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龍抬頭」與「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的童年記憶

2021-01-10 徒步上路歷史文化空間

很多兒童教育家和心理學家,都講過這樣的理論,一個人的童年生活與他一生的情感養成有很大的密切聯繫。面對現在的父母和子女兩地分隔的現狀,這些專家呼籲家長多陪伴孩子,儘可能給孩子幸福的童年,再好的物質生活也解決不了情感問題。我想想自己的童年生活,還是非常感慨這些話。

人生顛沛流離,困厄不斷,是大多數人的常態。但如果心中裝有一盞不滅的燈,會照耀你的一生,會溫暖你的一生。美好的童年生活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

我從小就在奶奶身邊長大。奶奶是很慈祥厚愛的老人,她把她的愛都給了我,儘管幼時生活困頓,但她偉大的愛使我度過很溫暖的童年。以前不覺得有什麼,現在步入人生中年,越來越感到她的愛對我的意義。想起兒童專家的這些言論,我真切地感受到童年對一個情感、安全感、幸福感的意義。

我的童年符號:二月二吃」大雁「麵食製品

很長時間我不知道「二月二」是什麼節?為什麼要過這樣的節?但這又是我最喜歡過的節。因為在這一天,我能吃到奶奶白面做的」大雁「形狀、類似包子的」大雁製品「。我到現在都不知道這種食物叫什麼名字,也很少在外見過,書上也沒有這樣的民俗記載,安徽北部、河南東部、山東南部、江蘇北部」蘇皖魯豫「這一帶生活方式、語言文化差不多,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這樣的形式了。

這一帶是著名的黃泛區,也是黃河和淮河歷史上爭奪入海後的地區,改革開放前,不僅一直是貧困區,而且還是很封閉的地區。現在發展面貌難以想像的好,那時是很落後的區域。安徽南部,因為徽商,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都很發展,留下眾多的古村落,徽州是很多文化人的故鄉。但安徽北部,情形以前是天壤之別的。

儘管物資睏乏,但我成長沒有受到飢餓的困惱。後來遇到全國各地的同學,談起童年和少年的生活,他們直掉眼淚,難以訴說,說明貧窮給他們帶來很大的創傷。我有時也想過,在那個時代我還能有美好的記憶,可能奶奶把苦難都留給自己,把所有的愛都傾灑在我身上了。

這個」大雁「製品,是白面做的,製成大雁的形狀,非常形象。」大雁「肚裡塞滿紅薯粉絲。外皮上塗抹上紅色或粉色的染料,裝扮一下,用鍋蒸出來非常好看。有時因為好看,我就不願意吃,拿著玩。為了哄我吃下去,奶奶就給我講」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的故事,說這就是天鵝肉,嘗嘗什麼味道?我那時也沒見過天鵝,以為見過的大雁就是天鵝。當時也不知道」癩蛤蟆想吃天鵝肉「到底什麼意思,但這個故事是我童年的記憶,和奶奶的溫情一直伴隨我一生。

為什麼這種食品製成」大雁「形狀?這可能是二月二後,春回大地,大雁北歸,預示一年的農作就要開始了。在一望無際的黃淮海平原,大雁是我們能見過最美的動物。那飛過的大雁,成對結群,非常壯觀和美麗,在非常封閉的地方,小時候的我,呆呆望著人字形的雁群,幻想自己能象大雁一樣飛向遠方。

後來看李俊導演、斯琴高娃處女作《歸心似箭》,裡面的插曲《雁南飛》,一直成為記憶故鄉的表達。當時一本作文輔導,有一幅插圖,小路兩邊參天白楊上面有一對大雁飛過,我剪貼下來保存很久,把它當作故鄉和奶奶的記憶保存很久很久......

