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10月份起,氣溫就比往年要低上一些,北方地區突然降溫,到了12月份後,寒潮天氣越來越多,很多人感慨這個冬天太冷了,往年沒有這麼強烈的溫差體感。而12月底的「霸王級」寒潮更是將0℃線抬到了華南北部,南方人也感受著冬季的寒冷。
對農民來說,其實還是很樂意冬天雨雪較多的,冬天氣溫低、大雪天氣多,可以很好的呵護麥苗,起到保溫的作用,將麥苗「保護」在其中,讓其不會凍害。而低溫也能將土壤中的病蟲害殺死,避免其來年繼續冒出頭來。
同時,到了春天時容易出現「春旱」,不利於農作物的生長,有了大雪覆蓋就不同了,天氣暖和時冰雪融化,從而為土壤帶來更多的水分,讓農作物有足夠的水分去生長。
近期,有種說法稱2021年是「寡婦年」,「倒春寒」發生概率要高,是不是這樣的呢?春節天氣是否暖和呢?
一、2021年是「寡婦年」?
所謂的「寡婦年」其實很好理解,也就是農曆年份沒有立春的節氣,2021年立春是2021年2月3日,對應的農曆為2020年臘月二十二,2022年立春是2022年2月4日,對應的農曆年為2022年正月初四。如此來看,2021年是沒有立春節氣的,因此農村人將其稱為「寡婦年」。
其實「寡婦年」只是農曆和陽曆年的日期差異造成的,它是一種人為製造的特殊現象,並沒有實際意義。至於說寡婦年不能結婚,顯然這是不正確的說法,並沒有科學道理。
二、或會發生「倒春寒」?
對農民而言,最怕出現倒春寒了,倒春寒的特點是冬天氣溫比較暖和,反而到了農曆二月後、氣溫10℃以上時,天氣突然變冷,並持續一周左右,讓農作物受凍,小麥、蘋果、梨樹等都會受影響。
不過2021年發生倒春寒的概率微乎其微,畢竟這年冬季非常寒冷,年後很難形成「倒春寒」氣候。
三、過年天氣如何?
很多人擔心春節前後氣溫還很嚴寒,到時候走親訪友也會受影響,出門都是問題。
從官方給出的天氣分析圖來看,20年12月到21年1月天氣比常年氣溫要低,1月下旬氣溫有所反彈,2月開始氣溫上漲,3月恢復常年氣溫。
如此來看,牛年春節氣溫並不會太寒冷,大家不需要太過於擔憂,只不過即便這樣也要做好防護工作,出門戴好口罩,儘量不參加聚會活動,這樣才是對自己和他人負責。