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滘桃村闖出村改「一二級聯動改造」新路徑,全面撬動鄉村振興
文/珠江商報記者吳景邦
圖/珠江商報記者周焯傑(除署名外)
桃村村民李松添、楊銓焜還記得,桃村工業區二期改造項目實施方案全體股東表決那天,他們投下同意票選擇桃村未來發展路徑時的期盼:村級工業園改造使得環境得到改善,村民收益得到提高,桃村有好的發展前景,作為本地村民肯定支持。
桃村村級工業園改造項目位於順德機器人谷的核心位置,是順德區第一個採取「一二級聯動、集體土地轉國有」改造模式的項目,將打造成為集全球領先的機器人科技產業高地。該項目改造方案全體股東表決當天,僅2個小時就實現超2/3的表決通過率,最終同意率高達99.7%,創下了近年來北滘村集體表決同意率的最高紀錄和最快速度通過紀錄。
桃村是北滘首個推進村改的村居,為北滘發展騰空間、造環境打響了頭炮,北滘村改實現突圍突破;二期項目的通過意味著北滘2020年村改實現「萬馬奔騰」,將再為桃村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攻堅新速度2小時通過改造方案表決
2020年12月10日清晨6點,桃村冬樓的晨鐘剛剛敲響,北滘鎮領導張新傑、王崇曦等已來到桃村村委會現場協調開展工作。桃村「兩委」班子、股份社聯同北滘村改辦組成19個工作組,分別到桃村的綠道、基頭、圩心、冬樓、充美、橫一、橫二7個村民小組進行入戶表決。
北滘桃村村改最終以99.7%的同意率通過。圖為村改工作人員正在點票。/北滘村改辦供圖
2個小時不到,該村改項目的表決同意率已經超過90%,最終以99.7%的同意率通過,上演了村級工業園改造的「北滘速度」。
這個「北滘速度」,不禁讓北滘鎮黨委書記張新傑感嘆,2小時的背後,是北滘村改「鐵軍」數以千計個「2小時」的努力付出。
北滘鎮委鎮政府從2018年就開始深入桃村發動宣傳,凝聚村民改造思想共識,得到村「兩委」和股份社的大力支持,推動村集體從「要我改」轉變為「我要改」,從「保留集體」轉變為「支持轉國有」,為實施表決打下了堅實基礎。
「股份社股東代表100%贊同改造。」桃村股份社理事長袁銳文說,村「兩委」、股份社在前期做了很多工作,包括召開股東代表會議、落戶到村民家裡進行解釋、派發給股東的一封信等,慢慢地,大家都很理解和支持村改方案。
「鎮幹部和桃村『兩委』、股份社充分利用時間,逐家逐戶進行地毯式宣傳解釋,高效完成表決工作。」張新傑直言,這充分展現了北滘幹部群眾「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扭成一股繩」的成果。
攻堅村改過程中,北滘鎮黨委副書記、鎮長王崇曦看到了令人欣喜的一面:村民對土地和利益的認知有了很大轉變,村民正逐步接受從「一次性分紅」到「長期租金收入」的轉變,這對村民長遠收益有著很好的保障機制。「未來的桃村,既有現代產業又有舒適環境,這為鄉村的可持續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王崇曦說。
「桃村村級工業園改造項目對周邊村居的村改項目有很好的示範帶頭作用。」張新傑表示,將通過村改統籌謀劃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推動周邊環境改善和農村土地價值提升,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改造新模式一二級聯動、集體土地轉國有
桃村村級工業區首期改造的182.9畝和二期1588.75畝土地位於順德機器人谷的核心位置。改造前,園區建築多是上世紀90年代建設的1-3層破舊廠房,容積率僅為0.85,土地利用率低下,產業形態低端,產業效益不高,安全隱患突出。
桃村村級工業園改造項目位於順德機器人谷的核心位置,是順德區第一個採取「一二級聯動、集體土地轉國有」改造模式的項目。圖為桃村村級工業園已經拆除平整的區域
根據計劃,桃村村級工業園改造項目將打造成為融合全球領先的機器人科技產業高地、世界知名的智能產業創新創業高地、大灣區產業高質量發展創新高地、產城人融合的智慧生態示範高地為一體的智能科技產業未來新城。
據介紹,桃村村級工業園改造項目是順德區首個採取「一二級聯動、集體土地轉國有」改造模式的項目,社會資本直接參與整個項目開發,是順德村改摸索出的新模式。這也是順德在11項村改政策獲得省級支持的基礎上自我創新的12項做法之一。
北滘桃村闖出的「一二級聯動改造方式」新路徑,是指由村集體作為主體,通過平臺公開招募社會市場,以「定配建+競收益+競租金」的方式確定競得人。由競得人自行土地整理,完善手續直接供地給競得人按規劃用途開發,有利於提高市場主體積極性。
在村級工業園改造中,北滘始終著眼農村農民的長遠發展,保障農村農民獲得長期穩定收益,支撐鄉村振興。這也使得村民正逐步接受從「一次性分紅」到「長期租金收入」的轉變。