全國各地二月二的食物與風俗

中國有一句諺語「二月二,龍抬頭」,是說每到農曆二月二,天上的龍王就要抬起頭來了,從此雨水就逐漸增多,這表示春天已經來臨,萬物復甦,一年的農事活動即將開始了。在農業社會,這是非常重要的日子,和一年的收成密切相關,所以農民都很珍愛二月二這個節日,實際上也是農事節。

有節日就會有儀式,除了祭龍這個禮俗外,民間最講究吃,自然在吃飯上也有講究。我故鄉是吃麵食做的」大雁「那樣的食品,全國各地都有自己特色食品來過」二月二「這個節。到北京後,很喜歡吃春餅,問這春餅的來歷,才知道和」二月二「節日有關。

春餅,是北方和全國很多地方在」二月二「節日期間,吃的重要節日美食。春餅是用麥麵烙制或蒸製的博餅,食用時,常常用春餅包各種蔬菜食用。這種吃法還很養生,裡面也有學問。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查查相關資料和做法。

在很多地方,中國人還有吃豬頭的習俗。民間有「二月二,龍抬頭,天上雨地下流,家家戶戶吃豬頭」的諺語。「二月二」龍抬頭,大地萬物開始復甦。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的餐桌上都準備一塊肥美熟軟的豬頭肉。在古代,人民相信龍王是管降雨的,所以農民在二月二用豬頭供奉龍王,保佑一年風調雨順。二月二吃豬頭,是古代留下的傳統,是吉祥的標誌。在電影裡看過這樣的祭祀場面,生動地反映了這一民俗。

現在和二月二相關的是理髮。中國民間有一種說法,正月期間不理髮,否則就會危害舅舅。到了二月二,這一禁忌才解除。這個在現實中很好理解,過年了,都要乾乾淨淨過個年,所以要理髮洗澡,」舊時民間「有錢無錢,剃頭過年」的說法,春節前剃頭理髮。到了二月二,已經一個多月,正是需要剃頭理髮的時候。一個多月沒有理髮的大人小孩,到了二月二這天差不多都要理髮。

「二月二,龍抬頭,家家男子剃龍頭。強調二月二理髮,俗稱「剃龍頭」,和農事求吉祥如意有關,據說能夠為一年帶來好運氣。「二月二,龍抬頭,家家小孩剃毛頭」,為取吉利在剃頭中間加「龍」字,叫剃「龍」頭,以區別其他時間的剃頭。二月二龍抬頭,是吉祥如意的日子,時間一長,就形成了二月二剃頭的習俗。

正月裡有很多過年風俗,比如初一到初五之間,不能倒垃圾,為了守財。其他日子也有很多講究。但」理髮死舅舅「不知道怎麼來的。後來偶然翻一本書,感覺說法有點道理。這個風俗起源於清朝初期,逼迫漢人剃髮。在中國古代,毛髮為父母所賜,要蓄髮。日常打理,但不能割發。」結髮夫妻「就有這樣的文化涵義。到了割發,那是非常嚴重的事件,是恩斷義絕的最高表現。在歷史古籍和民間傳說中我們可以找到這樣的例子。

但清朝統治者為了加強對徵服地區的統治,就出臺了」留髮不留人、留人不留髮「的舉措,遭受很強的反抗,流血衝突不斷。在江南一帶,有士紳想了一個兩全的辦法,就是正月」守舊「,蓄髮明志,正月不能理髮,要」死舊「,意思是緬懷過去,為前明守志。後來時間長了,民間就附言」死舅「一說。這個民俗和說法就延續了下來。

有的地方還有接出嫁女兒回家的習俗。正月出嫁的女兒不能離開婆家,更不能到娘家。到二月二這一天接女兒回家或回娘家。

二月二到底是什麼節日

農曆二月二,表示春季來臨,萬物復甦,蟄龍開始活動,預示一年的農事活動即將開始。所以我國民間有「二月二,龍抬頭」的諺語。大約從唐朝開始,中國人就有過「二月二」的習俗。二月二的來歷與古代天文學對星辰運行的認識和農業節氣有關。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龍抬頭日,亦稱春龍節。在南方叫踏青節,古稱挑菜節。

