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藺縣名的由來
[3]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治安形勢的變化,光緒三十四年(1907),四川總督趙爾豐報請朝廷批准,永寧縣遷治古藺場,宣統元年(1909)正式更名古藺縣。 打從洪武四年(1371)建置永寧衛到現在,古藺縣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古藺人忠厚,只從永寧縣遷到古藺場算起,說建縣只在一百年前。
-
閩南千年古鎮晉江安海秀特色端午民俗「嗦囉嗹」
閩南千年古鎮晉江安海秀特色端午民俗「嗦囉嗹」 2015-06-20 18:33:47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有民俗的旅遊,端午旅遊特色活動景區盤點
在這一天,諸多傳統習俗如吃粽子、飲雄黃、賽龍舟等,都是端午節的特色。端午三天小長假,全國景點活動精彩紛呈,想好去哪兒了嗎?既然是端午,玩得一定要與眾不同端午這幾個景區有特別民俗活動安排哦!同樣是去景區旅遊,來看看別人家的景區,玩得多野!
-
民俗大戲即將上演!第二屆寶安民俗文化節19-21日舉辦
)12月17日,記者從深圳市寶安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獲悉,2020年第二屆寶安民俗文化節將於12月19日-21日在新橋街道清平古墟「盛裝」亮相,活動以「傳承共享•記住鄉愁」為主題,旨在挖掘和繁榮寶安區的優質民俗文化資源,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落實「民俗文化+旅遊休閒+藝術匯演」大融合發展的民俗文化資源開發理念,使之與現代文化相融相通,讓城市留住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讓民俗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採。
-
民俗特色「舞火狗」搬上舞臺
現場,舞火狗舞蹈、客家方言山歌等蘊含濃厚民俗風情的歌舞表演輪番登場,獲得現場觀眾掌聲連連。 當晚,來自龍門藍田瑤族鄉民舞蹈隊的小演員們用優美的舞蹈語言將這一歷史悠久的民間習俗搬上舞臺。據悉,「舞火狗」是龍門縣藍田瑤族鄉一帶瑤族同胞的節日,於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舉行,以感謝狗對瑤族人的養育之恩。
-
古風古韻 特色端午特色過
特色民俗過端午上街區工業路街道辦事處通航社區6月19日在東虢湖邊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端午漢服民俗體驗日活動,讓市民們切實感受到漢服之美、民俗之趣。通航社區的女性工作人員帶來了穿漢服、學古禮、點雄黃、送彩繩、祭屈原等體驗項目。大家穿著自己心儀的漢服在古琴曲《離騷》中列隊排開,行古禮祭拜屈原大夫。
-
我和數億網友共賞流星雨——感謝央視新聞的直播
貝貝聊娛樂官方 舉報 我正在看央視直播的2021年的第一場流星雨,隔著屏幕,和數億網友共賞這美好時刻
-
大年初一上午 萬名遊客三臺山景區賞民俗
記者在三臺山景區看到,三臺山首屆生態民俗節精彩上演,一個個久違的民俗節目輪番上陣。僅一個上午,景區接待遊客1.2萬多名。當日上午市民可免費遊玩。9時許,在三臺山景區主入口,伴隨著歡快的樂曲,舞龍、舞獅、踩高蹺等民俗節目一個接著一個,令人目不暇接。上午10時許,三臺山首屆生態民俗節正式開幕。
-
蘇州「軋神仙」活動開場 感受吳地民俗文化
蘇州「軋神仙」活動開場 感受吳地民俗文化 「八仙巡遊」活動,吸引不少市民遊客駐足觀看。 王莉莉 攝 中新網蘇州5月4日電(王莉莉)4日,蘇州一年一度的 「軋神仙」活動熱鬧開場,民族民間傳統手工技藝展示,中醫藥文化展示,傳統的「八仙巡遊」,讓市民與遊客趕赴一場吳地民俗文化的盛宴。
-
二月二,龍抬頭,地方特色民俗祈雨,你聽說過嗎?
春天雨水比較少,那麼在這個雨水節氣裡,全國各地有各種和龍相關的民俗活動,來祈求風調雨順,人們豐產豐收。「龍」是指二十八宿中的東方蒼龍七宿星象,每到仲春卯月之初,黃昏時「龍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故稱「龍抬頭」。傳說龍能行雲布雨、消災降福,象徵祥瑞。自古以來,人們在仲春「龍抬頭」這天慶祝,以示敬龍賜福、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
學習太極拳「神韻」形成的過程
總的來說就是打起來沒有「神韻」沒有韻味。「神韻」就是打太極拳神採氣度的韻味風格。跟一個人的「氣質修煉」是有關係的。所以太極拳是一種文化。不僅僅能鍛鍊身體,還能鍛鍊精神、情操;同時還增強人格,有些人幾年太極拳練下來,人的性格都變了。性格會改變一個人的氣質,精神狀態。因此拳是人格的表現。如何讓自己拳打起來更有韻味?
