眶圓大,尾巴健壯,手和足的第一指(或趾)特別發育,口中上下至少有25顆牙齒,這些牙齒形狀與樹葉相似,前後邊緣有微小的鋸齒。

祿豐龍直立時的身高超過2米。體型輕巧,頭骨小而短,鼻孔呈正三角形,眼眶挺大。上牙大約有27顆,下牙有20顆,牙形呈扁平的葉子形狀,前後邊緣還分布有鋸齒。許氏祿豐龍的頸部較長,尾椎有45個,腰椎有3個,背椎有14個,頸椎有10個。它的頸椎和背椎非常粗壯。前後足都有5個腳趾,前後足的第一爪都發達,後足的趾骨比前足的趾骨強壯。

祿豐龍生活在距今大約2億多年前的白堊紀早期的湖泊岸邊或沼澤地區,是一種雜食性的恐龍,主要吃湖岸和沼澤周圍森林裡的各種植物,也可能還吃一點水裡的螺螄或蚌殼類小動物。

曾經的大湖區域

通過許氏祿豐龍的出現可以判斷,在侏羅紀早期和中期,祿豐縣境內是一個巨大的湖泊,甚至是與古海洋相連。

我們可以大致勾勒想像出這樣一個區域。曾經在這個湖區周圍的山坡地帶生活著很多的古老生物,包括各種恐龍。

據統計,從1938年發現第一條恐龍化石迄今,祿豐境內已發掘出尹氏蘆溝龍、中國虛骨龍、三疊中國龍、許氏祿豐龍、巨型祿豐龍、黃氏雲南龍、巨碩雲南龍、新窪金山龍、中國安琪龍、祿豐滇中龍、奧氏肢龍等110多具恐龍化石,分為24屆34種。

祿豐恐龍谷展廳中懸掛的化石

被完好保存下來的天災現場

在恐龍統治地球的時代,幾乎到處都有這些生物存在,為什麼在祿豐會保存的這麼完好呢?

1995年5月,祿豐縣川街鄉一位農民在老長菁耕地時發現了恐龍化石。祿豐縣博物館對老長箐化石點進行了全面印發掘。剝開表面巖層,發現有4條恐龍緊挨著排列在坑內,恐龍旁還有4個小陸龜化石,在恐龍和陸龜的上下土層裡,發現成片的水生動物群化石。同時,人們發現,4條恐龍的頭均面向著東方,這在恐龍發掘史上是從未有過的。這種化石群是如何形成的呢?

讓我們來看一下化石的發掘地點,是位於我們開篇說到的巨大環形山結構的東側。根據化石判斷,是一場突如其來洪水裹挾著大量的泥沙在一瞬間把湖邊坡地上的生物掩埋。當時應該這些恐龍感受到了某種災難,想往東邊逃命。但是最終被洪水吞沒。

天降的彗星隕石

當我們換個角度從空中來看這個環形山,是否似乎更像一個隕石坑?是的你沒猜錯,這的確是1.8億年前發生在侏羅紀中期的一次巨大的彗星隕石撞擊地球事件留下的痕跡,1.8億年前的一天,寧靜被天空中一道強烈的閃光打破,當時一顆直徑400米左右的彗星以25倍音速穿過大氣層並解體,幾乎垂直的角度飛向祿豐區域的這片大湖,其中較硬的慧核石質部分撞擊湖底巖石形成了這個直徑4公裡的環形結構,其他碎片散落在周圍也撞擊出了很多大坑。

撞擊掀起的巨浪洪水瞬間吞沒了周圍生活的生物,將他們埋入了地層中,在億萬年後就形成了祿豐地區豐富的化石資源。而這個隕石遺蹟被命名為川街中山隕石坑。

中山隕石坑

中山隕石坑。該隕石坑坐標為東經24°56』25.48",北緯102°03』33.06",坐落於梨園村委會中山片區,周邊圍埂海拔近1800米,北高南低,最高點1801米。千米高空俯瞰,直徑約4000多米、面積13平方公裡的中山隕石坑猶如一顆巨大的心臟。坑內含大麥地、黑普村、滑石板、文家箐、巖子頭、楊加村、魯加箐7個村民小組,共有農戶153戶572人。坑中多石,土壤不宜耕種,一路向北,入眼的是裸露的山脊和大量紅土,一些區域幾乎見不到植被。環形山中央的滑石板村很奇妙,46戶群眾就完全居住在一塊巨大的石頭上,數百年綿衍生息,據考證,當地巖石的形成是小行星撞擊時產生的巨大熱量熔化的巖漿凝固而成。