古代農業是靠天吃飯的行業。一年的雨水和氣候條件,對農作物的播種、生長、收割有致命的影響。在無力改變的情況下,只能靠祈禱、祭祀這種方法,達到人們的願望和心願。在中國古代,民間認為龍是吉祥之物,主管雲雨,農曆「二月二」這天是龍欲升天的日子。這一天,要轟轟烈烈搞個祭龍儀式。

中華文明從一產生,就與龍有很密切的關係。在很多出土的早期文明形態遺址中,都顯示對龍的崇拜,中國早在六千年前就發生了對龍的信仰,當時有玉龍、龍盤。很多一直出土的玉龍製品,技藝精湛到我們無法認知的地步。

商周時期的龍形象就更多了,唐宋佛教傳入以後又出現了龍王。在中國人的心目中,龍是和風化雨的主宰,是祥瑞之物。在過去,每年二月二龍抬頭的日子,老百姓都要去神廟祭祀龍神,祈求龍神能夠保佑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婦女們在這一天不能做針線活,因為龍在這一天要抬頭觀望天下,使用針會刺傷龍的眼睛。有的地方婦女停止洗衣服,怕傷了龍皮。

當然這些都是傳說或信仰的產物。在中國古代,尤其是秦漢及其以前,凡像一月一、二月二、三月三之類的「重日」多被認為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從節氣上說,農曆二月初,正處在「雨水」、「驚蟄」和「春分」之間,我國很多地方已開始進入雨季。此時節,大地返青,春耕從南到北陸續開始。因此,二月二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是漢族民間傳統節日。這是自然規律,但古人認為這是「龍」的功勞。從節氣上說,這是個既需要雨水,又可能有降雨的時期,人們希望通過對龍的祈求行為來實現降雨的目的。

龍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有著極高的地位,不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風化雨的主宰。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龍抬頭「之說。

二月二的節日來源有科學依據嗎

農曆二月已進入仲春季節,這時陽氣上升,大地復甦,草木萌動,農民就要春耕、播種,非常希望土壤溼潤,保有水分。這時若是天公降雨,真是太寶貴了,所以有「春雨貴如油」之說,可見此時「龍抬頭」對農人生產生活的重要。

中國自古是農業國家,氣候的好壞對農業收成起著決定作用。在天文歷算和勞動實踐的過程中,中國人摸索出」二十四節氣「和時令非常切合的農事制度。這成為中國農業文明了不起的象徵。「二月二龍抬頭」,根據天時和自然的變化以及作物的需求,摸索出這行之有效的節日特徵,反映了廣大民眾對春雨的企盼,希望春天有足夠的雨水,為秋天的豐收打下基礎。

「二月二,龍抬頭」還有古代天文學方面的解釋。中國古代用二十八宿來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斷季節。「二月二龍抬頭」與中國人的原始天象觀念有關。古人以為地球不動的,是太陽在運動。早在春秋時期甚至更早,人們就把太陽在恆星之間的周年運動軌跡視為一個圓,稱為黃道。再利用某些恆星把這個圓分為28個等分,形成28個區間,稱為二十八宿。

「宿」表示居住。如果觀察月亮的運行,它基本上是每天入住一宿,待28宿輪流住完,大約一個月,所以稱「宿」。古人用二十八星宿於昏旦時在東方地平線上的隱顯來定季節。二十八宿按照東南西北四個方位平分,分為四組,即東方蒼龍、西北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分別對應春夏秋冬四季。

把這28宿每個方位平均分配,便有7個宿。對這28宿,都給它們起了名字。在東方的7個宿分別叫作角、亢、氐、房、心、尾、箕,它們構成一組,稱之為東方蒼龍。其中角宿象徵龍的龍的頭角,亢宿是龍的頸,氐宿是龍的胸,房宿是龍的腹,心宿是龍的心,尾宿、箕宿是龍的尾巴。