-
賞民俗 品美食 臘月二十三起朱仙鎮邀你過大年
期間有木版年畫精品展、全國優秀曲藝大展演、中華民俗非遺文化展、宋宴美食展、民俗展演鬧新春、萬人餃子宴及送灶王,祭灶王,迎財神傳統儀式等共安排5大類21項活動。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眼花繚亂,讓您開心逛朱仙,歡樂過大年。精忠報國的嶽飛歷史劇實景演出必不可少。
-
2019金豬納福 盤點關於生肖豬的民俗文化
今天,跟著小編一起回溯歷史,來看看中國民俗中的生肖豬吧!(編輯:徐子茗 舒靚)北京白雲觀中十二生肖石刻。中國民間傳統藝術捏麵人,豬八戒和孫悟空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博物館,館藏文物,醬釉豬頭壎,遼代西安大唐芙蓉園,唐市木偶劇院演出的木偶劇「豬八戒背媳婦」黃釉豬,唐代。
-
北京民俗博物館:取消臘八贈粥、小年贈春聯等現場活動
1月4日,@北京民俗博物館 發布公告,暫停《二十四節氣》系列民俗劇目的展演活動,取消2021年度臘八贈粥、小年贈春聯等現場活動。公告如下:親愛的觀眾朋友:按照北京市文物局通知精神,為進一步強化疫情防控工作,降低因人員聚集而造成疫情傳播風險,確保觀眾的健康安全,本館將對近期文化活動做如下調整:一、暫停每個節氣當天舉辦的《二十四節氣》系列民俗劇目的展演活動;二、取消2021年度臘八贈粥、小年贈春聯等現場活動;三、後期將結合本館特色,適時推出各類線上民俗文化活動
-
懷柔打造民宿特色村、特色鎮,住一家享百家資源
今年,懷柔區將打造民宿特色村、特色鎮,發揮聚焦效應,並利用村、鎮集體優勢,配套共享的文化體驗、公共服務等項目,為遊客提供更好的服務。「北京民宿看懷柔,懷柔民宿看渤海。」地處慕田峪長城腳下的渤海鎮,是北京精品民宿的先行者。早在十幾年前,美國人薩洋和他的夥伴們就在慕田峪村創辦了小園餐廳、北溝村創辦了「洋民俗」瓦廠酒店,其裝修風格後來被眾多京郊民宿所效仿。
-
閩南正月初九熱鬧又講究的「天公生」民俗
閩南地區有許多閩南民俗,其中正月初九又稱為天公生,在這一天,人們會進行隆重的祭祀活動,又俗稱"敬天公"。敬天公是閩南地區最盛行的閩南民俗之一。今年的天公生陽曆在2020年2月2日,原本正月是閩南人一年中拜拜最濃重的時候,但是因為新型冠狀病毒來襲,疫情嚴重,所有的廟會活動都取消了,泉州祭拜天公大型活動也不例外,一般都是在家裡自己舉行了,廟會就沒有參與了,但是在家拜天公的氛圍一點都不減,熱鬧又講究!
-
第六屆廣州民俗文化節暨黃埔「波羅誕」千年廟會發布會
,打造一個具有濃鬱嶺南特色的民俗活動的盛典。剛才,市文廣新局陳春盛副局長介紹了廣州民俗文化節由來、背景和特色以及舉辦廣州民俗文化節的目的、意義,下面,我向大家介紹本屆廟會的主要內容和亮點。 廣州民俗文化節暨黃埔「波羅誕」千年廟會經過五年的培育,已逐步發展壯大,基本的活動架構和內容形成常規和品牌。
-
【飲食民俗】酸撈飯
偏關除靠近神池南堡子之外,其他地方的人們均吃酸飯,保德靠近河曲的村子也有吃酸飯的習慣,酸飯更是河曲縣一種特色美食小吃。據《河曲縣誌》記載:相傳北宋年間,遼兵經常入侵。一次,老百姓正在淘米準備做飯,忽有遼兵來襲,老少丟下尚泡在水中的糜米盡皆出逃。幾天後兵退還家,發現浸泡在水中的糜米已經發酵變酸,想丟掉又捨不得,將就煮熟,權且充飢。出人意料的是,飯後上山勞作,肚不飢、口不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