記者了解到,首期項目由合作方向桃村股份社返租提留的2萬平方米工業物業,租金起租標準為人民幣16元/平方米/月,每3年遞增10%,返租年限16年,期滿後桃村股份社自行招租。改造前,首期項目地塊年租金收入244.5萬元。改造後,首年返租租金收入就大幅提升到384萬元。這意味著,這不僅為村民收益提供長遠保障,也為桃村的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基礎。「村裡的基礎配套會進行優化,環境得到改善,村民生活更宜居。」桃村村黨委書記李健章對桃村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建設新鄉村「桃源故裡」喚起別樣鄉愁
桃源深處有桃村。桃村素有「先有胤秀,後有桃源」之說,是順德開村較早的地方,近百間祠堂廟宇與密集的河網見證了這個古老村落的繁榮。2019年4月,桃村被確定為順德區第二批美麗文明示範村居。北滘加大投入對桃村進行基建和環境改造工作,挖掘並重現桃村深厚的人文歷史,打造「桃源故裡」。如今,漫步桃村村間,隨處可見「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的村落美景,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打卡」。
桃園大道的牌坊前後兩面分別刻有「桃源故裡」和「古道生輝」的字樣
每逢農曆四月初六,桃村都會舉辦欒樨文化節,村民趁著欒樨草變甜變香的這天採摘欒樨草製作欒樨粉。欒樨是生在桃村河湧邊的一種植物,欒樨粉則是端午前的傳統美食,由欒樨草磨汁製作而成。在桃村人的心目中,欒樨粉代表了桃村、人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智慧與獨具匠心。
北滘桃村東樓大街附近鄉村景色
桃村55歲的村民敏姐,有著十多年的糕點製作經驗,欒樨文化節上,她都在宋代始建的祠堂「金紫名宗」裡教大家製作欒樨粉。在外國讀大學,家鄉是桃村的李穗芝是第二次回到桃村,她品嘗過欒樨粉後連連豎起大拇指稱讚「好好吃,好清涼、好解暑」,22歲的她對故鄉的變化更是看在眼裡,樂在心裡,「村裡的休閒設施、公園很漂亮,對古建築的保護也很到位,更重要的是宗祠文化、村裡的歷史也開始有熱心人系統地去傳承,村民鄰裡之間也很友善,走在村裡很舒服。」
桃村建設的公園以及桃村崗
一心社工服務中心總幹事徐遇安和記者說了一件趣事:桃村就像是周星馳電影《功夫》的豬籠城寨,臥虎藏龍,有用陶藝記載成長點滴的大黑師傅;有練習洪拳幾十年的雁群婆婆;有看一眼就會做糕點的能手敏姨;有整理了30多斤村史古籍的銘叔;有著振興刺繡夢的英姐;有著為傳承而堅持40多年的桃村舞獅隊隊員阿廣;有用餘生分享毛筆書法的賢叔;還有堅守木工工匠精神至老的資深老匠人銳叔……他們的參與,讓桃村的營造更有魅力,更有故事。
桃村是順德開村較早的地方,近百間祠堂廟宇與密集的河網見證了這個古老村落的繁榮
故事
一份合同文書
修改了數百次
2019年5月,關胄雄擔任桃村村改項目組組長。當時,經過將近一年時間的論證,桃村村改項目已經基本確定了「一二級聯動,集體土地轉國有」的模式。然而,眾多細節的推敲卻讓這項工作面臨新的開始。「如果將我們團隊比作一個人,那麼他既是精算師,又是分析師。」關胄雄說。村改推進過程將產生哪些成本?哪種收益對村民更有利?市場可以接受的價格在哪裡?……都是牽一髮動全身的細節論證,僅這部分的測算工作就讓項目組花了幾個月。
接下來還要根據現有數據分析未來。關胄雄介紹,「一二級聯動,集體土地轉國有」是新模式,沒有先例可循,而「一二級聯動」需要一體化考慮土地一級整理和後續的二級開發,項目組必須評估後續可能面臨的問題而有針對性地制定方案,「我們通過沙盤推演對未來路徑進行探索,對後續工作中存在的如土地出讓開發、稅費成本、拆遷成本等都要分析清楚,做好路徑推演,應對後續可能存在的問題和風險。此外還要做好收益預測,除了讓村民實現一次性現金收益,還要確保他們的長遠收益。」
這還不夠,基於項目所需的嚴謹性和合規性,「我們還要做好律師的角色。」關胄雄說,最後出臺的合同文書,都是項目組經過了數百次的推敲修改,「即使只是改動一個字或者一個標點符號,可能都要經過十數個回合的討論才能落地。」細節的打磨最是艱辛,他們卻從未因此懈怠,「因為我們的方案不僅要公開透明,還要經受得起檢驗。」
記者手記
順德村改教科書式改革樣本
縱觀桃村村改,將這4個過程演繹得淋漓盡致,可謂是順德村改教科書式改革樣本:村改是固有土地價值觀念轉變的過程、是整村價值躍升的過程,是一個上下同心、目標同向、工作同步的過程,是一個不斷改革創新的過程。
改革是件精細活,要紮實、深入和細緻。任何改革,必定涉及利益;時不我待,改革要快,但不能粗糙;方向要準,工作要做深入,要有力度,還要貼心的交流。
改革是件複雜的事,照本宣科難辦事,要有探索和突破。沒有先例可參照,還能得到村民的極大支持,既說明「桃村突圍」方向是正確的,是得到村民擁護的,這也是在短短2個小時之內,村民同意率就達90%的重要原因。
事實上,這些年來,桃村的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齊頭並進,穩定與發展相輔相成,文化與產業水到渠成,要想再上一級臺階,老舊的村級工業園就是個腸梗阻,不改就難以健康快速發展。
桃村村改,正是秉承了順德「村改」先創特例,再成先例,將不可能變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