在冬季,這蒼龍七宿都隱沒在地平下,黃昏以後也看不見它們。每當二月初昏,角宿便從東方地平線上冉冉升起。角宿是東方蒼龍之首,是蒼龍頭角的象徵,而代表蒼龍龍體的其他六宿,此時隱沒在地平線下。所以把此時嶄露頭角的蒼龍叫作「龍抬頭」,並將之作為新一輪農事活動即將開始的節慶。

由於受當時科技條件的制約,這個天文有一定的偏差,很多是根據古代人民的實踐經驗來矯正。但這個天文現象,也確實是古人觀察天地變化的一種現象和說法。

二月二成為我懷念童年和我懷念奶奶的日子

長時間,我不知道二月二的意義,更無從知道這對農事的至關重要的節日。在我的生活裡,二月二是我童年的記憶,只記得小時候奶奶在這個時候給我做」大雁「麵食製品,為了哄我吃,講起」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的美好傳說。儘管這不是一個具有褒義的故事,但對於一個沒有文化的老太太來說,講這樣的故事,對不善於言談的她來說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每年的二月二,奶奶還在地上撒很多石灰,畫很多動物形象,覺得很可愛,很好玩,多年後才知道在現實的人間世界,所謂」龍抬頭「指的是經過冬眠,百蟲開始甦醒。民間有」二月二,龍抬頭,蠍子、蜈蚣都露頭「之說。畫這些圖形是為了僻邪,杜絕害蟲瘟疫的侵擾。

每個人的一生處處充滿遺憾,我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報答奶奶的恩情!當時愚昧無知,還沒醒悟過來,她已經走了。

她走得很安詳,在1991年11月24日早上,忙完早飯,說我累了,睡一會,就再也沒有醒來!這是個完美的告別,但對於我近乎殘酷!一生不得安寧!我再也沒有機會報答她的愛了!

如今在她的墓前,哭再多的眼淚,也洗刷不了我的悔恨和愧疚!