根據科學家考證推測,該隕石坑是由彗星撞擊形成的,當地中生代與新生代開始的第三紀界限間沉積著一層一釐米來厚的粘土層,層中富集銥元素,而這種銥元素,是外星體帶來地球的。

中山隕石坑一帶曾經也是一片大海汪洋,在喜瑪拉雅造山運動中逐漸升高,並略帶傾斜,於是湖水在南面找到了出路,經過千萬年的衝刷,終於切割出了一條長約2000米的深谷。湖水外洩後,隕石坑成為一個隱秘的世外桃源,這裡漸漸有了茂密的森林,在隕石坑內部還發現了古猿、瑪猛象以及若干年代以後的犀牛、虎豹等古生物化石,隕石坑裡的滑石板村、中山水庫片區曾發現大量古生物化石,一些當地人至今還能找到一些貝殼化石,有的紋理能夠辨認出是古生物的四肢。

坑內外有許多難解自然之迷,尤以坑北埂外「中國最大恐龍化石群」為甚!坑邊上就是著名的「世界恐龍谷」,著名的祿豐恐龍遺址館距此坑北端圍埂僅1公裡許,是中國最大的恐龍博物館,裡面陳列著各種類型恐龍的巨大骨架。

由於這次撞擊的隕石體積很小,所以影響範圍僅限祿豐周邊百公裡範圍之內(也有觀點認為,本次撞擊引發了昆明斷裂帶的大地震,導致滇池和西山絕壁的的形成)。與後來恐龍大滅絕的墨西哥海灣的尤卡坦隕石撞擊事件不可比。在6500萬年前當時導致恐龍大滅絕的隕石直徑有10公裡。

