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龍抬頭」的說法怎麼來的?為什麼應該吃爆米花?

2021-01-08 翰林編修館

在北方,二月二是「龍抬頭日」,亦稱「春龍節」,很多人都要在這一天理髮。

那麼,「二月二龍抬頭」為什麼要剃頭理髮?

二月二,龍抬頭

一、「二月二,龍抬頭」這個說法怎麼來的?

我國是農耕文明,為了作物更好的生長,產生了農曆和節氣的概念。

每到農曆二月初的時候,很多地方已開始進入雨季,而之所以下雨,古人認為是「龍」的功勞,龍是和風化雨的主宰。

「龍」是指二十八宿中的東方蒼龍七宿星象,每到仲春卯月之初,黃昏時「龍角星」(即天文學中的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仿佛「真龍抬頭」,故稱「龍抬頭」。

所以便有了「二月二,龍抬頭」的說法。

二月二,剃龍頭

但是,龍抬頭並不是二十四節氣之一,而是位於「雨水」和「驚蟄」兩個節氣中間,到了二月二,就意味著可以開始春耕了。

「二月二,龍抬頭,風雨順,又豐收。大倉滿,小囤流,好年景,春開頭。」

後來,民間又有了「二月二剃龍頭」的習俗,認為在這一天剃頭,會使人紅運當頭、福星高照。

「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

二月二,龍抬頭

二、吃爆米花

二月二龍抬頭應該吃什麼呢?

最應該吃的當屬爆米花,即金豆。

古代有男尊女卑的思想,傳說武則天篡了大唐的皇位後,玉帝很不高興。為了懲罰她,玉帝下令,三年不許給百姓降雨。

武則天(影視劇形象)

但掌管降雨的神龍,不忍民間百姓受苦,便私自降雨。

玉帝知道後勃然大怒,把神龍鎮壓在大山之下,還在山下立了一塊碑,上面寫道:「龍王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要想重登凌霄閣,除非金豆開花時。」

龍在民間有崇高的地位

百姓為了報答神龍降雨之恩,想盡各種辦法尋找金豆。

農曆二月初二這天,一位農民在耕種玉米種子時忽然想到,玉米金黃,不正像金豆嗎?把玉米炒開了花,不正是金豆開花嗎?

爆米花

於是,每家每戶都把玉米炒開了花,神龍也得以重回天庭,為百姓施雲布雨,以保民間風調雨順。

後來,傳說演變成習俗,便有了二月二龍抬頭吃爆米花的說法。

五穀豐登

三、還可以做什麼

除了理髮和吃爆米花之外,這一天還有很多習俗。

比如祭祀龍神。現在還有一些地區,會在早晨打著燈籠到井邊或河邊挑水,回到家裡便點燈、燒香、上供。祈求雨水普降,消除蟲害,五穀豐登。

也有的地區會舞龍、戴龍尾、開筆等。

吃麵條

當然,作為美食大國的我們,可不僅僅是爆米花,自然會有各種各樣的美食。

吃水餃叫「吃龍耳」,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眼」,吃麵條叫「扶龍鬚」,蒸餅也在面上做出龍鱗狀來,稱「龍鱗餅」。