相關焦點

  • 「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用英文怎麼說?真的超簡單!
    當一個人整天痴心妄想,想得到自己永遠也不可能得到的東西,我們就會說他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那你知道這個表達用英語怎麼說嗎?是不是一個頭兩個大,感覺特別難翻譯,其實不然,真的很簡單。根據朗文詞典的定義,「something good that someone says will happen, but which you think is impossible or unlikely」, 即不切實際的夢想或者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中文場景接近的替換詞為「黃粱一夢,白日做夢,空中樓閣或者 癩蛤蟆想吃天鵝肉」
  • 二月二,送給朋友的龍抬頭微信祝福語大全
    1一橫一撇豎彎鉤,一撇一點龍抬頭。二月二,願你龍鳳呈祥好姻緣,生龍活虎好身體,龍騰虎躍好事業,步步高升躍龍門,虎踞龍盤今勝昔,飛龍在天添錦繡。2二月二,龍抬頭,簡訊送來好兆頭;祝福傳,問候送,惦記關懷不會走;事業順,如意顯,財源滾滾無盡頭;愛情甜,結良緣,倖幸福福到白頭!
  • 「二月二,龍抬頭」傳統習俗考
    「二月二,龍抬頭」傳統習俗考文:枯木俗語「二月二,龍抬頭」,在傳統習俗中,陰曆二月二被稱為「中和節」、「春耕節」、「社日節」等,傳說這一天是龍抬頭的日子,人們多在這一天理髮沐浴,祭祀祈禱,祝願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希冀吉祥如意,好運不斷。
  • 二月二,龍抬頭,祝您諸事順利!
    龍抬頭(農曆二月二),又稱春耕節、農事節、青龍節、春龍節等,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龍抬頭」源於自然天象崇拜,與上古時代人們對星辰運行的認識以及農耕文化有關。「龍抬頭」雖有著久遠的歷史源頭,但成為全國性節日並出現在文獻上記載是在元代之後。
  • 「二月二,龍抬頭」的說法怎麼來的?為什麼應該吃爆米花?
    在北方,二月二是「龍抬頭日」,亦稱「春龍節」,很多人都要在這一天理髮。那麼,「二月二龍抬頭」為什麼要剃頭理髮?二月二,龍抬頭一、「二月二,龍抬頭」這個說法怎麼來的?我國是農耕文明,為了作物更好的生長,產生了農曆和節氣的概念。
  • 「二月二,龍抬頭」 今日理髮好日子
    原標題:「二月二,龍抬頭」 理個髮吃點春味各地風俗各異東方網3月13日消息:據《新聞晨報》報導,今天是我國傳統的農曆「二月二,龍抬頭」的日子。這一天,民間各地的習俗基本上是圍繞著「剃頭和吃」來做文章。
  • 二月二,龍抬頭,抬的是什麼頭?
    今天是農曆二月二,龍抬頭,,又稱春耕節、農事節、青龍節、春龍節等,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這個節日來源與中國古天文的二十八宿有關。二十八宿,是黃道附近的二十八組星象總稱。上古時代人們根據日月星辰的運行軌跡和位置,把黃道附近的星象劃分為二十八組,俗稱「二十八宿」。古人選擇黃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個組星象作為坐標,以此作為觀測天象參照物。
  • 二月二,龍抬頭,「剃龍頭」的寓意:大人小孩各不同
    今天我們迎來了二月二「龍抬頭」,這是我國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它也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龍抬頭的主要寓意是祈求農業豐收與人們的平安。 此節日最早可追溯到唐朝,那時候二月二是迎富貴的日子,但是明確二月二是「龍抬頭」是在元代,但是一定要注意的是雖然元朝明確了二月二是「龍抬頭」,但是這項節日在元代並不普遍,尤其是在南方地區不太明顯,其鼎盛時期是在晚清民國的時候,一方面是民俗的項目的增多,另一方面這項節日在全國的影響範圍也擴大了很多。
  • 「二月二,龍抬頭」的真正來歷,不是農村娃真的不懂!
    很多人都知道民間有句諺語:二月二,龍抬頭。關於這句話的來歷,在農村有多種版本,說法也莫衷一是。今天我們就來看下,這個說法是怎麼約定俗成的。二月二龍抬頭的前世今生農曆二月初二,在唐代時就被稱為中和節,俗稱龍抬頭。
  • 二月二|「龍抬頭」原來是這個意思
    俗話說「二月二,龍抬頭」。今天就是農曆二月初二了,你是不是很好奇龍在哪呢?它抬頭了嗎?原來,「龍抬頭」描述的是一個天文學現象。戰國時期的曾侯乙墓漆箱上,就已完整記「龍抬頭」的龍指的便是二十八宿中由角、 亢、氐、房、心 、尾 、箕七宿組成的東方蒼龍象,如同飛舞在春天初夏夜空的巨龍。