尤卡坦隕石坑

梵觀點:一顆隕石終結了祿豐龍的時代,也讓我們有機會一窺它們曾經的生活。

相關焦點

  • 以麻辣兔頭而聞名的四川自貢,不僅以美食自居,還被譽為恐龍之鄉
    據說,自貢因是中國重要的恐龍化石基地,所以被很多人稱之為「恐龍之鄉」,這裡位於四川盆地南部;東鄰隆昌市、瀘縣,南界瀘州市、宜賓市,西與犍為縣毗鄰,北靠仁壽縣,威遠縣、內江市;除此之外,還有人將自貢美食食鹽稱之為百味之祖,並且還有著成渝兩地菜系小河幫代表。自貢恐龍博物館,這裡的博物館食我國在半坡遺址和秦始皇陵兵馬俑被發掘之後的又一大博物館。
  • ...創建「中華詩詞之鄉」工作,蓬江詩詞大會初賽(筆試)將於12月5日...
    蓬江區持續推進創建「中華詩詞之鄉」工作,蓬江詩詞大會初賽(筆試)將於12月5日舉行大力弘揚蓬江詩詞文化
  • 遠古的記憶-黑龍江古生物化石(伊春地區之嘉蔭恐龍)
    恐龍是小學生都知道的神秘古生物,它們生活在2.2億年前-6500萬年前(三疊紀-侏羅紀),統治地球長達1.5億年之久,在6500萬年前突然在地球上消失了,其消失的原因有多種說法,有人推斷是小行星撞擊地球造成的,有人認為是火山噴發造成的......不一而足,但如果它們一直生活下去,可能地球上就沒有人類什麼事了
  • 秦嶺是什麼來頭,居然能被稱為中華之龍脈?
    第一次了解「秦嶺」這個詞,是在中學時代的地理課本上,那時候只知道它是中國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線,卻不了解它竟然是華夏之龍脈。秦始皇統一六國前,秦嶺被稱為崑崙,關於秦嶺名字的由來,普遍認為源於古秦人和秦帝國的威名。直到司馬遷在著名的《史記》中寫下「秦嶺,天下之大阻」,秦嶺才有了正式的文字記載。
  • 富田勳×KAGAYA:對話《銀河鐵道之夜》裡的理想之鄉
    人民網北京5月22日電(陳思) 5月21日,北京天文館迎來了幾十名來自山東省德州學院地理專業的學生,他們此次專程來到北京,期待能夠親眼目睹天文CG動畫《銀河鐵道之夜》的魅力。當日下午,由北京天文館與木蘭創意文化發展株式會社聯合主辦的「相聚理想之鄉——富田勳×KAGAYA對談」活動在北京天文館球幕立體宇宙劇場舉辦,約有200名觀眾到場參加。
  • 回到恐龍時代,中國第一塊恐龍化石的發生地黑龍江嘉蔭
    我國是最著名的恐龍化石產地,從西南邊陲到新疆戈壁,從內蒙草原到膠東平原,都有恐龍化石產出,而自上世紀90年論文範文始在遼寧西部發現的一系列長毛恐龍,不僅在國際古生物學界引起轟動,更吸引了全球公眾的廣泛關注。
  • 當地理型的鄉名變為願景型,不僅是性質的改變,還是統治者的需求
    鄉"可以說是我國歷史最久遠的一個行政規劃單位,它從西周時候便已經存在,《周禮》中曾記載到:"令五家為比,使之相保......五州為鄉,使之相賓";《莊子》中也有過記載:"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其自視也亦若此矣。"從這些文獻中我們可以看出,"鄉"在古代不僅是一個行政規劃,而且它在整個政治規劃體系的地位還不小。
  • 魏徵的故裡、中國鴨梨之鄉!石家莊東部這座城,藏著這麼多好東西
    今天,讓我們探尋鴨梨之鄉晉州市。晉州市晉州市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東部,距雄安新區160公裡,是大唐名相魏徵的故裡、中國鴨梨之鄉,1991年經國務院批准撤縣建市。晉州市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夏乾燥多風,晴多雨少,多偏南風;地下水甜膩,可直接飲用;秋季晝夜溫差較大,有利於水果糖分的積累和多種微量元素的養成,為晉州農特產品的培育及保持獨特品質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 當星座帥哥遇到恐龍網友……
    可現實是殘酷的,一不小心就捧著恐龍妹。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當十二星座帥哥遇到恐龍網友會如何呢?☆白羊座什麼!竟然來了只恐龍?我才不玩呢!(用最快的速度把Kitty送進垃圾筒)真是有夠丟臉的!我要立刻上網跟他說我要出國了!☆金牛座哇!怎麼可以有人長成這樣!
  • 考古重大發現,宇宙規律的中華太極圖之謎,終於被破解
    考古中國,探源夏文化,不僅要通過田野考古證實夏王朝的存在,確立夏王朝的具體地理位置,而且要通過多方位、多角度、多學科的歷史與文化研究,科學地證明中華文化的發展脈絡與夏文化形成的密切關係。