吃荷葉餅

不過,現在疫情未過,建議大家還是不要外出理髮了,可以自己在家做簡單的修剪。好好犒勞自己的胃。

相關焦點

  • 「二月二,龍抬頭」 今日理髮好日子
    原標題:「二月二,龍抬頭」 理個髮吃點春味各地風俗各異東方網3月13日消息:據《新聞晨報》報導,今天是我國傳統的農曆「二月二,龍抬頭」的日子。這一天,民間各地的習俗基本上是圍繞著「剃頭和吃」來做文章。
  • 「二月二,龍抬頭」與「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的童年記憶
    我的童年符號:二月二吃」大雁「麵食製品很長時間我不知道「二月二」是什麼節?為什麼要過這樣的節?但這又是我最喜歡過的節。因為在這一天,我能吃到奶奶白面做的」大雁「形狀、類似包子的」大雁製品「。全國各地二月二的食物與風俗中國有一句諺語「二月二,龍抬頭」,是說每到農曆二月二,天上的龍王就要抬起頭來了,從此雨水就逐漸增多,這表示春天已經來臨,萬物復甦,一年的農事活動即將開始了。在農業社會,這是非常重要的日子,和一年的收成密切相關,所以農民都很珍愛二月二這個節日,實際上也是農事節。
  • 「二月二,龍抬頭」傳統習俗考
    「二月二,龍抬頭」傳統習俗考文:枯木俗語「二月二,龍抬頭」,在傳統習俗中,陰曆二月二被稱為「中和節」、「春耕節」、「社日節」等,傳說這一天是龍抬頭的日子,人們多在這一天理髮沐浴,祭祀祈禱,祝願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希冀吉祥如意,好運不斷。
  • 二月二,龍抬頭,抬的是什麼頭?
    今天抬頭的這條龍,便是東方青龍七宿。為什麼叫「抬頭」?我們頭頂的星空並非固定不變,在一年的三百六十五天裡,夜晚的星空都是不一樣的。在農曆二月二這天,青龍七宿中的「角宿」,會在夜空的東方出現。角宿從東方地平線上升起,稱之為「龍抬頭」。漸漸幾個月後,東方青龍就會露出身子,翻騰在夜空之上。而二月二這天,青龍只是展露頭角,所以稱之為「龍抬頭」。
  • 二月二,龍抬頭,祝您諸事順利!
    龍抬頭(農曆二月二),又稱春耕節、農事節、青龍節、春龍節等,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龍抬頭」源於自然天象崇拜,與上古時代人們對星辰運行的認識以及農耕文化有關。「龍抬頭」雖有著久遠的歷史源頭,但成為全國性節日並出現在文獻上記載是在元代之後。
  • 二月二,龍抬頭,「剃龍頭」的寓意:大人小孩各不同
    今天我們迎來了二月二「龍抬頭」,這是我國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它也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龍抬頭的主要寓意是祈求農業豐收與人們的平安。 此節日最早可追溯到唐朝,那時候二月二是迎富貴的日子,但是明確二月二是「龍抬頭」是在元代,但是一定要注意的是雖然元朝明確了二月二是「龍抬頭」,但是這項節日在元代並不普遍,尤其是在南方地區不太明顯,其鼎盛時期是在晚清民國的時候,一方面是民俗的項目的增多,另一方面這項節日在全國的影響範圍也擴大了很多。
  • 「二月二,龍抬頭」的真正來歷,不是農村娃真的不懂!
    很多人都知道民間有句諺語:二月二,龍抬頭。關於這句話的來歷,在農村有多種版本,說法也莫衷一是。今天我們就來看下,這個說法是怎麼約定俗成的。二月二龍抬頭的前世今生農曆二月初二,在唐代時就被稱為中和節,俗稱龍抬頭。
  • 二月二,送給朋友的龍抬頭微信祝福語大全
    1一橫一撇豎彎鉤,一撇一點龍抬頭。二月二,願你龍鳳呈祥好姻緣,生龍活虎好身體,龍騰虎躍好事業,步步高升躍龍門,虎踞龍盤今勝昔,飛龍在天添錦繡。2二月二,龍抬頭,簡訊送來好兆頭;祝福傳,問候送,惦記關懷不會走;事業順,如意顯,財源滾滾無盡頭;愛情甜,結良緣,倖幸福福到白頭!
  • 二月二龍抬頭有什麼意義?最新2020年二月二順口溜大全
    二月二在民間的歷史當中是有著久遠的歷史,而在不斷的發展當中也形成了許多的文化,那麼二月二龍抬頭順口溜是怎樣的呢?意義是什麼呢?接下來就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二月二龍抬頭順口溜   剃頭類   二月二,龍抬頭,龍不抬頭我抬頭。
  • 二月二|「龍抬頭」原來是這個意思
    俗話說「二月二,龍抬頭」。今天就是農曆二月初二了,你是不是很好奇龍在哪呢?它抬頭了嗎?原來,「龍抬頭」描述的是一個天文學現象。戰國時期的曾侯乙墓漆箱上,就已完整記「龍抬頭」的龍指的便是二十八宿中由角、 亢、氐、房、心 、尾 、箕七宿組成的東方蒼龍象,如同飛舞在春天初夏夜空的巨龍。
  • 俗話說「二月二,龍抬頭」,這一天還有6個規矩,你都知道嗎?
    但實際上我們作為中國人,過西方的節日當然沒什麼問題,但是對於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更應該關注。我們也知道,中國人的傳統節日大部分都是看農曆過得,而不是看陽曆。而且我們的傳統節日裡會有許多的傳統習俗,這些習俗都是從很久很久以前一直流傳到現在,代代人都會去遵守。比如說"二月二,龍抬頭"大家知道是什麼嗎?