  • 二月二龍抬頭有什麼意義?最新2020年二月二順口溜大全
    二月二在民間的歷史當中是有著久遠的歷史,而在不斷的發展當中也形成了許多的文化,那麼二月二龍抬頭順口溜是怎樣的呢?意義是什麼呢?接下來就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二月二龍抬頭順口溜   剃頭類   二月二,龍抬頭,龍不抬頭我抬頭。
  • 二月二,龍抬頭,地方特色民俗祈雨,你聽說過嗎?
    「二月二,龍抬頭」,下雨的典故和「龍」有關。這個傳統的節日,在初春,春天要春耕,因此有些地方也叫春耕節。我們知道:春雨貴如油。春天雨水比較少,那麼在這個雨水節氣裡,全國各地有各種和龍相關的民俗活動,來祈求風調雨順,人們豐產豐收。
  • 二月二|龍在哪?抬頭了嗎?原來要看天上的「蒼龍七宿」
    二月二|龍在哪?抬頭了嗎?,龍抬頭」。它抬頭了嗎?原來,「龍抬頭」描述的是一個天文學現象。龍?「龍抬頭」的龍指的便是二十八宿中由角、 亢、氐、房、心 、尾 、箕七宿組成的東方蒼龍象,如同飛舞在春天初夏夜空的巨龍。其中角宿代表龍角,亢宿代表龍的咽喉,氐宿代表龍爪,心宿代表龍的心臟,尾宿和箕宿代表龍尾。我們今天的主角就是角宿。角宿為東方蒼龍第一宿,意為龍角。夜晚,人們看到角宿露出地平線,便知道春季到來,因而有了二月二龍抬頭。
  • 二月二龍抬頭,送給朋友的龍抬頭微信祝福語大全
    二月二龍抬頭,送給朋友的龍抬頭微信祝福語大全時間:2020-02-23 00:1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二月二龍抬頭,送給朋友的龍抬頭微信祝福語大全 1一橫一撇豎彎鉤,一撇一點龍抬頭。
  • 二月二龍抬頭祝福語簡訊有哪些?二月二龍抬頭微信朋友圈文案
    二月二龍抬頭微信朋友圈文案二月二,龍抬頭,抬來春的溫柔,抬來春的錦繡。春滿人間,陽光燦爛,睜開你的龍眼,綻放你的龍顏,別被煩惱搶斷,別被忙碌牽絆,讓這春的快樂走進你的心田,讓你這春的好運陪在你的身邊。二月二,願我的祝福帶給你無限明媚!二月二,龍抬頭,心煩事,全攆走。
  • 二月二龍抬頭,耗日子有奔頭,龍抬頭微信祝福語大全
    二月二龍抬頭,耗日子有奔頭,龍抬頭微信祝福語大全時間:2020-02-23 20:0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二月二龍抬頭,耗日子有奔頭,龍抬頭微信祝福語大全 1二月二,龍抬頭,抬走煩惱與憂愁;二月二,龍抬頭,抬來幸福與滿足;二月二,龍抬頭,抬走苦悶與波折;二月二,龍抬頭,抬來吉祥與好運
  • 二月二龍抬頭來歷由來及傳說故事 龍抬頭是什麼意思
    「二月二龍抬頭」的由來  農曆二月初二,我國民間有「二月二,龍抬頭」的諺語,表示春季來臨,萬物復甦,蟄龍開始活動,預示一年的農事活動即將開始。  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龍抬頭日,亦稱春龍節。在南方叫踏青節,古稱挑菜節。大約從唐朝開始,中國人就有過「二月二」的習俗。
  • 二月二龍抬頭吉祥祝福語,龍抬頭微信祝福語精選
    二月二龍抬頭吉祥祝福語,龍抬頭微信祝福語精選時間:2020-02-24 23:5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二月二龍抬頭吉祥祝福語,龍抬頭微信祝福語精選 1二月二,龍抬頭,祝你:龍飛鳳舞好姻緣,龍韜虎略好事業,生龍活虎好身體,龍行虎步好前途,飛龍在天好運程!
  • 二月二龍抬頭是什麼意思,二月二龍抬頭有何禁忌和講究?
    農曆二月初二,我國民間有「二月二,龍抬頭」的諺語,表示春季來臨,萬物復甦,蟄龍開始活動,預示一年的農事活動即將開始。民間對二月二也有很多講究。那麼,在民間傳說中,二月二龍抬頭有何禁忌和講究?二月二龍抬頭是什麼意思?二月二龍抬頭是什麼意思?
  • 2018年農曆二月二是幾月幾日什麼時候 二月二龍抬頭時間
    龍抬頭是每年,農曆二月初二,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它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慶祝「龍頭節」,以示敬龍祈雨,讓老天保佑豐收。二月二,傳說是堯王的誕辰。在南方,如客家地區等,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稱「土地誕」,為給土地公公「暖壽」,有的地方有舉辦「土地會」的習俗:家家湊錢為土地神祝賀生日,到土地廟燒香祭祀,敲鑼鼓,放鞭炮。同時,北方地區在節日期間也有吃豬頭肉、理髮(剪「龍頭」)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