  • 臨川--才子之鄉
    早在唐朝,著名才子王勃在他所寫的傳世名作《滕王閣序》中,就發出過「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的由衷讚嘆,「臨川之筆」成了「臨川才子」的代稱。至宋,又因科舉連捷,流光溢彩,被著名學者董震譽為「人才之鄉」(見《候鯖錄》)。到了明朝中葉,隨著贛東民謠:臨川才子金溪書的廣泛傳播,「人才之鄉」便被人民大眾改稱為「才子之鄉」。長期以來,臨川人民既引以為榮,又深感過譽,一直把它作為鼓勵鞭策、奮勇上進的精神力量。
  • 從中國功夫之鄉到世界製造業之都,到底什麼才是佛山真正的招牌?
    站在灣區看,灣區文化之核在廣佛,灣區同根,廣佛同源,根在佛山,某種程度講,佛山是粵港澳大灣區的文化之母。站在新時代,看似內外受寵的佛山,好像又面臨更多的內憂外患,佛山到底是誰?佛山人如何在新時代展示自己的精氣神?一、世界的佛山說佛山是世界的佛山,不是吹牛逼。如果說北京在全球代言了中國正統官方文化,那麼佛山就是國際舞臺上中華民俗文化中的北京。
  • 3D恐龍動畫劇《時空龍騎士》成都首映,向世界講述「自貢故事」
    「時空龍騎士,我心在飛翔,保護使命團結一起見證夢想在飛揚……」隨著主題曲被唱響,1月12日下午三點半,自貢城市超級IP《時空龍騎士》動畫片首映儀式在成都舉行。為加快老工業城市轉型升級示範區和推動自貢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設,自貢市委、市政府決定依託城市深厚的恐龍文化資源,把具有世界級名片的「恐龍之鄉」實現城市IP化,開發以恐龍為題材的大型動漫全產業鏈。↑首映儀式現場「3、2、1」隨著倒計時一起推桿,全球首部3D恐龍動畫連續劇《時空龍騎士》揭開了神秘的面紗,首映儀式上,《時空龍騎士》樣片、動畫片插曲、MV等一一呈現。
  • 詩歌故事系列之此心安處是吾鄉
    今年嶺梅應如故 不見天酥柔玉郎風起沉霜碧妝鏡 飛入炎海變清涼萬裡歸來年愈少 桃柳夭夭灼相華何諳羌笛離別苦 隨放春心渡吾鄉徐志摩在寫給梁啓超的信中說:「我將於茫茫人海中訪我唯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 摺紙系列之恐龍的折法
    喜歡摺紙的朋友們,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一個電影主角哦,看過侏羅紀公園的夥伴一定對裡面的主角恐龍印象深刻吧,今天小編就教你們怎麼來用一張普通的紙做出兇猛的恐龍來。首先找一張正方形的紙,在這裡我用的是普通的白紙,因為這樣大家看得清楚點,其實可以用彩紙也是不錯的選擇。
  • 貴人祿馬地理之用
    :甲祿在寅,乙祿在卯,丙戊祿在巳丁己祿在午,庚祿在申,辛祿在酉壬祿在亥,癸祿在子 八卦以納甲之幹為祿巽以辛祿為酉,離寅戌以壬祿為亥艮以丙祿為巳,坎申辰以癸祿為子坤以乙祿為卯,兌巳醜以丁祿為午《地理人子須知》明朝開國元勳沐國公鵝塘祖地廖禹鉗記:只因驛馬太豪雄上將管山河,拱曹寅傳達申水,來雄清秀出神童,皆是子龍驛馬在寅,午向馬居申,申水來寅水上。
  • 恐龍專題——三疊紀速度之最:埃雷拉龍
    對於古生物來說,講一下它們的分類是科普工作繞不開的一環,這一部分雖然沒有恐龍圖片那麼直觀地吸引人,但是卻能夠幫助我們更好的了解這個物種,所以這一期開頭我會花一點筆墨講一下關於恐龍的分類。如果只對恐龍圖片感興趣的讀者可以直接往下拉。恐龍總目可以分為蜥臀目和鳥臀目,這兩目之間的區別和牛羊之間的區別差不多。在分類學上,除這兩目之外的都不算恐龍。
  • 「仍憐故鄉水,萬裡送行舟」 ——趣解漢字「鄉」
    這個「鄉」字,從現有字形看,真看不出與廣闊農村有何關聯。其中莫非有什麼奇妙的意義轉換? 最初的字形字義,竟然與吃飯宴請有關。字形所呈,就像兩個人相對而坐,共食一簋。簋為遠古一種盛放食物的容器。現在老友相聚,時不時也會「偶爾相對飲幾盅」。照此,「鄉(鄉)」的本義顯然指賓客相聚,以酒菜款待,吃在一個鍋裡。
  • 「仍憐故鄉水,萬裡送行舟」——趣解漢字「鄉」
    這個「鄉」字,從現有字形看,真看不出與廣闊農村有何關聯。其中莫非有什麼奇妙的意義轉換?最初的字形字義,竟然與吃飯宴請有關。字形所呈,就像兩個人相對而坐,共食一簋。簋為遠古一種盛放食物的容器。現在老友相聚,時不時也會「偶爾相對飲幾盅」。照此,「鄉(鄉)」的本義顯然指賓客相聚,以酒菜款待,吃在一個鍋裡。「鄉,國離邑民所封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