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龍抬頭」,下雨的典故和「龍」有關。這個傳統的節日,在初春,春天要春耕,因此有些地方也叫春耕節。我們知道:春雨貴如油。春天雨水比較少,那麼在這個雨水節氣裡,全國各地有各種和龍相關的民俗活動,來祈求風調雨順,人們豐產豐收。
「龍」是指二十八宿中的東方蒼龍七宿星象,每到仲春卯月之初,黃昏時「龍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故稱「龍抬頭」。傳說龍能行雲布雨、消災降福,象徵祥瑞。自古以來,人們在仲春「龍抬頭」這天慶祝,以示敬龍賜福、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以前,每年這個節日,村裡還會請戲班子來唱戲來慶祝。記得我剛記事的時候,我們當地那一年,天氣比較乾旱,村裡有幾個女人,圍著一個有十多平方米乾涸的土坑,一個人腦袋上頂著一個簸箕,不停的轉悠,旁邊有執事用一個葫蘆瓢,舀事先準備好瓦缸裡水,潑灑在她們頂的簸箕上面……。當時我就問我奶奶,她們在幹嘛?奶奶告訴我,這是「孤兒寡母」向「龍王爺」祈求下雨,把這個小土坑下滿就行,下多了怕澇……我當時似懂非懂。
那年那七個孤兒寡母,那年到底祈求下來雨沒有?我也記不清了,我只記得那一年,我被大人弄到戲臺後面,被畫了一個花臉,有唱戲的人,舉著我在戲臺上轉了一圈。奶奶告訴我,是保佑我健康成長,有好處,具體什麼意思,我到現在也沒整明白。後來,我再也沒有見到過類似的活動。想起來的時候,問過村裡老年人,他們告訴我這是封建迷信,不過是老輩子留下來的「祈雨」之法,也不靈驗,只是祖祖輩輩留下來的一個傳統民俗。
現在二月二,村裡也不請戲臺唱戲了,因為請來戲臺唱戲,年輕人不去看,歲數大的人越來越少,場面冷冷清清,早已經沒有戲曲鼎盛時期的熱鬧。時代在發展,人們的愛好也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二月二龍抬頭,在我們當地的鎮上,往年有一個大型廟會,有舞龍表演,來慶祝這個節日,祈求風調雨順,百姓安居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