  • 二月二龍抬頭剪頭髮寓意是什麼 龍抬頭祝福語簡短美好的句子get
    在民間春節過後的有一個重要的民間節日叫做二月二龍抬頭,但很多人對於二月二卻並不是很了解,那麼二月二龍抬頭寓意是什麼呢?二月二龍抬頭為什麼要剪頭髮呢?接下來就一起來看看吧!
  • 二月二|龍在哪?抬頭了嗎?原來要看天上的「蒼龍七宿」
    二月二|龍在哪?抬頭了嗎?,龍抬頭」。它抬頭了嗎?原來,「龍抬頭」描述的是一個天文學現象。龍?繪圖 / 紫曉 / 清代《乾象通鑑後編》抬頭?中國古代用二十八宿來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判斷季節。在古代,冬季蒼龍七宿隱沒在北方地平線下,直到每歲仲春卯月之初,黃昏,角宿(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從東方地平線上升起。此時蒼龍的身子還隱沒在地平線以下,只是角宿初露,故稱「龍抬頭」。
  • 龍抬頭經典祝福語賀詞,2020年龍抬頭微信祝福語
    龍抬頭經典祝福語賀詞,2020年龍抬頭微信祝福語時間:2020-02-23 22:4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龍抬頭經典祝福語賀詞,2020年龍抬頭微信祝福語 1二月二龍抬頭,收到簡訊好兆頭:幸福快樂開了頭,生活甜蜜在心頭!
  • 二月二龍抬頭,吃龍耳、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
    二月初二「龍抬頭」,萬物此時真正甦醒,春來了。這一天祈龍賜福,吃水餃叫「吃龍耳」,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眼」,吃麵條叫「扶龍鬚」。這一天也是「中國傳統理髮日」,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二月二也是傳統文化的一個標誌,我們一起回顧下二月二有哪些傳統典故!
  • 二月二龍抬頭是什麼意思,二月二龍抬頭有何禁忌和講究?
    這是自然規律,但古人認為這是「龍」的功勞。而且,龍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有著極高的地位,不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風化雨的主宰。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龍抬頭」之說。「二月二,龍抬頭」還有古代天文學方面的解釋,專家說中國古代用二十八宿來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斷季節。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組成一個完整的龍形星座,其中角宿恰似龍的角。
  • 龍耳龍鬚龍抬頭 「二月二」吃什麼討個好彩頭
    導語:「二月二,龍抬頭」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曆二月初二,俗稱青龍節,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人們慶祝「龍頭節」,以示敬龍祈雨,這一天除了「剃頭」在飲食上也有一定的講究。  宋代,節日氣氛就出來了,吃豬肉,經過選料、清洗、烹烤、洗泡、醬制等十二道步驟,歷經十多個小時的烹飪,才能端上餐桌,肥而不膩、肉骨分離、糯香可口,讓人回味無窮。  元朝,二月二就明確是「龍抬頭」,這一天人們盛行吃麵條,稱為「龍鬚麵」,還要烙餅,叫做「龍鱗」,若包餃子,則稱為「龍牙」,總之都要以龍體部位命名。
  • 二月二龍抬頭為什麼要理髮
    二月二龍抬頭的習俗:舊時這天早晨,人們要敬奉碾子,傳說碾子是青龍的化身。有的還把磙子支起來,表示「龍抬頭」,以顯尊貴、圖吉利。婦女忌做針線怕「扎瞎了龍眼」;不磨麵,不碾米,不行大車,怕「砸斷了龍腰、龍尾」。二月二這天大多數農家都吃「鼓撅」(手搓麵條),俗稱「頂門棍」。為什麼吃「鼓撅」?
  • 二月二龍抬頭,吃龍鱗扶龍鬚,萬物生發,揚眉吐氣!
    「二月二」為何「龍抬頭」 農曆二月初二,我國民間有「二月二,龍抬頭」的諺語,表示春季來臨,萬物復甦,蟄龍開始活動,預示一年的農事活動即將開始。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龍抬頭日,亦稱春龍節。在南方叫踏青節,古稱挑菜節。大約從唐朝開始,中國人就有過「二月二」的習俗。
  • 農曆二月初二龍抬頭習俗風俗 2018年龍抬頭吃什麼
    3月18日,農曆二月初二,我國民間稱為「龍頭節」,又名「春龍節」「春耕節」「農事節」,預示一年的農事活動即將開始,人們迎龍求雨祈豐收。  專欄作家、天津市民俗專家由國慶介紹說,閃電的形狀酷似龍的形狀,有了閃電,就有了雨水,就意味風調雨順。民間百姓俗信認為,農曆的二月初二,就是天上主管雲雨的龍抬頭的日子。因此,二月二又叫「龍頭節」。  「驚蟄龍抬頭,春分龍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